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醉太平

朱苏进 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4-5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作者:

朱苏进  

页数:

338  

字数:

237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这是著名部队作家朱苏进继《炮群》之后的又一部长篇佳作。小说通过一位来自部队基层年轻军官的陌生目光,巡视军区大院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极有韵致地勾勒出一幅从司令员到普通干事的“百官图”,描述了高级将领之间的微妙关系,中下级军官为官和求官的种种心态,部长和司领员爱女之间的剪不断理还乱的缠绵情丝。所写人物,如季墨阳、石贤汝等,都刻画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耐人寻思。作品以现实主义手法反映了军内的特殊生活,编织了一首太平盛世的军区大院奏鸣曲,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军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选材独特,内涵丰富,文笔畅达,描写细腻,形象丰满,可读性强,是本书的独特色彩,值得有识之士一读。

作者简介

  朱苏进,1953年生,江苏南京人。196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71年开始业余创作。现任创作室主任,中国作协理事。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在一个夏令营里》、《炮群》、《醉太平》,中篇小说《射天狼》、《引而不发》、《凝眸》、《第三只眼》、《绝望中诞生》、《接近无限透明》等,散文集《天圆地方》等。其作品多表现和平时期的军人生活和思考,切入角度新颖,涵义深邃。

书籍目录

第一章 韵味第二章 月斜斜第三章 天意浓第四章 大院儿,人团儿第五章 醉太平

章节摘录

  站役演习半年前就发出预先号令,经过179天零8小时、三万四千余人的不懈准备,现在它已成熟到这个程度:就像一块万吨巨石凌空悬在山崖上,只需要两个字的震动就能将它震落“攻击”。今天凌晨4时起进入无线电静默,半小时有线电也进入静默状态,天空巳为刘达的口令腾出空间.步兵、炮兵、装甲兵、工程兵、航空兵……17个兵种全部到位,一线部队已潜入冲击前沿,炮弹上了引信填入炮膛,排以上指挥员都在看表,班长则死盯着最近那一道堑壕……此外,军区机关还组成了方面军总部,率两个集团军进行带通讯分队的图版作业。一个大兵团战役行动只要开始起步,就获得了它自身惯性,突然之间想把它刹住.那难度就如同用缰绳勒住一列火车.山下百余平方公里内,有数万人匍匐在待机地域,3点正将爆炸般跃起。刘达偏偏不下令,偏偏将他们硬捺在爆炸前那一瞬!……这非常危险,万一有哪一门火炮走火,有任何一支机枪射击了,四周部队都会以为攻击开始了,就群起而攻之,整个演习将报废,悬在空中的巨石就因为几个小石子下坠,就失去依托掉下来。战场上出现的只是乱糟糟一团狂动,你甚至看不出那是战役还是儿戏。    书摘1  吊墨镜的男子说:“妈,徐伯送给爸一枝猎枪,爸叫我把枪擦出来。现在我们绝对不能挪地方,一动就全乱了。妈你放心,你们只管说你们的,我们什么都听不见。”  “不成,快走,省得我踹你们!”  “好好,就走就走。”两小伙子做出要走的样儿,过一会,见吴姨似乎忘记自己说的话,便又在原处忙碌开了。  吴姨在客厅中央一只面向电视机的大沙发上坐下,招呼夏谷坐在她身边另一只大沙发上。除了这两只大沙发外,其余沙发都靠边放置,尺寸也小些。显然这两只是首长和夫人的专座。吴姨说:“小夏,咱俩看电视,《四世同堂》,看过没有?”  夏谷很想说自己没看过,好让吴姨高兴。可惜他看过,但只看过一半,剩下一半因为看不下去而没看。他毫不踌躇地用兴奋口吻道:“听说过。”  电视机打开.片头音乐一响,吴姨便舒服地叹息:“瞧这老北平味儿……”  后来夏谷知道,吴姨年青时是北平女中学生,1938年奔赴延安参加抗日。《四世同堂》在中央电视台播放时她已看过,但一天一集的,害得她老没瞧够,季墨阳就从文化站给她搞来全套录像,让她爱怎么看就怎么看。吴姨拿手指远远戳着屏幕,“瞧这胡同口,打哪儿找出来的,多幽静l……唉,墙根那块要是搁株枣树就更像当年啦……那拉洋车的人,烟竿位置戳得位置不对,应该别在腰这边……哦,豆汁出来了。糖葫芦、剃头挑子、大栅栏……”吴姨把屏幕上每样东西都说给夏谷听。夏谷不断地点头,后来脖梗有点酸,便每听几句才点一下头。  一缕淡雅的“旁氏”化妆品味飘来,夏谷察觉自己身边已挨近一人。