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饮食器具发展史

张景明,王雁卿 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2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

张景明,王雁卿  

页数:

454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文以饮食器具为主题,综合运用考古学、历史学、艺术学、民族学等各学科的研究方法、资料,特别是注重地下考古资料与地上文献资料的结合,论述了中国饮食文化中的饮食器具的发展简史,作者从中国境内的原始人用来夹食的树枝开始讲起,一直讲到当代中国中外结合,灿烂辉煌、充分体现了多元文化特征的精彩纷呈的各类饮食器具。

书籍目录

大树繁枝,浓荫华盖——序《中国饮食文化专题史》丛书赵荣光
绪论
第一章 原始时期的饮食器具
第一节 旧石器时代饮食概况
一、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生活状况
二、旧石器时代中期人类的生活状况
三、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生活状况
第二节 新石器时代的原始饮食器具
一、黄河流域地区的饮食器具
二、长江流域地区的饮食器具
三、珠江流域地区的饮食器具
四、西南地区的饮食器具
五、东北及北方草原地区的饮食器具
六、原始时期饮食器具的社会功能
七、原始时期饮食器具的造型艺术
八、原始饮食器具的文化交流
第二章 夏商周时期的饮食器具
第一节 夏代的饮食器具
一、饮食器具的分类
二、饮食器具的社会功能
三、饮食器具的造型艺术
四、饮食器具的文化交流
第二节 商代的饮食器具
一、饮食器具的分类
二、饮食器具的社会功能
三、饮食器具的造型艺术
四、饮食器具的文化交流
五、饮食器具的阶层性
第三节 西周的饮食器具
一、饮食器具的分类
二、饮食器具的社会功能
三、饮食器具的造型艺术
四、饮食器具的文化交流
五、饮食器具的阶层性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饮食器具
第一节 春秋时期的饮食器具
一、饮食器具的分类
二、饮食器具的社会功能
三、饮食器具的造型艺术
四、饮食器具的文化交流
五、饮食器具的阶层性
第二节 战国时期的饮食器具
一、饮食器具的分类
二、饮食器具的社会功能
三、饮食器具的造型艺术
四、饮食器具的文化交流
五、饮食器具的阶层性
第四章 秦汉时期的饮食器具
第一节 秦朝的饮食器具
一、青铜饮食器具的类别与社会功能
二、漆木饮食器具的分类与造型艺术
三、陶质和玉石饮食器具及相关问题
四、饮食器具的社会功能与文化交流
第二节 汉朝的饮食器具
一、青铜器的类别与造型艺术
二、陶瓷饮食器具的类别及相关问题
三、漆木饮食器具的盛行
四、金银玉石饮食器具的艺术风格
五、饮食器具的社会功能与文化交流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饮食器具
第一节 曹魏西晋的饮食器具
一、北方陶瓷饮食器具依旧,南方青瓷器兴盛
二、漆木饮食器具的类别
三、铜、玉饮食器具及其他
第二节 东晋南朝的饮食器具
一、陶瓷饮食器具的分类及其造型艺术
二、漆木及金银、玉石饮食器具
三、新兴起的饮茶用具
四、祭祀中的饮食器具
第三节 北朝的饮食器具
一、陶瓷饮食器具的类别与造型艺术
二、铜质饮食器具的类别
三、漆木饮食器具及其他
四、茶器初见端倪
五、金银玻璃饮食器具及其文化交流
第六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饮食器具
第一节 隋朝的饮食器具
一、陶瓷饮食器具的变化
二、金银铜玉饮食器具
第二节 唐朝的饮食器具
一、金银饮食器具的造型艺术与文化交流
二、瓷质饮食器具的类别与造型艺术
