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孙漂流记
2012-1
北方文艺出版社
笛福
213
236000
陆小玲
假如世界上真有什么普通人的冒险经历值得公诸于世,并在发表后会受到公众欢迎的话,那么,编者认为,这部自述便是这样的一部历险记。 编者认为这个人一生的离奇经历,是前所未闻的;没有任何一个人的生活,比他更富有戏剧性。 故事的主人公在叙述自己的亲身经历时的态度,严肃而认真,并像所有睿智的人一样,把碰到的所有事情与宗教信仰联系起来,用现身说法的方式教导别人,让我们在任何境遇下都要相信和尊重造物主的智慧。 编者相信,本书所记述的一切都是真实,没有半点虚构的痕迹。讲述者认为读者阅读本书既可以欣赏内容,获得美的感受,又可以从中吸取教训,心灵得到裨益。因为在教育和消遣两方面的内容它都具备。所以,编者认为,出版这部自述本身就是对世人的一大贡献,不用多说什么客套话了。
《鲁滨孙飘流记》反映了18世纪英国社会的时代特征。鲁滨孙这个人物,是欧洲启蒙主义第一次出现在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正面形象。冒险、坚忍、毅力、智慧、勇气、果敢、富于进取、开拓创新全都集于一身,为一切不甘平凡,不安于现状的人们提供了他们心中所寄托的英雄形象。无论面临何种绝境,鲁滨孙从没有消极地坐以待毙,而是积极地作着不屈的斗争,这充分展现了鲁滨孙的顽强毅力与英雄形象,显示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创造精神和进取精神。是什么力量促使鲁滨孙不满足于衣食无忧但又平凡庸俗的中产阶层的生活而选择充满艰辛的海上冒险生活呢?文中多次提到是一种强大的、来自看不见的神秘世界的天意,其实这正是鲁滨孙所代表的不满足于守旧的新兴阶级在原始积累时期冒险进取的精神、人与自然的英勇斗争精神以及对开辟新世界的向往。文中提到鲁滨孙在收服了星期五父子和西班牙人后,仿佛觉得自己有了很多臣民百姓,经常乐滋滋地想自己多么像个国王。第一,整个小岛都是我的私人财产,所以我有无可争议的管辖权。第二,我的臣民完全服从于我,他们的生命都是我拯救出来的,我是绝对的主人,我的话就是法律。如有必要,他们都肯为我牺牲他们的生命。在那个西班牙人要去接回那十六个白人和鲁滨孙一起逃生时,鲁滨孙要他们保证绝对服从自己。这些都反映了新兴阶级对开辟的新世界占有、统治的强烈愿望。
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生矛商火家庭。早年经商,到过欧洲大陆各国。发表海上冒险小说、流浪汉体小说和历史小说。代表作长篇小说<鲁滨孙漂流记》,描写英国商人鲁滨孙海上遇难、流落荒岛二十八年的故事。其他小说有《辛格顿船长》、《摩尔·弗兰德斯》、《大疫年日记)》等。
陆小玲,女,陕西省西安人,西安体育学院体育传媒系副教授,系副主任。西安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毕业20余年来…直从事大学英语、英语专业和研究生英语的教学和翻译研究工作。在河南大学学报、教育探索、新闻知识、新闻爱好者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译文及翻译方面的论文三十余篇。主编、翻译和参编书籍多部。
我天生就是注定要自取灭亡的人,抵抗不住他们航海的诱惑,正如当初我不听父亲的忠告,抵挡不住我漫游世界的妄想一样。最后,我说只要他们答应在我离开时替我照料我的种植园,一旦出事,也能照我的指示去处理,我就乐意与他们同行。对此,他们都一一应承下来,并写了字据。为了安排我的种植园和财产,我便立了一份正式遗嘱:如果我死了,那位救我性命的船长便继承我的财产,但他必须依照我遗嘱上的指示,一半的财产归他所有,另一半则运回英国。 总之,我竭尽全力谨慎处置我的财产,维持经营我的种植园。如果我能用一半的谨慎来关注我的个人利益,我就会明确地判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我绝不会离开这日益兴旺发达的事业,放弃发家致富的美好前景,去选择这样一次吉凶未卜的冒险航行,何况我自己也清楚,我这个人总是会遭遇种种不幸。 但我却心急如焚,一心向往航行,盲目听从自己的妄想,而将理智弃之脑后。我准备好船只,装上货物,并且按照与同伴们的约定将一切事情都处理完毕后,便在1659年9月10日这天——这个不吉利的日子上了船。这碰巧同八年前我违抗双亲命令,不顾自身的利益,从霍尔城逃走的那一天是同一个日期。 我们的船载重约一百二十吨,装有六门小炮.除了船长、他的佣人和我之外,还有十四个人。