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朱元璋传

吴晗 北方文艺
出版时间:

2009-3  

出版社:

北方文艺  

作者:

吴晗  

页数:

257  

Tag标签:

无  

前言

我写《朱元璋传》,前后经过二十年,写了四次。这是最近重写的第四个本子。第一个本子叫《明太祖传》,出版于一九四四年六月;第二个本子叫《朱元璋传》,一九四八年八月写完,第二年四月出版。第一二个本子内容都有许多错误,有些地方甚至犯了严重的错误,例如以我自己当时的超阶级思想来叙述坚强不屈的西系红军组织者彭莹玉和尚,轻率地根据不充分的史料,以为他功成身退,赞叹不绝,认为革命是可以半途而废,无须革命到底的。这个错误的观点在到了解放区以后,在理论上得到了启发,我承认了错误。第二年二月回到北京以后,发愤重新读书,果然发现过去所没有注意的史料,彭莹玉是战斗到底,被元军所杀的;第二是我那时候不懂得列宁关于国家的学说,错误地以为国家机器只是官僚机构和军队,比喻为封建皇权的两个轮子;第三是由于当时对反动统治蒋介石集团的痛恨,以朱元璋影射蒋介石,虽然一方面不得不肯定历史上朱元璋应有的地位,另一方面却又指桑骂槐,给历史上较为突出的封建帝王朱元璋以过分的斥责。不完全切合实际的评价。这些比较严重的错误,经指出以后,第二个本子已经在上海出版了。便决意重写,改正错误,但是因为工作较忙,总抽不出比较完整的时间,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一本人物传记。讲述了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辉煌的一生。朱元璋最初是一个普通农户的孩子,给地主放牛,和一家人过着贫寒、朝不保夕的生活。瘟疫来临后,家人陆续亡故。朱元璋先是进了寺庙,后来出外云游,四处化缘。当时,元末统治者昏聩,百姓生活困苦,人们纷纷揭竿自立。朱元璋最终也成为了起义军中的一员。此后,朱元璋半生戎马,决战杀伐,征服了一个又一个强敌,曾经不可一世的蒙古骑兵也被赶回了大漠。在历经血与火的洗礼后,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

作者简介

吴晗(1909~1969年),字辰伯, 原名吴春晗,中国著名历史学家、明史专家。浙江省义乌人。1927年秋考入杭州浙江大学。1930年,经燕京大学教授顾颉刚介绍,在燕京大学图书馆中日文编考部任馆员。1931年初,写成《胡应麟年谱》。时任教于国立北京大学的胡适因此举荐吴晗为国立清华大学史学系工读生,专攻明史。求学期间,吴晗写下《胡惟庸党案考》、《〈金瓶梅〉的著作时代及其社会背景》、《明代之农民》等四十余篇文章,于史学界崭露头角。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讲授明史课。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应聘到云南大学任教授,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8月,吴晗回到北平继续在清华大学任教。北平解放后,吴晗以副军代表身份参与接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并担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历史系主任等职务。1949年后,历任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市历史学会会长等职。其间,主持改绘杨守敬的《历代舆地图》,标点《资治通鉴》,以及发掘明十三陵(定陵)等工作。1959年9月,发表《论海瑞》、《海瑞骂皇帝》等文章,提倡敢讲真话的精神。1960年,写成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之后,吴晗和邓拓、廖沫沙以“吴南星”为笔名,在《前线》杂志发表《三家村札记》专栏,歌颂光明、匡正时弊。1968年3月,因历史剧《海瑞罢官》,吴晗被捕入狱,翌年10月被迫害致死。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吴晗冤案得到平反昭雪。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小流氓一、小沙弥二、游方僧三、逼上梁山第二章 红军大帅一、小亲兵二、小军官三、女元帅、大丞相第三章 从吴国公到吴王一、鄱阳湖决战二、取东吴三、南征北伐第四章 大皇帝的统治术一、大明帝国和明教二、农民被出卖了!三、新官僚养成所四、皇权的轮子——军队五、皇权的轮子六、建都和国防七、大一统和分化政策第五章 恐怖政治一、大屠杀二、文字狱三、特务网四、皇权的极峰第六章 家庭生活一、马皇后二、皇子皇孙三、教养和性格四、晚年的悲哀

