第一图书网

草原文化区域分布研究

呼日勒沙 主编 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7  

出版社:

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作者:

呼日勒沙 主编  

页数:

475  

字数:

451000  

前言

进入21世纪,无论是在国际还是在国内,文化的战略地位日益显著提升,其作为重要社会资源的价值愈来愈被人们所认识。通过文化的视角、手段和途径来审视、处理和协调转型时期的社会矛盾问题和各种复杂关系,提升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作用,以及文化的审美、娱乐、教育和对社会群体的凝聚作用,已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普遍共识。正是因为文化的力量,已深深熔铸于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胡锦涛同志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他指出:“面对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大潮,面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对文化发展的要求,面对社会文化生活多样活跃的态势,如何找准我国文化发展的方位,创造民族文化的新辉煌,增强我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国家软实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当前,深入研究这一重大课题,是思想理论文化领域面临的一项重大战略使命和长期任务。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源远流长,绚丽多姿,辉煌灿烂。她是由中华民族56个民族共同组成、创造和发展,由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共同构筑的。显然,中国北方草原文化对于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特殊的重要性。

内容概要

  关于草原文化的研究,我认为有三个方面的重大问题,需要把握并不断深化。 一、关于草原文化的丰富内涵与特质 草原文化的内涵和特质问题,是目前学术界普遍关注和积极讨论的热门话题,也是在草原文化研究领域需要重点研究的中心内容。综合目前的研究,对于草原文化的内涵与特质,我们是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认识和把握。 第一,要弄清什么是草原文化,即草原文化的界说问题。我们认为,所谓的草原文化就是世代生息在草原地区的先民、部落、民族共同创造的一种与草原生态环境相适应的文化,这种文化包括草原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风俗习惯、社会制度、思想观念、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其中价值体系是其核心内容。作为一种历史过程,草原文化在早期经历细石器文化之后,前后演绎为以西辽河流域为代表的早期农耕文化和聚落文化,以朱开沟文化为肇始的游牧文化以及中古时期逐步兴起的游牧和农耕文化交错发展的现象,到近现代后,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又为草原文化增添了新的内容,使草原文化呈现出传统与现代、地域与民族相统一、多种经济类型并存的复合型文化形态。 第二,草原文化的类型问题。从文化学上分类,在一定意义上可以将草原文化视为一种以崇尚自然为根本特质的生态型文化。这种文化从生活方式到生产方式,从观念领域到实践过程都同天地自然生态息息相关,融为一体,将入与自然和谐相处当做一种重要行为准则和价值尺度,一以贯之,使之能够在知、行统一上得到升华,甚至以敬畏和珍惜的心情对待自然,保护自然。这也是草原文化不同于伦理类型的中原文化的主要标志之一。 第三,草原文化的基本特征问题。这是目前草原文化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话题,有许多观点正在热烈讨论之中。

