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上海街情话

王安忆 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06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作者:

王安忆  

页数:

300  

字数:

202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编完了1996、1997年上海作家小说选,关于我的小说观,已在选编的前言里作了叙述。现在,轮到1998、1999年了。我本人对这十个选篇更为满意一些,这些小说中的,我所称之为生活的肌肤的那种东西,更为结实。它们几乎走出了九十年代尤甚的纷繁观念,从虚空的定义中走进了无名却生气勃勃的经验世界。小说在延续了这么多年与这么多人的写作之后,仍然有新鲜的创造出现,全是因为个人经验的不可重复。那是无法归纳与抽象的物质,它们一个就是一个,就像有生命的实体,各自按着生存的理由发展成型。不要说是观念,连语言对于它们都是教条的。小说的写作,其实始终在克服语言的教条性,观念就更推其后了。它最终要将那一个活生生的物质从语言中裸露出来,而就在此时,语言也改变了固定的形状,变成性感的了。  这一个选本中,比较上一个多的,参加进了年轻一代的作品。当然,还不至于年轻到“七十年代”。有几个正坐在线上,1969年生人,其实也临中年了,但我依然非常珍视在他们的年纪里对生活的感触。他们生长在一个充斥着迷人的观念的时代,感官所及之处,多是观念早已作出了的诠释,是一个现成的世界。又是在上海这个奇异的城市,处于发展中处境,却飞速走向现代化。于是,每一种诠释都可在强势文化的辞典中找到出处,建设起观念的壁垒。感官更加脱离触摸的实体,衰退了功能。人们不是以身体生活,而是以概念,比概念更为简单,是以名词在生活。因此,读到这些年轻人,在如此一种不自然的处境中,认真诚恳地汲取着生活本体的温凉,铺成文字,内心确实非常感动。  张生的《这也是一个知识分子》,正面地描写农民的儿子王忠东,如何一步一步从自然中走进一个“知识”的世界。以此可见,张生们对自己的境遇是有认识的,并且持批判的态度,这才有可能,对那藏在各种命名之下的生活的肉体生有渴望。从王忠东进大学后的几幅照片,便可看出他接近“知识”的过程。第一幅照片:“他剪着一个小平头,戴一副塑料框的近视眼镜,斜挎一只他当兵的哥哥送的绿军用书包,脚穿一双他娘亲手做的布鞋,拘谨、腼腆地站在校门前”,在他身上,近视眼镜和绿军用书包这两件东西,可说是知识的象征,最质朴和最底层的象征,它们怀有着对知识虔诚的表情。这样一副装束,立在高等学府门口,自然就显得“拘谨、腼腆”。第二幅照片,也是站在校门口,形态却有了改变:“蓄着一头长发,留着大鬓角,将画面占去四分之三”,与大学校门的比例改变了,那知识初级的表征也隐退了位置,而“长头发,大鬓角”正是某个年代的显著的时尚。此时,他正是大学毕业,已具备一个知识分子的基本身份。接着,便是一张集体生活照:“他正和一伙同学在寝室里围着七八个大小各异的饭碗大快朵颐,他用筷子夹起一块白菜帮作势要吃,两眼却盯着镜头”,显然,这是一张貌似偷拍,实是真拍的照片。所有代表知识身份的特征,全被抹煞了,相反,有意地凸出着一种常人的性质,表明着,作为一个知识人,已经胜券在手。再接着,则是一张博士照,他内穿短裤,外披学位装,于是,在庄严的制服底下,是“两条精瘦多毛的小腿”。这里有一股刻意为之的漫不经意,也是那个时代的前卫性潮流,迟到了几十年的嬉皮精神,藐视权威,否定学识。王忠东距离知识越近,知识的变质也越严重。就这样,他进入了上海这个国际城市的知识阶层,叔本华的大书《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断章取义地作了他的人生写照。然而,他却始终建设不起自己的、私人的日常生活,他只是流连在课堂、图书馆、学术会议,连个共砌炉灶的老婆都未能获得。他独自在这城市漫游的一夜,真是黯然神伤:“一艘巨大的轮船深沉地呜叫着靠近了码头,船舷上的人们像地里的高梁一样,齐刷刷地站成一行,朝他这边张望着,可他们互相交谈的声音却被滔滔的江水和风声卷走,揉碎。”这是咫尺天涯的景象,生活与这名“知识分子”终于彻底隔绝了。  ……