章节摘录

插图:小明王从称帝以后,凡事由刘太保作主张。领兵在外的大将,原来都是福通的同伴平辈,不太听调度,军队数量虽多,军令不一。占的地方大,不久又被元军收复。有的大将打了败仗,不愿受处分,索性投降敌人,翻脸打红军;有的前进太远太突出了,完全被敌人消灭;其余又被察罕帖木儿和孛罗帖木儿两支地主军打垮了。只剩下山东一部军力,作安丰的掩护。到益都被扩廓包围以后,刘福通亲自率军救援,大败逃回。益都陷落后,安丰孤立。龙凤九年二月,张士诚的大将吕珍乘机攻围安丰,城里粮食吃完,粮道断绝,不但人吃人,甚至吃腐烂的尸首,和人油炸泥丸子。刘太保情势危急,派人到元璋处征兵解围。在元璋出兵之前,刘基极力阻止,以为大兵不宜轻出,如果救驾出来,作何安置?不如让吕珍解决了,借刀杀人,落得省事。而且陈友谅在背后,万一乘虚来攻,便进退无路。元璋则以为安丰失守,应天失去屏蔽,从军事观点说,不能不救,遂亲自统兵出发。刘太保趁黑夜大雨突围逃出,元璋摆设銮驾伞扇,迎小明王暂住滁州,临时建造宫殿,把皇宮里的左右宦侍都换上自己人,供养极厚,防护极严。小明王名为皇帝,其实是俘虏,受元璋的保护。三月十四日,小明王内降制书,封赠元璋三代:曾祖九四资德大夫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右丞上护军司空吴国公,曾祖母侯氏吴国夫人;祖初一光禄大夫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上柱国司徒吴国公,祖母王氏吴国夫人;考五四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军国重事中书右丞相太尉吴国公,妣陈氏吴国夫人。当元璋出兵安丰的时候,陈友谅果然乘机进攻,以大兵包围洪都(今江西南昌),占领吉安、临江、无为州。这回倒真正是两线夹攻,虽然张士诚还不明白。汉军规模比上次更大:友谅看着疆土日渐减小,气愤不过,特造大舰,高几丈,簇新的丹漆,上下三层,每层有走马棚,上下层说话都听不见,载着家小百官,空国而来,号称六十万。洪都守将朱文正死守,友谅用尽攻城的方法,文正也用尽防御的方法。八十五天的激战,城墙攻破了几次,敌兵涌进,都被火铳击退,连夜赶修工事,攻城守城的人都踩着尸首作战。一直到七月,元璋亲统二十万大军来救,友谅才解围,掉过头来,到鄱阳湖迎战。这一次水战,也许是中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两军主力苦战到三十六天之久。这一战的结局,决定了两雄的命运。在会战开始前四天,元璋留下伏兵,把鄱阳湖到长江的出口封锁,堵住敌人的归路,关起门来打。两军的形势,一边号称六十万,一边是二十万。水军船舰,友谅的又高又大,联舟布阵,一连串十几里。元璋的都是小船,要仰头才能望见敌人,两下比较,就显得渺小可怜。论实力和配备,都是元璋方面居劣势。但是,他也有便宜处。就士气来说,友谅大军在南昌顿挫了三个月,寸步进不得,动摇了必胜的信心;元璋方面则千里救危城,生死关头决于一战,情绪不大相同。就船舰说,数十条大舰联在一起,转动不便;小船进退自如,运用灵活,在体积方面是劣势,在运动方面却占优势。就指挥而论,元璋有经验丰富的幕僚,作战勇敢的将帅,上下一心;友谅性情暴躁多疑,将士不敢贡献意见,发生内部裂痕。更重要的是补给,元璋军队数量少,有洪都和后方源源接济;友谅军的后路被切断了,粮尽士疲,失去斗志。