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十月围城前传

编剧:郭俊立,秦天南,陈嘉仪,改编:周蓓 上海文艺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

2009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集团  

作者:

编剧:郭俊立,秦天南,陈嘉仪,改编:周蓓  

页数:

221  

Tag标签:

无  

前言

  每个人心中一座城——因何筑起一堵堵将自己封闭的心墙,又因何挣扎着砸倒摧毁这一堵堵心墙,在蜕变和升华中,重新创造和构建一座无墙之城,一座能接纳和付出亲情、爱情、友情,乃至大爱的人性之城,一座信者有勇,仁心无敌,闪烁着美善光芒的理想之城。

内容概要

  在以时间和空间节点为坐标的引领下,改编者用带有压迫感的文字讲述了一个关于保镖和刺客的惊心动魄的故事。  1906年,革命领袖孙中山冒险赴港,名为探望母亲,实则与革命代表见面。为保卫孙先生的安全,民间高手与清廷鹰犬、港英政府之间展开了一场殊死较量。清廷派出的暗杀队,远比想象得凶狠。这些寂寂无名的平凡百姓,在良知与正义的呼唤下,放弃了家庭、爱情、事业、友情,义无反顾地走向保护孙中山的血腥十里长街……  《十月围城》的剧本前后耗时近十年,本身就具有一流品质。改编者在此基础上,对前半部文戏故事做了更进一步的扩充、阐释和主题深化,人物越发丰满生动,情节越发紧凑紧张……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慈禧伪照门  第二章 十二岁的少年  第三章 10月10日清晨  第四章 “聊聊正事”  第五章 “我很激动!”  第六章 方家班和女武生  第七章 10月11日清晨  第八章 小情歌和有惊无险  第九章 被一锅端的洪门  第十章 史密夫的城  第十一章 赌徒  第十二章 移情物红灯笼  第十三章 10月12日清晨  第十四章 一个人的善念  第十五章 二十分钟与三十余条人命  第十六章 我不哭,我吐血  第十七章 最原始的道德感  第十八章 10月13日清晨  第十九章 “翩翩”刘公子的相知之物  第二十章 全家福  第二十一章 最高的高手  第二十二章 唯一的“专业人士”  第二十三章 小银钗和杏燕楼  第二十四章 何谓革命  第二十五章 10月14日清晨  第二十六章 “嘀嗒,嘀嗒”  第二十七章 蒙鸠  第二十八章 绿色小娃娃  第二十九章 “X”记号  第三十章 抽签  第三十一章 10月15日清晨