内容概要

本书为三城记小说系列中的上海卷,王安忆主编,收录了白桦的《呦呦鹿鸣》、程乃珊的《上海街情话》、李肇正的《城市生活》等作品。另两辑为台北卷《微雨魂魄》和香港卷《后殖民食物和爱情》。 正如王安忆笔下的保姆们在讨论时俨然以上海人自居的心态来自满自足于上海人生活的精致细腻。程乃珊并没有跳出上海人自满自足的心态,唯一能够与上海相提并论的城市是香港,所以《上海街情话》是在香港演绎的上海裁缝故事,突出的只是地点的转移,而人情依旧在,还是上演绅士淑女式的悲欢离合,上海人的俗众心态跃然纸上。这种怀旧某种程度而言,与市民生活贴近,却远离精英叙事……

作者简介

王安忆,专业作家。现定居上海。1977年起发表作品,著有短篇小说六十篇,中篇小说三十余篇,长篇小说七部,散文、论述若干。其中,《谁是未来的中队长》获全国儿童文艺奖,《本次列车终点》获全国短篇小说奖,《流逝》、《小鲍庄》获全国中篇小说奖,《叔叔的故事》、《文革

书籍目录

序呦呦鹿鸣上海街情话多事之村城市生活无性伴侣爱情与堕落约会刹那记床前明月光这也是一个知识分子作者简介

章节摘录

  盐户村长江公司干得兴旺风顺,却不料最近风云突变:石化供销公司方面传过话来,说塑料粒子紧张,公司没有办法,只能优先考虑供应国有企业;长江公司生产用的原料粒子,今后请另谋出路。  苏玉芹跟石庭升商量说,什么优先不优先,我们每吨粒子多出几千元,还怕他不优先供应我们?信息传过去,供销公司负责农村一块的业务员余国新说,加价也不行,粒子生产实在紧张,大背景是世界市场石油价格飚升,国家大量增加石油出口,今年省里原油少到了几十万吨,粒子生产成了无米之炊。你们还是抓紧另寻方向吧。石庭升问,另寻方向,什么个概念?余国新说,一是到上海大连方向开辟新的粒子货源;还有一个,就是加紧调头,转产。  正好这时候,仓库来人说,粒子库存只有三天,再不进货,公司就要停机了。  石庭升头上冒着汗,说,要么派两个人,连夜去上海大连找找货源看?  苏玉芹这女人却沉得住气,说,没用,整个国家原油吃紧,上海大连的粒子又怎么会不吃紧?就是那里有货,水路来陆路去的,也是远水不救近火,那运费你也吃不消。  石庭升愤愤地说,余国新这贼竟叫我们转产,放他娘的狗屁。  苏玉芹说,不考虑这馊主意。这些年,我们几千万投资都下去了,生产也形成了规模,一转产,不是自己抽自己桥板?成亿的厂房设备,也白白丢进了水里。  石庭升说,还有一批专家的出路呢,他们只懂塑料行业,一转产,叫他们干什么吃?收回房子,把他们赶出盐户村,天下人不把我们笑死骂死?  苏玉芹说,这种卸磨杀驴的事情,万万做不得的。  石庭升说,要么把专家们聚起,问问他们有什么办法?  苏玉芹说,问问可以的,不过我估计不会有什么结果。马总不是早说过么,他们这班人只管生产,其他事情,他们不经心。  石庭升还是下分厂去找了专家。问下来,果然没什么结果。这些能人,生产上一套一套,再难也难不倒;可一说起原料供销这类烂事,他们就皱眉头,说不出个子丑寅卯。  石庭升回到办公室,苏玉芹劈头就说,你不用汇报,我晓得他们没戏。我想的是这件事:是不是我们给余国新攻(公)关攻得不得力了?  石庭升说,还要怎么攻啊,我们驾驶员都把他家门槛踏烂了。土产水果,我们都是一车车送的;老鳖一拎,就是五六个;逢年过节,他三姑六婆的年货,都是我们包了的。  苏玉芹一笑,说,只有我们乡下人,才这样送法。不合时了。  石庭升说,那你说说怎么个送法合时?  苏玉芹说,不忙下结论。你今晚带个人,先去一趟余国新家摸摸底,再细说。  当晚石庭升就带个副村长石小毛,去石化新城余国新家现场踏访。还没上楼,就见余国新跟他女人两个,一前一后,提一筐烂水果下楼。石庭升暗自庆幸,没听石小毛的烂主意,买库尔勒香梨和美国蛇果带上来。进了余家,两个乡下大汉竟坐也不是,站也不是。余国新叹气,说,石总你见笑了,我这小庙,容不下你们两尊大菩萨,就委屈两位坐这里吧。说着,递过两只小凳,让石庭升他们靠墙坐下。  石庭升坐下不久,逼仄得就再也坐不下去。回村把实情向苏玉芹一说,苏玉芹眼一亮,一拍手说,有了。  石庭升问,什么有了?  苏玉芹说,听话听音,锣鼓听声。余国新缺的,不是水果土产老鳖补品,而是一一住房。  石庭升说,是这样。我看他家老小四口住一室,那房子还没我家灶间大呢。  苏玉芹沉吟片刻,突然说,我们给他个三室一厅,你看怎样?  石庭升说,就村里的房子?他一家搬来这里住,太显眼了,不妥。  苏玉芹说,谁有你这么戆。我们去市里买公寓房给他,另外再给他1O万,说是装修费。  石庭升说,只要他有种拿下来,这个关就算攻成了。  苏玉芹说,是这个意思。我们攻他这个关,最多花个三四十万。可长江公司一停机,一天就要损失百把万。这个账,戆伯也算得清的。  石庭升说,这事,要不要在两套班子里商量一下?  苏玉芹说,要,现在就通知开紧急会。  清明紧急会,就这样开起来了。会上一说起给余国新送房送钱的事,马上争论起来,几乎翻脸。  意见最对立的,就是副村长石小毛。石小毛是石化专科学校毕业回村的,大专生,乡下也算秀才了。村里土生土长这一拨,就他最懂塑料这一行。虽然才二十来岁,村里还是任命他当了长江公司副总。他脖颈上血管暴得老高,说,余国新不过是个业务员,我们凭什么要给他送钱送房子?他用计划外差价给我们做生意,已经大赚了,何况我们还常常给他送香的辣的!  石庭升说,你石小毛嘴上没毛,到底还嫩点。余国新这贼,虽然只是个普通业务员,但他背后是国家的靠山,手里有粒子,这就是他腰硬的资本。他现在拿你一把,你能咬下他个卵?  石小毛说,市里公寓三室一厅,起码要30万,另给10万,就是40万。这待遇,比我们马总都要高出一两倍,值么?  苏玉芹说,小毛这账,算得对也算得不对。马总他们给的房,虽说是四室两厅,但在我们村里,地价低、人工低、标准低,一套也就十数万,说给余国新的高过马总一两倍,这话没错。可你说送余国新这些不值,这又错了。他代表国家跟你做生意,卡你脖子,你不服他不行。说句不中听的话,他眼下的价值,比十个马总还高。我们还是要算这笔账:买个余国新,不过三四十万;救活长江公司,一年就是三四千万的利润!  石小毛横竖不服气,说,他余国新卡我们脖子,我们不能去找他们上级告么?中国这么大,怕没有讲理的地方?  石庭升说,你石小毛敢!我们乡村企业,出娘胎就活在夹档里,靠的就是那些熟人朋友。我们跟余国新什么关系?肉连着筋,筋连着肉。遇些小风浪,就去告人家,以后石化公司哪个人还敢跟你盐户村打交道?这种断子绝孙的事情,我们不做的。  虽然意见对立,但石庭升说的这一点,众人都点头。  村支部组织委员苏永生,是两套班子里岁数最大的,吸了半天闷头烟,说,玉芹算的那笔账,人人心里都明白。不过我要说句逆耳话,众人不要嫌我思想保守。  苏玉芹说,永生哥有岁数,稳。你有主意尽管说,我们要听的。  苏永生说,我们又送房子又送钱的,不要给余国新这贼挖个坟哦。  石庭升说,这话是个什么概念?  ……