一位20几岁的姑娘,正偏着头梳理未干的头发,两眼  吊墨镜的男子说:“妈,徐伯送给爸一枝猎枪,爸叫我把枪擦出来。现在我们绝对不能挪地方,一动就全乱了。妈你放心,你们只管说你们的,我们什么都听不见。”  “不成,快走,省得我踹你们!”  “好好,就走就走。”两小伙子做出要走的样儿,过一会,见吴姨似乎忘记自己说的话,便又在原处忙碌开了。  吴姨在客厅中央一只面向电视机的大沙发上坐下,招呼夏谷坐在她身边另一只大沙发上。除了这两只大沙发外,其余沙发都靠边放置,尺寸也小些。显然这两只是首长和夫人的专座。吴姨说:“小夏,咱俩看电视,《四世同堂》,看过没有?”  夏谷很想说自己没看过,好让吴姨高兴。可惜他看过,但只看过一半,剩下一半因为看不下去而没看。他毫不踌躇地用兴奋口吻道:“听说过。”  电视机打开.片头音乐一响,吴姨便舒服地叹息:“瞧这老北平味儿……”  后来夏谷知道,吴姨年青时是北平女中学生,1938年奔赴延安参加抗日。《四世同堂》在中央电视台播放时她已看过,但一天一集的,害得她老没瞧够,季墨阳就从文化站给她搞来全套录像,让她爱怎么看就怎么看。吴姨拿手指远远戳着屏幕,“瞧这胡同口,打哪儿找出来的,多幽静!……唉,墙根那块要是搁株枣树就更像当年啦……那拉洋车的人,烟竿位置戳得位置不对,应该别在腰这边……哦,豆汁出来了。糖葫芦、剃头挑子、大栅栏……”吴姨把屏幕上每样东西都说给夏谷听。夏谷不断地点头,后来脖梗有点酸,便每听几句才点一下头。  一缕淡雅的“旁氏”化妆品味飘来,夏谷察觉自己身边已挨近一人。一位20几岁的姑娘,正偏着头梳理未干的头发,两眼趁势直朝他身上瞟。夏谷警醒自己:就是她。  姑娘脸上毫无笑容,只有那过分明亮的目光。“喂,夏干事,你觉得这部片好看吗?”说话口吻像老熟人。  “不错。”夏谷口吻简练。  “我觉得反面人物演得特棒!浑身是戏,连鼻子眼里都是戏,又丑恶又亲切。我总觉得啊,能够把坏蛋演透的人,在生活中往往是一个大好人。你觉得对不对?”  “对不对我不知道,我只敢肯定你讲得太深刻了。”  “这些话不是我说的,是她。”姑娘指着窗前那位背光的女士。又道,“我认得几个搞戏的人,他们个个小有名气,在戏里专演好汉,打家劫舍,怜香惜玉,害得观众瞎崇拜。待他们下了装,呸……一堆臭屎!”姑娘恨恨地。  吊墨镜的小伙子啧嘴:“听,士华又怎么得罪你了?瞧你把人家砍的。”  “不要你管,”姑娘朝他斥道,转脸又向夏谷轻妙地一笑,“士华那小子才不会得罪我呢。问题是,那小子对待其他人不善。我从他待其他人的表现上,就能看出他有几根烂肠子。轮到坏到我头上,还不是早晚的事吗?”  夏谷极想点头称是。他暗道:没想到你刘亦冰这么有气质。  吴姨朝两个小伙子道:“哎,你们怎么还在这?等踹哪。”  “就走就走。”接着是一阵枪械拼装声,听着很是急促。  这时,又一位年青姑娘进来,对夏谷审视般地闪来一眼,随即又很美丽地笑了。夏谷有点惶惑:屋里有三个女士了,究竟谁是刘亦冰?也许这几个都不是,她们只是刘亦冰的铺垫,是替她看人来的,她自己缩在这幢楼的某间屋里,不肯出来见面。于是,夏谷觉得受到了轻慢。她们分明什么都知道,而部长却说她们什么都不知道。这里有股子神秘气氛。夏谷独自身陷重围,仿佛受着围剿。  夏谷脸上始终有一片微笑,暗中却总使自己放松。他老在想我横着竖着都是夏谷,一条男子汉,既然闯到这来了,就绝对不能栽在这儿。他已决定拒绝跟刘亦冰女士谈恋爱,只是想弄清楚这儿谁是刘亦冰,可能的话,希望她先看上自己,然后自己再拒绝她。  “哎,小夏干事,”身边的姑娘道,“你是哪儿人呀,怎么我从你口音里听不出来。”  “嗬,问户口了,接下去该在家庭历史了吧?”夏谷故做风趣地笑道,“我啊,祖籍青岛。不过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这里。就是说,北方种南方苗,一个杂种。”  姑娘吱吱笑:“不错,我看出来了,你是有点杂交优势。”  夏谷脸略变,另一姑娘赶紧说:“小夏你别听她恶劣!她那张狗嘴里专门出品象牙。刚才,她是非常曲折地称赞你长得英俊,说你像混血儿那样漂亮。”  对于自己的相貌,夏谷历来自信。成年后,好些人说他长得有占希腊人味道,大卫、宙斯、斯巴达克什么的。又是由于英俊,并由于英俊者对外界的挑剔,他老没看上合适的对象。但是在这里,面对着这群漂亮姑娘刻薄的“赞美”,他不能反驳,他故做痛苦地叹着:“我知道自己是什么东西,我在这儿每分钟都给人弄得蜕化了,以便制造效果,提供开心。”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出版说明  “小说界文库”是上海文艺出版社的重点丛书,出版当代作家的小说力作,展示新时期以来小说创作的实绩,凡在我社发表、出版的具有高水平的小说创作均可收入。  “小说界文库”包括以下系列:  长篇小说系列  旅外作家长篇小说系列  中短篇小说集系列  年选系列  专题选系列  微型小说系列  “小说界文库”设编辑委员会。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8年8月


