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北大荒
2011-1
上海文艺出版社
赵国春
291
318000
本书记载了北大荒开发的历史与文化情缘。全书分三辑,第一辑“名人与北大荒”,讲述了与北大荒有着或深或浅,但都真真切切情缘的名人故事,如聂绀弩、吴祖光、丁聪、艾青、丁玲、马季、梁晓声等,相当于一辑名人外传;第二辑“文物的故事”,从北大荒博物馆收藏的一件件记载着历史与故事的文物,追记那一段段铭心刻骨的回忆,如“毛泽东给北大荒人的一封信”、“邓小平视察垦区时戴过的草帽”、“王震在密山火车站”等;第三辑“荒原随笔”,是作者从记忆深处撷取的最值得回味的镜头,是生命中令人感动的点点滴滴……
文章平实而亲切,凡俗而感人,讲述、回忆了与北大荒历史、文化相关的点点滴滴。这些作品为北大荒文学、文化与历史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史”的轨迹,为世人留下了那一特定年代、特定地域的珍贵文化印记。
赵国春(1957一),北大荒博物馆馆长、北大荒文联副秘书长、北大荒作协常务副主布、黑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著有散文集《珍藏的记忆》《散逸集》《北大荒风情录》《荒原随笔》《心灵的倾诉》《生正逢时》,传记文学《荒野灵音:名人在北大荒》《一个女作家的遭遇:丁玲在北大荒》.等。在全国百余家报刊发表作品共计400多万字。传记文学《一个女作家的遭遇》获第六届丁玲文学.奖。《北大荒的“管天人”》获第三届中国传记文学奖。散文集《生正逢时》获第三届冰心散文优秀奖。传略曾收入《中国作家大辞典》。
作为北大荒历史的忠实研究者、北大荒文化的积极传播者,赵国春被誉为“北大荒文化的守望者”、“北大荒的代言人”。
第一辑 名人与北大荒
丁玲在北大荒的日子
国民党早期驾机起义人员顾青的悲欢
聂绀弩在北大荒
叱咤风云的抗日英雄赵尚志
特殊美编丁聪
吴祖光与《北大荒人》
尹瘦石的三年“劳改”生涯
艾青在北大荒的故事
马季寻“角”记
新中国第一个女收割机手刘瑛
从“马架子”走出的作家郑加真
北大荒的“管天人”蔡尔诚
“水稻之父”徐一戎
雷锋的战友陈来福
梁晓声的“年轮”
不忘北大荒的笑星姜昆
“棋圣”聂卫平
荒原“牧马人”濮存昕
“获奖专业户”冯远
忘不了孙铁匠的肖复兴
仍然选择北大荒的陆星儿
“一号人物”扮演者赵炎
“世界优秀农民”胡国华
曼哈顿的中国女人一一周励
知青画家潘蘅生
从荒原起步的著名剧?家李龙云
“人民的好记者”郝志宏
冰坛铁娘子李琰的侠骨柔情
第二辑 文物的故事
毛泽东给北大荒人的一封信
一张奖状忆总理
毛泽东为“萌芽学校”题词
31枚印章和23名烈士
王震在密山火车站
董必武为八五。农场题诗手稿
王震给徐先国同志的两封信
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队旗
艰难的“北大荒第一犁”
北大荒第一部彩色故事片《北大荒人》
吕向全用过的苏联照相机
李国富受毛主席接见时穿的军装
友谊农场建场仪?上升起的五星红旗
第一部塑造北大荒人形象的影片《老兵新传》
黑龙江第一部长篇小说《雁飞塞北》
一块苏联老怀表
《北大荒文艺》创刊号
邓小平视察垦区时戴过的草帽
晁楣的版画《第一道脚印》
《北大荒画报》创刊号
《九三战报》创刊号
王德全的歌曲《兵团战士胸有朝阳》手稿
印尼归侨陈慧中用过的茶缸
周确家三代人用过的百年老皮箱
知青烈士孙连华用过的日记本
阎家岗古动物化石出土内幕
“淡水鱼王”鳇鱼
猛犸象门齿化石的来历
第三辑 荒原随笔
感动包围着我
难以割舍的情怀
纪念郭小川
亲历总局大搬迁
九三的老房子
东北大米:逾越温饱的新境界
北大荒人和火车
生命中有这样一个地方
一首小诗到永远
岳父和他熬的羊汤
我和亲家有约
回家的感觉
家乡的老莱河
老领导韩长春
我的散文处女作《霜花赋》
一封寄往天堂的家书
我的导演生涯
令我难忘的地方
我与《辞海》的故事
?忘童年的电影
看望40年前的何老师
感受身边的变化
喜欢照相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