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王蒙文学十讲

王蒙 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8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作者:

王蒙  

页数:

168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王蒙正是以特有的审美观照,以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以中正平和的心态,以文学哲学的中庸美,把伟大的时代和他特殊的人生经历用文学凝定下来,为读者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显现了时代的反思精神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通过王蒙文学十讲感悟嬉笑怒骂的王蒙。

书籍目录

第一讲 风云际会雄武沧桑第二讲 情系人生天长地久第三讲 炎凉世态悲惨世界第四讲 文学的喜悦第五讲 忏悔救赎劝善惩恶第六讲 艰难痛苦欲无不成第七讲 益智明心哲理禅趣第八讲 四海八夷出神人化 精神追求上下求索第九讲 人性剖析人木三分 嬉笑怒骂荒谬绝伦第十讲 言语通天鬼神风雨 直观感动虚拟回忆 共鸣未界沉音受用附录: 文艺与异端——在北京大学第二届书法研究生班上的演讲 小说漫谈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青春万岁 陌生的夜的眼 当你拿起笔

章节摘录

第一讲 风云际会雄武沧桑大家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文学的启迪”,就是文学究竟能给我们什么样的启发、什么样的帮助。当然,文学是多种多样的,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对文学也会有不同的期待,启迪的话题可以有许多种讲法。那么我呢,就十四个方面的启迪来谈一谈。现在我想谈的,就是该怎样从文学当中了解历史。我起了一个题目叫:风云际会,雄武沧桑。我们可以回想一下,我们对于历史的许多了解,一部分当然来自于历史课程和正规的历史书,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并不是从正规的历史教科书里得到的,而是从文学作品当中得到的。比如说《三国演义》,认真地看过陈寿的《三国志》的人很少,但是知道《三国演义》、听过评书、看过京戏的人非常多。甚至当你发现《三国演义》里有些事情与真实的历史不相符合的时候——例如周瑜并不是一个心胸狭隘的年轻人,他的年龄其实比诸葛亮还大,曹操也很可能并非那样奸诈——你会觉得非常遗憾。你会觉得,不是演义应该与历史符合,反过来,你会希望历史与演义符合。比如说岳飞,真正读过岳飞传记及相关历史书的人非常少,但是知道《精忠岳传》、《说岳全传》的人很多,这是一个事实。什么岳飞出生时他母亲梦到大鹏鸟啊,婴儿时遇到洪水乘瓮逃命啊,岳母刺字啊,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多半是从通俗小说中而不是从正史中读到的。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历史故事、历史演义、历史传说是文学的起源之一,尤其在中国是这样。在中国,大量的文学作品尤其是长篇小说,原来都是民间的历史演义。欧洲不太一样,欧洲对历史的文学化更多地表现为史诗。还有一点,在最开始的时候,历史专家与小说家、诗人并没有非常明确的分野,历史与文学不是分得非常清楚的。最明显的就是《史记》,它写得太生动了,太戏剧化了。比如“鸿门宴”,比如说“张良学艺”,比如说“萧何月下追韩信”,它们那么有戏剧性,那么个性化,那么有吸引力,那么多光彩夺目的细节,语言又是那样地生动,就会让你觉得,它是文学!严格的历史其实要枯燥得多。有时候文学所表现出来的历史,和你纯粹从历史上了解到的一个时期的政治权力、经济发展、民族与人群的盛衰、朝代的兴亡还不太一样,它更多地让你体会到人在历史中的激情,人在历史中的遭遇,人在历史中的命运。《史记》里我最爱读的部分,并不是别人评价最高的那些章节,而是最不重要的章节,虽然不重要,却让我非常地感动。其中就有那个《范雎蔡泽列传》。范雎在魏国,跟着须贾到齐国去出差。齐王听说范雎口才特别好,就给他送了点礼物,送了十斤黄金,还有些酒肉之类的。这事被须贾知道了,回到魏国一汇报呢,立刻把范雎判为里通外国,把他打了一顿,肋条骨也打折了。然后范雎就装死,大家把他扔到厕所里头,还把尿尿到他所谓的尸体上,来惩戒那些里通外国的人。但是范雎呢,跑到了秦国,以张禄的名义,在秦国当了宰相。过了十几年之后,须贾被派到秦国去求和,因为秦国太强大了。这个时候范雎穿得破破烂烂,大冬天,来到了招待所,来到了宾馆,来见须贾。须贾一见,哎,说这不是范叔嘛——称他为叔,可能他年龄大一点——说你怎么潦倒到这个地步了呢,穿得破破烂烂的。其中他就说了一句话,不知道为什么,这种话特别使我感动。他说了什么话呢?