编辑推荐

  在和平年代,军队大院里的人们有何所思、何所想?军旅作家朱苏进的长篇小说《醉太平》,通过一个年轻的基层军官的眼睛,观察军区大院里里外外,官官兵兵的生活,编织了一首太平盛世的军区大院奏鸣曲,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军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醉太平 PDF格式下载



先说不好的吧,这本书的印刷质量一般,拿在手里手感一般化吧,说不上好来,主要是纸质比较薄,就没有什么质感可言了。
再说好的,我个人认为,朱苏进实在是一个很天才的作家,这本醉太平是我多年前读过的一本书,当年只是随便从书店的书架上抽了出来,买了下来的。读了之后觉得写的一般,没什么故事性。但随着人到中年,在社会上经历了一些后,现在看起来,这本书真的很值得一读的,特别是刚毕业走上社会,进入机关的年轻学子们,所以就又买了一本,送给今年刚毕业的妹妹的。希望她能学到些什么吧。


看完之后觉得除了文笔好,人物心理描写的特别到位,一上手就不舍得放下了,还要再看其他作品,极力推荐!


人物形象鲜明,故事可读性强。已拜读了三遍,每遍都有不同的体会,懂了更多的处世方法。


我喜欢这个作家 喜欢他写的书 嗯 店家发货挺及时


很深刻的一本书啊。


相信作者是有自己的亲身经历,受益颇多,谢谢!