章节摘录

  也许在1906年10月15日黎明前夕,从儿子调慢他陀表的那一刻起,李玉堂的时间就再也没有走准过。  快起来的时候,急水流年,急管繁弦,1906年10月15日的事件时间,带着强大的命运力量旋裹着他,他的家族,他身边的每一个人,乃至整个中国,波诡云谲毫无喘息地在历史吊诡的半个世纪间一路仓惶奔走。  慢起来的时候,则如雨后的檐前长滴水,不能入眠的漫漫夜,那几日泛黄的沧桑过往,会在他苍老的目光里被反复摩挲,放大延长。陀表缓慢的嘀嗒声,穿越时间的潮汐,穿越那一堵堵心墙,以独特的方式讲述着1906年10月15日的事件故事,空谷足音在当年每个人心中的那座城,余音绕梁,荡气回肠……    第一章 慈禧伪照门  “咳,咳……”喉咙口好似有几条毛虫般蠕蠕而爬,反反复复,岑春煊咽了无数次口水,却再也忍不住,终于咳出声来。他赶紧用马蹄袖捂住嘴,同时悄没生息地挪了挪酸麻得几乎要失去知觉的腿。  他在养心殿东暖阁已经跪了近一个时辰,但垂帘后的慈禧就像睡着了般,一点动静也没有。就连一旁侍立的太监李莲英也像入寐一般,眼帘微垂,那张皱纹丛生的老脸上看不出一丝表情。不独养心殿东暖阁,整个紫禁城都是朽老帝国的时间,不但走得慢,更多的时候甚至是倒着走。  这岑春煊四十有五,身形微胖,皮肤白腻,略略发福的脸上,一双任何情势下不露声色的细长眼睛,再加下巴上精心修饰过的髯须,让原本相貌平常的他别有一种气势。  出身官宦世家的岑春煊生于咸丰十一年(1861年),其父岑毓英曾任云贵总督。少年时放荡不羁的他,与瑞澄、劳子乔被并称为“京城三恶少”。  从恶少,到权倾朝野的一品大臣,到贪腐官员谈之变色的“官屠”,也许他的成长只是一夜之间,甚至是瞬息之间的事。  光绪九年至十一年(1883-1885年)的中法战争——这场中国惨败的战争,因与京城的距离遥远,原本对像岑春煊这样还处在嬉戏玩闹阶段的“恶少”而言,并无什么实质影响,但由于他的姑父阎肃战役之初便为国捐躯了,不多久,姑母岑氏悲伤过度而亡,于是,他们的遗孤——十七岁的阎孝祖和十二岁的阎孝国被托付给了岑毓英。  阎氏兄弟原本就家教甚严,习文练武,素有报国之志。尤其是十七岁的阎孝祖,虽不及岑春煊年长,却远比岑春煊成熟。父亲为国捐躯后,被寄养在岑府的两兄弟严格律己,愈加勤勉。  两兄弟初进岑府时,岑春煊大为高兴,以为多了两个斗鸡斗狗的玩伴,颇有想带两个土包子弟弟满京城玩乐开眼的想法,不料阎氏兄弟很礼貌但很干脆地拒绝了他,毫无回旋余地。  这一拒绝不要紧,却大大伤害了岑春煊的自尊心并勾起其“好胜”之心,一来二去,他由邀请变纠缠,更变侮辱与挑衅。终于,阎孝祖和岑春煊动起了手——说是两人动手,其实是岑春煊一个人在挨打。当时,阎孝祖只用一只手,而他拼尽全力,却连阎孝祖的衣角也没有碰到,自己反倒被对方借力打力,摔了无数的跟头,鼻青脸肿。事实上,他不独完全不是阎孝祖的对手,就连与小他十岁的阎孝国也不是一个级别的——阎孝国也只用单手便解决了他。  当他羞愧难当地又一次栽倒在地,爬都爬不起来的时候,小他十岁,当时只有十二岁的阎孝国,指着他的鼻子毫不客气地呵斥道:“若大清国的男人都像你这样,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只知斗鸡斗狗,喝酒看戏,那亡国呀,就-在-眼-前!!”  岑春煊就这样给骂醒了,从此开始发奋读书。有一段时间,只要他想起阎孝国,想起当时个头比他矮一大截,年纪比他小十岁的阎孝国,用还带着童音的声音,义正辞严地呵斥自己的那段话,哪怕是半夜,他也会披衣而起,执灯苦读到天明。  光绪十一年(1885年)他中了举人,任候任郎中。光绪十五年(1889年)父亲岑毓英去世,他以荫得五品京堂候补,光绪十八年(1892年)补授光禄寺少卿,旋迁太仆寺少卿,署大理寺正卿。  光绪二十年(1894年),他一生的知己,益友良师——阎孝祖捐躯于中日甲午海战,令岑春煊伤心得大病一场,随后的《马关条约》、《中俄密约》更让岑春煊痛心疾首,日思夜虑。戊戌变法期间,岑春煊与诸多维新派人士暗中交往。