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秦汉的方士与儒生

顾颉刚 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04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

顾颉刚  

页数:

229  

字数:

233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顾颉刚先生(1893-1980),江苏苏州市人,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在上古史领域里,他是《古史辨》派的创始人。这个学派没有什么组织,因为他编著的《古史辨》这部论文集在学术界影响重大而得名。在历史地理领域里,他又是《禹贡》派的创始人,这个学派虽有禹贡学会的组织,但其得名主要是由于他和谭其骧一起创办的《禹贡》这个刊物在社会上的巨大影响,首先日本人称之为《禹贡》派。顾先生考辨古史,涉及到古代的神话、文学、民俗和歌谣,在这些领域里,他的研究都作了开创性的贡献,成为中国现代神话学、古典文学、民俗学和民间文艺研究等学术领域里的卓越的奠基之一。

作者简介

顾颉刚 (1893-1980.12.25),历史学家。江苏吴县人。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曾任北京大学助教。中山大学、燕京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云南大学、齐鲁大学、中央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诚明文学院等校教授,北平研究院研究员,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通讯研究员、院士,《文史》杂志社总编辑,大中国图书局编辑所长兼总经理。建国后,任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和学术委员,中国史学会理事、全国文联委员,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他是我国“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学说。也是我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建国后,从事古史研究和古籍整理工作,应毛主席、周总理之请,负责校点《资治通鉴别》和《二十四史》,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著作有:《古史辨》、《汉代学术史略》、《两汉州制考》、《郑樵传》等,与人合著《三皇考》、《中国疆域沿革史》、《中国历史地图》等。

书籍目录

前言序第一章 阴阳五行说及其理想中的政治制度第二章 封禅说第三章 神仙说与方士 第四章 汉代受命改制的鼓吹与其实现第五章 汉武帝的郊祀与求仙第六章 天象的信仰与天变的负责者第七章 灾异说和西汉的国运第八章 黄老之言第九章 尊儒学而黜百家第十章 经书的编定与增加第十一章 博士官第十二章 经学的今古文问题第十三章 通经致用第十四章 王莽的受禅第十五章 汉的改德第十六章 古史系统的大整理第十七章 经古文学的建立第十八章 祀典的改定和月令的实行第十九章 谶纬的造作第二十章 谶纬的内容第二十一章 谶纬在东汉时的势力第二十二章 曹丕的受禅附 中国辨伪史要略 前记 (一)古人缺乏历史观念 (二)战国、秦、汉间好古者的造伪 (三)孔子对于历史的见解 (四)战国以前的古史是“民神杂糅”的传说 (五)墨子的托古 (六)种族融过程中造成的两个大偶像 (七)孟子的托古 (八)阴阳五行说所编排的古史系统 (九)道家托古 (一0)战国与西汉的疑古 (一一)司马迁与郑玄的整齐故事 (一二)东汉的疑古 (一三)萌芽阶段的结论 (一四)三国、六朝的造伪与辨伪 (一五)唐代的辨伪 (一六)宋代辨伪的发展 (一七)明代的造伪与辨伪 (一八)清代的辨伪 (一九)崔述的《考信录》 (二0)唐以后辨伪的发展趋势 (二一)标点问题 附记

