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秦相李斯

钱宁 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0-1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作者:

钱宁  

页数:

260  

字数:

131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李斯这个人物,让我着迷已经很久了。20岁时,第一次在《史记》中读到他的列传,便有一种悚然的感觉。后来多读了几遍,想见其为人,那中间隔着的两千年的时光竟渐渐融解消失了,觉得他好像还活着,在我们中间。  我知道这里面有着一个好故事,可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能力把它写出来。《留学美国》出版后,受到不少读者的欢迎和朋友的鼓励,以至于自己有时真的把写作冲动当作写作才能了。于是,在谋生的百忙当中,偷闲发愤,历时两年,写成此书。只是年纪渐大,阅历渐多,做起事来却越来越少了正经,写作中间,常常严肃不起来了,不存寓教之心,只有自娱之意。  说是自娱,也为娱人。作品写出,是希望读者花钱来买,作家们的“奉献”之说,多少有些虚情假意。读者花了钱,要求一点阅读快感,实不为过。至于笑过哭过之后,有些感慨,多点醒悟,固然是好,没有似也无妨。教人育人,毕竟是圣人的事情;娱己娱人,方是文学的本意。  鲁迅先生在《故事新编》的序中说:“油滑是创作的大敌,”但又说:“因为自己的对于古人,不及对于今人的诚敬,所以仍不免时有油滑之处。”读《奔月》,发现远古射日英雄羿  回家,竟是“在垃圾堆边懒懒地下了马”;而《出关》里,又看到老子留下的两串木札的《道德经》,被函谷关的关长“放在堆着充公的盐、胡麻、布、大豆、饽饽等类的架子上”,不禁莞尔,对先生更加崇敬。  若有读者,在节假闲暇之日或夜深人静之时,随意翻开此书,读到某章节某段某句,也能会心一笑,作者就算是有了知音。  1998.8.8.北京

内容概要

政客李斯,以《谏逐客书》得秦王嬴政重用,在破六国、建中央集权、统一文字方面均有功绩。官至丞相。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合谋,迫令公子扶苏自杀,立胡亥为帝。后为赵高所忌,被杀。 留美博士钱宁所著《秦相李斯》一书,用现代的视角尽述李斯的一生沉浮,貌似调侃的文字下,是宫廷政事的诡谲多变,人性的冲突与智谋的竞争。

作者简介

祖籍上海嘉定,生于南京,长于北京。1979年入人民大学读书。1986年进人民日报当记者。80年代末,留学美国,在密歇根大学学习。著有《留学美国》一书。

书籍目录

自序楔子上编下编尾声后记

章节摘录

  李斯是在如厕时对人生忽然有了感悟。  那年,他26岁,是楚国上蔡郡府里的一个看守粮仓的小文书,每天负责仓内存粮的登记,将一笔笔斗进升出的粮食流通情况,仔细记在一枚枚竹简上。那粮仓建在城东门外五里处,是楚国的国家粮库,一个土夯的长方形高台上,用苇席围成了几十个囤子,存放着稻、黍、稷、麦、豆等五谷杂粮。  茅厕就在这些粮囤附近。一个草席围住的粪坑,坑上横架着两根树干。  李斯进了茅厕,还未撩衣,先惊散了粪坑旁的一群老鼠。这群小耗子,只只瘦小枯干,探头缩爪,且毛色灰暗,一绺绺沾连,身上多少都粘带着些屎尿,正拼命地想从草席底下往外逃逸。其中一只小耗子因为过于慌恐,怎么也爬不上粪坑边沿,挣扎了几下,终于掉进粪池,弄得一身稠黄,尿汤淋漓。  李斯望着这些可怜的鼠类,一时竟有些尿不出来了。  他想起粮仓里的那些老鼠。那些家伙,一个个吃得脑满肠肥,皮毛油亮,偷吃着仓里陈粮时,都从容大方,见人来了亦不动弹一下,反而瞪着一双双小而聚光的鼠眼,一动不动地凝视着你,然后又会旁若无人似地“嘎吱嘎吱”继续吃它们的东西。  “人生如鼠呵!不在仓就在厕。”李斯想到它们同为鼠类,命却不同,不禁长叹了一声,“一辈子有无出息,全看为自己找一个什么位置”  叹完,才将那尿慢慢解了出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秦相李斯 PDF格式下载



