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文化政策学

胡惠林 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2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作者:

胡惠林  

页数:

378  

Tag标签:

无  

前言

  近年来,国内理论界掀起了一股持久的、强劲的文化研究热潮。无论是哲学、美学、文艺  学、历史学、社会学、教育学,还是经济学、政治学、法学,及至自然科学领域里的志士仁人  ,纷纷致力于文化理论、文化史、文化批评的探究。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是必然的。随着  我国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文化建设的高潮也接踵而至。在这高潮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许多新  矛盾,提出许多新课题,亟待理论工作者加以探讨和解决。尤其是在当今社会,我国和世界先  进国家正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我们正面临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剧烈竞  争,面临着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面临着我国小康社会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  化需求,深化文化理论研究,加快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更加显示了它的重要性  和紧迫性。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  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他从文化对于综合国力的显现功能和动力功能这两个层面上,高屋建瓴地揭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显示综合国力和增强综合国力的战略地位。文化作为国民经济、国民财富的组成部分,既以自身所独具的潜力、活力、实力和联结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凝聚力、策动力来显示和标志综合国力,更能为经济、政治、军事、外交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开发国民潜力,造就亿万“四有”新人,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无尽的人力资源,从而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在这种情况下,文化研究的意义就远远不限于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本身,而是成了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一个重要的战略步骤了。  文化是个大系统,文化学也是庞大的系统工程。在近几年的文化研究中,无论是文化哲学、文化人类学、文化历史学、文化经济学、文化社会学、文化心理学、文化创造学、文化结构学,还是艺术文化、科技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等等各种文化形态学的研究,都已有了长足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文化学尤其是社会主义文化学的内涵,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发展。但是在这文化学系统中却独缺文化政策理论的系统研究,更没有建立起中国化的“文化政策学”这门重要的分支学科,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文化政策是一定社会特定时期文化运行规则的体现,是文化生长、发展的自我规范、自我约束的机制,是国家对文化生产、文化流通、文化消费有目的有组织地自觉指导和有效管理、监督的重要依据,直接制导着文化发展方向、方针的贯彻执行,规定着文化增长的动力。它不仅是国家政策体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且其本身就是社会文化活动的产品,是文化的一种标志,是文化决策的体现。同时,它还是国家、民族在特定时期制度文明的一种显现。所以,文化政策理所当然地成为文化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应当在社会主义文化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社会主义文化早已不是自发运行的自然文化,也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灌注着道德精神的人文文化和灌注着人本精神的工业文化,而是一种将人文精神、人本精神与现代科学精神、理性精神融于一体的自觉自由的现代文化。同样,社会主义文化政策也是灌注着这种时代精神的政策体系,并且是这种精神的最生动的体现。我们研究文化政策,尤其是研究社会主义文化政策,正是为了弘扬这种精神。其直接目的是为了给文化政策的选择、制定和不断完善提供历史的借鉴和科学的依据,是为了提高人们贯彻执行文化政策的自觉性、坚定性,而最终目的则是营造与时代精神相适应的不断更新的文化新秩序,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和整个社会主义建设的健康发展。  ……

内容概要

文化艺术管理是一门跨学科,宽领域的新兴交叉学科,也是一门新的文科专业。上海交通大学是经原国家教委批准于1993年率先在国内创办这一专业的高校。在课程设置和学科体系国内尚无先例可资借鉴和参考的情况下,上海交大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实际需要出发,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同类专业课程设置和学科体系的文明成果,探索性地建立了以文化经济学,文化市场营销学,文化管理学,文化行政学,文化政策学等为主干和特色的课程体系,并为国内多所高校同类专业所采用。《面向21世纪文化管理系列教材》就是以这个基本构架为基础,吸收了国内有关高校的课程设置的新鲜内容,根据发展了的实际需要而设计的。

