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涯的尽头,归零
2013-4
上海文艺出版社
褚士莹
无
一位务实的理想主义者的梦田之旅 李伟文 “每个人心里一亩田, 用它来种什么? 种桃,种李,种春风……” 看着褚士莹这本新书,不禁想起多年前由三毛作词的这首《梦田》,的确,人人心中都有一亩梦田,只要到一定年纪,这个童年栽下的种子,就会不断前来呼唤。 知道褚士莹是非常多年以前的事了。读完医学院在马祖南竿岛服役时,台湾才解除戒严,在那段时间前后也才开放一般民众以观光旅游的名义出境。退伍后在医学院繁忙的工作之余,看到褚士莹写的小说,也陆续看到他在二十来岁时,靠着打工攒钱,就旅行了近百个国家的神奇经历,实在是非常羡慕也有点嫉妒这个年轻人。 这些年来断断续续地看着他的书,也间或看到报章媒体对于他的报道,知道他虽然曾经在跨国大企业当专业经理人,却决定从三十岁起全职投入非营利组织工作,利用他的企管专业,协助公益团体的发展;也知道他虽然仍然在世界各地飞来飞去,但是却是推动公益旅行这种新的旅行模式,直到近年赫然发现他居然在对台湾而言相当陌生的国度,经营一个从公益出发的有机农场。一个最专业最有国际观的企管人才,怎么转变成植根于泥土的农夫?在纳闷之余,这本书在他娓娓道来中,总算解答了我的疑惑,也从他诚实的反省中,引起我心有戚戚焉的共鸣,因为他的困惑与努力,也正是我这二十多年在台湾投入公益团体的收获与体会。 很佩服褚士莹在非常年轻时就很自觉地成为一位务实的理想主义者,知道在献身于公益团体之前,要先有非常专业的学识与经营管理经验,同时要先确保自己在财务上无后顾之忧。最重要的是,他了解到,在社会服务过程中,“学习放弃”,“学会归零”,抛掉过去所学的知识,抛弃旧习惯,反而是形成有意义的改变的最重要关键,诚如士莹所说的,只有一双愿意倾听的耳朵,愿意放弃所学所知,才可以“刚刚好”给了别人最需要的东西。 许多从事公益活动或从事社会改革的热血青年,总是以为自己掌握了知识与真理,因此会以强烈的态度指正别人,却忘掉了一个人只有在自我承诺的行动与付出的过程中,才会发展出改变自己的力量。这种改变不可能来自别人的强迫或威胁,也不可能来自别人的教导或训示,因此透过尊重与包容,温柔地倾听别人的内心,从别人的感受出发,留有空间来等待,才能让他们从点点滴滴的行动中累积出改变的力量。从士莹描述他在缅甸弄曼有机农场长达七、八年的努力,我们真实看到这种温柔革命的力量。 不过,还是颇羡慕士莹他可以真正回应与实现童年的梦想,也想起这些年正在兴起的“半农半X”的新生活观,也就是一个人花一半的时间做农夫,种自己吃的菜,另一半时间找到自己的生命职志,贡献社会。褚士莹的生命之旅也让我们相信,一定有一种生活,可以不再被时间或金钱逼迫,回归人类本质,也一定有一种人生,在做自己的同时,也能贡献社会。 旅行是许多人一辈子始终萦绕心头的向往,但是正如士莹提醒的,旅行并不是美好人生的代名词,旅行只是美好人生的第一步而已,透过旅行看到外面的世界以后,决定怎么为自己的人生踏出第二步才是最重要的。 因此,旅行不只是从一个地方到一个地方的活动,更是一个人寻找自己内在心灵的过程。在旅途中,我们可以安静地面对自己和这个世界。这也许是许多朋友参加完士莹推动的公益旅行之后,回到台湾做出决定改变自己人生轨道的原因吧? 或许,真正的发现之旅,不是寻找新世界,而是用新的视野看世界。
在天涯的尽头,归零;逆转人生,重新上路!
停止比较,学习放弃;做对的事,发现一个对生命有热情的自己。
“我终于像学会后空翻那样,做了一个人生很棒的逆转! ”
《在天涯的尽头,归零》是哈佛硕士褚士莹放弃跨国大企业专业经理人的高薪 ,投身缅甸做有机农场的unlearning的故事。
10年前,他30岁,已是美国高科技企业高管,台湾知名的畅销旅行作家,因为童年做农夫的梦想,他选择了“归零”,辞职一脚踏进国际NGO组织,到缅甸北部山区,筹设、管理一座1000多亩的有机农场。在接触土地、投身农事与公益之后,才终于成为自己所喜欢、对生命有热情的那个人。
台湾畅销旅行作家褚士莹最真诚的作品,2013年4月首度感动上市!
