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精神科护理学

王丽君 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8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

王丽君 编  

页数:

154  

内容概要

为了适应《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医学高职高专教材质量,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方向,为让全国医学高职高专院校有足够的、高质量的教材可供选用,以促进医学高职高专教育事业的发展,根据教育部“十一五”高职高专教材规划精神,全国医学高职高专“十一五”规范教材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组织编写了本套教材。本套教材将吸收现有各种同类教材的合理创新之处,以内容精练、质量上乘、定价合理为目标,突出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用性,教学内容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并加强学生科学思维方法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教材特点】 1.教材编写原则紧扣教育部对高职高专教育的要求:“基础课教学要以必须、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应用性。” 2.教材结构由传统单一的理论知识改为由三部分组成,即各章理论知识内容之前,依据教学大纲列出“教学要求”,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指明了方向;各基础学科还列出了护理专业和临床医学专业的课时安排,以供参考;在各章理论知识之后列出“实验指导”,以方便师生使用。 3.本套教材的编写人员多是各学科的学科带头人,他们均来自基础教学和临床工作的第一线,使教材内容更加贴近实际,增强了适用性。 4.注重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与临床实际的联系,减少了一些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了一些临床应用性的实验。 【适用范围】 本套教材主要供以高中为起点的三年制和以初中为起点的五年制医学高职高专的临床医学类、护理类、药学类、医学技术类及卫生管理类的相关专业使用,也可供卫校、成教医专的相关专业使用。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精神科护理学发展简史 第三节 我国精神科护理学现状与发展第二章 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精神疾病的病因学 第二节 精神疾病的症状学第三章 精神疾病治疗过程的护理 第一节 精神药物治疗与护理 第二节 电休克治疗与护理 第三节 心理治疗与护理 第四节 工娱和康复治疗与护理第四章 精神科一般护理 第一节 精神病患者的日常生活护理 第二节 精神科患者的安全护理 第三节 与精神病患者接触并建立护患关系 第四节 精神科疾病的观察与记录 第五节 精神疾病患者的组织与管理第五章 精神科常见意外事件的防范与救护 第一节 自杀行为的防范与救护 第二节 暴力行为的防范与护理 第三节 出走行为的防范与护理 第四节 噎食的防范与护理 第五节 木僵患者的护理第六章 精神分裂症与护理 第一节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点 第二节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第七章 情感性精神障碍与护理 第一节 情感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 第二节 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第八章 神经症及癔症与护理 第一节 神经症 第二节 癔症 第三节 精神症和癔症患者的护理第九章 应激相关障碍与护理 第一节 应激相关障碍的临床特点 第二节 应激相关障碍患者的护理第十章 精神生活物质所致精神障碍与护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常见的精神生活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第三节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情神障碍患者的护理第十一章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与护理 第一节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常见综合征 第二节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 第三节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第十二章 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与护理 第一节 儿童青少年心理、心理特点  第二节 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 第三节 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患儿的护理第十三章 精神障碍患者的家庭护理及社区防治 第一节 精神障碍患者的家庭护理 第二节 精神障碍患者的社区政治附录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CCMD-3)

章节摘录

(3)做好睡眠护理患者常出现睡眠浅、入睡困难等睡眠障碍,护理措施请参照第四章第一节中有关内容。(4)鼓励活动鼓励患者多参加轻松愉快的文体娱乐活动,使患者在松弛的环境中分散对疾病的过分关注和担心,减轻焦虑等负性情绪。(5)协助照顾个人卫生患者可能因疾病的影响而忽视个人卫生,或因仪式动作、强迫行为导致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护士应耐心协助患者做好沐浴、更衣、头发、皮肤等护理。(6)保证药物治疗为了控制各种症状,多数患者会辅以药物治疗。要支持和督促患者完成药物治疗计划,观察药物疗效和副反应,给予服药指导。2.心理护理(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支持性心理护理为主要内容,以和善、真诚、支持、理解的态度,对患者进行适当的解释、安慰和保证,使患者感受到自己被接受、被关心,同时树立患者的治疗信心。(2)注意与患者的有效沟通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内心体验和不愉快的感受,在有利于患者宣泄和认识自己负性情绪的同时,也利于护士了解患者的情绪反应类型,及时、准确地掌握患者的情绪变化,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预防暴力行为(自杀、自伤或伤人)的发生。护士与患者交流时,应声音平和,字句要简明,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使他们感受到被尊重,并学会自我表达。(3)帮助患者识别和接受负性情绪及相关行为患者虽然在压力情境的影响下,产生焦虑等负性情绪,内心痛苦,并出现一些不适应性行为,但是患者常常不易识别、不愿接受(或承认),进而压抑内心的冲突。所以护理人员应善于从患者的外在表现中发现代表内心焦虑等负性情绪的生理信号,如出汗、不安、发抖、脸红等,并采用适当的方式引导患者识别它,继而接受它。比如对患者说:“我看到你在来回走动,你心里很烦吗?”“你看上去有些紧张,你很害怕吗?”患者有时会顾左右而言他,把话题岔开,或否认,或拒绝交谈,或采取敌对态度等,此时,护士要耐心,给患者充足的时间作调整。不可操之过急,出现冲动性语言而影响护患关系,反而不利于工作的进行。患者有正性反应时,要逐步深入,帮助患者识别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共同寻找出导致负性情感发生的相关事件或诱因。


编辑推荐

《精神科护理学》为全国医学高职高专“十一五”规范教材之一。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精神科护理学 PDF格式下载



书很薄 不是我要的那种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