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畸人
2008-7
上海译文出版社
[美]舍伍德·安德森
185
124000
吴岩
无
合伍德?安德森,一八七六年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坎登。从一八四。年便已开始的工业革命的浪潮,那时已逐渐侵入美国的中西部,安德森的幼年时期,正是俄亥俄州村庄中的人们一方面又惊又喜地看到工业世界的产生,一方面还可以欣赏夕阳般享受农业和手工业时代的悠闲自在的岁月的时候。 安德森一家很穷,食口也很多,始终过着贫苦流浪的生活。他的父亲有五个儿子,两个女儿。舍伍德?安德森行三。母亲死去后,十四岁的他,便到美国中西部去做苦工。在美西战争中糊里糊涂地当了兵,糊里糊涂地成了个英雄回到俄亥俄州,在那里结了婚。他辛辛苦苦地“奋斗”,不到几年,总算成为一家小型油漆厂的经理,但,不久他就开始厌倦经商生活了。 一九一二年是安德森一生的转折点。一天下午,当也正在向他的女秘书口授一封商业信件时,他忽然心血来潮,住了口,把金钱和事业丢在脑后,匆匆地出门去了。 “这是很愚蠢的事,但是我已经决定不再做这些生意了。”他想。“我如今出了这扇门就不再回来了。” 可是走出了这扇门又怎样呢? “我做些什么呢?唔,现在我可不知道。我要出去流浪。我要和人民坐在一起,听他们说话,讲些人民的故事,讲他们所想着的,所感觉着的。真是活见鬼,说不定我只是出去找寻我自己罢了。” 经过几番周折,安德森终于跑到芝加哥,献身于文学事业。在他所写的小说里,总有一个像他那样的人物,厌恶近代工业化社会,因而跳出囚笼,去找寻某种东西的。 他的第一部小说《温迪·麦克弗森的儿子》在一九一六年出版,写的便是一个穷孩子,进了城,逐渐发达,娶了富家女,终于自己也成为富翁。后来他忽然大彻大悟,痛恨资本主义,于是离家出走,要去寻找人生的真理,结果却铩羽而归。据说书中的温迪,是以他的父亲为原型,生发开去,塑造出来的。 最后,说一下译本的事。 这部安德森的杰作,原是我三十多年前的旧译,曾列入《美国文学丛书》,由晨光出版公司在解放前夕的上海出版的。当时我直觉地认为书名如译作《俄亥俄州温士堡城》,也许会被认为是一本地理书,于是便硬译为《温士堡,俄亥俄》,其实是不合适的;但因为初版后一直没有重版,也就无法改正了。这书在香港倒是再三印过的,叫做《小城故事》,从原作二十五篇中抽了十四篇,再加上安德森后来写的两个短篇:《鸡蛋》和《林中遗尸》。就我所见到的本子看来,从一九六五年到一九七五年,已经印了三版了,译者署名虽然不是我,但那十四篇的译文却基本上是我年轻时的旧译:有些错、漏的地方,也跟着我错、漏了,这使我感到不安;也有几处替我改正了错误,我在这里表示感谢。这一回重新出版,我根据原作精神,参照港版,把书名改为《小城畸人》,译文和序言则在旧译和旧作的基础上作了修改,并经译文出版社的编辑同志仔细订正。一九四九年初晨光版的旧译,印数很少,图书馆保存这个译本的,恐怕就更少了,所以在这里交代一下这个译本的来龙去脉。修订本想必仍有错误和不贴切的地方,希望大家指正。 吴岩 2008年元月
这部作品由二十五个既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的短篇小说组成,年轻记者乔治·威拉德贯穿全书。作品塑造了美国俄亥俄州一个小城里的一系列平凡而真实的人物形象。如单纯的牧师、虚度芳华的女店员、抑郁的旅馆老板琅、神秘的医生、丑陋的电报员、三十岁的未婚女教师等。作者简洁、别致地刻画了各种人物的品性、本能、欲望、对于人生的企求和观感,以及在人生中摸索的历程,几乎每一篇小说都是对人物灵魂的探究。作为首先把潜意识写进小说里的美国作家之一,安德森在本书中成功地将现实主义和意识流这两种手法结合在一起,也正是凭借这部作品奠定了其“现代美国文学的先驱者之一”的地位。
舍伍德·安德森(1876-1941),美国著名作家。《小城畸人》是其代表作。