元璋军的主要战术是火攻,用火炮焚烧敌方的大舰,用火药和芦苇装满几条船,敢死队驶着冲入敌阵,点起火来,和敌方几百条战舰同归于尽。接战时分水军为十二队,火铳长弓大弩分作几层,先发火铳,再射弓弩,最后是白刃战。短兵相接,喊杀声震天,从这船跳到那船,头顶上火箭炮石交飞,眼睛里一片火光,一团刀影,湖面上是漂流着的尸首、在挣扎着的伤兵,耳朵里是轰隆的石炮声、劈啪的火铳声。友谅船红色,元璋船白色,一会儿十条白船围着红船,一会儿又是红船围着白船,一会儿红船白船间杂追赶。有几天白船像是占了上风,又几天红船又得优势。元璋激励将士苦战,多少次身边的卫士都战死了,坐舰被炮石打碎,换了船搁浅动不得,险些被俘。一直打到最后几天,友谅军已经绝粮,右金吾将军建议烧掉船,全军登陆,直走湖南,左金吾将军主张再战,友谅同意走陆路的办法。左金吾将军怕得罪友谅,领军来降,右金吾将军看情形撑不住了,也跟着投降。友谅军力益加减削,决定退兵,打算冲出湖口,不料迎面又是白船,前后受敌。友谅正要亲自看明情势,决一死战,头才伸出船窗外,被飞箭射死,全军溃败。部将保着友谅尸首和太子陈理,连夜逃回武昌。战事的胜利,取决于最后一分钟,造成陈军溃败的是友谅的战死。元璋虽然胜利,可是也险极了,始终弄不清是谁射死友谅的。第二天,元璋焚香拜天,慰劳将士,答应将来天下一家,和巴都儿们共享富贵,做大官。后来又对刘基说:“我真不该到安丰去,假如友谅趁我远出,应天空虚,顺流而下,我进无所据,退无所依,大事去矣。幸而他不直攻应天,反而去围南昌,南昌守了三个月,给了我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这一仗虽然打胜,可是真够侥幸的了。”运气特别照顾元璋,他怕察罕帖木儿的兵威,正接洽投降,察罕被刺杀了。扩廓准备南征,又和孛罗帖木儿抢地盘,打得难解难分。陈友谅第一次约张士诚夹攻,张士诚迟疑误了事。第二次张士诚围安丰,陈友谅不取应天而围南昌,又被流矢射死。上天真是太眷顾了!他这样想着,越想越有理,再发展下去,就想成“天命有归了”,从此一心一意秉承上天的托付,作长远而广大的计划。计划的第一步是称王,称王是不成问题的,小明王在保护之下,写一道圣旨派人送去盖印就成。问题是称什么王呢,张士诚在九月间已经自立为吴王了,应天正是孙权吴国的都城,而且几年前民间就有一个童谣说:“富汉莫起楼,贫汉莫起屋。但看羊儿年,便是吴家国。”为着这句话,非称吴王不可。龙凤十年(元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正月,元璋自立为吴王,设置百官,以李善长为右相国,徐达为左相国,常遇春、俞通海为平章政事,立长子标为世子。发布号令,用“皇帝圣旨,吴王令旨”的名义。同时有两个吴王,民间叫士诚做东吴,元璋做西吴。军队服装原先只是用红布作记号,穿得五颜六色,也给划一了。规定将士战袄、战裙和战旗都用红色,头戴阔檐红皮壮帽,插猛烈二字小旗。攻城系拖地棉裙,取其虚胖,箭射不进去。箭镞开头是铜作的,现在疆土广了,有了铁矿,改用铁的。并且大批制造铁甲、火药、火铳、石炮,武器越发犀利耐用。二月,元璋亲率水陆大军征武昌,陈理请降,立湖广行中书省。到年底,友谅疆土,汉水以南,赣州(今江西赣县)以西,韶州(今广东曲江)以北,辰州(今湖南沅陵)以东,都为元璋所有,够得上说是“广土众民”了。