章节摘录

  老子,名聃,说是周朝的史官,作有《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他在学统中的地位正像黄帝在帝统中的地位一样高。大家说:他是孔子的老师,他是先秦诸子中的第一个,他是道家的开创者。因为作师的老子开创了道家,他的弟子孔子开创了儒家,所以一向公认道家在儒家之前。可是到了现在,我们从种种方面研究,都得到相反的结论:老子这个人必在孔子之后,《老子》这部书又在老子之后,老子不是道家的开创者,道家的成立又远后于儒家。这些结论的理由复杂得很;现在我们且不谈考据,先讲一讲孔子以来的学术界的情形。  学者们的思想不是顺着时代就是反着时代,孔子是反时代的一个人。他在世时候,旧式的社会组织已渐崩溃,他目睹“君不君、臣不臣”的样子非常生气,所以提倡“正名”和“礼治”,要维持旧制度,又改良旧制度。他造成了一个新学派(这学派后来唤做“儒家”),常把旧制度加上自己的理想来鼓吹和演习。他又因宗法组织将联带崩溃,所以提倡孝道,说父母生时应怎样的奉事,死了要怎样的丧葬,借着亲子的感情作维持它的工具。后来列国内外吞并愈烈,成年的打仗,残余的贵族又奢侈得厉害,人民陷于水火之中;如何可以作迫切的救援,这一点就不是儒家所能负的使命。所以墨子起来,打破孔子的维持旧制度的政策,直捷痛快,主张“兼爱”以毁灭宗法组织,主张“尚贤”以破坏世族专政。他不要什么带有贵族性的礼乐,只要一般平民都有饭吃,可以过他们的正当生活。他四面奔跑,劝止战争,简直只看见人民,忘记了自己。但不久出来一个杨朱,他对于救世问题又换了一种看法。他觉得世界之所以乱都由于心的外骛,一个人的欲望是永远填不满的,不幸大家要求尽量的满足,就激起了许多斗争。他以为人人肯不夺别人所有以利己,也不让别人夺去自己的所有,那时世界就太平了。他以为墨子固然一团好心,但只见别人而不见自己,这也算是骛外,和纵欲的人有同等的弊病,所以他主张保全自己的精神和形体,不受外物的引诱,拔一根毛去利天下人是不做的,把天下的东西来供一己的使用也是不取的。他的主义就称为“为我”。在那时,孔、墨、杨三派鼎足而峙;一派主张复古,一派主张舍身救世,一派主张舍世救身。  既已三派分立,叫后来的人何所适从呢?于是起来了一个孟子。他的生地极近孔子,早受了儒家古礼的薰陶:他遭逢的时势比墨子更坏,也感染了墨家救世的风气。他倡导一种主义,称之为“王政”,到新近称王的几个国家去。对国王说:“你们称王不是想统一天下吗?须知要达到这个目的,非先行我所说的王政不可。”他的主义没有什么特别的,只是想限制贵族的权利,使平民都有温饱的生活可过;又要使德行最好的人成为政治地位最高的人:这些意见都和墨子之说很相近。但一提到家族制度,则他完全承受孔子之说,维持父权,提倡厚葬和三年之丧,因此,他骂主张兼爱的墨子为“无父”。同时他因反对个人主义,也联带骂那主张独善其身的杨朱为“无君”(这个君不是说掌握大权的君主,只是泛指国家与社会,说杨朱不肯为人所用,不尽国民的责任而已)。我们可以说,孟子决不是纯粹的孔子之徒,他乃是孔、墨两家的调和者。在孟子时,还有一个人是调和墨与杨的,叫做宋钎。他的学说有两方面:在外的是“禁攻寝兵”,在内的是“情欲寡浅”。这就是说,他用墨子之学做事业,用杨朱之学修身心。他要兼顾别人和自己,使之得到同样的满足。他说:“一个人所以和人斗争,只为受了别人的侮辱。但你自己的人格并不因为别人的侮辱而有损伤,所以你受的侮辱并不是你的真羞耻。而且一个人的欲望是本来不多的,只要你心有所主,不使外面的东西扰乱了你的心,增加了你的欲望,那么,你既不侵犯别人,别人也就不来侵犯你了。”这不能相容的三大派,有了他们二人的调和,居然渐渐地接近起来。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秦汉的方士与儒生 PDF格式下载