好,非常好


从历史人物中学习。以史为镜。写得不错。


稍后给评论


粗糙,浅薄,生硬翻译了《史记》


  回首公元前770年之后,春秋五霸战国七雄逐鹿中原,涌现百家争鸣蜂出并作,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恢弘的儒士文化开创了东方雅致的先河,政客游说轻易就可以改写一个国家的气脉,决定盛衰。它有隆刑峻制的章程建设,有应天道顺自然的道德纲常,有民贵君轻的政治理念,有非攻兼爱的尚同思想,更有士为知己者死的侠客气魄。那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征伐时代,是思想与思想对峙、火花迸溅的自由时代,是凭借自身才能取胜的独立时代。
  
  然而,纵观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百姓是历史的载体,既然担负,必是能载亦能覆。当国家长时间处于征伐杀戮之中,百姓的日子便会吃不消,盼望结束动乱保持稳定,这时候,总需要一个人站出来维和秩序。这个一世之君叫做嬴政,他用铁骑踏平了六国河山,用箭弩屠杀万千百姓,瞬间万马齐喑,九州失声。他用君主专制制度和高度的中央集权扼死了这一时代几乎所有揭竿而起的英雄,把秦国推向了“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的鼎盛风潮。而站于他身边将他君权推到至高无上的始作俑者,名叫李斯。
  
  公元前208年,刑场上李斯对儿子道:“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然后,父子二人抱头痛哭,于当日被腰斩咸阳闹市。一代名相,权倾朝野,最后的愿望却是牵着黄狗去猎兔是何其可悲。开弓没有回头箭,走出去了就难以再回头。
  
  究其死因结果显得太过悲哀无奈。后来很多人扼腕叹息其“大国丞相,小吏思维”,李斯的人生转折点似乎都在为着私心行事,包括最后改变了自己命运的倒戈入赵高一方。秦二世胡亥以通敌叛国之名置李斯死罪,而当时辅佐胡亥的,便是“指鹿为马”的赵高。赵高者,宦官也。纵观中国历史,乱政的太监多不胜数,东汉的张让,唐代的高力士,明朝的魏忠贤,清末的李莲英,个个握朝廷大权,极尽招摇。伴君如伴虎,赵高常年陪在君主身边,早练就了巧言令色阳奉阴违的本领。始皇一死,赵高就去跟李斯说,你细细权衡一下,扶苏公子英勇无畏,英雄惜英雄,他一定会任用骁勇善战的蒙恬,如果到时候蒙恬官拜为相,你的政治生涯也到尾声了。但是如果你愿意同我一起拥戴胡亥,他年龄尚小,我们可以把他玩于拳掌之中,到时候秦国广大的疆域就是我们的天下了。李斯对赵高这类空凭一张嘴拍马屁迁升的太监不满,但赵高这盘棋下得着实很妙。虽然李斯对大秦江山不感兴趣,但是对自己未来仕程可谓忧心忡忡,况且赵高的话又是有理有据,便把自己之前所说的“这是亡国理论,不是人臣所能议论的”抛之脑后,协同赵高改始皇的遗诏。然而李斯能想到扶苏不能容他,却想不到一山不能容二虎,小人往往不会按照常理出牌,最后自己会被赵高所陷害。所以说,宁得罪君子也不要招惹小人。
  
  荀况有“物忌全盛”之观点,李斯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在后来家里设宴之时会感叹道:“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嬴政一死,他大刀阔斧的改革之路就缺少了一个给他提供机会的人,君主不再壮志如虹,人臣的雄才大略无用武之地,他的未来,注定是被碾碎于历史风尘之中。
  
