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DNA博士

伊什特万·豪尔吉陶伊 伊什特万·豪尔吉陶伊、钟扬、赵佳媛、 杨桢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10出版)
出版时间:

2009-10  

出版社:

伊什特万·豪尔吉陶伊、钟扬、赵佳媛、 杨桢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10出版)  

作者:

伊什特万·豪尔吉陶伊  

页数:

225  

Tag标签:

无  

前言

2000年和2002年间,我对诺贝尔奖获得者、DNA双螺旋结构的共同发现者詹姆斯-沃森(James D.Watson)进行过若干次访谈。其中,两次访谈有磁带录音,有一次访谈还摘录出版。我的妻子玛格迪(Magdi)进行了第三次访谈,并录了音。这三次访谈涉及的题目很广,包括科学进展、科学家在现代生活中的角色、女性在科学中的作用、科学伦理、恐怖主义、宗教以及他与同行科学家的关系等,它们揭示出这位当代科学的主要贡献者所思所想的重要方面。这些访谈形成了本书的基础。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对DNA结构的“建议”已成为生物学自达尔文以来最重要的发现以及20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科学发现,其影响深及21世纪。沃森还是哈佛大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创立者,并将冷泉港实验室(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打造成一个世界级的生物医学研究中心。

内容概要

  生物医学研究正成为科学中最激动人心的领域。《DNA博士:与沃森的坦诚对话》以作者及其妻子在2000和2002年间对诺贝尔奖获得者、DNA双螺旋结构的共同发现者詹姆斯·沃森进行的三次访谈为基础,并增添了一些评论,还摘录了一些对这场生物学革命有贡献的其他人,如查加夫、克里克、布伦纳、等人的访谈。这三次访谈涉及的题目很广,包括科学进展、科学家在现代生活中的角色、女性在科学中的作用、科学伦理、恐怖主义、宗教以及沃森与同行科学家的关系等,揭示了这位当代科学的主要贡献者所思所想的重要方面。

作者简介

作者:(匈牙利)伊什特万·豪尔吉陶伊 译者:钟扬 赵佳媛 杨桢伊什特万·豪尔吉陶伊,化学教授,布达佩斯技术与经济大学(Budapest University of Tedanology and Economics)乔治·A·奥拉博士学院(George A.Olah PhD school1)院长,匈牙利科学院材料结构与建模研究组组长。他是匈牙利科学院院士、挪威科学与文学院外籍院士以及欧洲科学院(伦敦)院士。他拥有布达佩斯厄缶大学(Eotvos University)哲学博士和匈牙利科学院科学博士学位以及莫斯科国立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和俄罗斯科学院荣誉博士学位。他曾在三十多个国家讲学及多所美国大学教书。他已在结构化学和对称相关领域发表了大量论著。他和同为科学家的妻子现在布达佩斯居住,已长大成人的孩子们则在美国生活。

书籍目录

序致谢序曲第一次访谈第二次访谈第三次访谈尾声参考文献和注释附录1 沃森语录附录2 他人眼中的沃森附录3 贝尔纳对《双螺旋》的书评附录4 沃森为《通向斯德哥尔摩之路》所作序言索引译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次访谈人生一开始便大获成功实在太容易产生一成不变的强烈愿望……——詹姆斯·D·沃森先记一下这次访谈的原委,权作逸闻吧。在我的著名科学家访谈录计划的框架中,沃森一直是我很想采访的对象。当我第一次写信给他时,他礼貌而坚决地拒绝了;那是在2000年2月8日,他来信说自己刚完成两本自传,在第一本付梓前不打算接受任何采访。他估计从当时算起,可能还要再等15个月。看来对他的采访似乎没什么希望了。然而,没过多久,我于2000年4月25日在布达佩斯收到了他的第二封信,建议我们于某日某时在伦敦会面。令我感到惊讶的不仅是他愿意接受采访的主动,还有他认为我会为了这一小时的碰面专程飞往伦敦的假设。我并不是专业记者,采访只是我参加科学会议或是全家度假的副产物而已。于是,我回信说我不打算去伦敦,不过我碰巧马上要去纽约。2000年5月20日,星期六。玛格迪和我在冷泉港实验室拜访了沃森。在沃森繁忙的日程表中选定的这一天,也是我们在美国逗留的最后一天。我们从曼哈顿乘火车到塞奥斯特站(Syoset Station),从那我们再坐出租车到冷泉港实验室。小雨淅沥,但景致幽美。我们提前到达实验室园区,逛了一圈,找到了贝克曼楼,沃森的办公室应该就在这里。

后记

作为现代社会的普通民众,我们一直将崇尚科学和崇拜科学家混为一谈。从小学作文描述“我的理想”,到填写高考志愿专业,我们的脑海中时常闪现出古今中外某些大科学家的名字,他们的辉煌成就更是吸引无数青年学子踏上了科学研究之路。多少年后回首,方知这条崎岖山路的艰辛,能攀蟾折桂者又有几人?在科学的竞技场上,失败者自不待言,无人相信眼泪。成功者笑逐颜开,谁人闻其心声。即使在多元化开放的今天,大多数媒体在涉及与科学相关的新闻报道时,总是极力渲染科学成就的巨大价值,而有意无意地掩盖成就创造者真实的心路历程,无怪乎大众眼中的科学家逐渐形成了千人一面的固定模式。于是,为大科学家作传似乎成为一项颇有意义的工作。事实也证明,《居里夫人传》的影响力绝不止于异国求学的女性,《哥德巴赫猜想》确实唤起了国人对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的热情。


编辑推荐

《DNA博士:与沃森的坦诚对话》:开放人文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DNA博士 PDF格式下载



对准备以科学家为职业的同学有指导意义


这是作者对生命科学领域各位牛人的访谈中的一个章节。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