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学
2000-12
沪科技
徐楚江 编
187
无
由国家组织编写并审定的高等中医院校教材从初版迄今已历二十余年。其间曾进行r几次修改再版,对系统整理中医药理论、稳定教学秩序和提高中医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随着中医药学的不断发展,原有教材已不能满足并适应当前教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需要。 为了提高教材质量,促进高等中医药教育事业的发展,卫生部于一九八二年十月在南尿召开了全国高等中医院校中医药教材编审会议。首次成立了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编审委员会,组成32门学科教材编审小组。根据新修订的中医、中药、针灸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修订了各科教学大纲。各学科编审小组根据新的教学大纲要求,认真地进行了新教材的编写。在各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贯彻了一九八二年四月卫生部在衡阳召开的“全国中医医院和高等中医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汲取了前几版教材的长处,综合了各地中医院校教学人员的意见;力求使这套新教材保持中医理论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正确处理继承和发扬的关系;在教材内容的深、广度方面,都从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出发,注意符合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具有与本门学科发展相适应的科学水平;对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同时又尽量减少了各学科间教材内容不必要的重复和某些脱节。通过全体编写人员的努力和全国中医院校的支持,新教材已陆续编写完毕。 本套教材计有医古文、中国医学史、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讲义、伤寒论讲义、金匮要略讲义、温病学、中医各家学说、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眼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医伤科学、针灸学、经络学、俞穴学、刺灸学、针灸治疗学、针灸医籍选、各家针灸学说、推拿学、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等三十二门。其中除少数教材是初次编写者外,多数是在原教材,特别是在二版教材的基础上充实、修改而编写成的。所以这套新教材也包含着前几版教材编写者的劳动成果在内。 教材是培养社会主义专门人才和传授知识的重要工具,教材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培养。要提高教材的质量,必须不断地予以锤炼和修改。本套教材不可避免地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因而殷切地希望各地中医药教学人员和广大读者在使用中进行检验并提出宝贵意见,为进一步修订作准备,使之成为科学性更强、教学效果更好的高等中医药教学用书,以期更好地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四化建设和中医事业发展的需要。
《中药炮制学》由卫生部组织中医教材编委会炮制学教材编写组在一版教材基础上编写的二版教材,供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中药专业用。 本教材分总论、各论。总论论述了中药炮制有关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等内容。各论采用了炮制方法与辅料相结合的分类方法,列举有代表性的200余种中药炮制的历史沿革、炮制方法、成品性状、炮制作用等内容。药物来源和炮制方法均以一版教材为基础。炮制研究一项的内容,则在一版教材基础上,有所增减,以供整理提高时参考。 《中药炮制学》编委撰写分工:徐楚江,“绪言”、“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中药炮制的目的及对药物的影响”、“中药炮制的分类及辅料”、“煅法”;王爱芳,“炮制品的质量要求及贮存保管”、“炙法(酒炙法、醋炙法)”、“发酵、发芽法”;傅宝庆,“净选与加工”、“炒法(清炒法)”、“其他制法”;许志明,“饮片切制”、“炒法(加辅料炒法)”、“复制法”;叶定江,“炙法(盐炙法、姜炙法、蜜炙法、油炙法)”、“蒸煮婵法” 本书在审定稿过程中,特邀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炮制研究室副研究员王孝涛主任参加了讨论和审稿,特此致谢。 由于我们水平所限,本书缺点、错误在所难免,请各院校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收集反映,提出宝贵意见,以便进一步修改提高。
