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眼
2006-6
上海文艺出版社
王彪
171
无
《复眼》的主人公是一个收集蝴蝶标本的昆虫爱好者。有生物学常识的人都知道,昆虫的眼睛与人的眼睛极不相同,昆虫的眼睛是“复眼”,每个复眼都由许多六角形的小眼睛构成。复眼这种特质让沉迷于昆虫世界的主人公常常陷入荒诞的遐想:如果人也像昆虫一样长着一双“复眼”,生活将呈现为什么样子,他将看见一个怎样的世界?于是,主人公当下的现实生活、他曾经历的历史生活,诱惑、背叛、疑案、犯罪、情欲等,纷纷以碎片的形式呈现在他的意识和潜意识中,如同世间之物以奇异的方式呈现在昆虫的复眼之中。 这是一部追求纯净小说艺术的作品,用法国小说式的零度写作与精巧架构探索:如果人类的眼睛是“复眼”,世界将会是怎样的情景?人所看见的将会是什么? 小说主人公马绎是个业余昆虫标本搜集者,昆虫的“复眼”特质让他总是想象,如果人也像昆虫一样长着一双“复眼”,那生活将会呈现为什么样子。于是,他的当下生活,他的历史生活,纷纷在他的思想意识中和潜意识中,以碎片的方式呈现出来,如同世间之物以奇特的方式呈现在昆虫的眼中:诱惑、背叛、疑案、犯罪、情欲,等等。 作者在小说的形式架构上也是匠心独运:一方面,主人公陷入对“复眼—下的生活的想象和探索:另一方面,作者以“复眼”的结构代入小说的结构,使整部小说也成为一个反照现实世界的“复眼”。
整整一个下午了,他就呆在那间咖啡馆里。他最近经常这样,一个人, 无所事事,却享受着近乎忙乱的快乐。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找对了地方—— “蜻蜒”咖啡馆总是那么奇妙,充斥着变幻的场景和同样变幻的人事,喧哗 与寂静恍若孪生兄弟,好像命中注定就属于他这类沉迷玄思,又乐于虚度光 阴的人,或者,它本身便是个象征。 其实,马绎很早就喜欢上这个地方。它是座圆形的大房子,位于常茂路 与中山南路交汇处,看上去像一座战争时期遗留下来的堡垒,这在城市的其 他地方极为少见。房子四周镶满六角形镜片,屋顶通透,穿过玻璃可以看见 蓝天——阳光从上面下来,照在墙面的镜子上,像一束束舞台的追光,再从 镜子折射出缕缕光斑。坐在座位上望过去,房间里就弥漫了时而炫目时而幽 暗的光影。看什么都影影绰绰,包括喝咖啡的人、桌子上冒着热气的杯子、 来回走动的穿橘红马甲的侍者,还有大街上的车水马龙。更别具一格的是, 这儿的桌子也是六角形,被巨大的圆形空间包裹,排列成蜂窝状……天哪, 这多么不可思议!马绎每次置身其中,都不得不惊异于眼前的奇迹,忘不了 自言自语嘟哝一声。因为以他的观察习惯来看,咖啡馆简直像一只庞大的复 眼——那是一种昆虫的眼睛。从某种方面说,它比人类的眼睛要美妙透彻。 至少自命为半个昆虫学者的马绎一直这么认为。 也许这个看法有点可笑,但马绎知道自己是认真的。他是一所大专的写 作老师,却多年痴迷昆虫学,这个身份多少与马绎喜欢的俄裔美籍作家纳博 科夫相仿。纳博科夫深爱此道,对他来说,去郊外捕捉一只小小的世所罕见 的蝴蝶,其乐趣绝不亚于写作。当然马绎不敢自比纳博科夫,他在写作上乏 善可陈,昆虫学的钻研目前也还只是业余级水平,可他固执地相信,他已经 有了惊世骇俗的发现,等他写成一两篇研究论文,他在这个领域崭露头角绝 不成问题。 已经是黄昏了,咖啡馆的热闹有增无减。喧嚷声此起彼伏,蜂窝状的座 椅上,冷不丁爆发出一阵哄笑。侍者在小心翼翼穿行,像一只只忙碌又井然 有序的工蜂。马绎喝了口咖啡,很快,他看见一个女孩从门外进来了。他是 从墙上镜子的反光里看到她的,由于光线的折射作用,女孩的身姿好像在飘 动。门梁上方的风幕机吹起她的裙子,露出光滑结实的小腿。这一瞬间,他 好像下意识地看见这个女孩宛如蝴蝶一般飞了起来。 …… P1-2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