后记

本书作者吴晗是中国历史学家。原名春晗,字辰伯,浙江义乌入。1934年清华大学毕业。先后任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34年参加中国民主政团联盟,积极从事民主运动。新中国成立后,任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北京市副市长,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和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常委。1958年当选为民盟中央副主席。生平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对明史研究尤有成就。除此书外,另著有《历史的镜子》《史事与人物》《读史札记》《灯下集》《春天集》《投枪集》《学习集》等。编有京剧《海瑞罢官》,并因此受到过错误批判。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出身微贱的皇帝,也是一个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本书以丰富翔实的史料、生动活泼的文笔,将朱元璋从农民起义的领袖到封建帝王的一生作了全面描述。结合元末明初的历史条件,对朱元璋一生的功过作了具体的分析,实事求是地评价他的历史地位,在研究历史方面达到新的高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吴晗的《朱元璋传》有四个版本,诞生于中国现代史上的三个重要阶段:第一版写于抗战局势仍然恶劣的1943年,第二版写于内战的连天烽火中(1949年),后两版则写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4年、1965年)。一般历史学家认为1949年版水平最高,本书于1949年8月在上海初版,由协兴印刷所印刷,三联书店发行。此次出版即以1949年8月版为底本编辑整理,另将繁体字竖排改为简化字横排,径改书中刻印错误,标点符号按现代汉语使用规范处理,余则保持底本原貌。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两次晤谈,甚快。大著阅毕,兹奉还。此书用力甚勤,掘发甚广。给我启发不少,深为感谢。有些不成熟的意见,仅供参考,业已面告。此外尚有一点。即在方法问题上。先生似尚未完全接受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观察历史的方法论。倘若先生于这方面加力用一番功夫,将来成就不可限量。——毛主席写给吴晗的信朱元璋的智力极高。长于计谋,看得远。见得大处。当机立断,更善于接受好建议。不自以为是。他不但是一个以屠杀著名的军事统帅。也是一个最阴险残酷的政治家。他的遗嘱里有一段话:“朕膺天命三十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忧危积心”四字。说出了这位皇帝一生在恐慌猜疑中过日子,“日勤不怠”说出如何用全副心力来保持这份大家当。——吴晗


编辑推荐

吴晗的《朱元璋传》一共有四个版本。作者在近三十年中不断修改,其版本的变迁,其实是对农民起义的评价以及对元末明初政权更迭、社会变动的定性分析。《朱元璋传》为1949年版,其成于战火纷飞的年代,有旧的版本铺垫,有对时代氛围的亲身感受,并且没有意识形态的牵制掣肘(相较于后两个版本),非常真是地表达了作为史学大家吴晗本人的观点。《朱元璋传》问世后,毛泽东亲自批阅,给出意见,对史学界,更是对吴晗的一生产生了深重的影响。为了更好地解读《朱元璋传》,我们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用了大量的珍贵图片,只为让更多读者了解、知道这段历史。书的定价不高,但质量上乘,无论是收藏,还是个人研读,都十分适合。

名人推荐

毛主席写给吴晗(字辰伯)的信辰伯先生: 两次晤谈,甚快,大著阅毕,兹奉还。此书用力甚勤,掘发甚广,给我启发不少,深为感谢。有些不成熟的意见,仅供参考,业已面告。此外尚有一点,即在方法问题上,先生似尚未完全接受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观察历史的方法论。倘若先生于这方面加力用一番功夫,将来成就不可限量。谨致 革命的敬礼 毛泽东 十一月二十四日统一中国创立明王朝的朱元璋,在位期间实行特务政治,大兴文字狱,屠戮功臣、知识分子和百姓,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此书解读雄猜之主自私的深心,可谓层层剥离,直入堂奥,读后令人倒吸一口冷气。中国士大夫偏好帝王之学,希望辅佐明主并有所建树,其实这是一门如履薄冰的学问,君心依然深不可测。从改写《朱元璋传》到发表《海瑞骂皇帝》,作者曾力图在政治与学术之间熊鱼兼得,结果事与愿违,对君臣关系的揣摩越深入,后果越致命。 ——章立凡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朱元璋传 PDF格式下载