官场必备的宝典人生交往之秘籍对居心叵测者言


语言很精彩,内容很压抑,读了相当不舒服,对军营里的将军、营官、士兵描写过于灰暗,那都是些什么人啊,简直比外围社会和官场还奸诈、矫情!不过这或许又是读来让人欣赏的地方,毕竟告诉人们一个真实的部队生活。


看了之后,感觉还是朱苏进小说的一贯特色:1。小题大作与故弄玄虚式的人际斗争,他把这个看作成熟男人的智慧,并把这当作美来欣赏;2。他一向的毛病是作品中不同人物形象拉不开差距,甲跟乙差不多,乙跟丙差不多,所有人物好像一个人似的;尽管如此,这本小说仍有可读之处。


看书前,听的是电台的广播剧,让我对军区题材有了偏爱,作者的阅历丰富,并能运用到现代,出色的作家能把现在社会的现象融进创作中,而那些电视里播的现代版古装戏,真是服了,也有市场,可能是存在必有其存在的理由吧。希望这样的书,换一家出版社吧,把这书的质量提高些吧!


基本上记载的是发生在九十年代的军营故事,有军队生活背景的人应该喜欢读,但是现在看来已经偏离真实了。


开始是听收音机里的小说朗诵才知道,慢慢的才有了找一本来读读的愿望的,当真正的买来,还是很多年以后,自己读的愿望似乎不是那么强烈了,放在书架上,让同学看到了,他们反而传阅了起来,而且买了不止一本!


无论多好的书,只是一条引线,读者能不能汲取其中的养分那要你读了以后在来评说!


他喜欢就好,我没看过


很不错的,我都推荐给朋友的,不过就是结局让我有点难过


朱苏进也是我很喜欢的作家,我有一个毛病,看到一个作家的一篇好作品,就忍不住把他所有的作品都买回来。以前看过《江山风雨情》,觉得很精彩,遂推荐给同学。当时不知道其实他是以写军旅小说出名的,知道后来看到当代文学上介绍的军旅作家。我一直对军旅题材的小说、电视等有着过分的好感,于是找来《绝望中诞生》,看后被深深吸引,当时当当上没有《炮群》,于是我就先把这本《醉太平》买来看了。不喜欢军旅题材里的感情戏,不明白为什么除了《士兵突击》以外的剧里都有大篇的感情描写。《醉太平》里我学到了很多处事之道,可是司令员姑娘的感情戏真是把我看腻歪了……也许是我没能理解作者的本意或者深意。喜欢刨去感情戏的剩余那一半作品。


用了两天的时间读完了,内容感觉比我想象的有点差距,但整体构思还是不错。印刷质量不敢恭维,字体大的大,小的小,难道是盗版???