  司马迁评价李斯道:“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适立庶。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这似乎不太公证,他不仅贬低了李斯经天纬地的才智,更是淡化了嬴政的知人之明。李斯对秦朝的贡献是功不可没的,尤其他气势磅礴的改革,更是让嬴政如虎添翼,达至“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李斯有个好老师,就是前面提及的荀况。荀况是儒学大师,打着孔子的旗号讲学,却没有完全赞同自己本家的观点。他主张礼治和法治结合维护封建秩序加强封建统治,反对墨子的墨守陈规,提倡以时事政治为出发点,而且潜心研究帝王之术,可以说,他的思想是以儒学为本,融合道、法、名、墨家之长。老师如此精良,学生也不会差到哪去。李斯不仅从老师那学得所有看家本领,更是把那些造诣运用得炉火纯青,这些在他的改革立法中便足以显现。
  
  公元前221年,嬴政实现了大一统的夙愿,李斯时俱进的改革也就开始了。首先,权力要从地方收归中央,所以春秋战国实行的分封制是万万行不通的,为避免国中之国诸侯称王,改实行郡县制。这时候,有反对派产生论分封是否合时宜。当然,反对派和郡县制派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国家利益,这是不容否定的。李斯必然不容许有人挡住自己大展身手,所以向嬴政觐见:“入则心非,出则巷议……率群下以造谤”,嬴政一听到有人闲言杂碎,这还了得,为了巩固政权,便有了史上著名的焚百家书事件。而坑埋儒生,导火线是民间招摇撞骗的术士,至于为何发展到儒家,这就无从得知了。
  
  权力收归中央,改革便扭向了君主专制。在这方面,李斯可谓功成名就立下盖世之功。他撰法规定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废世袭励军功,这一切已成为秦朝的政治遗产,尽管后来山河易主,但世世代代都在他建好的房子上拆补和装修。然而,在所有的光芒背后总有阴暗面,李斯的黑暗,在于对待百姓的严刑峻法。为了抵制百姓抗议君主统治,他规定销毁百姓利器以防民,禁止私人设学以愚民,据此削弱民众力量,让他们变成顺民、奴才。在这时,秦国发展到空前盛大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之境,而君权也到了至高无上的“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之界。
  
  李斯的丞相一职可谓尽职尽责,在此之前,他还出任过不同的官职。先是在楚国当小吏,后来去齐国拜师学艺,再后来才到了秦国。关于他在楚国,《史记》上还记载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一次李斯去上厕所看到厕所里的老鼠皮包骨头,遇见人就吓得东奔西窜,而当他回来经过仓库时,看到里面的仓鼠白白胖胖,懒洋洋的睡在谷堆之中,见到人也不惊不乍,于是他慨叹“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感悟人的境遇位置很重要。随即后来,他深深感知“楚国不足事,而六国皆弱”,于是背楚西向,开始了自己的仕途生涯。李斯对时局发展有独到的眼光,和后来曹操的谋士郭嘉很是相像。当时郭嘉在袁绍麾下,但认为袁绍不懂用人之道,非成大事之人,于是改投曹操,后来帮助曹操灭掉袁绍,安定辽东。李斯来到秦国后,是经《吕氏春秋》的作者吕不韦引荐从政的,最初任长史一职,后来给嬴政谏言扫六合要用鬼谷派的约纵离横之术离间六国君臣,嬴政一听是好主意,便把他提为客卿。然而,事情永远都不会顺势发展。不久之后,韩国水工事件触发,群臣向嬴政提议驱逐外国客臣,于是秦王下令逐客,李斯也在被驱逐之列。这时候,李斯的文学才能和政治思维开始闪光,作了《谏逐客书》一文,情词恳切,有识见解,嬴政是明辨是非之人,顿时除去逐客令,封李斯为廷尉。再后来有了韩非子事件,韩非也是拜荀况为师,和李斯师出同门,技能较李斯略胜一筹。韩非患有口吃病,雄辩能力没李斯在行,不过治国理论确实有一套,他的君主专制论和尊主安国理论都得到了嬴政的赏识,可惜后来被毒死秦国狱中。有人说是李斯嫉妒韩非才能,并且同门相残在历史上也不少见。也有人说是因为韩非是韩国公子,后来嬴政攻打韩国害怕留有后患便痛下毒手栽赃到李斯头上,身为臣子,李斯也有苦不能言。这些野史真相如何在千年之后我们也无从得知了。
  