百日维新进入高潮之后.岑春煊更屡屡上书条陈变法事宜。如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务使人历一官,皆有职守之事,不至虚设一位,徒糜厚禄”——这道主张对冗滥官员进行彻底裁汰的奏折,令光绪大为赏识,岑春煊因之被擢升为广东布政使。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与光绪出逃,时任甘肃布政使的岑春煊最先从兰州率马步兵二千余人赶到北京“勤王”;慈禧、光绪西逃时,岑春煊又率部赶到南口“护驾”,因此大获慈禧的好感。  自己从此升迁迅速也是因为这个吧?!——跪着的岑春煊再次艰难地动了动自己僵麻的腿,微微苦笑起来。洋务派苦心经营的北洋舰队在甲午海战一败涂地,一心报效国家的阎孝祖连尸首都没有找到;维新派变法图强,但仅仅百日,他看着“戊戌六君子”血洒菜市口;八国联军攻占京城,以及随后签订的《辛丑条约》,岑春煊知道大清国付出的是什么代价。  因“勤王”功授陕西巡抚,后历任山西巡抚,四川总督,两广总督,所到之处,他岑春煊皆严肃吏制,大举弹劾腐败违纪官员,以致被时人送绰号“官屠”,与“士屠”张之洞、“人屠”袁世凯并称“清末三屠”。  能成为“官屠”,很大原因是有慈禧太后的宠信吧,岑春煊很明白这一点,不独勉力维持慈禧太后对他的信任,连太后面前的红人太监,如李莲英等,他都努力结交,苦心经营着自己的权力通道。  他毫不留情地弹劾并处罚了一大批买官而来的官员,尤其是逼令荷兰引渡裴景福、查办广州海关书办驻比利时公使周荣曜,这两案令他名震朝野,但也因此开罪了大批官员,以及某些官员的后台庆亲王奕劻。  奕劻权高位重,立时发难。岑春煊也是个硬气之人,毫不退让,一方面继续借重慈禧对他的信任,另一方面审时度势,联合军机大臣瞿鸿禨,与奕劻及其党羽袁世凯对抗,自此大清朝廷这两派党争不断。  所谓党争,那就是个权力角逐与争斗,跪着的岑春煊眯细了眼睛,喉头又一阵强烈的烦痒,忍不住又干咳了两声,自个争什么呀,不就是争个“立宪”,争个几十年前被阎氏兄弟骂醒的“不亡国”呀。外有列强虎视眈眈,内有革命党兴风作乱,因之立宪,在他岑春煊沧桑阅历,风云过往的眼里,只怕是这个腐朽得摇摇欲坠的大清帝国唯一的得救之道了——这是他的政治选择,这是他宦海沉浮愿意付出一切去争取的东西。  光绪三十年(1904年),他上书请求立宪;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他又摒弃党争嫌隙,同袁世凯、张之洞等人共同上书请求废止科举。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他支持张謇等人在上海组织预备立宪公会,其幕僚郑孝胥即将出任会长,岑春煊一时俨然成为立宪运动的领袖。  一切似乎都在向良好的方向发展,但是,一张伪照,一张小小的伪照却彻底打断了他的阵脚。  年前,一张他本人与著名保皇党人梁启超、麦孟华所谓合影,最先出现在香港,接着又由香港流向南洋、美洲。那里的保皇党人看见后,以为岑春煊是他们同党,遂大肆称道这张“合影”,并在当地报刊发表。不多久这些内容又被国内报纸频频转载。  慈禧太后生平最恨保皇党,尤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甚,康有为曾在《清议报》上撰文,痛骂慈禧不过是先帝遗弃的一个小妾,慈禧怒极,只恨鞭长莫及,不能取两人首级。  这张合成的岑春煊、梁启超、麦孟华伪照很快被奕劻等敌党利用,辗转进入慈禧视线,而仿佛约好般,广东御史弹劾岑春煊的折子也不早不迟地恰好送到朝廷,老佛爷这下雷霆大怒。岑春煊素来与堪称慈禧权力一部分的大太监李莲英保持良好关系,但李莲英这次也不敢为其辩说半句。于是岑春煊被罢免两广总督,责令回京述职。  岑春煊的苦心经营迅速瓦解,就在他百口莫辩几乎要绝望的时候,他的好兄弟阎孝国给他出了一个险招。岑春煊大喜过望,立刻着手准备。为官颇为清正的他,变卖了一部分家产,拿出纹银二十万两打点李莲英。