书籍目录

前言序导论第一节 文化政策的起源和基本性质第二节 文化政策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第三节 文化政策学研究的学科关系和方法上编 第一章 文化政策主体和客体 第一节 文化政策主体及其构成 第二节 文化政策客体及其对象范围 第三节 文化政策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第二章 文化政策选择 第一节 文化政策选择和文化发展理论演变 第二节 文化政策选择的矛盾运动和价值取向 第三节 21世纪中国文化战略和政策选择 第三章 文化政策制定 第一节 文化政策制定的过程 第二节 文化政策制定的原则和方法 第三节 影响文化政策制定的因素 第四章 文化政策执行 第一节 文化政策执行的意义分析 第二节 文化政策执行要素分析 第三节 文化政策执行的原则和过程 第五章 文化政策终止 第一节 文化政策终止和政策运动周期 第二节 文化政策终止的动因,内容和形式 第三节 文化政策终止的障碍及其克服下编 第六章 中国当代文化政策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 中国新文化运动和中国文化政策的现代建构 第二节 中国社会主义文化政策的主体性建设的波折 第三节 当代中国文化政策的转型和重构 第七章 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总政策 第一节 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第二节 是花齐放,百家争鸣 第三节 “二为”与“双百”的关系和实现 第八章 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政策 第一节 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第二节 坚持思想文化领域两个方面的斗争 第三节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 第九章 文化工作的统一战线和知识分子政策 第一节 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政策 第二节 文化工作中的知识分子政策 第十章 文艺体制改革和文化经济政策 第一节 文艺体制改革和文化经济政策的提出 第二节 文化经济政策的内容和构成 第三节 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和相关政策关系处理