三、玻璃与玉质饮食器且
四、漆木饮食器具
五、茶器与茶饮文化
第三节 五代的饮食器具
一、瓷质饮食器具继续发展
二、酒器与茶器及其饮酒、饮茶之风
第七章 宋辽西夏金元时期的饮食器具
第一节 宋朝的饮食器具24l
一、瓷质饮食器具发展体系的形成'24l
二、瓷质饮食器具的类别与造型艺术
三、瓷质茶具与饮茶之风
四、金银饮食器具及相关问题
五、饮食器具的社会功能
第二节 辽朝的饮食器具
一、立国前的饮食器具状况
二、金银饮食器具的文化内涵
三、陶瓷饮食器具在北方草原地区的兴盛
四、其他质地的饮食器具
五、酒具及社会功能
六、茶具与茶文化功能
第三节 西夏的饮食器具
一、金银饮食器具及其文化交流
二、陶瓷饮食器具的分类与文化内涵
三、其他质地的饮食器具
四、饮食器具在社会功能中的反映
第四节 金朝的饮食器具
一、金银饮食器具的分类及相关问题
二、陶瓷饮食器具的类别和造型艺术
三、其他质地的饮食器具
四、饮食器具的社会功能与反映的文化交流
第五节 元朝的饮食器具
一、金银饮食器具的分类与造型艺术
二、陶瓷饮食器具的分类与造型艺术
三、饮食器具的社会功能与文化交流
第八章 明清时期的饮食器具
第一节 明朝的饮食器具
一、金银玉质饮食器具与造型艺术
二、瓷质饮食器具的类别
三、其他质地的饮食器具
四、茶器与饮茶之风
五、饮食器具的社会等级与文化交流
第二节 清朝的饮食器具
一、金银玉质饮食器具仿古风浓
二、瓷质饮食器具的类别
三、其他质地饮食器具
四、茶具及饮茶之风
五、饮食器具的社会功能
第九章 近现代时期的饮食器具
第一节 近现代饮食器具的多样性
一、陶瓷饮食器具的恢复与新发展
二、现代饮食器具的多样性
第二节 近现代各民族传统的饮食器具
一、北方地区少数民族的饮食器具
二、南方地区少数民族的饮食器具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薛家岗文化分为四期。第一期的陶器以夹砂红陶为主,泥质陶较少。胎壁较厚,质地疏松,火候低。制法为泥条盘筑,耳、鼻、足等分别制好后粘接在器身上。饮食器具有鼎、釜、罐、甑等,多为炊煮器,类型简单。第二期以夹砂灰黑陶为主,夹砂红褐陶和泥质黑陶次之,黑皮陶较少。饮食器具有鼎、豆、壶、罐、碗,鼎的类型较多,有罐形鼎、盆形鼎、釜形鼎;罐为三足,带把。第三期的陶器以夹砂灰黑陶为主,泥质陶较少。均手制,慢轮修整技术普遍使用。器表多素面,纹饰有刻划纹、戳刺纹、弦纹、镂孔。饮食器具有罐形鼎、盆形鼎、釜形鼎、复合式甑和甗、三足带把罐、敛口盘形豆、圈足壶。第四期的陶器比较少,饮食器具有鼎、鬹形器、黑陶高柄杯。  北阴阳营文化②的陶器,以夹砂红陶为主,泥质红陶次之,有少量的泥质灰黑陶和夹砂灰陶。均手制,有轮修痕迹。多素面,纹饰有划纹、弦纹、堆纹、镂孔、窝点纹等,还有彩陶,分白衣红彩、红衣深红彩、红衣黑彩,多饰几何纹。饮食器具中的三足器和圈足器较多,类型有鼎、豆、罐、壶、碗、钵、盆、盉、杯等,夹砂陶鼎多为罐形,足高,以根部外突的弯曲柱形足最具特征。另有盆形矮足鼎。豆座高矮兼有,很多盘小而深。圈足壶有长颈扁腹、短颈圆腹之分。钵多安环形单耳或角形把。盉发达,种类繁多,一般带角形把或錾,为管状嘴。  河姆渡文化③分早、晚两个阶段。早一阶段的陶器以夹炭黑陶为主,还有夹砂黑陶和灰陶。夹炭黑陶的胎厚,质地疏松,火候低。手制,使用泥条盘筑,造型简单,器形不规整。纹饰有拍印的绳纹,刻划或锥刺的弦纹、斜线纹、水波纹、圆点纹、堆塑的动物纹和彩绘等。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饮食器具发展史 PDF格式下载



饮食器具的变迁折射出文化的变迁。值得收藏!


中国烹饪素来讲究“色、香、味、形、器”,“器”乃五大要素之一


不错,快。包装一般


饮食器具,写得好有味!写的不好,枯燥,但是不管怎样,专题史研究这个,还是很有意思的


内容不错,就是有些贵


很普通的一本书。不建议购买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