  李斯的一生,就这样分为了三个阶段:师于荀子,仕于嬴政,罪于赵高。然而高处不胜寒,他能在儒家思想中明白“学而优则仕”,明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甚至能在《谏逐客书》中把仁礼用得淋漓尽致,可却忘了儒士的韬光养晦、隐忍自保。悲哉,哀哉,痛哉!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幸运的是,后世百代都行秦政法,也算让他的才能得以千秋万世。于现今国家依法治国,他也可谓功不可没,正如桓宽所言“比侔伊望,名巨泰山”。
  


   感觉比较符合现今自己的心态
   为了使自己变得更好,即使自己变得“面目全非”也在所不惜,自己也和“李斯”一样,为了更好的适应这个社会,在大学就应该不择手段的去利用他人,“微笑/心黑/皮厚”,无论是对手还是队友,当要和好或决裂时都应心冷,果断
   按博弈论来操作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的所有决定。
  
   人也一样,去问问自己心里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尽管“岁月沧桑,兴亡如梦”,可能有的人认为人生最中药的是快乐,但“快乐”对一部分人来说仅仅只是奢侈品,而“物质”才是必需品。虚假的幽默/快乐只是为了“物质”铺路
   现在的自己也一样,在通往未来的道路,即使充满陷阱依然前进不止。就像《王妃》的歌词一样
  “夜太美 尽管再危险
  总有人黑着眼眶熬着夜
  爱太美 尽管再危险
  愿赔上了一切超支千年的泪
  痛太美 尽管再卑微
  也想尝粉身碎骨的滋味
  你太美 尽管再无言
  我都想用石堆隔绝世界
  我的王妃 我要霸占你的美”
  
   李斯說,人生如鼠,不在倉即在廁。
   一輩子有無出息,全看為自己找一個什么位置。
   他懂得把握時機,轉投了秦王嬴政,助他完成霸業,自己終于也位列重臣。
  只是當全族人都因他而死之時,他有無半點愴然?或者悔意?
  如果當初安守上蔡,一家人必會平平安安終老。
   我想,如果重新再來一次,他仍然會義無反顧地走上這條路。
   一個人的生命,如果活得太卑賤,等于無用。如此,長壽不過是更深一層的屈辱罷了。
  
  李斯在告別老師茍況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我深以為然。
  “人生在世,最恥辱的莫過于卑賤,最悲哀的莫過于貧窮。”
  “久處卑賤之位,飽受窮困之苦,還要做出一副不屑名利富貴的清高樣子,這樣的讀書人不過是有兩只腳而只會直立行走的書呆子而已。” (繁体的为转载)
  


   很短小精悍的传记,主要记述了关于李斯的几个著名的历史场景。我觉得都不能算严格的传记,因为只是从李斯有名的仓鼠之论开始到被斩于市,叙述了他人生的主要事件,算是个生平的略述吧
   语言轻松幽默,有点《明朝那些事》的戏说但不失严谨的风格(这本书要早很多就是了)。但是关于秦朝的历史叙述的过于简略,特别是始皇统治时期的制度,经济方面等。毕竟李斯当了很多年的丞相,除了会写写文章,揣度圣意外应该还是有两把刷子的。这些我都没看到,像是温习了一遍历史书,陷害韩非,焚书坑儒,和赵高假传遗诏,最后死于赵高之手。而关于李斯在这一路上的心态变化什么的都没有太多连贯的描述。
   我觉得适合不太了解那段历史的人读读,信息比较有限。


  《史记 李斯列传》“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太史公曰: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斯知六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适立庶。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不然,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索隐述赞】鼠在所居,人固择地。斯效智力,功立名遂。置酒咸阳,人臣极位。一夫诳惑,变易神器。国丧身诛,本同末异。


