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道风集

陈莲笙 上海世纪出版股份公司辞书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9  

出版社:

上海世纪出版股份公司辞书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作者:

陈莲笙  

页数:

296  

字数:

178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我们学道为人,首先应该是为全社会的人。我们今天的社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社会,因此,学道为人就是要为人民大众,为社会主义。《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中有八个字,“齐同慈爱,异骨成亲”。这就是说,我们要对普天下的人部“慈爱”,都像亲人一样……赵朴初先生和中国佛教协会提倡人间佛教的精神,有八个字“庄严国土,利乐有情”。这个 “有情”指的就是人,使人民大众得“利”得“乐”。在这一点上,学道为人和学怫为人,应该是完全相通的。 道衲同诸位道友能够共同弘道至今,直赖神灵的护佑、祖师的嘱托、同道的关心和支持。但愿神灵、祖师和同道都能够护佑你我,支持你我,为弘扬道教信仰,发扬中华文化,凝聚民族团结,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简介

  陈莲笙,上海市人,生于1917年10月25日。原名吴良叙,5岁时,出嗣于姨父陈荣庆为
子,遂更姓名。陈荣庆为上海道教正一派道士,知名法师,陈莲笙便从小生长在这世代信奉
道教的家庭。1927年,12岁时,皈依朱星垣道长门下,从此便为道教正一派道士。现任中国道教协会顾问

书籍目录

增订本序原序总论 培养人才、加强联合、适应时代——关于中国道教文化的当代发展的三个问题 以道德之力振兴道教 迈向新世纪——关于新世纪道教弘扬与发展的思考道教徒修养讲座 第一讲 奉道行事 第二讲 爱国爱教 第三讲 学道为人 第四讲 多行善功 第五讲 我命在我 第六讲 斋醮度人 第七讲 众术合修 第八讲 适应时代道教宫观管理讲座 第一讲 重视管理 第二讲 分清脉络 第三讲 选拔人才 第四讲 健全制度 第五讲 发扬民主 第六讲 集中统一 第七讲 奖惩监督 第八讲 道法自然道教与当代社会生活 机在天地,亦在人心——从“机遇”说起 无为治道,有为治人——从“干预”说起 生活日趋富裕,精神保持清虚 炫耀和养晦 不满和知足 无为和管理 血脉贯通,百事兴旺 继承传统和适应社会 社会需要和自身价值 索取和奉献讲话 道教徒同样也能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作贡献 正在顺应时代变化的道教 恢复和健全道教正一派教戒规范制度 在上海城隍庙修复委员会成立的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 不断进取的十年一一庆祝市道协成立十周年 度人先度己 上海道教正在努力适应当今社会 百年国耻,一朝洗雪——庆祝香港回归有感 在中国道教学院上海进修班开学典礼上的讲 话 珍惜大好形势,弘扬道教文化——纪念中国共产党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 坚决拥护党中央取缔“法轮大法研究会”的英明决策 光辉的五十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十周年 在上海市道教协会第四届代表会议上的开幕词 坚持信仰,适应时代 在上海城隍庙住持升座典礼上的开示词 衷心祝贺中国共产党八十华诞 在中国道教学院上海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讲 话 中国道教也会走向世界——从意大利客人来上海做道场想到的其他 海上白云观 追念宋祖德道长 缅怀傅元天大师 怀念龚群先生 怀念侯宝垣同道 《中国龙虎山天师道》序言 《庐山道教述略》序言 《道教神仙故事》序 《道教神仙信仰》序 《葛仙山志》序 《中国道教学院上海进修班毕业论文集》代序 《人生赠言》序 《道教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学术研讨会第一次会议(上海)论文集》序增订本后记原后记

章节摘录

  以道德之力振兴道教  近百年来,人类物质文明之发展,日新月异,前所未有。人类正在竭尽全力地试图去认识自然,掌握自然,乃至于有人企图去创造自然。  与人们重视物质文明的程度相比较,似乎人们对于自己的精神文明之发展的关心和重视程度实为不足。人们对于社会和精神的认识程度,远不如对于物质文明之发展的认识程度。它表现于人和自然的关系上,人们往往只知道从自然索取,却不知道保护和付出,于是自然生态受到破坏,最后受到自然的惩罚。至于有人企图再去创造一个自然,必然是以牺牲一个现实的自然为代价。这就是得失相依的“天道”。另一方面,它表现于人和人的关系上,人们往往只知道向社会索取,却不知道付出和奉献,于是当今的人类社会出现了许多物欲横流、金钱万能、鱼肉他人的丑事和坏事。  我们道教处于如此的世界之中,有些道教徒感到困惑,不知所以,有的则道性迷惑,随波逐流。如此一来,我们道教徒就同一般民众混而为一、没有区别了。“道士”应该是“有道之士”,混同了就变成了“道民”、“道工”、“道商”。道教的信徒一旦失去了“道”的本性,那么“道教”作为一种宗教在社会上就失去了教化的功能和存在的依据,其结果就是逐趋衰落。  为了摆脱衰落,振兴道教,辛亥革命后,道教界许多前贤都曾做过设想、做过努力。有的从建立组织方面,例如,民国初年北京白云观和江西龙虎山都曾企图建立全国组织,以团结道教界的力量;有的从参与生活方面,例如,陈撄宁等就曾在1947年发表了《复兴道教计划书》,提出从“讲经、道学研究、报刊、图书、道书、救济、修养、农林、科仪”等九个方面,以参与社会,活跃道教生活。所有这些无疑都是必要的、重要的。  当今的社会是个有组织的社会,道教要适应社会生活,首先必须改变一盘散沙的状况而要组织起来。其次,道教有没有活力就看它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如果道教徒只知道关在庙门里面,只顾自己修炼成仙,不关心民众,又有什么理由去要求民众支持你的修性和关心道教的未来呢?因此,建立组织和参与社会都很重要。  道教在建立组织和参与社会中,重要的是以“道教”的宗教功能和“有道之士”的身份。离开了“道”,道教和道士就混同于一般社会组织和一般民众,不论为道教和社会做多少好事,都体现不出道教的特点和功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保持“道”的信仰特点,体现道士的精神风貌,是在当代社会中振兴道教的关键所在,而保持信仰特点和体现精神风貌就要依靠我们道德的力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道风集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