须贾说:“范叔固无恙乎?”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喜欢“无恙”这个词,一说到“无恙”我就特别感动。“别来无恙”,从字面上来看,就是你别来没出什么事,或者说没生什么大病,你还没得癌!可是这个话听来特别有感情。与你说“一向可好?”或者说“Are you still OK?”那感觉完全不一样。一说“范叔固无恙乎?”你就会觉得:哎呀,只有老朋友才能这样说!然后范雎就假装说,我现在是打工的。须贾说你太可怜了,你不在这里活动活动?范雎就说,我还活动什么呀,我都到这地步了,还有什么好活动的!须贾说,你大冬天的连衣服都没有啊?就把自己穿的一件绨袍(绨是一种绸缎,没有什么光泽,在北京你也可以买到用绨做的小棉袄)给了范雎,范雎就穿上了。以下就不细说了。后来发现秦国的张禄宰相就是范雎,须贾就爬在地下,说只求速死,说我不是人,我做的都是坏事。范雎说,像你这样的人,杀一百次都是可以的,但是呢,看在你给我绨袍这个面子上头,饶你不死;快滚回去,要魏齐的头。魏齐就是当年把范雎定性为里通外国,命人把他往死里打,完了往他身上尿尿的那个人。我就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的故事总会有一种力量,让你感觉到,在历史当中,除了那些大的事件以外,个人的命运也会有这样戏剧性的变化,也会这样引人注意。《三国演义》相对来说,精彩,但是我不感动。我不知道你们怎么认为,我总觉得《三国演义》让人感动落泪的地方比较少,你净看一个比一个精,一个比一个奸,所以动情比较少。但是《三国演义》里有一个地方,也让我感动,与“无恙”这两个字也有关系,就是华容道。赤壁之战,曹操败北。那里有一条小路,估计曹操一定要从那里逃,就派关公在那里把守,但是曹操对关公曾经有恩。曹操一听前面关公拉出队伍来了,就说,既到此处,只得决一死战!众将说,人现在还有劲,马已经没有力气了,没法打这个仗。然后程昱——曹操手下的一个谋士——说我知道关公这个人啊,讲义气,你跟他说说去!于是曹操就过去了,纵马向前,欠身谓云长日:将军别来无恙!又是“无恙”两个字。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两个字对我有一种魔力,我每次看到这儿,都很感动。关公一开始的时候说我已经报答过你了,早就报答过了。但是这个时候曹操又说:过五关斩六将之事,还曾记否?大丈夫信义为重!哎,曹操讲他的道理。关云长心中不忍,把马头勒回,就把曹操给放了。这个故事在历史上并没有依据,但在文学作品里,这就是把历史文学化的一个杰作。还有一处感动,就是刘备托孤。这个刘备太损,他托孤的时候说,我这个阿斗啊不成样子,如果他有希望,你诸葛亮可以帮助他,如果没有希望,你可以取而代之。诸葛亮在底下只有叩头的份,说我绝对不能做那种不道德的事情。不忠于自己的君主,还要取而代之,他绝无这样的思想。看到这儿,我总是有点感动。当然,还有很多历史人物在文学当中都成了脍炙人口的人物。除了中国以外,我举一个例子——意大利有一部非常著名的长篇小说《斯巴达克斯》。斯巴达克斯是率领罗马奴隶起义的一个英雄、一个好汉,但是最后他失败了。虽然马克思也讲过斯巴达克斯,恩格斯也讲过斯巴达克斯,但是如果没有这个文学作品,我们对斯巴达克斯的了解,还是非常有限的,有了这部小说就不一样了。刚才我讲过中国的岳飞,我们也是通过民间的故事了解他的。文天祥的事迹我们都知道,但是文天祥能有今天这样一个影响,有今天这样一个威望,与他自己的诗与相关的文学作品是分不开的,因为我们在他的诗里头,看到了那种历史的激情。文天祥的诗叫《正气歌》,他说:“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人是顶天立地的,囊括宇宙,通达八方,这诗表现出来这样一种气魄。那么岳飞呢,除了有《精忠岳传》以外,还有《满江红》词,这是文学。当然,后来还有歌。“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些大家都知道,我不仔细说了。他的这个《满江红》,脍炙人口,为人所传诵。有些学者考证,说岳飞的这个《满江红》是伪作,是托作,是别人替他作的。我的看法是,如果是别人替他作的——在中国常有这种事,因为中国古代没有知识产权的观念——这个人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表达岳飞的这种思想感情。如果这是一个伪作的话,那么这个人伪得太棒了。是不是啊?他居然能够把岳飞的思想感情写出来。“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谁还写得出这样的句子?“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哎呀,这样一种激情呀!谁能够写得出来?有谁能比这个伪作写得更像岳飞?所以,如果它是岳飞之作,那么值得我们赞美,值得我们钦佩;如果不是岳飞之作,是后来的文人托岳飞之名而作的,那么我们也可以说,他是代岳飞表达了当时的一个抗金英雄的那种气魄,那种胸怀,那种献身的精神。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王蒙文学十讲 PDF格式下载