顾颉刚先生是古史辨派的创始人,这本书给了我许多启发。


这本书介绍了吗顾颉刚的古史辨伪方法,是一本很好的学术专著,是顾颉刚先生的代表作,我读了受益匪浅,而且出版社也很好


中国没有科学,只有人学。毛先生曾语:“读书人是最好做的事情。”此书对象——对中国的体制及流弊百思不得其解之人,对中式文明膜拜之人,真做学问之人,假作学问之人,做学问太认真计较之人,还有与本书作者顾师同类——欲拿西式科学视点分析解读中国之人,此几种人均能在书中找到比照、同类以及变通的策略。《秦汉的方土与儒生》一书去年春天购得,今年春节后读过。封面设计、装帧、纸质均属一流,简洁大方,文实如一,汉学经典,人学杰构!感觉如下:四十岁之前读此书,你开窍之后尚有发奋行动之余地,四十岁之后读此书,只有怨恨与后悔、懊丧与无奈!毛先生有言:“读书是最简单的事情。”大意是不如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有意思。沃霍尔说过:“商业是最好的艺术。”赚钱的商业是最棒的艺术。因为在中国,正如目下所见,学术已然成为政治的附庸,看顾师书中所言,一部中国史,实际上就是文人屈附于政治的历史!几千年来都是如此啊!鄙人今日晓得,而已年届不惑,后悔啊!我们做学问不宜做的太死,不然后果大大的不妙啊。这是悲观的读书心得,仅供参考。所有的领导背后都有一套《反经》,所有的中式文人案头应该有一本《秦汉的方土与儒生》,然后,你做学问才能融会贯通。乐观的看待学问之事,当下好像是一个景明之时,正是发奋作为之际,望年轻学人一路走好!


通俗易懂又不失幽默将汉代的学术史清晰展现出来书后附有"中国辨伪史要略"是目前最为详尽的专著顾颉刚先生是个可敬可爱的性情中人他的书值得一读再读这套世纪文库从书装帧简洁大方读起来很舒服价钱也比较适中很值得买


读此书,可对顾先生的“层累造成的中国古史”有一个基本的理解。


高中读《战国策》里面的纵横家的故事就对那时的政客感兴趣了,而更吸引我的是秦汉时期的思想家多派,所持观点更是迥异不同,无论占卜阴阳还是儒学、黄老,都值得我们后代人多多了解,若能集于一身,各种思想在脑子里打架,即便走火入魔,也值了,当然不会这么吓人的。


这本书非常好。。同一个人,不同时期写出的东西是可以相距较远的。里面的观点新颖,特别是后面附了辨伪小史,有助于拓宽史学视野。。。


特别崇仰顾先生的“不留一真,唯流其变”!


書品好,內容精練,基本上能反映顧先生對漢人的主要觀點。


顾颉刚的经典性论著,这个版本比较好。


顾颉刚老先生的的作品,不错不错


一本非常好的一本历史书


在这可以看到历史的真相,很不错的。


这本就不用讲了。两个名字的同一本书,我都买了。因为有一本需要写很多感想啦,折角啦。买两本就舍得去折腾下。


对于这样的书,没有什么可评价的,学习,再学习!


不错的书,值得拥有!


这个商品不错,论证的比较翔实!


书还没读,只是看了目录,感觉还行


当当的服务一流,賛!不小心购错了书,非常圆满地解决


通俗易懂,国学经典之作


很好的书,推荐读!!


书是好书 不然我也不会买 但强烈不满书的包装 外皮磨的好难看 买两次都是这样 失望!!!!


本书内容看似比较专深,但经作者深入浅出地讲解,其中所引的难懂的古文都译成白话,故一般的读者都可看懂。


好多追求成仙之术的故事,有点虚幻


有点小贵!!!


很值得读的一本书!


见解独到,颇有深度,值得深读,只是价格稍嫌贵。


有错啊,世纪文库,恢复上古籍多好。


很有得可看


顾颉刚老先生是史学界的翘楚,潜心研习古史,在看戏的时候悟到古史是层层积累的过程,于是大胆勘正,发出惊人言论:“大禹是一条虫”,引起学界地震。老师极力推荐《古史辩自序》,可惜我辈愚钝,看不大懂,犹记大学时读了这本《秦汉的方士与儒生》,颇受震动,老人家写到上古的事情如数家珍,说的头头是道。就这一点让我喜欢上了此书。书中的辨伪学文章也很有深度。上海出的这套书不错,不过定价高了些。在这个读书种子越来越少的时代,纯学术的书定价这么高是不怎么明智的。话又说回来。买这书一个字:值。另外,中华书局出的一套《中华学术精品丛书》有一些不错的专著,其中有收顾颉刚的《上古史研究讲义》也很值得买。


顾颉刚先生的大名如雷贯耳,但是这是我看的他的第一本书,刚刚接触就让我觉得“古史辩”派名不虚传,考证严谨,论述严密,结构恰当,真是一本好书!后面附的那一篇更如锦上添花,好书!


