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上海石库门

陈海汶 编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1  

出版社: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作者:

陈海汶 编  

页数:

219  

内容概要

  石库门,上海最有代表性的居民建筑,通常被认为是上海近代都市文明的象征之一,1860年前后,为石库门的起源初创期,它脱胎于江南民居和欧洲的城市连排住宅。由于城市的发展,地主乡绅士纷纷入住租界,开必商趁机建造大批简易的房屋出租牟利,到咸丰十年(1860)的时候,公共租界已有住宅8740幢,那正是海里弄街坊的最早形制。

书籍目录

石库门,上海的历史记忆
海上典藏
城中遗韵
风情记忆
印象底片
创作手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上海石库门的缘起及变迁娄承浩 薛顺生中国传统江南民居上海石库里弄住宅是上海市区居民住宅数量最多、分布面最广,居住人口最的一种居民住宅类型,它具有上海爱代早期的时代特征和上海地域建筑特点,说石库门里弄住宅是具有上海特色的住宅,是恰如其分的。上海石库门里住宅脱胎于上海古代居民,我们到上海老域期和郊区去寻访,在那沧桑的古民居中能看到石库门住宅的雏形,找到许多相似的地方。上海古代民居是上海建筑的溯源。由于上海位于江而地区。气温湿润,雨量充沛,上海先民们因地制宜创造干阑式建筑木构件上的榫卯结构开创了以后出现的木构架民居。春秋战国时期上海成了楚国春君封地,集民的村落发展成自然小集镇。古松江南岸的青龙镇由于水运的优越条件很快兴盛起来。唐代天室五年(746)置镇,北宋鼎盛时期镇上有三十六坊:见山坊、云津坊、至喜坊等,坊成了古代民居集中的地方。水是生命之源;经济繁荣之血脉,面向大海又有纵横交错的河流,水运、渔业、农业发达起来。北宁靖康之难以后,北方百性为逃避金人统治大批迁移到江南一带,使人口骤增,青浦、松江、金山、嘉定地区垦茺拓田吸纳了大批移民,农业、手工业经济和贸易集市发展,新的市镇不断出现。宋代由于地壳变动,青龙港海岸线向东延伸,松江下游淋雨塞,大型船只不能通航,官府将东江和上海浦经过人工疏竣后形成黄浦江雏形。海上船只必道在上海线十六铺停靠,从此在这里形成新的港口,经过大兴土木后开成新的货物集散地和居民点。


编辑推荐

《上海石库门》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上海石库门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