读王蒙的书如同听一场交响乐会,澎湃热烈的激情和涓涓缠绵的低吟,共鸣很棒。


王蒙,大师也。简洁质朴的书,实实在在的内容,价格也不高,我们就要这样的东西


这十讲比较“贴肉”,值得再三回味。


名作经典,受益匪浅。


作家总结的很好,值得阅读。


王老淳朴坦率、言辞传神,我很喜欢。


王蒙的几次讲座,不像学者那样讲章气,确实解释了一些文学的真谛。


如题。大师们的书看看总是有好处的哦。


喜欢的讲座类型,配上比较敬仰的作者,很好的组合


当了部长,一派笔吏的腔调


前面十讲可以看看,后面个人感觉一般


这样的理论讲的较吸引人,不错。


装帧精美,内容也很好,不过好像自己已经很难耐下心来读书了,买了到现在只读了一半


  在写我的读书笔记三之前,必须先向看到这篇文章的人道个歉,为我在这里如此狂妄而不知所谓地谈起“何谓文学”这个大到非任何个人学力能及的概念。之所以还是很不知趣地在读完《王蒙文学十讲》之后,写这个看了就让人后怕的话题,是因为,在书中,王老先生谈的就是他眼中的文学,而,我是有收获的。出于整理自己这段时间不着边际的关于文学的思索,我选择在读书笔记中为自己的思绪作一个简单的整理。不可置疑,我的所思所想是肤浅的,诸君见谅。(哈,说这话,不是为了文人的矜持,一来,山子充其量是个伪文人,二来,我早已败坏了自己的矜持。)
  
  按照惯例,还是先说说这本书。说来惭愧,这是山子首次拜读2000年获诺贝尔奖提名的具有传奇色彩的王蒙先生的作品。这是一本小书,只有百零页。与其说是书,还不如说是演讲稿,事实上,这也是根据王先生的多次演讲整理而成。
  
  《文学十讲》中,王先生以其“一贯”的语言风格——哈哈,真是惭愧,这句讲得貌似山子熟知王蒙作品一般,哈哈,虚伪虚伪,惭愧惭愧,明明就没看过。别人都这么说的,不知道有多少是像我这么大言不惭的人啊。请允许我继续小虚伪下去,哈哈。——王先生以其“一贯”的语言风格,(又想笑…..)跟我们讲述了自己关于文学的认识,包括:文学与历史、文学与感情、文学之悲叹、文学之喜悦、文学与道德、文学与奋斗、文学与哲理、文学与想象、文学与自我、文学与人性、文学与幽默、文学与语言、文学与生活(狭义的生活)、文学与精神启迪。书中虽谈及许多文学作品,讲到了诗歌、小说、散文等不同体裁,作品的跨度也是有中有西、兼古兼今,但是,其中的讨论大都是形而下的讨论;另,王先生估计是意识到了读者的文学修养普遍较低,所以,无论再流行的作品,他若是引用均再一番简单的介绍下其大致;此外,王先生行文中总有插科打诨的味道,文趣盎然;因此,总的而言,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书。
  
