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的社会性研究
2006-10
上海译文出版社
俞佳乐
285
225000
无
本书主要论述翻译的社会性问题。《翻译的社会性研究》一书有利于拓展评价翻译活动的认识视野,深化翻译实际的规律探究,推动翻译的体系构筑,为年轻的翻译学科开辟新领域。 《翻译的社会语言学基础》一书中,莫里斯•贝尔尼埃将发送主体、发送客体、接收人以及发送媒介这四个“信息参量”的概念引入到对翻译过程的探究之中,通过分析翻译中的信息传递补,对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特殊地位进行了阐释。贝尔尼埃还就语言在交际中的双重作用了展开了论述,揭示了语言对翻译产生阻碍的根源在于社会所制定的语言特性,但通过翻译达成的语言接触的积极作用却启发我们进一步推断出语言的社会体质;多种多样的语言是在不同社会文化的滋养之下产生的,因此它们无时无刻不在反映着各自代表的社会与文化。社会文化的多样性造成了语言的差异,使语言之间产隔阂,若要使不同的语言文化之间得以交流,就必须消除这种隔阂。从这个意义上说,翻译活动的终极使命并非两门语言的转换,而是两种社会文化的交流。
绪论第一章 翻译的社会语言学观 引言 第一节 语言:世界交流的中介 第二节 翻译的社会语言学基础:从信息传递到语言接触 第三节 翻译:人在“对话行为”中的社会运作 结语第二章 翻译的文艺社会学观 引言 第一节 文艺:历史审美的创造 第二节 翻译的社会机制:翻译的生产、传播和消费 第三节 翻译:在“创造性叛逆”中迎来新生 结语第三章 翻译的文化社会学观 引言 第一节 文化:人类实践的财富 第二节 翻译的文化语境:翻译史实的有力辩护 第三节 翻译:构筑文化交流的桥梁 结语第四章 归化与异化 引言 第一节 归化—异化:意识—直译的延续发展 第二节 文化主流之“度”:求同还是存异 第三节 翻译:追求“平等对话”的交往行为 结语第五章 译者地位与翻译职业第六章 建设翻译的“科学场”总结参考文献
无
此书从社会学角度关注翻译活动的过程,将翻译放到一个实际的背景之下进行考察。作者观点新颖,视角独特,可供翻译学研究者参考。
我还没收到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