因为是男朋友推荐的,说一定让我来看,还出资让我读,并且出了问题。如果不是他这样的督促,我是一定不会看完了。没有起伏,我还是比较喜欢有大起大伏的故事。


不知道在说什么,很差


  十几年前,刚到南京军区工作的时候,一位领导就向我推荐了这本书,说描写军区大院写得很好,但一直未找到这本书,直到十几年后,已经离开部队好几年,才在网上找到了电子版读完。
  朱苏进的书,总是让人看的时候欲罢不能,看完之后掩卷沉思,有许多感悟却又难以明悟,深深打动却又不能尽赞。意犹未尽,留有余味,感想还真的是一言难尽。
  很难下总体结论,留几点简单感想吧。
  1、季墨阳是个怎样的人?
  季墨阳显然是主角,也很复杂。理想的精英主义,却又屡屡背叛,似乎是一心向上爬的官僚,却在最后与刘亦冰毅然决然的私奔。作者可能想塑造的是一种现实的理想主义者,有着崇高的目标(季墨阳和夏谷的军队情节),为了这个目标又可以不择手段,表现为为了掌握更高的权力来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停地背叛。这有些像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表现?然后我常常会想,手段和目的真的可以截然分离吗?现实的理想主义者们,在历尽权力斗争的各种腥风血雨之后,真的还能保持自己的信仰,还是为了实现理想而试图掌握权力,而不是为了掌握权力和掌握权力吗?
  2、刘达为什么看得上又看不上季墨阳?
  我理解刘达很欣赏季墨阳,因为他的才,更因为他在刘达被批斗时表现出来的悔恨和自尊。但其他将军对季墨阳的评价无疑会给刘达带来影响,而后来季墨阳跟着老政委走,对刘达来说是一种背叛,坐实了他的这种疑虑。所以后来刘达对季墨阳应该是欣赏其才而鄙视其德。这可能也是刘达不允许女儿和季墨阳来往的原因。而季墨阳最后与刘亦冰私奔,表现出来的血性,也是刘达允许他继续留任的原因?或者季墨阳的留任是作者的一种无奈的补全,以免读者太失落?
  3、刘亦冰
  不喜欢刘亦冰,书中一段话说得好,刘亦冰享受着权力带来的各种待遇的同时,又在鄙视追求权力的人,但她最终的爱慕对象又是追逐到了权力顶峰的父亲。这是一个自己折腾自己的女人。为了追求不平凡而不平凡,却又难以脱离父亲的阴影。
  4、人物刻画
  人物刻画太有性格,给人印象深刻,但又有过奇过险之感,脱离真实,不仅是脱离现实的脱离真实,是不能自圆其说的脱离真实。或许季墨阳对夏谷材料的那段评论也是作者自己的感悟?


  《醉太平》是本军旅题材小说,但是它的气质和内容都跟通常意义上的军旅题材小说有很大差别。我看过很多战争时期题材的军旅小说,民族大义热血沙场,也看过很多和平时期题材的军旅小说,讲军队体制改革战争意识转变以及围绕演习的剧本,但是这部《醉太平》却选了军区高层明争暗斗盘根错节的政治权术斗争,这即便在思想开放的今天,恐怕仍然是个禁忌的话题。作者朱苏进是南京军区创作室主任,新版三国的编剧,从小说的细节也可以猜测,军区大院指的就是南京军区,身为军区大院的成员,朱苏进老师自然对这样的题材耳濡目眼心有所感了,所以表达出来的内涵的味道都是非常细腻的,完全区别于以往常见的军旅小说。
  
  这本小说的写法跟我惯常看到的有很大不同,它用了很多人物的视角,很多事件的穿插,刻画了隐藏在最后面的主角季墨阳。最开始大量的笔墨写被意外从地方部队提拔到军区的夏谷,以及他被安排去跟司令员的女儿刘亦冰相亲,从季墨阳提拔的下级的角度来看这个军区大院;再切换到刘亦冰司令员千金的视角,回忆当年的感情史和离婚,隐约交代了刘亦冰曾经跟季墨阳有过情缘,但没有说明两人为何没有在一起,从情人的角度来刻画季墨阳,经由刘达司令员的回忆,交代季墨阳最初是武夷山深处疗养院的班长,因为目睹了老将军们被批斗审查,思想和观念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主动申请调职退伍,在路上被刘达司令员收留,从最基层的战士做起,然后做老政委的秘书逐步高升,以及最终按照刘达的意思记录老政委病中的呓语,恐怕这也是季墨阳手中的王牌和他得到提升的重要因素;再由夏谷陪政委视察基层引出季墨阳当年的老友后来的死对头,交代了季墨阳当年是如何从基层战士逐步升到今天的高位。看似小说时间和空间倒叙夹杂,主人物经常进行调换,从未正面提及的季墨阳反倒是这部小说里的主人公。正是这些境遇早就了季墨阳冷静沉着机智耐心的才华,最经典就是夏谷陪政委下部队,回来跟他汇报时看了笔记的情节,处理得多么自然和老到,包括对夏谷跟他对头交往的旁敲侧击,提拔夏谷做处长却从来不去故意透露收拢人心,这些也只有他能做得出来。
  