吴唅是明史专家,他写的《朱元璋传》,自然值得认真一读。吴晗治学很是严谨,书中每一件事、每一句话,基本都有所出,不像今人所写的帝王传记,多以猜测为主。      明代距今不过六百多年时间,以儒家为核心、兼容佛道的大汉族文化已深入人心,而且随着商品经济萌芽的出现,整个社会的思想意识较前大为活跃,人们的日常语言基本接近今天的白话。如果以群体人的意识作为划分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话,显然明代社会已区别于以前的社会,因此对明史的研究,对现代似有更特别的意义。      不过,商品经济在明代中后期才得以发展,而且也是多种因素促成的结果,但这种结果的出现,却与朱元璋初期的种种作为密不可分。我们在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时,首先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将其放到大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考察,但我们同时不得不重视个人因素对历史发展的反作用,甚至有时候,这种反作用之大,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朱元璋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通过对朱元璋生活经历、个人喜好等的考察,我们不难洞察出其内心深处非常微妙的一些东西,而正是这些东西,直接影响着他作为皇帝的种种作为。         1、青少年时期的经历      (1)朱元璋出身社会最底层,吃过很多苦,对物质与享乐的欲望相对有限,他当皇帝后,一直较为简朴,对大臣和内宫在生活方面的要求也较严,他虽然有很多嫔妃,但并不是出于淫欲的需要。   (2)他在年轻时不被人重视,甚至受人歧视,导致他自身天然的自尊感与现实中不得不低头的自卑感之间极为强烈的反差,总是憋着一口气。即位后,他采取酷刑对待地主官员而少有同情之心,这一点皇太子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他为了培养皇太子理政的能力,大部分折子都让皇太子先提意见),不能不说是受了个人经历的影响。   (3)他少年时的经历,同样使得他非常重视农民和农业生产,对农民实行较轻的税赋,兴修了大量水利设施,使得农业生产得到空前的恢复,社会分工出现了大的变化,导致了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的萌芽。特别是他在全国推广棉花的种植,使中国老百姓的穿着由麻到棉,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新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到今天,我们仍是全世界最重要的纺织品生产国,似乎还得记朱元璋的一功。      2、一些重大事件      (1)首先,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他不仅深知江山来之不易,而且更知道江山能得亦能失,对此他非常清醒,也倍加珍惜这一成果,因此即位后他的主要精力,几乎全部放在了如果巩固政权、为子孙后代清除障碍上。   (2)在与张士诚的战争中,发生了谢再兴投敌的事件,谢再兴是朱元璋的亲家,两人曾有过一些矛盾,但朱元璋想再矛盾也不至于到投敌的程度,但后来他还是这样做了,这对朱元璋的打击非常大,“从此种下了对部下将领的猜疑心理”(吴晗语),当了皇帝后,这种猜疑心理越发严重,以至于根本不相信身边的大臣(除了马皇后和皇太子),于是他加紧以对权力的控制。在这一点上,吴晗认为朱元璋加强集权是个人权力欲望的膨胀所致,我觉得他当到皇帝这个程度,权力已经达到了顶峰,他更多是怕权力的失去,朱的眼光超过了他同时代的人,他一直盘算着大明江山如何长久。      3、学习经历      不可否认朱元璋的聪明,但他毕竟没有受过非常系统的儒家教育,虽然他后来非常重视学习,但这种学习难免偶尔有一知半解之嫌,这突出地表现在他对待儒生的态度上。   (1)首先他非常看重儒生,即便在打仗的时候,他认为儒生可以写文章、可以出策略,有武将所不及的地方,到了当皇帝后,他更为一直强调世乱用武、世治用文。   (2)但他从根子上对儒生并不是认同和信任的,有时候还特别反感儒生的迂腐,以至发展到后来的文字狱,这其中有很多故事可讲,其中有一件很有意思,能反映出朱元璋的微妙心态:他和别人讨论张士诚改名的事,张士诚本名张九四(是元末下层人民通常的起名方式),后来请儒生改为张士诚,朱元璋说这个名字不错,那个人却说不然,因为《孟子》有言:“士,诚小人也”,亦可读为“士诚,小人也”,张士诚让人叫了半辈子小人,至死都不知道,多可怜啊!这么一说,朱元璋对儒生越发不相信,把那些他认为有损他的官员动不动就杀掉。         我们应当看到,作为开国皇帝的朱元璋,他即位后的作为,不仅直接影响到明初的社会发展,更深刻地影响了整个明代的发展。这种影响一方面是正面的,比如鼓励农业生产、武装力量与吏制的形成,等等,另一方面却是负面的,如在“无几时不变之法,无一日不过之人”的情况下,直接导致贯穿整个明代人们思想的空虚,以及屡禁不绝的腐败,等等,更有趣的是,他精心设计的蕃王制度,却在他死后五年后被他的儿子推翻。      今天我们研究朱元璋,不得不深感历史在某些方面的惊人相似,中国的发展,无可争议需要体制的不断完善,但绝不可忽视特定历史条件下特定的个人的巨大影响力,这一点东西方有着根本的不同。所幸,我们的国家这方面已经有过非常好的经验,更有过非常深刻的教训。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的缔造者,也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有一介平民而登上九五之尊的皇帝之一。没有士族的根基,没有前人的铺垫,朱重八这个平民一步步地凭自己的努力,战胜所有的敌人,建立大明王朝。当时太史公吴晗的这本《朱元璋传》就把我们带回了当年那个铁马金戈的年代。虽然是本人物传记,但读起来也有种历史小说式叙事的轻松,史料的详尽也为本书增色不少,确实是一本不可多得好书。