评论推荐
辞掉在美国科技业薪资优渥的高级管理职位,投入一直向往的国际NGO领域,虽然十年以来,我看到自己的收入,只有十年前的三分之一不到,但是觉得现在的自己,能够跟品格、世界观、道德观都属一流的人共事、学习,拥有比别人多三倍的幸福,也学会如何看待这缩水三分之二的收入——这就是用来购买快乐的代价。——褚士莹
归零,这是对生命本质既诗意又直白的用语;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在走向天涯的尽头,厉害的是,作者一边行走一边体验生命的深度,并拿来与大家分享,鼓励你我一起去公益旅游,一起去发现重新发现自我,挖掘生命深度。——全国返乡大学生论坛发起人 陈统奎
羡慕士莹可以真正回应与实现童年的梦想,也想起这些年正在兴起的“半农半X”的新生活观,也就是一个人花一半的时间做农夫,种自己吃的菜,另一半时间找到自己的生命职志,贡献社会。褚士莹的生命之旅也让我们相信,一定有一种生活,可以不再被时间或金钱逼迫,回归人类本质,也一定有一种人生,在做自己的同时,也能贡献社会。——台湾荒野保护协会创办人 李伟文
《在天涯的尽头,归零》,读后令人耳目一新,在浮躁而喧嚣的社会里宛如一股清泉,洗刷人心,清凉而振奋。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人生的意义在于自己的定义,世界其实是一体而有机的。——恩派公益组织发展中心(NPI)副主任 丁立
褚士莹,一个对我来说听闻已久的名字。他以一种可循环的公益实践,把我们带去一个并不遥远的天涯,让更多人认识一个在The Lady之外,没有政治概念分别的淳朴缅甸。那里不仅有一片可以“回归”的田园农场,还有一段唤醒人们沉睡善念的自性之旅。——杂志编辑 顾俪颖
中学的时候不小心混进图书馆整天泡在里头读完了三毛的所有,人生也踏上了旅行的道路;工作中邂逅了这本《在天涯的尽头,归零》,很有冲动地想要再次转折自己的人生! ——豆瓣读者 农舍•涓涓
褚士莹,一路从埃及开罗AUC大学念到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但其实从小就不爱念书。被誉为旅行家,每年的旅程可绕地球好几圈,却连日月潭都没去过。写了四十多本书,因为害羞,也很少进出版社。十年来从事国际NGO顾问工作,办公室在纽约和伦敦,却很少去。不爱去大都市,不工作的时候宁可航海。目前是英国EcoPositive环境顾问公司特别顾问、ICS碳顾问公司首席顾问、美国KPC绿色能源公司的亚洲合伙人,但是最喜欢的头衔是农夫。从2002年以来,筹设、管理位于缅甸北部山区面积约三百英亩的有机农场,协助联合国CDM碳计划设立卢安达生质能源农场,以及美国牧场以动物粪便制造LNG天然气等,让他得以NGO工作者的角度,一窥美丽新世界的未来。
第一章:我的“龙猫森林”六块钱的意义弄曼农场,我的“龙猫森林”第二章:我的志愿我的志愿旅行只是美好人生的第一步谢谢你歧视我我爱荷兰王妃第三章:一脚踏进NGO一个期限 三个功课世界是一座巨大的迪斯尼乐园白衣天使的天使“小亲切”与“大好人”第四章:学习与迷惑冲掉你的厕纸!北极电工Unlearning:抛弃旧习惯比学习更困难免费的午餐零元的公益第五章:农场给我的五堂课第一堂课第二堂课第三堂课第四堂课第五堂课第六章:公益旅行钻石与婚姻农场的三天理想的公益旅行第七章:三个Unlearning的决定人比技术重要农业也能感动人前往以色列以色列的有机农业之父倾听农人的声音第八章:人比技术重要!要用农业感动农人!米之神的启示米之神拜托祢帮帮忙关键词:观察我们要种荔枝做对的事感动原本不在乎的人第九章:倾听的力量因为所有的答案都在身边稻鸭米的古老智慧木村秋则的奇迹苹果自然,我到底该怎么倾听你?关键词:镜子倾听岩兰草的声音第十章:美好的未来自己的重生一个小区的诞生开一扇世界的窗口当清道夫比当律师快乐?附录:如何变出一场公益旅行?阳光下的瞎子时间及规模我们会看到什么?行程规划及费用如何帮农场实现永续目的?团长是关键!