李莲英看在两人过往的交情,乃至纹银二十万两的份上,总算点头答应帮岑春煊走了这步险棋。  刚刚传入中国不久的照相术,一般人都不知究竟,那张给岑春煊带来极大麻烦的所谓联座合照——岑中坐、梁居左、麦在右,实系翻拍之后合成的。阎孝国出的险招则是以毒攻毒,他找照相馆翻拍了慈禧本人和李莲英的合影,照片上,慈禧如观世音般端坐中间,李莲英则化身韦陀侍立一旁。  李莲英拿到照片后不禁大笑,随后便伺机把这张照片呈给了慈禧,并道:“老佛爷,奴才何曾与您照过这样的照片?这不过是民间的雕虫小技罢了!就像岑春煊和梁、麦二位奸人的合照一样,那都是恶诈之人设计陷害岑春煊的呀!”  慈禧看了这张自己和李莲英的“伪照”,惊怒之后倒也哑然失笑,随即宣岑春煊入宫觐见。然而岑春煊入宫之后,慈禧却一言不发,任由他跪了一个多时辰。  自从当年与阎氏弟兄动手被摔得鼻青脸肿之后,岑春煊一直习武不缀。他虽健壮,但这近一个时辰跪下来,也不禁有点吃力。他微微抬头,用眼角瞄了瞄李莲英这位所谓的“莫逆之交”,接着在心里又开始咒骂起来——骂陷他于如此境地的那张伪照,骂伪照的制造者和由之而来的攻讦者;骂收受了他白花花二十万两纹银的李莲英;更骂垂帘后的所谓老佛爷——这位让他怕之恨之,但又不能不利用之借重之,从“辛酉政变”开始实际执掌大清政权,迄今已经四十余年的慈禧太后。  整个大殿一点声息都没有,凝重而压抑。不知不觉,又一个时辰快过去了。时值深秋,虽然紫禁城早已寒意浓浓,然而养心殿东暖阁却因为一直烧着炭火,颇为暖热。岑春煊背上的补服汗湿了一大片,两条腿早已经跪得没有任何知觉,但他仍勉力支撑着,表情顺服谦恭,不带一丝一毫的愤怨。事实上,当一阵阵潮水般的咒骂在心底发泄完之后,他的情绪也确实平息下来,千般念头又转到了自己随身带的那份有关立宪具体事宜的奏折上。  “李公公,急电,急电……”一个一脸稚气的小太监,双脚急步如轮,跌跌撞撞地跑进来,总算打破了大殿死寂般的沉闷。 “放肆,急什么急,没看见老佛爷在休息?”李莲英压低嗓子,两眼一瞪。小太监吓得一缩头,赶紧跪下,哆哆嗦嗦地双手把电文呈上。  李莲英颤巍着手地接过电文,扫看了一眼,脸色一变,朝慈禧方向望去,正犹豫着不知如何是好,慈禧自个两眼微微睁开,拉长声调道:“怎么了?”“启奏老佛爷,接密报逆匪孙文不几日将从日本启程去香港……”李莲英手捏电文,轻声禀奏道。  慈禧的眼睛在瞬间睁大——惊惧,怨毒伴着杀气一掠而过。接着她再次微眯上了眼睛,但只一会儿,就又睁开了眼,似笑非笑道:“岑大人也跪够了吧,何不把身上那份快捏出水的立宪折子呈上?让哀家看看是怎样一份了不起的千秋功业,居然可佑我大清万世不绝。”  岑春煊立刻明白了自己在这里跪了两个时辰的缘由。他一边呈上折子,一边掩饰性地咳了几声,然后把话题转到其实应该已经没什么要紧的伪照上:“太后明察,臣忠心耿耿,赤诚一片,伪照之事实在冤枉……”  “好了,好了”,慈禧挥挥手打断他:“照相这玩意,本就是洋人的奇技淫巧罢了。至于岑大人,你一向激进,只怕有些事情也不是空穴来风。”慈禧仍旧含沙射影地敲打着他。  “实属空穴来风,实属空穴来风。太后,立宪非激进之举,乃大势之所趋也,天佑我大清,万世基业就在这立宪上面……”岑春煊憋着一肚子话要说,但眼角却扫到李莲英背着慈禧冲他微微摆手,他当即不动声色地住了口。  慈禧一目十行地扫着他的折子,看也没看完就把折子合了起来:“此事再议,哀家自有分寸。逆匪孙文为何能到港?到港何事?”慈禧直截了当地转了话题。  “太后,光绪二十二年逆匪孙文被港英当局十年禁止入港,现在”,岑春煊略略一算:“到今年,也就是这几日,禁令即将解除。至于何事……”岑春煊突然没说下去,眼神却寒利如刀。眼前的这位专制贪权的老佛爷自然是大清国立宪的一个大障碍,但逆匪孙文,则不仅仅是障碍这么简单了,他是一包炸药,一包随时会把整个大清国从基底炸得分崩离析的炸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他岑春煊苦心经营立宪大业的最大敌人,不是面前的老佛爷,不是奕劻、袁世凯之类的政敌,而是孙文,孙文这包随时会把这个世界炸得翻天覆地的顶级炸药。  “到底何事,说——”慈禧的声音急促起来。  “启禀太后,据臣掌握的情报,孙母病重不治,逆匪孙文欲归家探望。此外另有线报称,各地逆匪似有在孙文的主导下,纠集聚合武力共同谋反的动向。香港目前是英人管制,鱼龙混杂,多藏污纳垢之处。故臣认为,逆匪孙文赴港绝非探母这么简单,不是在寻找资金就是在纠合谋反势力。”岑春煊字斟句酌道。  慈禧没有做声,半晌抖着手去揉自己的眉心骨,苍老的手合着满布细密皱纹的脸,以及一脸疲倦黯败的表情,让这个翻云覆雨,权倾天下的女人瞬间看上去枯槁无比。  “杀-无-赦!!”半炷香的功夫,慈禧终于轻飘飘从牙齿缝里吐出这三个字,同时脸上已经恢复了一贯的母仪天下的端庄和克制,即使这端庄和克制已经如此苍老和不堪一击,她继续语气缓缓重复道:“杀无赦!能亡大清者非西方外强也,非义和团草民也,而是这些打着共和旗号,煽动氓民的革命乱党。”  岑春煊心里忍不住暗暗多了几分佩服,接过慈禧的话头道: “太后所言极是。臣也如此日夜担心,故立宪一事,恳请太后早做定夺,万不可使革命党以共和名义夺了先机。”他不失时机地把话题又转到了宪政方面。  “哀家本身对立宪没有什么太深的成见,哀家在意的只是君权不得受到损害,服制不能更改,辫发不能变,典礼不可废”,慈禧再次打开岑春煊的奏折,指着其中两句话道:“‘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此意甚好。载泽等考察日欧后归国已久,戴鸿慈、端方联名所上《请定国是以安大计折》亦颇多立宪良策,以此疏和你今日奏折为基础,不日可正式发布‘仿行宪政’上谕。”  岑春煊闻言大喜过望,匍匐在地,几乎泪都要落下:“太后,这立宪的千秋根基就由您在这打下……”不料他话未说完,慈禧森森的警告已经截断他的感慨:“逆匪孙文决不可留,一如五年前的杨衢云,须处理得天衣无缝,既不要惹得港英政府抗议,也不要激起民变,方无后患。故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不管付出怎样的代价,必须一切都在香港了结!!”  慈禧森森的话音一落,岑春煊便似乎听到某个命运之轮的绞索开始吱吱嘎嘎地转动起来,许多人的时间似乎瞬息就开始“嘀嗒”、“嘀嗒”地倒计时。岑春煊打了一个寒战,最后看了一眼仍旧将紫禁之城、权力之城牢牢捏在手心的慈禧,后背带着无限寒意,终于躬身告退了。    第二章 十二岁的少年  杨衢云被刺的时候,是香港一个普通的温暖的黄昏。街道上熙熙攘攘的过往人群,此起彼伏拖着长音的亲切叫卖声,尤其是氤氲在这个城市中的某种气息,某种平凡但浓烈的生活气息,让前来执行暗杀任务的阎孝国颇有点唏嘘,甚至让一直羁旅在外,四处奔波的他忍不住暗生羡慕。  杨衢云,前兴中会会长,惠州起义的主要领袖,这个年仅四十岁的男人,文气而儒雅的男人,照例在清脆的下课铃声后被一群学生簇拥着从教学楼里走出来,有说有笑,有问有答,其乐融融。  “民主这个词其实是源于希腊文,demos,是人民的意思。从字面看,民主就是人民统治,换句话说,民主也就是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杨衢云边走边耐心解释着,解释完后又看看周围那些朝气蓬勃的年轻面孔,微笑道:“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可以继续提!”


编辑推荐

  每个人心中一座城——  《十月围城前传》是一曲十里长街血腥厮杀前的悲壮序歌  是基于人性本身的一段挣扎探途  是镜头语言向文学语言转换的一趟奇异冒险  是取材于电影却又不同于电影的一次灵魂偷渡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十月围城前传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