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琐记
1999-3-1
上海古籍出版社
骆兆平
无
書籍的產生是人類文明的一大進步。在中華文明史上,值得我們自豪的是中國人不但有讀書愛書的優良傳統,而且還出現過許多藏書家和藏書樓,積累和保存了大量珍貴的文化典籍。伴隨著以“藏、用”為目的的書籍傳抄、刊印、校讎、分類、編目、輯佚、保護等活動,又形成了校讎學、目錄學、版本學、輯佚學等專學,以及書籍印刷、裝幀、修復等專門技術,從而豐富了我國的藏書文化。
作為一種綿延數千年的藏書文化,由於政治、經濟、歷史、地理等許多原因,在不同的時期,各個地區的發展是不平衡的。南宋以來,我國藏書重心由北向南轉移,以江、浙兩省為最盛;浙東又是現存藏書樓最多的地方。
寧波天一閣研究員駱兆平先生的《書城瑣記》是關於浙東藏書文化研究的專著。所謂浙東,在地域上歷來有大浙東、中浙東和小浙東之別,《書城瑣記》記述範圍包括寧波市及所屬鄞縣、慈溪、鎮海、奉化、象山、寧海、余姚諸縣。它是我國藏書文化發展史上最具典型意義的地區之一,在這936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事蹟可考的藏書家就有154家。現存的藏書樓中已公佈為各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範氏天一閣、盧氏抱經樓、黃氏五桂樓、徐氏水北閣、馮氏伏跗室。這些文保單位反映了明清至民國各個時期浙東藏書樓的歷史風貌,使人感受到濃厚的文化氣息。
《書城瑣記》首先對寧波藏書與刻書的情況作了概述,然後重點記述了著名的藏書家和藏書樓。樓郁、樓鑰、王應麟、袁桷、黃宗羲、全祖望、姚燮、徐時棟等都是全國有名的學者,同時又是著名的藏書家,他們的藏書活動和學術成就,說明藏書對於學術研究是何等的重要。范氏天一閣、鄭氏二老閣、黃氏五桂樓等藏書樓在建築和藏書管理上獨樹一幟,藏書時間在一二百年以上,其中天一閣的歷史已有430多年。至於現代的許多藏書家和藏書樓,更有其鮮明的時代特徵。張壽鏞的約園:李慶城的萱蔭樓、楊容林的清防閣、孫家溎的蝸寄廬、馮貞群的伏跗室、朱鼎煦的別宥齋、張季言的樵齋等,藏書都極豐富。約園張壽鏞先生,還刊刻了《四明叢書》,為祖國的文化事業作出了很大的貢獻。新中國成立後,這些藏書家把自己多年辛苦搜集的典籍先後捐獻給國家,使其能更好的發揮作用並永久保存。這種熱愛民族文化,熱愛祖國的精神,將永遠激勵著後人。
《書城瑣記》引述資料豐富,考證詳明。如引證《南史》和《吳越備史》的記載,認為有史料記載的寧波最早藏書家,是南齊時余姚人虞和。五代時吳越國丞相慈溪人林鼎也是一位藏書家,“所聚圖書,悉由手抄”。提出了寧波人藏書早於北宋的新見解。又如藏書家兼書法家豐坊的生卒年問題,盧氏抱經樓的建成時間問題,駱兆平先生均在查閱大量書刊後;根據直接史料加以考定。即使是親見親聞的現代藏書家和藏書樓,也盡可能與有關文獻核實後再作記述,力求做到言必有據,使讀者得以瞭解人物和事件的真實面目。
天一閣早有“東浙藏書第一家”之稱,也是我國古代藏書文化的代表。駱兆平先生曾寫作出版過《天一閣叢談》一書,他在《書城瑣記》中仍以較多篇幅記述天一閣的歷史和現狀。讀完全書,可以清楚地知道天一閣在藏書文化發展過程中承前啟後的地位與作用,目前有人爭議的天一閣文化定位問題,如何保存天一閣原真性和文化特徵問題,按照駱兆平先生的意見,應可迎刃而解。
我與駱兆平先生相識多年,他是浙江諸暨人,生於1934年,一生從事文化工作。初為紹興魯迅文化館幹部,後調浙江省文化局,從20歲開始一直在寧波工作,在天一閣的時間最長,至今已近40年了。數十年來,他埋頭苦幹,勤奮學習,可以說是當代學人中讀天一閣藏書最多的一位。即使在十年動亂期間,他仍不忘書海求索,寫成了《天一閣藏明代地方誌考錄》一書。此後又發表了其他許多論著,並多次獲獎。國務院表彰他“為發展我國文化藝術事業做出的突出貢獻”,授予政府特殊津貼和證書,其傳略載入《世界文化名人辭海》、《世界名人錄》等辭書。前幾年,他兩次辭“長”重學之舉,更是令人感佩。在《書城瑣記》即將出版之際,我祝賀他在學術領域中所取得的新成就,並撰此短文,把這本好書介紹給讀者。
書籍的產生是人類文明的一大進步。在中華文明史上,值得我們自豪的是中國人不但有讀書愛書的優良傳統,而且還出現過許多藏書家和藏書樓,積累和保存了大量珍貴的文化典籍。伴隨著以“藏、用”為目的的書籍傳抄、刊印、校讎、分類、編目、輯佚、保護等活動,又形成了校讎學、目錄學、版本學、輯佚學等專學,以及書籍印刷、裝幀、修復等專門技術,從而豐富了我國的藏書文化。