  我很惊诧和喜好这种小说写作的方式,没有任何平铺直叙,看似繁杂的线索和叙述中,围绕的就是一个核心人物季墨阳,围绕的一个核心点,就是军队高层的权力政治斗争。我们常见的军事题材小说,都是强调部队的纪律和热血,或者是抗日和解放战争的英勇,或者是写和平时期军人的奉献和拼搏,唯独这部小说毫不避讳地写了军队高层的人情冷漠明争暗斗和各种权术和智谋的运用,这里面的策略智谋绝对不比战争年代少。刘达司令在被打入冷宫后如何满腹怨言,亏得边境那场战争让他得以翻身当上司令;韩世勇政委如何用大笑来化解很多难以表态的问题,接待有背景的中将时如何细致入微;初进大院的夏谷如何适应机关的复杂环境,他如何想两面逢源结果被季墨阳以轻描淡写的手法点破,如何揣摩到很多事情的背后涌动的各种力量和因素。那些苦苦不得提升的干部如何抱团背后谋议,但同时又有人因为惧怕和投机像季墨阳透露机密;季墨阳如何轻松化解各方面的刁难和围攻,投降过来的国民党军事教官如何依托司令员的私交和亲家身份,为自己退休后的生活谋福利,这些都深刻地反映了军队机关里错中复杂的政治权利斗争,这潭水是那样的深以至于经常感到阵阵寒意。这样的斗争在我们社会的层层面面都是普遍存在的,只是形式和层次的区别罢了。
  
  刘亦冰是唯一出现在小说中的主要女性人物,我觉得她是高干子弟阶层的明显代表,从小就生在高干家庭吃穿住行要什么有什么,无论是物质财富还是精神财富,还是他们的尊重和权势地位,她都不曾缺少。但她的命运是那样波折动荡,季墨阳应该是她的情人,但却不知为何两人不能在一起,然后就是结婚离婚得癌切除乳房癌症扩散。我甚至觉得刻画这样人物的最大意义就是为了最后的私奔。整篇小说都是极度的现实冷静的,无论是处理危机还是机会,所有人都在通过自己的能力关系人脉奋斗,在这个大院里谋求更好的发展,所以的情感生活这些非理性的东西几乎被逼的无路可退丝毫找不到容纳的地方。但就在小说的结局,最理性最现实的季墨阳带着刘亦冰私奔了,他完全知道这件事的结局和对自己仕途的影响,我觉得这是作者在给自己和读者保留那么点美好的理想,在无情的理性的现实当中安排了这样最不理性最不现实最浪漫的私奔。或许,作者,季墨阳,他们都累了!厌倦了这样的理性,厌倦了这样的争斗,厌倦了这样的现实。


  此刻,书在我面前放着,最后一页上写着当年我的“书评”,时间是1998年10月10月,购于学府书店。严重影响我的喜好的书!高中时在《小说联播》中听到《醉》的片段,那时除了对神秘的军队有了一种新的认识外,印象最深的是2个细节,1是29小节夏古向季墨阳汇报时趁他上卫生间时偷看季的笔记(心惊肉跳);2是24节。1998年时,书中吸引我的由原来的爱情变为军区权力的微妙斗争,季是我认为的男性的典范:深沉、深情、有谋略。但太累了,有些可怕。那时觉得小说对于刘亦冰的结局设计过于完美,因为我怀疑以季墨阳对权力的处心积虑,爱情在他面前太显飘渺苍白。季真会放弃一切选择来日不多的刘吗?文学作品总是为了满足现实的遗憾吧。现在是2010年,不久前重读《醉》,奇怪,没有了“总想把它推荐给他的冲动”,,现在的现实比书中的要升级了,新世纪了嘛。不过还是季的粉丝,一醉不醒了。


  季墨阳是悲哀的。他被自己的理想绑架,抛弃了自己所爱的人;然后被自己的爱人绑架,抛弃了自己的理想。
  结果,注定是个悲剧。
  


  好的小说不仅让人物去推进情节,还要随着情节的展开一点一点透露主要人物的信息,最终让我们看到一个完整的人。朱苏进老师写的《醉太平》就不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完整的季墨阳。
  