船上没装什么大件货物,只带了些适合与黑人交易的小玩意儿,比如小珠子、玻璃片、贝壳等新奇的小东西,还有望远镜、小刀子、剪子、斧子等物品。 那天,我一上船便开船了,沿着海岸向北航行,打算驶至北纬十度和十二度之间之间横越大西洋,直奔非洲,当时这是从南美去非洲的惯常路线。我们沿着海岸线航行直到圣奥古斯丁角①,一路天气很好,就是太热。我们一过圣奥古斯丁角后离开海岸,向深海驶去,直奔斐伦多诺仑哈岛①,绕过那些小岛的东侧,一直向东北偏北开去。我们沿着这条航线,用了大约十二天的时间才越过赤道。根据最后一次观测,我们已经到了北纬七度二十二分的地方。让我们始料不及的是途中突然遭到一股飓风的袭击。开始是东南风,后来转为西北风,最后成为东北风,风势凶猛,一连持续了十二天,这时的我们一筹莫展,只能听天由命,让船乘风逐浪漂流。在这十二天之中,我无时无刻不在担忧惊惧中度过,生怕葬身海底,其他的人似乎也没指望逃出生还。 在这危急的情况下,可怕的飓风早已使我们胆战心惊,而这时我们船上又有一个人患热带病死去,还有一个人和小仆人则被风浪卷入海中。飓风接连肆虐了十二天,之后风势略有收敛,船长使出浑身解数作了观测,才发现我们的船被刮到了巴西以北的圭亚那②海岸,亚马逊河③的人海处,圣奥斯丁角以西,经度二十二度、北纬十一度附近,靠近那条号称“大河”的奥利诺科尔河④了。于是,船长同我商量航行路线,我们的船早已漏水了,损坏严重,故而他主张把船驶回巴西海岸。 我极力反对驶回巴西,和他一起看了看美洲沿岸的航海图,最后得到结论:除非能够行驶到加勒比群岛⑤附近,否则就没办法到人烟之地求援。于是我们决定向巴尔巴多群岛⑥航行。在航行中,我们估计如果能避开墨西哥湾逆流,就可以按原计划在十五天之内到达,并可以补充食物和人员,修缮船只。否则,我们就没法开到非洲海岸去。 计划一定,我们便行动起来,改变航线向西北偏西方向前进,以便能够抵达某个英属群岛,并能在那儿得到救援。但天有不测风云,事与愿违,大约到了北纬十二度十八分,我们又遇到了第二股飓风,风势同上一次一样凶猛剧烈,咆哮着把我们向西卷去,直到把我们刮离了人类正常贸易航线。在这种情形下,即使我们侥幸逃出,不葬身鱼腹,也保不定会被野人吃掉,更谈不上回国了。 这一段狂风大作,情况危急万分。一天早晨,船上有个人忽然大声叫喊:“陆地!”我们立刻冲出船舱,希望弄明白此刻我们到底身处何方。这时,船忽然搁浅在一片沙洲上,动弹不得。任凭海浪不断拍打它,它都纹丝不动,大家都觉得死到临头了。我们躲进舱中,避开海浪的冲击。 任何人,如果没有身临其境,都很难体会身处那种恶境中人们惊恐万状的心情。我们不知道被风吹到了什么地方,是岛屿还是陆地,是杳无人迹还是人烟集聚。这时风势虽比之前稍减了些,却仍是凶猛异常。除非奇迹出现,风势立刻止息,我们简直不敢去想船还能支撑多久,或许下一刻就会被撕成碎片。总之,我们坐在一起,面面相觑,时刻准备迎接死神,准备到另一个世界去,这个世界我们已经无能为力了。然而,出乎我们的意料,船非但没有被撞碎,风势也开始减弱了,这使我们顿感安慰。 虽然风势稍减,但船仍然搁浅在沙洲上,非常牢固,动弹不得。我们的处境仍然十分不妙,惊险非常。只有想尽办法自救了。风暴到来之前,我们的船尾曾系着一只小艇,但它被初来的风浪刮到船舵上,被撞坏了,后来又被卷进了大海,不知是沉了,还是被冲走了,我们对它已不抱希望。船上还有一只艇,但大家都不知道怎样把它放到海里。但此时我们已经没有时间商量这个问题了,大船破损严重。 在这危急时刻,大副抓住那条小艇,在众人的帮助下,齐心协力把它放到大船的一侧。我们十一人上了小艇,然后解开小艇缆绳,任由上帝和大海来支配我们的命运。风势虽然小了些,但大海依然波涛汹涌,剧烈地拍击着海岸,荷兰人形容暴风雨中的大海为“疯狂之海”,真是恰如其分。 我们这时的处境悲惨万分,大家心里都清楚,小艇绝对难以承受如此的惊涛骇浪,我们被葬身大海是迟早的事,难以避免。小艇没有帆,即便有,也无济于事。无计可施之下,我们心灰意冷地摇着桨向岸边划去,就像走向刑场的犯人,因为大家都心知肚明,小艇一旦靠岸,必定会被海浪撞得粉碎。但是,我们也只能听天由命,看老天的安排了。顺着风势拼命向岸边划去,可这无疑是自取灭亡:用自己的双手加速自己的灭亡。 即将到达的海岸是怎样的呢?是岩石还是沙滩?是陡岸还是浅滩?我们一无所知。我们仅存的希望,便是能把小船驶向一个海湾或海口,或者划近一个能够避风的陡岸,找到一片风平浪静的水面。但是我们找不到这些地方,我们越划近海岸,越感到那片陆地比大海还要狰狞可怕。 ……
没有找到收藏版的只有这个了
高端 大气 上档次
儿童名著,孩子学校让买的
这本书的封面,漂流记的漂是飘,到底是否是印刷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