《朱元璋传》曾四易其稿。其中1944年的版本有两个,重庆胜利出版社版书名《明太祖》,在创出版社版书名《由“僧钵”到“皇权”》。1947年末,此书的增订稿章节开始在一些刊物上刊出,1949年正式以《朱元璋传》的书名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作者1948年到石家庄时,曾将书稿进呈毛泽东。毛曾对书中对起义领袖彭和尚“功成不居”的评价提出异议,认为:像彭和尚这样坚强有毅力的革命者,不应有逃避行为,不是他自己犯了错误,就是史料有问题。阅读后退还稿本时,毛还特地给吴晗写了一信,着重谈到史学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
人生如梦,世事难料,可惜作者还是没有躲过十年浩劫


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曾经横扫亚洲和欧洲,但朱元璋结束了这个王朝,这说明创业难,守业更难。同时这也是上天赐给朱元璋的一个任务。在读过《明朝那些事》之后,对朱元璋有了一个比较初步的了解,他痛恨贪污腐败,坚决对腐败行为说不,展现了他的品德。所以买一本他的传记来读读。当然吴晗的招牌和便宜的价格也是打动我的灵两个因素。


拿到书以后,真是很惊叹,这么漂亮的印刷,这什么多图片,才8.3元,当当真是牛啊!这本书是抗战时期吴晗为毛泽东改写的<朱元璋传>,了解那个年代的那位老大对明朝企丐皇帝老大的看法,用词潜句肯定是带有一些主观的,所以,看看玩玩罢了


吴晗的《朱元璋传》已经过了版权保护期,因此现在有很多版本。版本中文本是一样的,只不过这个版本附有很多精美的图片,因此在促销期间购买,性价比还是很高的。


对明史研究最深刻、最专业的就数吴晗先生了,此书把朱元璋这个草根皇帝阴暗、残忍的多面性研究、刻画得很透彻。是一本很值得看的好书。


吴晗写的朱元璋传当然是精品好书了,加上书中配的图,就更完美了。好书。


吴晗的这本朱元璋传,封面与内容都超好。


还没拜读。但购买的心思已久。朱元璋是个皇帝,英雄,也是个有争议的人物。希望看完后能通过他的成功与失败看到其中的问题,学习到一些东西。


很早就想读朱元璋传了,这个版本还不错


大历史学家的作品,值得信赖。

朱元璋的一生传奇的故事,也很值得一读。

尤其是你可能也看过《明朝那些事儿》,参着看最好。

不过,那本书大多数资料和论点都来自于此书。


吴晗的这部作品,我觉得还是有多部分受了当时的社会情况所左右,还有政治面貌,所以书中有些观点需要读者自行区别、领会,在这种思想自由的时代,我觉得并不是说一定要赞同“大家”的所有观点,要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观点去客观地读这部作品。
至于更多所思所感,有待读完后才能评价。


图片丰富,印刷质量也还不错。了解朱元璋其人,及其对后世今世之影响。


一个真实的朱元璋,图文并茂,历史大家就是不凡!