第一章:我的“龙猫森林”六块钱的意义我站在母校台大的讲台上,这堂课是生物环境工程研究所每个星期四下午的专题研究课程,修课的学生有八十名硕士生跟二十名博士生,每一次都会请生态、土木、水利、环境科学等各领域的专家,来做约一小时的专题演讲,演讲后约有半小时让学生发问、与讲者互动。讲题通常由讲者自定义,系主任及系上相关课程的四位老师都会出席。我这天讲的题目是:「在缅甸山区建立有机农场的经验:从小区、生态、土木、水利、环境科学的角度,看以发展取代赈济的新型态NGO计划」。当弄曼农场的照片、金黄色的玉米堆投射在雪白的白板上,剎那间,我忽然有种时空错乱的感觉。很难想象,当我站在有空调的视听教室里,谈着和我一起工作的农场伙伴的同时,他们正在缅甸北方没有自来水、没有电线、也没有电话,更别提手机讯号,或是计算机网络的农场里,围着像小山一样高的玉米穗,用手指头将一颗颗金黄色的干燥玉米粒,从梗上剥下来。等好不容易花几个小时将玉米粒装满身边五十公斤的大麻布袋,手指都起了水泡,他们才能挣得两百缅币工资,相当于六块钱台币。这些站在社会金字塔顶端的台大研究所学生,大概没有几个人知道六块钱台币的意义。收获那天,我带着一群来自台湾主妇联盟合作社的资深志工,也领了一个麻布袋开始剥,我们五个人剥了一整个下午,手指又红又肿,才好不容易装了大约七分之一麻袋的玉米粒,也就是说,如果我们领当地工人的工资,恐怕五个人只能合领到六块钱的七分之一,算算看,辛劳一下午,每个人平均可以领多少钱?」我一面说着,一面注意到台下学生的眼神如此茫然,并非他们不关心,更不是因为算不出六除以七再除以五是多少,而是台币一毛六分,对于生活在富裕台湾的年轻人来说,完全没有实质意义?然而对那几个平时负责各种合作社农产品,自认对农事比一般人利落矫健的志工来说,台币一毛六分除了带来心里震撼,对于当地农民的贫穷跟困境,也应该比这些坐在课堂里听我讲述的学生,有着更深刻的体认。我深呼吸了一口气,发现自己走了好长的一段路,只为了明白一点点好简单的道理,但是却没有觉得浪费生命,相反的,我很荣幸能够牵着来自世界各地志工的手、领着教室里即将走向各行各业学生的眼睛,去探索那些我探索的道理,收获那些我收获的感动,就算一次只有一个人,也很值得。
《在天涯的尽头,归零》编辑推荐:在天涯的尽头,归零;逆转人生,重新上路!停止比较,学习放弃;做对的事,发现一个对生命有热情的自己。“我终于像学会后空翻那样,做了一个人生很棒的逆转!”《在天涯的尽头,归零》是哈佛硕士褚士莹放弃跨国大企业专业经理人的高薪,投身缅甸做有机农场的unlearning的故事。10年前,他30岁,已是美国高科技企业高管,台湾知名的畅销旅行作家,因为童年做农夫的梦想,他选择了“归零”,辞职一脚踏进国际NGO组织,到缅甸北部山区,筹设、管理一座1000多亩的有机农场。在接触土地、投身农事与公益之后,才终于成为自己所喜欢、对生命有热情的那个人。台湾畅销旅行作家褚士莹最真诚的作品,2013年4月首度感动上市!
羡慕士莹可以真正回应与实现童年的梦想,也想起这些年正在兴起的“半农半X”的新生活观,也就是一个人花一半的时间做农夫,种自己吃的菜,另一半时间找到自己的生命职志,贡献社会。褚士莹的生命之旅也让我们相信,一定有一种生活,可以不再被时间或金钱逼迫,回归人类本质,也一定有一种人生,在做自己的同时,也能贡献社会。——台湾荒野保护协会创办人 李伟文归零,这是对生命本质既诗意又直白的用语;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在走向天涯的尽头,厉害的是,作者一边行走一边体验生命的深度,并拿来与大家分享,鼓励你我一起去公益旅游,一起去发现重新发现自我,挖掘生命深度。——全国返乡大学生论坛发起人 陈统奎褚士莹,一个对我来说听闻已久的名字。他以一种可循环的公益实践,把我们带去一个并不遥远的天涯,让更多人认识一个在The Lady之外,没有政治概念分别的淳朴缅甸。那里不仅有一片可以“回归”的田园农场,还有一段唤醒人们沉睡善念的自性之旅。——杂志编辑 顾俪颖中学的时候不小心混进图书馆整天泡在里头读完了三毛的所有,人生也踏上了旅行的道路;工作中邂逅了这本《在天涯的尽头,归零》,很有冲动地想要再次转折自己的人生!——豆瓣读者 农舍•涓涓《在天涯的尽头,归零》,读后令人耳目一新,在浮躁而喧嚣的社会里宛如一股清泉,洗刷人心,清凉而振奋。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人生的意义在于自己的定义,世界其实是一体而有机的。——恩派公益组织发展中心(NPI)副主任 丁立
无
总体上还可以,透过一个人的经历,我们能得到一些启发或帮助,这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