绪言1.1 中药炮制的起源1.2 中药炮制的发展概况1.3 中药炮制的研究1.3.1 研究内容1.3.2 研究方法2 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2.1 炮制是中医临床用药特点2.1.1 对药物形体炮制与疗效的关系2.1.2 对药物性能炮制与疗效的关系2.1.3 对药物昧的炮制与疗效的关系2.1.4 对药物质的炮制与疗效的关系2.2 炮制对药物性味及制剂的影响2.2.1 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2.2.2 炮制对升降浮沉的影响2.2.3 炮制对归经的影响2.2.4 炮制对制剂的影响3 中药炮制的目的及对药物的影响3.1 炮制的目的3.1.1 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3.1.2 改变或缓和药性3.1.3 提高疗效3.1.4 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3.1.5 便于调剂和制剂3.1.6 保证药物净度,利于贮藏3.1.7 有利于服用3.2 炮制对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3.2.1 对含生物碱类药物的影响3.2.2 对含甙类药物的影响3.2.3 对含挥发油类药物的影响3.2.4 对含鞣质类药物的影响3.2.5 对含有机酸类药物的影响3.2.6 对含油脂类药物的影响3.2.7 对含树脂类药物的影响3.2.8 对含蛋白质、氨基酸类药物的影响3.2.9 对含无机成分药物的影响4 中药炮制的分类及辅料4.1 中药炮制的分类4.1.1 分类法概述4.1.2 工艺与辅料相结合的分类法4.2 中药炮制常用辅料4.2.1 液体辅料4.2.2 固体辅料5 炮制品的质量要求及贮存保管5.1 炮制品的质量要求5.2 炮制品的贮存保管各论6 净选与加工6.1 清除杂质6.2 分离和去除非药用部位6.3 其他加工7 饮片切制7.1 切制前的水处理7.2 饮片类型及其切制方法7.3 饮片的干燥方法7.4 影响饮片质量的因素8 炒法8.1 清炒法8.1.1 炒黄(包括炒爆)牛蒡子牵牛子芥子莱菔子葶苈子紫苏子瓜蒌子(栝楼子)冬瓜子决明子苍耳子蔓荆子茺蔚子莲子水红花子王不留行火麻仁郁李仁酸枣仁薏苡仁白果(银杏)胡芦巴芡实蒺藜(刺蒺藜)花椒槐花(附:槐米)九香虫8.1.2 炒焦山楂川楝子栀子槟榔8.1.3 炒炭大蓟小蓟干姜乌梅白茅根牡丹皮地榆侧柏叶卷柏茜草贯众蒲黄槐角荆芥(附:荆芥稳藕节鸡冠花8.2 加辅料炒法8.2.1 麸炒……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中药理论,按照医疗、调配、制剂的不同要求,以及药材自身性质,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它是我国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又称炮炙、修事或修治。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其任务是遵循中医中药理论体系,在继承中药传统炮制技术和理论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其进行研究、整理,逐步搞清炮制原理,改进炮制工艺,制订质量标准,提高饮片质量,提高中医临床医疗效果。 炮制,古称“炮炙”,系指用火加工处理药材的方法。据《说文》:“炮,毛炙肉也”。毛炙肉,谓肉不去毛炙之也。《说文·内则》注日:“炮者,以涂烧之为名”。《说文·礼运》注曰:“炮,裹烧之”。《说文》“炙者,抗火炙肉也”。“抗火日炙。以物贯之,而举于火上以炙之也”。可见早期的炮制主要是用火加工处理药物。 中药炮制是随着中药的发现而产生的,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那时候,人们集体采猎,共同分享得来的食物。在食用过程中,由于饥不择食,人们常误食某些有毒植物或动物,以致发生呕吐、泄泻、昏迷、甚至死亡等情况。经过多次尝试,才逐渐认识到,某些植物对人体有益,某些植物对人体有害,某些植物可以治病,这样便初步积累了一些药物知识,故后世有“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的传说。 《韩非子·五蠹篇》载:“民食果赫蟀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记述了当时人们发现了火,并用火来处理食物。通过反复实践,证明熟食可以克服生食的各种不良反应,并逐渐把熟食知识试用于处理药物,从而形成了中药炮制的雏型。 药食同源,在周代以前即已形成。据《周礼·天官冢宰》篇载有“食医掌八珍之齐”。八珍之一的“炮豚”即为炮炙的动物,用作食疗,反映了医、药、食之间的关系至为密切。在医疗实践活动不断充实丰富的过程中,药物品种也不断增加,用药经验日益丰富。如《周礼·天官冢宰》篇载:“凡疗疡以五毒攻之,以五气养之,以五药疗之,以五味节之。”可见当时已把一些能治病的药物根据病情需要调配多种不同性味的药物,采用了服食、沐浴、佩戴、涂抹等治疗方法,反映了当时药物应用知识的轮廓。 ……
无
非常好的书,送货非常的快
装订很好的 妈妈很喜欢的
不错,上海科技经典教材
中药的炮制非常重要
无聊买着送人
药食同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