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
2006-4
上海古籍出版社
刘师培
153
无
《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撰成于一七一七年,本书详细论述了中国中古文学史。理论丰富、观点新颖。书中引用了大量的资料,使理论更具真实性、鲜明性,着重研究了汉魏六朝专家文。本书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讲义共分五课,第一课“概论”旨在阐明研究意义,第三、四、五课分论中古各时期文学的变迁轨迹或总体风貌,就史的分量而言,显然应该落实在这后三课的条分缕析之中。引人注目的是,在第一课之后,也是在本来不多的课目中,作者又特设第二课“文学辨体”,并说明这一部分的要旨是:“此篇以阮氏《文笔对》为主。特所引群书,以类相从,各附案词,以明文轨。”看来,作者更明确的意图是,通过一种文学观上的澄清来带动中古文学史发展轨迹的再认识。那么,这一课在衔接上就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从中还明显地透露出作者的学术渊源。
刘师培(1884—1919),字申叔,别号左庵。仪征人,居扬州。少通儒学。19岁参加南京府试,中第13名经魁。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参加会试落第,在上海结识章太炎、蔡元培、陈独秀等人,接受革命思想,赞成光复,改名光汉。从此,从事革命完全活动多年,发表许多有影响的文章、论著及学术著作。三十一年秋,由蔡元培介绍加入光复会,次年转入同盟会。后与章太炎等因思想分歧而反目,并投靠清廷两江总督端方。民国初年,为袁世凯效力,任公府咨议、参政院参政、上大夫,曾参与发起成立“筹安会”,为袁复辟帝制鼓吹。洪宪帝制破产后,流落天津,贫病交加。民国6年,受蔡元培聘为北京大学教授,讲授汉魏六朝文学,编写《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受到学术界好评。还与北京大学创办《国故月刊》,任主编,以“保存国故”与宣传新文学的《新青年》相抗衡。民国8年病逝北京。
刘师培对经学、小学及汉魏诗文皆有精深研究,尤擅骈文。并受西方资产阶级进化论思想影响,提出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系列新观点。主张以字音推求字义,用古语明今言,用今言通古语,通过古文字的结构探究中国“人群进化”之轨迹。又提倡文字改革和使用白话文。一生著作甚丰,后人辑为《刘申叔先生遗书》,凡 74种,有“著作等身”之誉。
《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导读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 第一课 概论 第二课 文学辨体 第三课 论汉魏之际文学变迁 第三课 附录 第四课 魏晋文学之变迁 甲 傅嘏及王何诸人 乙 嵇阮之文 丙 潘陆及两晋诸贤之文 丁 总论 第五课 宋齐梁陈文学概略 甲 宋代文学 乙 齐梁文学 丙 陈代文学 丁 总论 (甲)声律说之发明 (乙)文笔之区别附搜集文章志材料方法汉魏六朝专家文研究 弁言 一 绪论 二 各家总论 三 学文四忌 四 论谋篇之术 五 论文章之转折与贯串 六 论文章之音节 七 论文章有生死之别 八 《史》、《汉》之句读 九 蔡邕精雅与陆机清新 十 论各家文章与经子之关系 十一 论文章有主观客观之别 十二 神似与形似 十三 文质与显晦 十四 文章变化与文体迁讹 十五 汉魏六朝之写实文学 十六 论研究文学不可为地理及时代之见所囿 十七 论各家文章之得失应以当时人之批评为准 十八 洁与整 十九 论记事文之夹叙夹议及传赞碑铭之繁简有当 二十 轻滑与蹇涩 二十一 论文章宜调称附录 刘君申叔事略 甲辰年自述诗