  上次作了个原文转载,但本人读书有个恶习,快而不记,为了让自己能够多一些读时的反思,特将本书作了如下笔记:
  1、李斯的在所处耳:衡量现状、把握将来、争取机会。
  2、韩非与荀子的辩论:古资源多人欲少,可用儒教;今资源少人欲多,唯有法制。用于今天也是如何的贴切。如果我们不再资源分配上或社会公平上多下些功夫,而妄谈什么理论和主义的时候,那就彻底忽略了人民的欲望需求。
  3、尉繚的功成身退:个人与公司的发展也如此,可创业或不可守业。审时度势和抓住时机尤为重要。
  4、秦王为何不尽早立扶苏为太子呢?如果当立则立的话,或许历史会有些变化吧。
  5、李斯的终极:李斯和赵高的争斗,或许只有你死我活的结局吧。
  以上如此


  关于李斯
  
  【老鼠哲学】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处耳!’”
  
  这是《史记•李斯列传里》的头一段,意思是:李斯少年时,家境贫寒,但李斯很小便聪慧过人,好学不倦。成人后,因办事干练,被人举荐为看管粮仓的小吏。有一次,他看到吏舍厕所中的老鼠,吃的是肮脏的粪便,又经常受到人和狗的侵扰。李斯来到粮仓,却看到这里的老鼠吃的是堆积如山的谷粟,住着宽大的房舍,而且没有任何人来打扰,于是,心中顿然明白,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意思是说,一个人有无出息就像这老鼠,在于能不能给自己找到一个优越的环境。
  
  开宗明义,指出了李斯的哲学思想。这种哲学的意思是说:人的贤与不贤,决定于他所处的地方。譬如老鼠,在厕所里吃屎的,惊恐不安;而在大仓里吃粮食的,却不受打扰,安逸自在。这就是李斯著名的“老鼠哲学”,千百年来为人们所称道,复习,研读,也因此出了不少深谙此道的人才。
  
  
  司马迁的悲剧情怀——李斯的仓鼠定律
   作者:若侬无尘 提交日期:2008-3-5 16:45:00
  
  
    在史记中,李斯的人生是从一只老鼠开始的,这和张汤有些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张汤看到了一只可恨的老鼠,而李斯看到的是一只可爱的老鼠。那只老鼠选择了居住在大庑之下,所以“食积粟”,无“人犬之忧”,比之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要幸福百倍。在这里,李斯看到了同是老鼠的差距。没有苦思冥想,没有当头棒喝,也没有狮子吼,李斯就顿悟了,寻找到了他梦中的菩提伽耶,并得出了一个著名的定律——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对富贵的追求是一个人理性的选择,这也是李斯的可贵之处,至少让人听来不虚伪。比之后来的陶渊明明明家里有的是钱,却偏偏吹嘘不为五斗米折腰,要诚实和厚道得多。李斯在辞别他的老师荀卿时说:“诟莫大於卑贱,而悲莫甚於穷困。”不知荀卿听到这段话时是什么想法。儒家讲究的是规则,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意思是说,富贵要用规则来获取。如果按规则办事,李斯这辈子可能是没戏了,因为官职是士大夫世袭的,李斯没有那么有本事的老子,自然富贵不起来。所幸李斯是幸运的,他是一个不讲规则的人,生活在一个不讲规则的时代,遇上的也是一个不讲规则的君主。
    
    李斯仅仅用了十年的时间,就帮助秦始皇灭掉了六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统一了全国的法律、文字和度量衡。秦王朝是一个伟大的征服者,千百年来,我们一直承继着他广阔的疆域,受惠于他统一的文化,所以无论从历史或现实的角度来讲,李斯的功绩都是不可磨灭的。
    