  老先生的书虽说是谈论文学与其他的联系,讲到最后反倒不像只是在说“文学与什么”,同时也在说“文学是什么”的问题。大家不愧为大家!也许,王蒙先生的本意正是通过展示文学与其他的联系,继而向我们说明“文学谓何”的大问题。
  
  “文学谓何?”、“何谓文学?”——我连续反问自己数十遍!为了制止自己继续地无理取闹,我只得尝试着为自己作一个力求全面地展示我自己的关于文学的认识的探求,或者,尝试去定义自己心中的文学。
  
  文学是一种玩弄在场与不在场,借由经验或想象去诗化过去、现在、未来的心里心外的世界的游戏。
  
  不怕大家笑话,光这个一句话的定义,我就思考了一天有余。我渴望用一句最完整的话去完全地概括我心中的关于文学的认识。但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按照我自己的定义,假如山子写的东西还勉强算是与文学沾边的东西,那么我就是在“玩弄某种游戏”,“玩弄”是一个暧昧的字眼——暧昧就是不清不楚。(呵呵。)也许,还有些境界高的人看到我的定义会鄙夷地想,本身竭力去定义某样概念就是不理性的。呵,还是讲回我的定义吧。
  
  关于这个概念,有几点是我想向大家阐述的。
  
  一、“玩弄在场与不在场”
  
  在此先声明:“玩弄在场与不在场的游戏”并不是我的观点,而是德里达与耶鲁学派所倡导的。在场与不在场是当代解构主义的重要思想观点。但是,与我所谓的在场与不在场的区别是,解构主义所谓“在场与不在场”,更多的是二者之间的内部关系;我给文学定义的“玩弄在场与不在场”比那个肤浅得多,指的乃是文学之真实性与虚构性。
  
  打个比方,《背影》,是大家熟知的散文,讲的是朱自清先生某次远行,其父送行的场景。这篇文章写得真挚动人,读过的人皆有体会吧——此我所谓的“在场”。而王先生在谈及文学与历史的一讲中,提及的大多数作品是“不在场”的,譬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名著。当然,那些神话小说是更单纯的“不在场”作品。“不在场”作品往往会脱离实际(如《西游记》),或是,为作品需要改变了本来“在场”的因素,就说《三国演义》,里面将周瑜写成才华横溢却心胸狭隘的人,但,据与史实较为接近的陈寿之《三国志》(亦是《三国演义》创作的基础)记载,周瑜实是一个心胸宽广、德才兼备的美男子。关于“在场”与“不在场”的具体特性,此不赘述。我想说的是,在场与不在场往往不是独立在一部作品中存在的,作品往往是二者的统一。就拿《围城》来说,山子只是许久前粗粗浏览多一遍,知道里面的主角方鸿渐的经历是和钱钟书先生的经历是有点相似的,比如留洋那么一段。虽听说钱先生听到别人说方鸿渐有他老人家的影子会不甚欢喜,但,我大逆不道的讲,这其实就是“在场”与“不在场”的统一。《围城》中的情节,必定,有些是钱老“在场”过的,有些是“不在场”的。
  
  再给大家讲一个自己的例子。也许,有的朋友曾读过我的一篇高中时写的旧文。文题叫《堂弟》,很多人读完之后对我的堂弟深有兴趣。看来,我又得道歉了,呵。因为那篇文章重要情节(如文中为小狗倒饭之事是存在的)虽是我“在场”的表达;但是,更多的情节是我的“不在场”表达:包括“深夜补习”、“漫步小桥”、“兄弟对白”。抱歉了,各位,为你们讲了一个美丽的故事,又在这么久之后告诉你这是我“在场”与“不在场”的表达。呵呵。戳穿这个,并非刻意去伤害世间美好,事实,我堂弟在我眼中也确是一个可爱之人——我只是为了说明文学之“在场”与“不在场”。越是名流大家,越是将“在场、不在场”玩的出神入化。
  