提示一下,应该是秦汉的方士,不是方土,这本书是很不错的,特别是将皇帝的求生


主要是写的是疑古的,不是关于历史发展的


挺学术的


這是老師介紹的 還沒看完 但非常喜歡 內容不晦澀 且發人深省


22章正文只占书的一半左右...


内容比较零散,针对性不强.序作得太长了吧.


内容有残缺,繁体字打不出来就空着,不下于20处。比较贵,而且还是旧书。


  是书将秦汉之学术、经学、管制等展现无遗。顾氏本疑古学家,书中时见先生疑古之思想。又其沿康南海《新学伪经考》思想,宗今文一派,尤其是书的后半部分主要围绕王莽篡位而改一切之制为话题展开的。这本书对于了解汉代文化和学术有极大的帮助,尤其是今古文学和谶纬等汉代学术思想问题写的很有逻辑,毕竟是大师的著作!


  年初和一友人探讨中国思想潮流,此君提到了《春秋公羊传》,认为《春秋》是孔子为后世立下的政治宪法,中国人的政治思想大抵逃不出这个范畴。一旦到了社会失去方向的时候,人们大抵也是要托古改制的,第一次是王莽代汉,第二次是戊戌变法,第三次大概就是现在了吧。
  
  这样的说法听来是着实荒谬的,原因是这些所谓国学除了文学意义以外,普通人大概是不知凡几的,又怎么会对现实生活产生影响呢?事实上,这些被消灭的古代文化,由于隔绝日久,老先生个个死掉。当它们强势回归的时候,人们反倒是接受了其泥沙俱下的现状,照单全收了。篡改曲解国学的人们,自然拥有了翻云覆雨的权柄。要知道于丹老师生意之红火,岂不是拜思想匮乏、价值观紊乱的当世所赐?
  
  今年年中曾经拜访苏州一处学堂,所谓教授诗书礼乐之地,当真是古色古香闹中取静,大喜。未几与掌门闲聊,发觉已然身陷魔窟,眼前这貌似仙风道骨的人物竟是一信口雌黄搏人惊诧之辈。其对现代文明之仇视,对科学的蔑视,以及对谶纬、五行之津津乐道,让人难以想象其竟以教书育人的先生自居。他号称晚上也是有阳光,只不过人体内部的某种气遮蔽了人的眼睛,让人们看不到太阳光;他的友人声称中国不应该建设现代工业,是走上了邪路。原因大体是因为工业革命发起于西欧,西属金,而中国局于东方,东属木,而中国居中,中属土,所以中国应该做做木头家具,捏捏紫砂壶,卖卖茶叶丝绸,乾隆之前的中国GDP占据世界一半,不就是卖茶叶丝绸成就的吗?至于政治走向,大抵上红朝以赤为色,居火德,领导人的名字里大多都带三点水加以中和……
  
  其实五德终始说是有它的市场的,同样有市场的还有形形色色的谶纬、祥瑞、各色古经。比如那个什么算命的经,大概也很是流行,可以上升到指导白领阶层人生的层面。谶纬祥瑞,去搜搜每年党的生日时各地发现的奇石,以及轮子功诋毁我党的各种奇异传说可知一二。谶纬祥瑞,终究还是一种可以在当今中国社会作为发动群众蛊惑人心的手段的。至于什么春生夏长秋生冬藏之类养生养神的东西,更是直接影响着千千万万人的日常生活。
  