    根据李斯的仓鼠定律,李斯现在已经是仓鼠了,地位高高在上。但这种地位是不稳固的,李斯也深知盛与衰的相互转化关系,“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但为了保住已有的地位以及为仓鼠二代着想,很是动了一番脑筋,“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希冀用这种政治联姻的办法来防止家族地位的衰落。关于仓鼠二代,这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无论教育、婚姻还是生活都包含着我们的一种希望。达官显贵且不必说,即便罪大恶极、混混青皮也莫不希望其下一代出人头地,成为社会精英。前些年网上一直流传着一个开国将领子女任职情况的贴子,其间充满了伟大人物的眷眷之情。
    
    有些时候,我们感到没有希望,因为我们太渺小了。
    
    李世绩曾经对人说:“我年十二三时为亡赖贼,逢人则杀。十四五为难当贼,有所不惬则杀人。十七八为佳贼,临陈乃杀之。二十为大将,用兵以救人死。”虽然其中有些吹嘘成分,但总体来说不失英雄本色。李世绩是唐时大将,平灭突厥、薛延陀和高丽三国,但后半生却乏善可陈,阿附武氏,庸庸碌碌。原因可以在他临死说的话中找到,“我见房、杜平生勤苦,仅能立门户,遭不肖子,荡覆无馀。”这时的命世之杰早已成为碌碌庸才,其间的原因大概也和李斯相同吧。大浪淘沙,方显出英雄本色,然而英雄也是有家有业,有儿有女,总经不起那么多的风吹雨打。
    
    李斯的困境始于秦始皇之死,根据潜在的政治规则,一般先皇的大臣因其位高权重,难以驾驭,都是后来的皇帝所妒恨的,李斯辅佐秦始皇平定天下,官居丞相,恐怕新皇首先会拿他来开刀,这是恶梦一般的事。李斯选择的是勾结赵高拥立胡亥,企图以拥立之功保持家族的长盛不衰。然而胡亥和赵高是狠毒的人物,杀公子扶苏后,其他“公子十二人僇死咸阳市,十公主矺死於杜”,因为李斯的所有子女均与秦王室联姻,这样李斯的子女全部死掉亲人,这是李斯一门悲剧的开始。
    
    秦二世严刑峻法,大兴土木,李斯数次想要阻止,这让秦二世很不耐烦。同时由于陈胜吴广起兵,天下已经大乱。李斯之子李由为三川守,对义兵镇压不力,连累到李斯,这使李斯感到极度恐惧。为保全自身利益,李斯违心顺从秦二世,并上了一封《行督责书》,美化其残暴政策。这时的李斯已完全丧失了政治家的基本原则,在悲剧的人生上越陷越深。
    
    李斯最终死于赵高之手。自李斯参加沙丘政变后,实际就已经沦为赵高的帮凶,杀公子扶苏、杀蒙恬、杀秦公子、公主,而被杀的人中有他的同事,更有他的亲人。在他执政期间,税民深者为明吏,杀人众者为忠臣,毫无正义可言。而所作这一切,也只是为了自已及整个李氏家族的地位。李赵之争不过是利益之争,只是赵高更聪明些罢了。
    
    李斯和其次子一同被杀,死时对其次子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这时的李斯不知道是不是想到了那只仓鼠,那只仓鼠是不是还是那么可爱。
  
  http://tieba.baidu.com/f?kz=334290625


  看《秦相李斯》,看罷掩卷嘆息。
  深感生命流逝是永遠也無法阻擋的急促和悲哀。
  李斯從一個庶民布衣成為縱橫秦國朝野的宰相,最后的下場,卻是慘不忍睹的剁肢腰斬碎尸。
  李斯家族的所有親人及門下賓客,無一人幸免,皆斬首。
  李斯是效忠秦國的,只是秦二世是個昏庸的君主。秦皇嬴政的天下已經一去不復還。
  江山未能傳承千世萬世,那個睥睨縱橫的王朝隨著李斯的死,終于倒塌。從統一到滅亡,存在不過十五年。
  歲月滄桑,興亡如夢。
  一個王朝的覆滅,有時不過因為一個小人的私仇。
  