  二、“经验和想象”
  
  王老先生在他的第八讲中,有一句很有意思的话:“文学有这个好处,它可以充分调动人的想象。文学表现的不仅仅是生活的现实,而且是生活的可能;不仅仅是现实的可能,而且是想象的可能。你只要能想出来,你想得跟真的一样,你想得很有味道,这就是文学。”
  
  我们在接触文学作品时,不管是作品的“在场”表达,还是“不在场”表达,其中都难免的走两条路:
  
  其一,是渗入、扩展、延伸作者的经历与经验。就拿两个时下火热的剧作来说明这个问题(因为影视作品纳入文学有些牵强,就拿剧作来开讲)。有部电视剧叫《蜗居》,还有一部电影叫《阿凡达》。以“在场、不在场”来划分两者,《蜗居》讲述现代社会问题,那都是我们可以感受的那些社会的不合理,我们是在场者,这部作品可以视作是“在场”表达;《阿凡达》讲的是未来的一个在外星球的故事,明显,是属于作者的“不在场”表达。但是,两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深深地渗入、扩展、延伸着作者的经历与经验。“在场”作品的表达本就好理解,《蜗居》中,想必看过的人都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其中凸显,甚至有些过分地凸显了作者的经历与经验。而《阿凡达》虽讲未来,但是,故事的过程与结果均是在我们社会主流价值观要求的范畴之内——譬如,其中的尊重弱者、保护环境、为权利而斗争等隐含的价值观——都是当下社会再正常不过的。换句话说,《阿凡达》的剧作者,写的虽然是未来,但是,仍是用现在的视角写。社会主流价值观对他的个人价值观的影响还是体现在他的文学作品上,而此价值观,实际上也是人的经历经验的一种。
  
  其二,就是作者追求自身经验的极致,甚至是超越这种经验。当超越了经验的极致,我们就进入了想象的境界。那么,文学作品中超越现实的想象到底如何?我们可以联系到后现代主义的文学特征来理解。在此我想讲的也是大家很熟悉的一个人,一部作品。就是奥地利的存在主义大师卡夫卡和他的名著《变形记》。卡夫卡在《变形记》中写的是一个小职员某天早晨起来变成了一只虫,并由此遭遇了周围世界,包括来自家人亲友的歧视与冷遇,这样一种文学实是突破了作者经验,到达了想象的文学。作者写主人公变成了一只虫之后,卡夫卡的视角再也不能停留在自己的经历经验上,因为,这根本无法从自己有限的认识中去描绘虫眼中的世界。另外,还看过粗粗看过他另一部小说叫《饥饿艺术家》,讲的是一个将饥饿表演艺术视作追求的艺术家。卡夫卡从饥饿艺术家的视角出发讲述他在表演的铁笼子里面的对笼子之外看法,当由于看管员因失误,使他终于饿死时前的一段话,尤其深刻。我想,这也是所谓文学中的超越经验的想象表达吧。
  
  上面两点即是我所谓的大概的“经验与想象”。若有不妥,望诸君指点。
  
  三、“诗化过去、现在、未来”
  
  何谓“诗化”?我须先说明:“诗化”不是“美化”的意思。甚至,诗化和丑化也可以有关系。我们通常意义认为的“诗化”即“美化”——是“诗化”的狭义的定义;我这里说的“诗化”是广义之“诗化”。
  
  要讲清楚我口中的“诗化”,得借助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中的“意境”一说。王国维先生所讲的诗文的“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讲得其实就是诗文自身应当具有张力——可以承载诗文本身描写的人事物之外的东西。所以,所谓“诗化”的广义定义应该为“使之超越自身”。假如作者的意图在于“使美超越作品自身”那么就是我们所说的美化;假如作者的意图在于“使丑超越作品本身”那么即是丑化——此二者均属于“诗化”作用。
  