章节摘录

  文化是一种复杂的生命形态。它具有历史积淀所形成和构筑。的,深刻地折射着现实世界  和当代社会人类面貌的一切。一个文化政策问题的产生,实际上是历史与现实不断冲撞的结果  ,包含着无限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因此,解决这些问题,截然地运用一种方法和捧.斥另一种  方法制定文化政策,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根据不同的文化政策问题运用不同的决策方法,则是  文化政策制定的一种现实主义态度。有时即便是对同一问题采用同一方法时,也常常与其他方  法交替使用:或者以一种方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或者是两种方法或多种方法并用。要科学  、合理地解决文化政策问题,仅有一种思维的向度是不够的,多视角地分析、考察,则对问题  的性质可能有符合实际的把握,使用多种方法去设计方案制定政策,则可能产生更佳的文化政  策。这种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决策方法有机结合用以解决文化政策问题的方法,在政策学上就  称之为“综合决策方法”。  ……    书摘2  第二章 文化政策选择  选择什么样的文化政策来实现对文化的有效统治,实质上是文化政策主体关于文化发展道路、文化发展方向的选择,是在历史的进程中关于文化现代化的选择,也是一种文化理想的追求。这是文化政策全部运动和发展的文化动力学基础。  第一节 文化政策选择和文化发展理论演变  一、文化发展的基本矛盾论与文化和社会的全面发展选择  文化政策选择是政策主体根据一定历史时期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整体利益要求而作出的关于国家中长期文化发展目标的规划,以及为实现这种目标而在文化控制、统治、管理方式上的战略性取舍行为,涉及到一定时期文化性质、文化任务、文化方向、文化资源配置、文化制度等一系列根本性文化问题。文化问题是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之一,连同政治和经济,共同构成社会运动的基本结构。因此。一定的文化问题首先是一定的社会问题。对一定社会的基本认识。不仅决定了一个国家和政党关于一定历史时期政治和经济的认识及对政治纲领和经济模式的选择,同时也影响、规定和指导一定时期国家主体、政策主体关于文化和文化政策的选择。在这里,主体关于社会发展基本理论的确立,对于文化政策和文化发展理论的选择具有特别的指导意义。  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论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关于社会运动和社会发展的基本理论,同时也是我国关于文化发展的基本理论。这一理论由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创立并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得到发展。毛泽东认为,矛盾法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根本法则。社会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是社会矛盾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了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的性质,推动了社会的前进和发展。每一种社会形式和思想形式都是它的特殊矛盾和特殊本质的表现,并且正是这种矛盾运动和矛盾的特殊性,构成了不同社会互相区别的本质。因此,事物矛盾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学会运用这一根本法则来观察事物和认识事物,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分析中国革命的历史和现状,并推断革命的将来”。中国革命历史发展的实践证明,毛泽东的这一理论不仅对于指导中国革命战略决策具有方法论上的意义,而且更重要的是对于中国革命发展道路的政策选择具有根本哲学观的指导意义。用这一理论来考察中国文化和指导中国新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毛泽东在面对“中国向何处去”的历史选择和“中国文化的动向问题”的判断选择时,他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论”成为中国现代史上关于中国文化发展和文化政策选择方面的一个卓越贡献。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不仅准确、深刻地分析了中国的历史特点和在这一特点下形成的中国文化的特点,提出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的著名论断,而且还根据和运用他的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理论,批判在“文化性质问题上的偏向”,提出了中国新文化发展应分两步走,即新民主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这一全新的中国文化发展阶段理论,并且着重指出,“我们既应把对于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的宣传,同对于新民主主义的行动纲领的实践区别开来;又应把作为观察问题、研究学问、处理工作、训练干部的共产主义理论和方法,同作为整个国民文化的新民主主义的方针区别开来。把两者混为一谈,无疑是很不适当的”。这就在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基础上,给予当时中国新文化发展的政策选择以准确的定位,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关于中国共产党文化政策的选择和决策的全面展开奠定了理论基础。正是在这一政策选择和理论指导下,中国的新文化运动获得了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全面胜利。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毛泽东运用矛盾论考察、分析我国社会发展的矛盾运动和我国文化发展的矛盾运动的又一篇重要文献。如果说,毛泽东的《矛盾论》是提出和解决了如何认识和思考中国社会发展基本理论的哲学基础,《新民主主义论》运用这一理论解决了中国新民主主义历史时期文化发展和文化政策选择的理论,那么,《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则是提出了用以解决和阐述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和文化政策选择的社会主义文化论。社会主义文化论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提出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同时,在意识形态领域,在文化领域提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谁胜谁负的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在意识形态方面的阶级斗争,还是长时期的,曲折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明确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就“是在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各种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关于文化发展的基本矛盾论在文化政策选择上的集中概括和反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文化政策选择上,是一个伟大的发现和创举,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思考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强烈个性。然而,也正因为这个选择是立足于中国文化发展的具体国情,带有鲜明的独立自主地发展文化的强烈个性,遭到了当时苏共中央的反对。这种反对,从今天来看,它对后来中国未能有效地执行这一政策和遵循这一选择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这种影响随着中苏两党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分歧的公开化,以及对国内基本矛盾发展认识上的偏差,使得毛泽东的关于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基本矛盾论被简化为“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种意识形态”的你死我活的斗争这一公式后,终于推演出像“文化大革命”那样重大的文化政策的抉择失误。这种失误,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基本矛盾论的理论失误在文化政策选择和社会主义文化实践上的表现和反映。因为在此之前中共八大通过的决议曾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经济文化需要。”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文化政策学 PDF格式下载



学文化产业必读的书目吧。挺经典的书。希望会很好~


整体感觉还不错,但由于是政策类书,有点一板一眼的


上课教材用,还不错。


当当的快递真是没法说,太快了,而且包装也让人很满意。


当当快递真是快的没话说,,我最喜欢的就是这点了,,书是自己想要的,,没有什么差错,这是第二次从当当购书,很满意。


很不错 是正版


两个版本,这个经典


好好好暗红色警戒


书实在是太厚了,看的太有压力了


期待有好的内容


不错,写论文用


大致翻了一遍,是适合本科生的教材


已经有第三版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