  李斯說,人生如鼠,不在倉即在廁。
  一輩子有無出息,全看為自己找一個什么位置。
  他懂得把握時機,轉投了秦王嬴政,助他完成霸業,自己終于也位列重臣。
  只是當全族人都因他而死之時,他有無半點愴然?或者悔意?
  如果當初安守上蔡,一家人必會平平安安終老。
  我想,如果重新再來一次,他仍然會義無反顧地走上這條路。
  一個人的生命,如果活得太卑賤,等于無用。如此,長壽不過是更深一層的屈辱罷了。
  
  李斯在告別老師茍況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我深以為然。
  “人生在世,最恥辱的莫過于卑賤,最悲哀的莫過于貧窮。”
  “久處卑賤之位,飽受窮困之苦,還要做出一副不屑名利富貴的清高樣子,這樣的讀書人不過是有兩只腳而只會直立行走的書呆子而已。”
  
  我在后面添加了兩句。
  “如果所學不能致用,多年苦讀不能建功立業或者保家衛國,那麼所學之知識又有何用?”
  “如果只為在貧賤卑微的處境里自以為是的保守清高,以莊子自詡,而心靈上卻無半分出塵,不若不要認半個字。”
  不覺間又想起另一句話:一個無用的好人,是敲不響的鑼,點不亮的燈,忘了建樓梯的二層樓。
  
  哎,又扯遠了。
  假如來得及把我所理解的東西寫出百分之一就好了,結果卻只寫出萬分之一。
  罷了,不想再啰嗦了。


  还是读中学的时候,从朋友家中看到了这本书。借回家一看,就爱不释手。
  
  多年后,对历史的那些兴趣都是从这本平易近人的书而来。
  
  看到现在《明朝那些事儿》的风格,就让我不自然想到这本书。


  关于这本书最初的印象是若干若干年前《新民晚报》上的连载
  当时年幼无知 以为是什么戏说之流就轻易鄙视放弃了
  时光飞逝 去年在复旦的折价书店莫名奇妙把本书买了下来 花了一两天就读完了
  钱宁书写的好看是事实 节奏明快 语言生动
  不料夜深人静时 想想本书让人有点毛骨悚然
  全书可谓血流成河 薄薄两百多页的册子 说是里面加起来死了一千万个人一点也不夸张 往往一个战役结束了 活埋个四五十万个人也就是电脑上码两个字的功夫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以前在历史书上看到此种故事时从来就无动于衷 偏偏看了此书就开始夜不能寐呢
  我猜原因应该是钱宁在本书中营造出了那种每个当代中国人都非常熟悉的萧杀政治味道 换句话说 钱宁的借故寓今作的太过明显 有太多东西要表达了
  我对中国小说中不由自主所流露出来的痞气和文艺腔一般都心生抗拒 觉得应该用国外好小说的作者态度来好好均衡一下 本书便是我心目中一个均衡的非常好的例子
  或者这么说 这本书和一般的中国小说比真是太美国后现代范儿了 有朝一日谁能把此书翻译出版 应该会卖得不错吧 您看 西方关于中国的几个兴趣点 本书都能找到 真真不错
  嘿嘿 现在想想 这书能在《新民晚报》上连载还真是挺黑色幽默的
  
  
  


可以自帮忙写的多一点吗?我想多从你这里领悟一些!如果现在组党——而不是加入中国的那个党会殃及家人吗?不是暴力推翻。而鞭策!


路过……
不过,人不仅属于历史。所谓建功立业,保家卫国,也只是拿国家的尺子来度量自己的价值。
“人不止属于历史,他还在自然秩序中发现了一种人存在的理由。”“人们可能拒绝整个历史,而又与繁星和大海的世界协调。”——加缪
自古文人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于是许多不得志的文人才得到了自己的出口。
不能否定,他们有一种恬淡的世界观作支柱。


台湾人?


《明事儿》是不能与这本书比拟的,此书背后承载的东西是不可言说的。


同感,是这本书让我开始觉得历史应该很好看。
读了《明》,愈发让我忆起它的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