这算是经典版了,如果你要买朱元璋的传记,这个准没错


在关于朱元璋鱼龙混杂的传记里,这是最值得推崇的一部。


朱元璋的一生还是有功的。


这是那个大学问家,还当过大官——北京市长——当然,也受过大的冤枉,最后还含冤而死的那个吴晗,经历过那段岁月的人,没听过吴晗的,就正如现在看网络小说,没听过当年明月一样!可人家在西南联大,在清华,后来在北京市,靠的是真学问,真本事。书,真是好书,你看人家,随便一个章节,注释的书目就过200,不服行吗!不是胡说八道能做到的


图片非常漂亮,文字风趣。封面上面朱元璋的下巴好长啊!


吴晗这书早就想买了,这个版本非常喜欢,全彩印刷,装帧设计和印刷很棒,纸张也不错,缺点是字小了点。


老公聊到过朱元璋的一些历史,心里长草很久了。这下要好好看看。


经典传记,吴晗著,毛主席修改,值得收藏阅读。


吴晗先生的佳作,这部作品是出自四十年代后期,作者更能客观的评价明太祖的一生。


突然觉得有些伤感,刚刚才读了作者的简介。初中的时候学习《谈骨气》,那时候没有深刻的理解其中的含义,但是渐渐长大了,才知道了文化大革命,那场浩劫给当时的人们带来多少灾难。我不敢想,据说当时我的爷爷、二爷也被人赶上台,被批斗...

好好读书,因为这是吴晗先生的心血结晶!


朱元璋传


在当当网看了评论才买的,吴晗的大名早就知道,但他的作品第一次拜读,不亏为历史学家,通篇看完,受益非浅,只可惜因了《海瑞罢官》,就成了政治的殉葬品,一代大家,就此殒灭。那个匪夷所思的年代!


我两天把它看完了。毛泽东也是天才,但是太政治化了。吴晗也是大师,但是太不懂政治了。他们在同一个时代。注定是一个悲哀。


排版纸张都不错。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倾一身心血打造的著作,为毛主席所赞赏,非常值得一读。唯一不足的是,里面很多插图都没有针对性,与文章不同步匹配。需要改进。


非常好的一本书,明史大家吴晗先生的代表作,很值得一读。


吴晗的这本传记是原汁原味的,较少的受某些领导的影响!


以为是吴晗写的才买了这本书,没有小说的细节,多数是历史纪实


吴晗写的书值得一读,评论得很中肯。特价时买的,性价比相当高。


吴晗的经典著作 值得收藏


吴晗写的书,纪念一下作者吧


因为作者才买下这本书得。。。吴晗大师


以前有一本,很老了,了解明初历史的第一本资料,不错,吴晗大师的作品,推荐下。


喜欢,印得好好,插图也精美,又是名家吴晗的大作,物有所值,值得一读和收藏


没有让我失望,继续支持,大师吴晗的著作确实不错,写的很入木


吴晗老先生的著作,非常详细经典,而且还有精美插图,价格又便宜,买的物有所值。


吴晗的书绝对值


吴晗先生学问扎实。。。


吴晗的作品,很精辟


纪念吴晗先生


是吴晗的代表之一


首先,是1949年版本.其次,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不象一般的历史书难啃.再次,字体较大,看着不累.最后,现在在看1965年版,看完后再谈感想.


从书的内容说,确实不错,文笔流利,朴实语言写的却是惊心动魄历史,书的印刷资料一般,胶沾的不好,容易脱叶,不过价格便宜,还是彩印版本,是好书!