编辑推荐

  生长在一个充斥着迷人观念的时代,又是在上海这个奇异的城市,处于发展中处境,却飞速走向现代化。于是,每一种诠释都可以在强势文化的辞典中找到出处,建设起观念的壁垒。感官更加脱离触摸的实体,衰退了功能,人们不是以身体生活,而是以概念,比概念更为简单,是以名词在生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上海街情话 PDF格式下载



他是一部老上海的水墨画


替同事买的这本书,已经改编成电视了,听说挺不错的,不妨看看。


王安忆是我很喜欢的作家,她的编辑想来也应该是颇具独特视角,但是,一个城市和一本册子、几篇小说之间,如何划上等号?一百个人就有一百个人的上海,所以不要抱着想看“上海”的期待来读这本书,不要试图从这本书里得出一个上海的影像来——我觉得这个系列的名头(“三城记”)颇给人以这种错觉。抛开这一点,作品还是好的,还是值得读的小说,尤其喜欢王安忆作为编者的点评。


毕竟是纯文学老作家选的短篇小说,对于要感受严肃文学的读者来说没有什么值得怀疑的.不过选的小说时间都是10年以前,但是与现在并未疏离很多.内容上比较多元,读来不闷,涉及各类世事,在零碎的时间里慢慢品读,不失为一种享受.前言部分比较生涩,是老女作家对短篇的一一评价,科班味未免过重了些.读一些纯文学,是会让你重新体会语言文字真正魅力的.


还不错的一本书,值得看。有两三篇还值得反复看两遍。推荐购买


属于看了就忘的书,适合下午晒太阳的时候,或者晚上暂时睡不着的时候。


买了这个系列这一辑三本,不是很喜欢香港卷里有一篇桃花红,推荐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