书籍目录

绪论 第一节 文化地理学与文化研究中的区域研究方法 第二节 草原文化区域划分依据和原则 第三节 草原区域分布与草原文化区域分布 第四节 内蒙古草原区域文化的形成第一章 呼伦贝尔草原文化 第一节 呼伦贝尔草原、大兴安岭山地草原文化地理背景 第二节 呼伦贝尔草原、大兴安岭山地草原文化渊源 第三节 呼伦贝尔草原文化特征 第四节 呼伦贝尔草原文化的构成第二章 科尔沁草原文化 第一节 科尔沁草原、西辽河区的文化地理背景 第二节 科尔沁草原、西辽河区文化渊源 第三节 科尔沁草原文化特征 第四节 科尔沁草原文化的构成第三章 锡林郭勒草原文化 第一节 锡林郭勒草原文化地理背景 第二节 锡林郭勒草原文化渊源 第三节 锡林郭勒草原文化特征 第四节 锡林郭勒草原文化的构成第四章 鄂尔多斯草原文化 第一节 鄂尔多斯、阴山南北草原文化地理背景 第二节 鄂尔多斯、阴山南北草原文化渊源 第三节 鄂尔多斯草原文化特征 第四节 鄂尔多斯草原文化的构成第五章 阿拉善草原文化 第一节 阿拉善草原文化地理背景 第二节 阿拉善草原文化渊源 第三节 阿拉善草原文化特征 第四节 阿拉善草原文化的构成第六章 草原区域文化研究意义与展望 第一节 区域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意义 第二节 民族文化的整合与区域文化研究展望 第三节 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的关系 第四节 全球化与区域文化研究展望参考书目图片来源后记总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呼伦贝尔草原文化第二节 呼伦贝尔草原、大兴安岭山地草原文化渊源呼伦贝尔市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文化灿烂,历史悠久。远在旧石器中晚期,至少在2万-3万年以前便有古人类活动在海拉尔河流域,在蘑菇山遗址留下了他们制造的石器工具。1万多年以前,著名的“扎赉诺尔人”在蓝色呼伦湖一带繁衍生息,创造了呼伦贝尔地区的原始文化。呼伦贝尔地区最初见诸史籍的部族是东胡。公元前209年,东胡被强大的匈奴击败。匈奴建立了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第一个政权,呼伦贝尔为左贤王庭辖地。公元1世纪,在大兴安岭北部丛山密林中游猎的东胡后裔鲜卑之拓跋部,走出了森林山地,“南迁大泽”,在以呼伦湖为中心的呼伦贝尔草原发展了游牧经济,壮大了实力。呼伦贝尔为鲜卑部落联盟东部的辖地。隋唐时,呼伦贝尔为部分室韦部落驻地。唐代曾设室韦都督府进行管辖。辽代,大兴安岭以东地区归上京道东北路招讨司辖,岭西地区由乌古敌烈统军司辖。金代,岭东归蒲与路辖,岭西归东北路招讨司辖。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后,实行“领户分封制”,岭西地区由左翼万户长木华黎统治,岭东地区仍被金朝统治着。1214年,成吉思汗将蒙古草原的东部分封给他的四个弟弟和特薛禅家族。岭西地区是其长弟哈撒儿和三弟子按赤台及弘吉刺部特薛禅家族的封地,幼弟斡赤斤的初封地以喀尔喀河右岸为中心,包括直抵根河一带的大兴安岭西麓地区,后来逐渐向岭东发展。元朝创立行省制度,当时呼伦贝尔诸王的封地没有纳入行省,仍保留诸王封地的建制。1288年,诸王封地人行省,岭东划人中书省泰宁路和辽阳行省山北辽东道,岭西划入岭北行省和林路辖。明朝,呼伦贝尔地区由奴尔干都指挥使司下设的一些卫、所管辖。岭东由福余卫、阿伦卫、阮里河卫等管辖;岭西由斡难河卫、坚河卫、哈刺孩卫及海喇儿千户所等管辖。17世纪初期,沙俄开始侵入黑龙江北岸,对居住在那里的达斡尔、索伦(鄂温克)、鄂伦春人民进行烧杀抢掠。清顺治年问,世代居住在黑龙江北岸和精奇里江一带的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人,被迫迁到嫩江流域居住。

后记

历经三年时间的探索和努力,内蒙古自治区重要学术研究和文化建设项目“草原文化研究工程”的主体成果《草原文化研究丛书》即将付梓问世。《草原文化研究丛书》共11本著作,对草原文化的内涵与特征、草原文化的历史发展与影响、草原文化的现代发展等基本问题做了比较系统的、多方位的、深入的研究论述,是草原文化研究集大成的研究成果。这项成果是我们向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一份献礼。草原文化的研究由来已久,专家学者们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文学、语言、宗教、民俗等,做了大量的研究探讨,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为今后这一领域的研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是,把草原文化作为整体的研究对象进行研究,过去还是比较少的。我们之所以要着重开展草原文化研究,是因为随着考古发现、历史研究的深入,随着内蒙古民族文化大区建设的实施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事业的发展,更为迫切地需要我们对草原文化的重要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有新的认识和领悟,做系统深入的梳理和阐述。我们对草原文化做系统深入的研究是从2004年4月开始的。此前,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陈光林同志几次明确提出我们内蒙古要组织力量认真开展草原文化研究,要通过有说服力的研究成果,确立和阐释草原文化在中华文化发展历史中应有的战略地位与作用。


编辑推荐

《草原文化区域分布研究》是草原文化研究丛书之一。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草原文化区域分布研究 PDF格式下载



内容符合预期,挺不错的一本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