没想到是彩色印刷的,比原来的版本好,有很多图片。


买了还相当的久。
每次买书都要买几本,是看了明月的《明朝那些事》之后决定买这本书的。
我觉得看此书,看完前面几篇,后半本书就不需要看了。
可以推测朱重八能建立明朝是必然的趋势,通过人物性格可以分析到他做事的态度。


政治性较少 很好的一个版本


大家之作,值得一读。此书为1949年的写作版本,更值得收藏!!


我个人喜好看名人传记,能了解的更多,这本书非常好,写得很详细,还有插图辅助了解,超赞


很大气的一本书,内容全彩,传记来说是比较花哨的,质量很好。希望能学到一些东西。


比较经典,写的细致,是人物传记好书。


虽然在读书的时候,对历史不太感冒,但不知怎的,现在却对历史发生了浓厚的兴趣,特爱看这方面的书籍,此书也让我了解到元末明初的历史。很开心!


整体看明代历史写的没有樊树志的好,有阶级痕迹


对商品本身,不要针对交易、配送等服务过程。有关服务过程的问题,请查看帮助中心,或者联系客服。
当当网感谢您的参与!完成评价后,您


图文并茂,书质量很好,珍藏


不得不佩服这本书的作者,文学底蕴极深,史学知识极厚,融入的评论中肯。这本书是我读过的史书里面算最好的


研治明史或是了解明史,最好一读。


刚到手还没细看内容,但是从印刷质量和图片质量来看,性价比极高 值得购买


写出老朱的一生


首先质量很好,一直很怕这种书质量糟糕,没想到非常的不错。
其次,内容棒,很详细,又不同于其他的历史书籍那么枯燥。
最后,名人推荐。其实买它多少因为一些名人推荐的效应,不过确实值得。


说实话,书不太严谨,如洪武年的大案,真如史书记载,一次几万.全国的行政机构早瘫痪了,明史还是清修的.


送人的,她评价挺好


史学名家写的,值得一看。


大家、明史、好书


今天刚拿到书,写的不错,书得质量也不错,物有所值


价格很便宜。作者史学功底深厚,很值得拜读。


内容概括性比较强,像本历史书,古迹的图片比较多,这个价位可以了


买的时候抱着试试的态度没想到书的质量这么好,真的超值呀


书质量很好,内容还可以。


书的质量非常好纸张质量很好,是彩页的,太划算了


一代君王,跃然纸上。纸张比较好,图文很给力!


图片与文字穿插在一起,更便于解读


图文精美,历史资料详实,故事性和可读性很强,只是感觉字体有点偏小。


喜欢历史的可以看看,本人不爱看课外书,但是也看了一点。还是不错的书!


书的内容好,插图多,还彩版,价钱不贵。


真的是图文并茂,纸张也不错,印刷也很好,值了!!!


普及一次明代的知识


全彩的,印刷质量非常好,唯一不足的是字号稍小,眼神不好的要配放大镜了


从各个方面,这本书是相对于小说来说比较正式的了,纸张跟插图都让人满意


不知道是不是49年版的。


是一本不错的书传,图文并茂,不像一般的通篇大论,看起来有趣!


书是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是正品,实惠。


这本书是尊重历史的好书!


书还没看,不过质量不错的。


很喜欢这两本书。是专业性质的书籍。


非常好,经典就是经典。


不错,了解历史的读本


吴大师的四版里我觉得还就是这一版能够看看 49年以后的那几版就算了


大家之作,值得收藏,价格真低,满意。


吴老大家手笔,值得收藏


刚收到书,略看一下,内容充实,性价比高,具体收获有待深度阅习


明朝的书看了很多了,就是那些事。不一样的侧重点就是了。本书最主要是便宜啊。


买的就是这种没有受政治影响的好书。学问和政治应该是平行线,被政治强暴的书没法读。


(一)书有破页,虽无碍阅读,但影响心情.
(二)封面太脏


对于历史,就应该本着严肃的态度,不受任何因素的干扰,认真地分析和看待。


书很好,当当网就是好呀。


书很好,很便宜,发货速度块,一天到达。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