畸人志手(关于飞翼比德尔鲍姆)纸团(关于里菲医生)母亲(关于伊丽莎白·威拉德)哲学家(关于帕雪瓦尔医生)没有人知道(关于路易丝·特鲁霓虹)虔诚[第一节](关于杰西·本特利)虔诚[第二节](关于杰西·本特利)屈服[《虔诚》第三节](关于路易丝·本特利)恐怖[《虔诚》第四节](关于大卫·哈代)异想天开的人(关于乔·韦林)曾经沧海(关于艾丽斯·欣德曼)可敬的品格(关于沃许·威廉)思想者(关于赛思·理契蒙)坦迪(关于坦迪·哈德)上帝的力量(关于柯蒂斯·哈特门牧师)教师(关于凯特·斯威夫特)寂寞(关于伊诺克·罗宾逊)一觉(关于蓓尔·卡彭特)“古怪”(关于埃尔默·考利)没有说出口的谎言(关于雷·皮尔逊)酒醉(关于汤姆·福斯特)死(关于里菲医生和伊丽莎白·威拉德)成年(关于海伦·怀特)离去(关于乔治·威拉德)
畸人志 作家是个白胡髭老人,他上床睡觉有点儿不方便。他住的房屋,窗子是高高的,而他倒想在早晨醒来时看看树木。一个木匠来改装床,要使床和窗槛一般儿高。 着实为这事小题大做了一番。木匠在内战中当过兵,他走进作家的房间,坐了下来,说是为了把床垫高,要做一个平台。作家有雪茄放在旁边,木匠便拿来吸了。 两人商量了一会儿把床垫高的设想,接着便扯到别的事情上去。那木匠大谈其战争。事实上,是作家把他引到这个话题上来的。木匠一度是安德森维尔监狱的囚犯,也曾经丧失掉一个兄弟。兄弟是饥饿而死的,木匠每逢提到这事总要哭泣。他和年老的作家一样,也生着白胡髭;他哭的时候,嘴唇缩起,胡髭上下颤动。这个嘴里衔着雪茄哭泣的老人,模样儿是可笑的。作家原来的把床垫高的设想给忘掉了,后来木匠便自作主张地搞起来;作家已六十岁开外,他夜间上床时,就不得不借助于椅子了。 作家侧身躺在床上,睡得十分安静。多年来,他一直为自己的心脏忧虑重重。他是个吸烟极多的人,他心悸。他心里老是在想,他会在什么时候意外地突然死去,每逢上床时他总是想到这事。这倒没有使他惊慌。事实上,这种影响很特殊,也不容易解释。这使他在床上时比旁的时候更富有生气。他一动不动地躺在那儿,他的躯体是老了,不再有多大用处了,但他身体内有某种东西却是全然年轻的。
作为首先把潜意识写进小说里的美国作家之一,安德森在《小城畸人》中成功地将现实主义和意识流这两种手法结合在一起,也正是凭借这部作品奠定了其"现代美国文学的先驱者之一"的地位。
无
大学里的时候,坐在图书馆里一口气读完的书,作了很多的摘记。因为喜欢,介绍个好友看,结果弄丢了,还记得费了很大的周章才找到那个版本。这本新书,虽与我记忆中的不同,但是文字的温度还是一样的,还是一样的喜欢。尤其关于“畸人”的论述,其实他们活得比任何人走真实。有时候真为这样的固执而感动。也时常迷惑这样的真实,寻找这样的真实。
这是一部可以反复阅读的小说,作者对人性的理解远在他人之上.向安德森致敬,他以悲悯的心态揭示了人性的弱点,给尘世孤独的漂泊者留下温暖的慰藉
最喜欢的美国文学书 不出名但值得所有人一看
超级经典,短篇小说。
朋友推荐的一本书,是挺不错的
用畸人的眼光看世界,世界更加真切!
很好看。语言极富哲理。可能是我的年纪和经历还不够,有些地方总是似懂非懂,云里雾里的。不过,上海译文的书质量真好啊!
买来写论文的,应该还行,书的印刷没什么问题,至于内容,每个人的李理解都不一样,就不做什么评论了!
读过原版的一两篇,很感动,所以找中文版来读。。。。呵呵。。。。很喜欢的一本书。。。就是希望有中英对照呢。。。
想必原著更有看头。
印刷不错,整体质量也不错。
对于作者与其作品的优劣我就不说了,时间和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我要说的是这本译文……我不知道原版中是否也是用如此笔法和修辞语言句式,但这本译著简直是让人读阅起来犹如老牛犁地,一步一绊,语言流畅程度极低,一句意思原本应该很简单的描写,偏偏要用最磕磕绊绊的语句来表述,整篇文章被乱点的标点符号和莫名其妙的助词叠加肢解的支离破碎,看一页就有窒息的感觉……此书装帧还算干净整齐,印刷质量较高,字体较小或许有人读起来会略显不适。.
装订的太粗糙了!!!
书应是好书,可惜六号字,看得好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