  在文学作品中,所谓的“诗化”也是随处可见的,其中有“美化”,也有“丑化”。莎翁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应该是大家都熟知的作品了,早在五年前,山子就将此书送给暗恋对象,(呵呵,重提旧事,惭愧惭愧)可见,在当时对文学根本没有概念时就已经被这本剧作的关于爱情的动人描述所打动。现在想想,这部作品也真是“诗化”作品的代表之一。现在我们一提到《罗茱》只怕大家有一个共识——坚贞的爱情!抱歉,山子接下来要为大家讲讲许多大家也许没有注意的细节了。首先,他们殉情的那年,茱丽叶只有14岁——天啊,你的女儿要是十四岁就殉情,你想这是心智不成熟还是真正理解了爱情?然后,也许大家不知道吧,在那个舞会中,罗密欧与茱丽叶首次见面那个舞会,其实罗密欧那小子虽然是冲着一个女子去的,但是,那个女子是茱丽叶的表姐妹凯瑟琳。另外,我们还是说说罗密欧那点事,罗密欧在遇到茱丽叶之前还信誓旦旦地说“这辈子我要是没有凯瑟琳,哥就不讨老婆”之类的话。最后,要说明的是他们的殉情也是一个巧合。好。现在停止我们的失望,我们一起想想,为什么?为什么我们忽略了茱丽叶的年少、罗密欧的不忠、罗密欧的善变?这是作品的诗化作用!莎翁在作品中“使爱情超越作品本身”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这个由“诗化”作用带来的张力之后,自觉地排斥了其他的一些不利因素。
  
  我们常常会对某个作品带有总体印象的评价,是因为我们感受到了作品的“诗化”作用,就像我们读诗,我们难以记得诗句具体写了什么,但是,有一种那首诗特有的感觉是挥之不去的。不知道我说的是否清楚。
  
  至于“过去、现在、未来”说的是作品的时间范围。我们只能写过去、现在和未来,所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说话纯属废话。本不想加上去,后来想想,还是加上去了,原因有二:一是追求定义之尽量完备;二是越长的定义使人感觉越高深的。哈哈,出于伪文人山子的虚伪的本性需求,还是加上去了。哈哈。
  
  四、“心里心外”
  
  “心里心外”首先讲的是文学的空间范围。呵,也许敏感的朋友一下就觉得我又在讲废话了。呵。不急,对于这类看官,山子有两个想法。
  
  第一,“心里心外”在我定义中,着重的是“心”字。在我的评价标准中,作品能否反应“自我”是很重要的。如某部悲剧,就用《欧也妮·葛朗台》这部小说当例子,书中写葛朗台的生活如何为金钱主宰,并不自觉地将此定义为悲剧,实际上是作者巴尔扎克对物欲主义者的鄙视,还有就是“自我”层面上的,对慷慨、轻利重义的渴望。这是文学在“心里”层面的一种体现。而“心外”则是更直接的来自对外部真实世界的刻画。需要指出的是,一部被人奉为经典的著作,无论是“心里”还是“心外”都是丰满的。我之所以觉得将郭敬明称作作家是玷污中国文学,除了认为它的语言风格单调乏味、语文素质有带提高外,还有一点就是觉得他写东西根本不懂“心里”、“心外”的同时丰满的道理。
  
  第二,我想对看出我问题的敏感的朋友说,你们去写东西一定可以比郭某人有深度。也许你们煽情功夫不及它,也许你不能像它那样不顾文人的矜持,但是,你肯定比它写的东西有深度。(本来第二点不是写这个了,只是,山子得了一种病,一见郭敬明的名字就周身不爽。抱歉抱歉。)
  
  五、“游戏”
  
  刚开始,我问自己:将文学定义成一种游戏。是否有些不敬?后来,一直又想不出比这更适合的词。朋友们,文学是游戏么?文学不是游戏么?如果不是,请告诉我一个更确切的答案。
  
  
  
  收个尾吧。再不收尾,恐怕要写到猴年马月。借王蒙先生书里的,给大家讲个寓言:
  