  顾颉刚先生的这本小书,讲的事情很小,但所旨极大。本来很枯燥无味的事情,读来妙趣横生。那些貌似神圣威严流传千年的古代思想,读来也不过是当时的知识分子为了迎合权力的需要而炮制而成的。其含混造作、逻辑混乱之程度,令人瞠目结舌,但是其思想、语汇却有很多融合在了我们的语言和文化里,对中国人的思想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值得警惕的是在衰世末世的当下,价值观的混乱和思想的匮乏使得国学重新焕发了生命力,人们为了抓住这一根稻草而不辨真伪,甚至不顾逻辑和常识,这是大大的愚昧。而当局为着民族主义的大局,也不遗余力地推行一些鼓励措施,大体上“夏商周断代工程”就是这么一个大大的笑话吧。至于那些聪明的知识分子,也会向他们在秦汉时的同行有样学样,炮制出一些个融合了国际政治、经济学甚至是自然科学的伪书,为着名气和钱财不遗余力地鼓吹,又怎么不能让人感到万分骚瑞呢?


  本书是古史辨的代表人物顾颉刚的作品。
  体现早期的学术的特点:通俗易懂,引用文言都转化为现代汉语。
  体现了作者一贯的古史累积学说。
  比较生动,故事性很强,文笔流畅生动。
  学术著作写成这样也很好,并不是越难懂越艰涩越是经典。


   内容很好,在此不论。说一下这个版本。
   不能不说的是,出版社什么的简直差劲极了。作为05年出的新版,而且是上古社这个名社,实在很不合适!所有繁体字及非常见字都是空格!比方说榖梁的榖居然打不出来。一做成大规模的文库就太不上心!通病!


  丟開唐 、虞、夏、商、周
  
  (顧頡剛著. 王煦華導讀. 秦漢的方士與儒生[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6)
  
  “唐”後衍一空
  
  
  
  他的議論處合於我的理性
  
  (顧頡剛著. 王煦華導讀. 秦漢的方士與儒生[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6)
  
  “處”當作“處處”
  
  
  
  文詞富美,議論辨博
  
  (顧頡剛著. 王煦華導讀. 秦漢的方士與儒生[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0)
  
  “辨”當作“辯”
  
  
  
  使人看得眼花撩亂
  
  (顧頡剛著. 王煦華導讀. 秦漢的方士與儒生[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
  
  “撩亂”似當作“繚亂”
  
  
  
  和御史大夫桑弘羊相辨難
  
  (顧頡剛著. 王煦華導讀. 秦漢的方士與儒生[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7)
  
  “辨難”當作“辯難”
  
  
  
  把逐件個別的事物卽異求同
  
  (顧頡剛著. 王煦華導讀. 秦漢的方士與儒生[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
  
  “卽”字似有誤
  
  
  
  把方向的“東、南、中、西、北”和時令的“春、夏、口、秋、冬”相配
  
  (顧頡剛著. 王煦華導讀. 秦漢的方士與儒生[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4)
  
  “口”字似有誤
  
  
  
  只須極簡單的禮節
  
  (顧頡剛著. 王煦華導讀. 秦漢的方士與儒生[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6)
  
  “只須”當作“只需”
  
  
  
  倒底是治是亂
  
  (顧頡剛著. 王煦華導讀. 秦漢的方士與儒生[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7)
  
  “倒底”當作“到底”
  
  
  
  那知他就在園中斟起杯子來
  
  (顧頡剛著. 王煦華導讀. 秦漢的方士與儒生[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35~36)
  
  “那”當作“哪”
  
  
  
  說須百金
  
  (顧頡剛著. 王煦華導讀. 秦漢的方士與儒生[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36)
  
  “須”當作“需”
  
  
  
  就會煙銷雲散
  
  (顧頡剛著. 王煦華導讀. 秦漢的方士與儒生[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55)
  
  “銷”當作“消”
  
  
  
  和幾個古文學者辨難
  
  (顧頡剛著. 王煦華導讀. 秦漢的方士與儒生[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95)
  