  朱苏进,何许人也,南京军区创作室主任,不过他现在影视圈内更有影响力,是上了人物周刊的金牌编剧,据说每集剧本的酬劳在10000元以上了。新版三国的编剧就是此人啦。
  
  《醉太平》又叫《军区大院》,这是一本军旅题材的小说,不像别的军旅小说有牺牲奉献服从之类的主题,这本书写得有点大胆,因而使得不少军队的首长不悦。书中写了军队内部的权利斗争,写了军人精神在和平年代的萎缩,更重要的主题是,它写了一个军区大院内的高层干部带着军区首长的千金私奔的事。读完这本书,我总觉得主人公季墨阳像是“了不起的盖茨比”。
  
  我觉得这本小说值得称道的是它的叙事手法,它给我这样喜欢平铺直叙的人上了一课。书中对主人公季墨阳正面描写的内容并不多,主要是通过对其他重要人物过去的追述,和一些人对他的看法,一点点的从不同角度向我们透露出一个完整的季墨阳。
  
  《醉太平》里的时空是错乱的,看过一遍之后需要自己梳理,心里才能比较明白。这就给作品增加了叙事上的审美,小说的情节并不复杂,但作者的叙事手法给故事增加了很多立体感。
  
  最后附上我梳理的《醉太平》的时间线,可能有些错误,也看过这本小说的朋友帮忙核对一下:
  
  1. 1967年,刘达等兵团级干部被关在武夷山疗养院审查,季墨阳当时不到20岁,在那里当班长。因为眼看着一位首长被专案组逼死,季墨阳申请回原部队,被提前退伍。刘达看中他,带他回军区。(从刘达的角度回忆)
  2. 和石贤汝一起在直属队,石贤汝去报社,季墨阳仍留在部队,迅速升到直属团股长,被军区老政委选中当老政委的秘书(石贤汝向夏谷透露。)刘达与老政委不睦,遂与季墨阳疏远。
  3. 大概78年,刘达被中央军委调去协助一位老首长打对越自卫反击战,历时16 个月,刘达立大功,升为军区司令员。(对刘达过去的追述)
  4. 刘亦冰大概二十四五岁的时候,季墨阳在和莎莎谈恋爱,其时刘和季已认识多年。(以下从刘亦冰的角度追述)
  5. 刘亦冰跟许尔强结婚,季墨阳和莎莎结婚
  6. 刘亦冰离婚
  7. 刘亦冰得乳线癌,切除左乳
  8. 几年后,刘亦冰通过在总部的同学帮助季墨阳当上处长
  9. 莎莎发现季墨阳和刘亦冰好过的证据,大闹医院
  10. 大概80年,老政委病危,季墨阳帮助刘达记录老政委神志不清时的言语(接刘达的线索)
  11. 季墨阳提拔夏谷到军区,时任处长。(从夏谷的视角正面写)
  12. 刘达提拔季墨阳升副部长。因为部长经常生病,季墨阳升部长(含蓄地表述)
  13. 季墨阳40岁,刘亦冰祝他生日快乐,他躲避刘亦冰(从季墨阳的视角正面写)
  14. 季墨阳介绍夏谷给刘亦冰(主要以夏谷的视角)
  15. 夏谷陪韩世勇到军区下面考察(主要以夏谷的视角)
  16. 石贤汝拉拢夏谷(以夏谷的视角)
  17. 季墨阳提拔夏谷升处长(石贤汝透露)
  18. 军区组织军事演习,刘达故意“砸场”。季墨阳当时45岁,有望调往总部。(以刘达和季墨阳的视角正面写)
  19. 刘亦冰癌症转移扩散(以刘亦冰的视角正面写)
  20. 季墨阳带刘亦冰私奔,声名狼藉。(以季墨阳的视角正面写)
  21. 刘达对季墨阳“往事不予追究”,季墨阳继续当部长,但不用明说,他的仕途到此止步啦。(正面叙述)
  