作為一種綿延數千年的藏書文化,由於政治、經濟、歷史、地理等許多原因,在不同的時期,各個地區的發展是不平衡的。南宋以來,我國藏書重心由北向南轉移,以江、浙兩省為最盛;浙東又是現存藏書樓最多的地方。
寧波天一閣研究員駱兆平先生的《書城瑣記》是關於浙東藏書文化研究的專著。所謂浙東,在地域上歷來有大浙東、中浙東和小浙東之別,《書城瑣記》記述範圍包括寧波市及所屬鄞縣、慈溪、鎮海、奉化、象山、寧海、余姚諸縣。它是我國藏書文化發展史上最具典型意義的地區之一,在這936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事蹟可考的藏書家就有154家。現存的藏書樓中已公佈為各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範氏天一閣、盧氏抱經樓、黃氏五桂樓、徐氏水北閣、馮氏伏跗室。這些文保單位反映了明清至民國各個時期浙東藏書樓的歷史風貌,使人感受到濃厚的文化氣息。
《書城瑣記》首先對寧波藏書與刻書的情況作了概述,然後重點記述了著名的藏書家和藏書樓。樓郁、樓鑰、王應麟、袁桷、黃宗羲、全祖望、姚燮、徐時棟等都是全國有名的學者,同時又是著名的藏書家,他們的藏書活動和學術成就,說明藏書對於學術研究是何等的重要。范氏天一閣、鄭氏二老閣、黃氏五桂樓等藏書樓在建築和藏書管理上獨樹一幟,藏書時間在一二百年以上,其中天一閣的歷史已有430多年。至於現代的許多藏書家和藏書樓,更有其鮮明的時代特徵。張壽鏞的約園:李慶城的萱蔭樓、楊容林的清防閣、孫家溎的蝸寄廬、馮貞群的伏跗室、朱鼎煦的別宥齋、張季言的樵齋等,藏書都極豐富。約園張壽鏞先生,還刊刻了《四明叢書》,為祖國的文化事業作出了很大的貢獻。新中國成立後,這些藏書家把自己多年辛苦搜集的典籍先後捐獻給國家,使其能更好的發揮作用並永久保存。這種熱愛民族文化,熱愛祖國的精神,將永遠激勵著後人。
《書城瑣記》引述資料豐富,考證詳明。如引證《南史》和《吳越備史》的記載,認為有史料記載的寧波最早藏書家,是南齊時余姚人虞和。五代時吳越國丞相慈溪人林鼎也是一位藏書家,“所聚圖書,悉由手抄”。提出了寧波人藏書早於北宋的新見解。又如藏書家兼書法家豐坊的生卒年問題,盧氏抱經樓的建成時間問題,駱兆平先生均在查閱大量書刊後;根據直接史料加以考定。即使是親見親聞的現代藏書家和藏書樓,也盡可能與有關文獻核實後再作記述,力求做到言必有據,使讀者得以瞭解人物和事件的真實面目。
天一閣早有“東浙藏書第一家”之稱,也是我國古代藏書文化的代表。駱兆平先生曾寫作出版過《天一閣叢談》一書,他在《書城瑣記》中仍以較多篇幅記述天一閣的歷史和現狀。讀完全書,可以清楚地知道天一閣在藏書文化發展過程中承前啟後的地位與作用,目前有人爭議的天一閣文化定位問題,如何保存天一閣原真性和文化特徵問題,按照駱兆平先生的意見,應可迎刃而解。
我與駱兆平先生相識多年,他是浙江諸暨人,生於1934年,一生從事文化工作。初為紹興魯迅文化館幹部,後調浙江省文化局,從20歲開始一直在寧波工作,在天一閣的時間最長,至今已近40年了。數十年來,他埋頭苦幹,勤奮學習,可以說是當代學人中讀天一閣藏書最多的一位。即使在十年動亂期間,他仍不忘書海求索,寫成了《天一閣藏明代地方誌考錄》一書。此後又發表了其他許多論著,並多次獲獎。國務院表彰他“為發展我國文化藝術事業做出的突出貢獻”,授予政府特殊津貼和證書,其傳略載入《世界文化名人辭海》、《世界名人錄》等辭書。前幾年,他兩次辭“長”重學之舉,更是令人感佩。在《書城瑣記》即將出版之際,我祝賀他在學術領域中所取得的新成就,並撰此短文,把這本好書介紹給讀者。
序 / 毛昭晰
一郡書香,千秋佳話
寧波古刊本舉要
東樓萬卷架渠渠
碧沚深居史守之
王應麟書海勤汲古
學士橋旁清容居
豐坊家有萬卷樓
海內長存天一閣
新見《天一閣書目》摘抄本校讀記
天一閣藏書出版史上的盛舉
重刊天一閣孤本紀聞
天一閣新抄印配補書籍記
偶得善本入閣記
天一閣新藏書目序
范大澈與臥雲山房
黃宗羲與續鈔堂
關於《黃梨洲先生留書》
《明文案》、《明文海》稿本述略
二老閣始末記
金祖望與雙韭山房
盧址立志抱遺經
觀抱經樓書目記
重訪五桂樓
姚燮與大梅山館
徐時棟三聚典籍
醉經閣與寄月樓遺事
充棟書藏墨海樓
董沛與六一山房
張壽鏞與約園藏書
《四明叢書總目索引》敘
萱蔭樓獻書充公庫
抹雲樓聚書惠桑梓
不登大雅文庫見聞
清防閣贈書目錄前記
蝸寄廬贈書目錄前記
伏跗室贈書目錄前記
別宥齋藏書與贈書
樵齋贈書聞見記
薛樓藏書考
寧波歷代藏書家補誌
後記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