  “辨難”當作“辯難”
  
  
  
  大水 、大火
  
  (顧頡剛著. 王煦華導讀. 秦漢的方士與儒生[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97)
  
  “水”後衍一空
  
  
  
  夜讀《河圖會昌符》,讀到“赤劉之九,會命岱宗。……”
  
  《河圖會昌符》的“……帝劉之九,會命岱宗。……”
  
  (顧頡剛著. 王煦華導讀. 秦漢的方士與儒生[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20)
  
  “赤劉”、“帝劉”,當有誤
  
  
  
  (頁眉:)中國辨僞史要略
  
  (顧頡剛著. 王煦華導讀. 秦漢的方士與儒生[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35~259)
  
  衍“要”字
  
  
  
  所謂“不足徵”的
  
  (顧頡剛著. 王煦華導讀. 秦漢的方士與儒生[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40)
  
  “徵”當作“征”,循全文例
  
  
  
  只須看“同律度量衡”
  
  (顧頡剛著. 王煦華導讀. 秦漢的方士與儒生[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55~156)
  
  “只須”當作“只需”
  
  
  
  只須懂得了這種方式
  
  (顧頡剛著. 王煦華導讀. 秦漢的方士與儒生[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62)
  
  “只須”當作“只需”
  
  
  
  本克土,所以夏繼五帝
  
  (顧頡剛著. 王煦華導讀. 秦漢的方士與儒生[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63)
  
  “本”當作“木”
  
  
  
  《務成子》十一篇稱堯問,非古語
  
  (顧頡剛著. 王煦華導讀. 秦漢的方士與儒生[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77)
  
  “十一篇”後脫“——”
  
  
  
  文獻無徵之世
  
  (顧頡剛著. 王煦華導讀. 秦漢的方士與儒生[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80)
  
  “徵”當作“征”,循全文例
  
  
  
  然而他的官名只有一個“士字”
  
  (顧頡剛著. 王煦華導讀. 秦漢的方士與儒生[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84)
  
  “‘士字’”當作“‘士’字”
  
  
  
  卦辭文王,《爻辭》周公
  
  (顧頡剛著. 王煦華導讀. 秦漢的方士與儒生[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97)
  
  “爻辭”旣加書號,“卦辭”亦當作“《卦辭》”
  
  
  
  把《左傳 》問題徹底解決
  
  (顧頡剛著. 王煦華導讀. 秦漢的方士與儒生[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02)
  
  “左傳”後衍一空
  
  
  
  《梅溪集》卷 十三
  
  (顧頡剛著. 王煦華導讀. 秦漢的方士與儒生[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03)
  
  “卷”後衍一空
  
  
  
  《歐陽文忠公集·崇文總目敘釋易·類》
  
  (顧頡剛著. 王煦華導讀. 秦漢的方士與儒生[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09)
  
  次“·”疑有誤
  
  
  
  秦、漢間所傳 的古代史事
  
  (顧頡剛著. 王煦華導讀. 秦漢的方士與儒生[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16)
  
  “傳”後衍一空
  
  
  
  《宋史藝文志》作二卷
  
  (顧頡剛著. 王煦華導讀. 秦漢的方士與儒生[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17)
  
  “《宋史藝文志》”當作“《宋史·藝文志》”,循全文例
  
  
  
  同上卷四十九……同上卷四十四……同上卷四十九
  
  (顧頡剛著. 王煦華導讀. 秦漢的方士與儒生[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18)
  
  “同上”後皆當點“,”,循全文例
  
  
  
  《習學紀言序目》卷四十五
  
  (顧頡剛著. 王煦華導讀. 秦漢的方士與儒生[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19)
  
  “《習學紀言序目》”當作“《習學記言序目》”,循全文例
  
  
  
  《明史楊慎傳》說
  
  (顧頡剛著. 王煦華導讀. 秦漢的方士與儒生[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27)
  
  “《明史楊慎傳》”當作“《明史·楊慎傳》”,循全文例
  
  
  