  某天,一个县官见到两个人在争论,上前询问。甲说:“四七二十八是大家都知道的,他就是不相信。老爷您跟他说说。”然后,县官再问乙,乙说:“老爷,我敢用我的身价性命保证,四七真的是二十七。”县官又向乙确认:“你确定么?”乙依旧拍着胸脯打赌。然后,老爷脸一沉,叫人把“四七二十八”的甲拉出去打了三十大板。甲不解,县官怒道:“四七二十八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乙已经执迷不悟到可以用身家性命和你打赌,你竟然还和他争论?这不是吃饱没事做,明显欠揍啊。”
  
  呵,也许我是那个“四七二十七”的乙,如果是,那请大家跟县太爷一样,不要打我,只需告诉我,“四七二十八”才是对的。如果我是“四七二十八”的甲,那请大家也不要打我,只需要告诉我,不要和乙争论。只此而已。
  
  山子
  
  2010 4 15
  


  第一讲 风云际会 雄武沧桑
  《三国演义》 《三国志》 《精忠岳传》 《说岳全传》 《史记》 意大利 《斯巴达克斯》 《正气歌》 《满江红》 苏东坡 《念奴娇 赤壁怀古》 鲁迅
  第二讲 情系人生 天长地久
  《诗经》 新疆民歌 《红楼梦》 《阿Q正传》 《牡丹亭》 陆游 《钗头凤》 元稹 《遣悲怀》《红楼梦》《海的女儿》
  第三讲 炎凉世态 悲惨世界
  契科夫 《洛希尔的提琴》 《红楼梦》 《史记》 马克吐温 《百万英镑》 《祝福》 陀思妥耶夫斯基 《白夜》 《白痴》 《三言二拍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米兰昆德拉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罗斯作家 李白的诗
  第四讲 文学的喜悦
  印度泰戈尔 《飞鸟集》 《吉檀迦利》 冰心 《春水》 唐诗 李白的诗 苏轼 高尔基 《童年》 车尔尼雪夫斯基 普希金
  第五讲 忏悔救赎 劝善惩恶
  托尔斯泰 《复活》 《圣经》 雨果 《悲惨世界》 周处除三害 浪子回头 《玉堂春》 《九三年》 《巴金随想录》 放下屠刀
  第六讲 艰难痛苦 欲无不成
  意大利 《爱的教育》 《六千里寻母》 《木偶奇遇记》 《东周列国志》 《双城记》 《悲惨世界》
  第七讲 益智明心 哲理禅趣
  《福尔摩斯探案集》 《人证》 《杀妻》 《瑞典火柴》《三十六计》 《三国演义》 《东周列国》 《二十夜问》 《图兰朵》 寓言 杰米扬的鱼汤 《百喻经》 刻舟求剑 守株待兔 四七二十七的故事 欧洲杯足球
  第八讲 四海八夷 出神入化
  《格里佛游记》 《西游记》 《聊斋志异》 《白蛇传》 儒勒 凡尔纳 《海底两万里》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星球大战》 《侏罗纪公园》 《海明威》 《老人与海》 《迷人的海》 杰克伦敦 《野性的呼唤》 《白鲸》 《狼图腾》
  精神最求 上下求索
  鲁迅 《野草》 《影子的告别》 《约翰 克里斯朵夫》 屈原 《离骚》 《天问》 《浮士德》
  第九讲 人性剖析 入木三分
  《阿Q正传》 《小公务员之死》 《套中人》 《孔乙己》 奥博洛莫夫 《罗廷》 《红楼梦》 《儒林外史》 莫里哀 《悭吝人》 《宝贝儿》
  嬉笑怒骂 荒谬绝伦
  《第二十二条军规》 卡夫卡 《审判》 《变形记》
  第十讲 语言通天 鬼神风雨
  《淮南子》 《红楼梦》 《乐府民歌》 白居易 拉姆斯菲尔德
  直观动感 虚拟回忆 共鸣未界 沉音受用
  《雨人》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正反馈不要, 负反馈也不要?
文学是一种文字游戏。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