书摘至于《后汉书》列传中所载各家奏议论事之文,大都经范蔚宗润饰改删。试与袁宏《后汉纪》相较,则范氏或删改其字句,或颠倒其次序,草创润色前后不同,转折之法于焉可见。例如《蔡中郎集》有《与何进荐边让书》(本集卷八,《全后汉文》卷七十三),《后汉书》采人《文苑边让传》(《后汉书》卷一百十下),但锤炼字句,裁约颇多,以其始终贯串,转折无迹,如不对照原作,即毫不觉其有所改删,此最堪后学玩味者也。 然自魏晋以后,文章之转折,虽名手如陆士衡亦辄用虚字以明层次。降及庾信,迹象益显。其善用转笔者,范蔚宗外当推傅季友、任彦昇两家。两君所作章表诏令之类,无不头绪清晰,层次谨严,但以其潜气内转,殊难划明何处为一段何处转进一层,盖不仅用典入化,即章段亦入化矣。至于其他六朝人之文章,如颜延年《曲水诗序》、陆佐公《新刻漏铭》之类,段落皆甚显明,即不能称是,凡作排偶文章,于转折处之两联往往以上联结前,下联启后,此虽非转折之上乘,但勉强差可。若每段必加虚字,或一篇分成数段(如作寿序分为幼年中年晚年之类),不能贯成一气,则品斯下矣。清代常州骈文甚为发达,而每篇常用数字分段,此即才力不足之征。 即用虚字过多,亦为古人所无。盖文章固应有段落,而篇篇皆可划出即不甚佳。如《史记》、《汉书》前后相接之处如藕断丝连,若绝若续,后人所划之段落未必尽然。他如蔡中郎、傅季友、任彦昇各家文章之段落亦皆不易截然划分者也。 文章贯串之法甚难。所谓贯串者,例如,《汉书·地理志》载某县有某官,《百官公卿表》即略之。盖此官以地为主,既见于《地理志》,后人即可藉知汉代官制有此一职矣。又如《史记·五帝本纪》中,帝尧后半之事迹多与帝舜前半之事迹相同;《齐世家》后半与《田敬仲世家》前半,及《晋世家》后半与韩、魏、赵三《世家》前半亦多关涉,但均能错综递见,绝不重犯。又同一事迹,或表详而世家、列传略,或传详而纪略,或纪详而传略,亦均参互照应以成章法,此记事文之通例也。大抵文章有一篇自成章法者,有合一书而成章法者,零杂篇章自应各具起讫,既合若干篇以成一书即应全书相为终始。此非特《史》、《汉》为然,即《后汉书》亦然。例如,《后汉书·党锢列传》既有专篇,则相关各人之本传即甚简略,实则篇章之作法亦不能外是:一篇之应互有详略,亦犹两传之互有详略不相重复也。 P116-117
本书详细论述了中国中古文学史。理论丰富、观点新颖。书中引用了大量的资料,使理论更具真实性、鲜明性,着重研究了汉魏六朝专家文。本书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无
很好的书,包括了导读、《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和《汉魏六朝专家文研究》~~
刘师培先生的中古文学史讲义对于了解魏晋六朝的文学很有帮助,将魏晋六朝文学的变迁及内在联系清晰的呈现出来,所采用的史实材料丰富准确,令人信服。
刘师培代表作之一。对于中古文学史上的一些问题做了阐发。上海古籍2006年一版一印,世纪文库。
论述汉魏六朝文学变迁特点与诸家文章优劣得失,褒扬藻韵,推重美文,严辨“文”、“笔”二体之别,为声偶之文争正统
刘师培老师的讲义。很专业。
天才之作,亦天妒英才。读了其中《六朝专题》之文,才觉得为之惋惜,如此英才,却英年早逝,只因为站错政治立场,湮没如此多年,时事误人,亦个人之际遇?
读了之后,受益匪浅!
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学术专著。
刘氏学术之光
三本书皆可收藏,完美
书很好,值得一买。以后多做活动。
这是一本很好的书!推荐!
学术性强!
想了解中古文学史的朋友,下订单好了。
已阅读,买来温故。中国近现代学者以章炳麟为中心,影响及其弟子们,对六朝文学的研究贡献与新见巨大,迄今中古前期的研究者都深受泽被,也深感影响的焦虑。这本书清通简要、时时见宝。
古代文学史必读书目!书的质量不错,还有一本比这个更厚些的,想多了解刘师培先生的话,可以在当当搜搜那种版本。
乐意购得
大师的作品,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