  2010年8月26日
  


  人为了权力总要付出代价,离开所爱,与不爱的人结婚。军队中大大小小的院落很有象征意义。至于自己,也许还是众多的“夏谷”们之一吧。


   我喜欢朱苏进的小说,读他的小说很过瘾,小说里的主人翁往往就是一个精英人物,令我拜读他的小说时,是一种精神上的仰视。
  
   我们这个世界需要精英,精英就像一列火车的动力车厢,带动人类文明的发展。而精英又是相对的,一个时代被称为的精英的人,随着大家的齐头并进,随时会被新时代埋没,而突显出来的精英又是其他的人,人们又向这个人敬佩地奔去,于是周而复始,社会进步了。
  
   我发现朱的小说里的人物大多有一种偏执狂的倾向,这是一种对其热爱职业的偏执,虽然这个职业只是军人职业里的某个兵种,这是因为朱出身是军人!其实我们这个发展中的社会也需要这种偏执,更多拥有这样偏执的作家,而不是一天到晚围绕生殖器周围的文学,不要笑我粗俗,所谓话粗理不粗,难道什么风花雪月、侬侬我我、打情骂倩不都是最后回归到一个字——性!我不是不喜欢爱情,只是我不喜欢纯爱情的文学。如果一个社会里的文学被爱情小说所覆盖,在我看来,好像人类的主要作用只是为了繁衍后代,而突出的就是生殖器的作用,要知道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东西——头脑!因此,我喜欢朱苏进,我希望我们的社会出来像朱一样描写精英人物的小说。
  
   其实这本书我已经读了好几遍了,每一遍的感觉都不一样,开始读这本书时,深深地被其中的情节、人物、明争暗斗和感情纠葛所吸引,但后来才发现,作者在这本书中只想表现两个人---第一个是季墨阳、还有就是刘达。而其他人物和事件都是为这两个人拉开的幕布,刘亦冰也只是他们的一个华丽的陪衬,所谓美女爱英雄嘛!当这个陪衬的目的达到后,作者毫不留情地将她删除。通过这一点我发现,作者对自己创造的得意主人翁是多么的偏爱,他的英雄梦通过纸张幻化出来了。
  http://www.zywl.cn/book/200606/6013.html
  
  


是啊,,现实真的让人厌倦。
对于两个人没有在一起,可能有各种隐性的原因,一、军区大院婚配讲究门当户对,但是这个不可能是主要原因;二、刘达对季一直是一种防备性的提拔,从季掌握的秘密的性质上,已经失去了一个下级对上级的基本的尊敬,他们的关系是尴尬的,彼此之间有了深度了解后的厌恶。估计刘达是他们俩没走到一起的主要原因。而那时候刘亦冰最崇拜自己的父亲,而季只是一个下级军官、只是类似于她父亲、寄托情欲的对象,那时的季并没有成熟,无法与自己的父亲相比,而她的爱也不可能纯粹,但是,岁月不断地造就了季,让她的感情徘徊在越来越游离状态,欲罢不能。哈,她的感情从来就没有纯粹过。


因为季经历了这些将军被批斗以及老政委死前的呓语,所以他不可能再保持有淳朴的尊重和敬畏了。简单点说:他知道的太多了


时间大致没问题
但是小说中关于时间的确有些小瑕疵
比如刘达在军委接受了被任命为下一届大军区司令员后飞抵回军区,在形容各色接机领导是,用了诸如将星闪闪的词汇,其实那是最多80年左右,因为78年赴南方打仗,16个月回来,再赋闲一段时间
而授衔是在88年


同意,非常有道理


好多年前看过,感觉军队的人际关系和地方一样,描写得很微妙,很有看头的一本书。


很有味道很有看透的一部小说


读了朱的小说,让我唏嘘不已
读了你的两篇评论,让我佩服不已
人生经历不同读后的感想也不同,
但就读书的认真劲,墨墨姐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