  胡應麟、周嬰、謝肇淛等繼續有所辨難
  
  (顧頡剛著. 王煦華導讀. 秦漢的方士與儒生[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27)
  
  “辨難”當作“辯難”
  
  
  
  (15)僞而非僞者;(16)非僞而實僞者
  
  (顧頡剛著. 王煦華導讀. 秦漢的方士與儒生[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34)
  
  疑有脫文
  
  
  
  假左丘明的書 也分了家
  
  (顧頡剛著. 王煦華導讀. 秦漢的方士與儒生[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50)
  
  “書”後衍一空
  
  
  
  爲何章句之學何獨不可從“陋儒”變成專門名家呢?
  
  (顧頡剛著. 王煦華導讀. 秦漢的方士與儒生[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51)
  
  “爲何”與“何”重複,當去一
  
  
  
  《詩·王風》中“彼留子嗟”,“彼留子國”,《毛傳》解爲“‘留’,大夫氏。子嗟,字也。子國,子嗟父”,則這兩句加上標號應爲“彼留子嗟”和“彼留子國”
  
  (顧頡剛著. 王煦華導讀. 秦漢的方士與儒生[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55)
  
  “子嗟”,“子國”下脫“__”
  
  
  
  朱熹《集傳》云:“‘子嗟’,男子之字也。……‘子國’亦男子字也。”
  
  (顧頡剛著. 王煦華導讀. 秦漢的方士與儒生[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55)
  
  “嗟”,“國”下脫“_”
  
  
  
  知道“該”“季”“恒”都是人名……我們就可標作“該秉季德”,“恒秉季德”
  
  (顧頡剛著. 王煦華導讀. 秦漢的方士與儒生[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56)
  
  “‘該秉季德’,‘恒秉季德’”中“該”、“季”、“恒”下脫“_”
  
  
  
  不須理會禹、湯們了
  
  (顧頡剛著. 王煦華導讀. 秦漢的方士與儒生[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56)
  
  “不須”當作“不需”
  
  
  
  然而假使標爲“鄹叔紇”【聲注:“鄹叔紇”三字有下劃綫】
  
  (顧頡剛著. 王煦華導讀. 秦漢的方士與儒生[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56)
  
  “鄹叔紇”下“___”當三分作“_ _ _”
  
  


  在所有大师级的文史学者中,顾颉刚先生的文论是我最喜欢读的,因为文字浅显,而且有趣味。(这一点很难得的,就算鲁迅、钱钟书这样写起散文小说来幽默可亲的人,写起《中国小说史辩》、《管锥编》来很艰深)
  这一部也是这样。
  不过薄薄的200多页,就把秦汉时期那些欺瞒和后人的盲从辨得深入浅出:儒家是怎么一步一步从百家中的普通一家,爬到一家独大;儒生们又是怎么生冷不忌,把方士那些鬼啊怪啊的东西都拿来用;文人们怎么为了努力向上爬,为了多 一些薪俸,而立了各种的解经的论调,乃至立出一门“古文派”来(可见“不为五斗米折腰”这种精神自古就是没有的,笑)等等。
  虽然是一本文史的论文,却像是小说一样生动。
  “辨伪”的部分也很有趣,其中最引起我注意的是这样一个论点:老子并不是孔子的老师,老子的论点是战国时期的,出现的时代应在孔子之后。“老子是孔子老师”这个说法,应是道家的人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而创出的。
  不知这个论点在后来有没有被更深入地剖析。


领导人的名字里大多都带三点水加以中和......
怎一个囧字了得


也真难为了那位苏州掌门,要想出这么多神奇的想法也非易事


兄台这篇短文有理有节 深得书意 切中时弊 甚妙


兄台谬赞了(拱手)


此书自序记载了顾教授投靠马克思主义的功绩,但看了序又看了两章就看不下去了,不好评价。


老庄常拿孔子开玩笑


庄老的辨析很多,还涉及到佛教,道家的战斗精神(和伪托精神,笑)是超级强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