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遗山词研究

赵水源 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01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

赵水源  

页数:

352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遗山词研究》上篇“考证篇”梳理遗山词集的版本、考证遗山词的作年,将词学研究建立在厚实的文献基础上。下篇“论述篇”颇多创见,如遗山诗学杜,其词实亦学社。遗山的人生经历决定了他的词和他的诗一样,必然会在格调、境界、气韵等方面酷似于老杜。

书籍目录

绪论上编 考证篇第一章 遗山词研究之现状第一节 初具规模的词集整理第二节 全面平实的作品研究一、思想内涵二、艺术风格三、词学主张四、词史地位第二章 《遗山乐府》版本源流考第一节 一卷本《遗山乐府》第二节 三卷本《遗山乐府》一、《彊村丛书》本二、《景刊宋金元明本词》本第三节 五卷本《遗山乐府》第三章 《遗山乐府》作年考第一节 元遗山的生平与他的词创作第二节 遗山早年期词篇作年考一、《摸鱼儿》(恨人间)之作年二、《江城子》(旗亭谁唱渭城诗)之作年第三节 遗山壮年期词篇作年考一、《水调歌头》(滩声荡高壁)之作年二、前调(相思一尊酒)之作年三、前调(牛羊散平楚)之作年四、《水龙吟》(少年射虎名豪)之作年五、《最高楼》(商於路)之作年六、《满庭芳》(妆镜韶华)之作年七、《八声甘州》(许君祠)之作年八、《清平乐》(垂杨小渡)之作年第四节 遗山中年期词篇作年考一、《木兰花慢》(拥都门冠盖)之作年二、《江城子》(河山亭上酒如川)之作年三、《沁园春·除夕二首》之作年四、《八声甘州》(玉京岩)之作年五、《浣溪沙》(绿绮尘埃试拂弦)之作年六、《南乡子》(少日负虚名)之作年第五节 遗山晚年期词篇作年考一、《木兰花慢》(赋招魂九辩)之作年二、前调《游三台二首)之作年三、《江城子》(来鸿去燕十年间)之作年四、《鹧鸪天》(临锦堂前春水波)之作年五、《清平乐》(悲欢聚散)之作年六、前调(琼枝瑶草)之作年七、《谒金门》(罗衾薄)之作年八、《感皇恩》(天外想春来)之作年九、《太常引》(东园歌管日相娱)之作年下编 论述篇第四章 遗山的词学理论及其词创作第一节 遗山中年时期的词学观一、渊雅深厚——遗山心目中的宋词二、兼容豪放与婉约——遗山的词学立场第二节 遗山晚年时期的词学观一、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词体创作论二、满心而发、肆口而成——词贵天然论三、洒然而笑、慨焉以叹——词体感发论第三节 遗山词艺发微一、吟情咏怀,率真自然二、含蓄蕴藉,韵味隽永三、用俗为雅,雅俗兼备第四节 遗山词体创作之自觉一、元遗山是在具体词学理论指导下进行词创作的金代最重要的词人二、与其词学主张相联系,遗山词往往体制兼备三、遗山词之融化唐诗与学杜四、遗山之“史”意识对其词创作亦有着莫大的影响五、金元之际文人歌酒狎妓风气在遗山词中时有反映六、对遗山词体创作之自觉,清代两大词评家有不同评判第五章 宗唐风气下的遗山词第一节 “以唐诗为指归”的金元诗坛第二节 遗山融唐诗人词之特色一、金元词人喜用唐人诗二、遗山融唐诗人词概况三、遗山词融化唐诗之特色第三节 遗山词之尊杜学杜一、“学至于无学”——遗山的杜诗学理论二、尊杜学杜对遗山词风的浸染三、遗山词之学杜与清真词之学杜四、遗山词之学杜与苏、辛同归一途第六章 遗山词的词史地位及其影响第一节 遗山词对金元词人创作的影响一、在宋金词沟通中的遗山词二、在金元词延续中的遗山词第二节 为明清时代所接受的遗山词一、遗山词集在明清时期的流传刊刻二、遗山词对清人词创作的启迪三、清人对遗山词的褒评结语主要参考书目后记


编辑推荐

  文献整理与文学批评有机结合是《遗山词研究》的显著特点。书稿分上下两篇,上篇考证,对遗山乐府版本词作作年及研究现状作了具体细致的分析;下篇论述篇,对遗山词的词学理论、创作情况、历史影响等作了深入探讨。是近年来遗山词研究的最新力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遗山词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