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国家之光 人类之瑞

黄书光 山东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04-01  

出版社:

山东教育出版社  

作者:

黄书光  

页数:

288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在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爱国老人、著名教育家马相伯以其创建震旦学院、复旦公学(复旦大学的前身),参与发起建立公教大学--辅仁大学而为人们所景仰。黄书光教授的新著《国家之光人类之瑞--复旦公学校长马相伯》一书,为人们了解“出人于圣俗二界,活跃于宗教、政治、教育三重领域”的马相伯之传奇人生,其博大精深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提供了翔实而生动的最新研究。  作者参阅了大量相关史料,如书末所附的主要参考书就达90种之多。在对史料的考证上,作者是很审慎的。如对马相伯的出生地的考证,以及马相伯博土毕业后在依纳爵公学的职位的考证上,都不轻易下结论。黄书光教授强调叙事、实证与说理相结合的研究风格,无疑使该书的论述更为接近史实,为广大读者展示了一代大师的风范。

作者简介

  黄书光,1962年11月生,1989年获教育学博士学位,1998年晋升教授。现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专职研究员。已出版学术专著《中国教育哲学史》(第四卷)、《胡适教育思想研究》、《陈鹤琴与现代中国教育》、《理学教育思想与中国文化》、《国家之光人类之瑞--复旦公学校长马相伯》,合著及参编著作有《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文化革命》、《中外教育比较史纲》(古代卷)等7部,发表论文50余篇。1997年荣获“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称号,2001年荣获“宝钢优秀教师奖”,2003年荣获“第四届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    余子侠,亦名子峡,湖北蕲春人,1953年生。恢复高考后首届大学毕业生。先后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获哲学学士学位、华中师范大学获史学硕士及博士学位。现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兼职教授。其学术研究涉猎教育学、史学等学科领域。撰著主要学术著作《山乡社会走出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民族危机下的教育应对》等。先后在《教育研究》《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日本殖民地教育史研究》(日)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及学术研究论文集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10篇为国家教委主办的《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主办的《中国近代史》、《教育学》、《中国现代史》等刊转载。参编的多部学术著作先后荣获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和教育学科类一、二等奖。    章开沅,浙江吴兴人,1926年生。1946-1948年就读于南京金陵大学历史系。1951年在华中师范大学任教至今。现任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教会大学史研究中心主任。1984-1990年任华中师范大学校长,1983-1990年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评议组成员、召集人。1990-1995年,历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历史系与普林斯顿神学院客座研究员、耶鲁大学历史系鲁斯学者、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历史系客座教授、台湾政治大学历史所客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第14届“黄林秀莲访问学人”等。美国奥古斯坦那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田纳西州长授予荣誉市民证书。撰著及主编的主要学术著作:《辛亥革命史》《辛亥革命与近代社会》《张謇传》《离异与回归--传统文化与近代化关系试析》《中国教会大学的历史地位》《从耶鲁到东京--为南京大屠杀取证》《实斋笔记》《鸿爪集》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国难中的求学与教士生涯一、天主教家庭文化熏陶二、私塾生活与个性成长三、上海依纳爵公学的中西学磨练四、徐家汇神学院深造与神学博士学位五、教士生活的尝试与受挫第二章 人生转折:从宗教追求到政治参与一、赴山东参与洋务新政二、担任朝鲜国王顾问期间的改革建言三、轮船招商局的调查与反思四、滑稽的美国之行五、欧洲考察与沉思第三章 艰难跋涉:教育救国与政治信念一、强国之路的反思与教育救国思想形成二、政治民主化的不懈探索三、教育的政治理想与社会综合治理第四章 近代大学精神的不懈追求(上)一、毁家兴学与创办震旦学院二、震旦学院的办学理念与实践三、民主自治制与震旦风潮四、复旦公学的诞生五、经世致用与复旦公学的价值取向六、复旦公学的办学成绩与曲折发展七、薪火相传与复旦大学崛起八、治校经验与管理创新第五章 近代大学精神的不懈追求(下)一、出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与总统府高级政治顾问二、构建理想中的中国科学院--函夏考文苑三、发起筹建辅仁大学第六章 宗教探索与中西教育思想的文化审视一一、宗教的精神价值与教化功能二、宗教与科学的关系三、反对文化殖民与天主教中国化探索四、西方科学人文教育精神的把握和吸收五、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批判与继承六、中西文化教育的比较与汇合第七章 国难中的民族精神与教育文化使命一、发表抗战言论,批评国民党政府不抵抗政策二、主张民治救国,坚信人民力量三、组织进步团体,开展抗日活动……第八章 马相伯与中国近代高等教育附录 马相伯生平大事年表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马相伯以务实态度参与调查轮船招商局,为时任招商局会办的马建忠提供重要帮助。这一点,马建忠在致盛宣怀的一封信中有所透露:“家兄相伯来,极道执事为弟剖白一切,弟铭感无地。”事实上,马相伯在调查基础上精心构思的《改革轮船招商局建议》,确实触及洋务企业的核心问题--人才选用及素质。轮船招商局经理不善,因为用人“失之太滥”,以至于一般办事人员普遍缺乏现代企业的基本素质,而上层管理者也只是“挂名分肥而已”。  循此致思,马相伯在轮船招商局调查过程中越来越发现洋务大员们自身的官僚习气。当调查途经香港时,马相伯立刻为香港的经济勃兴所吸引。为了与英国殖民者争利,发展民族经济,他觉察到香港对面的九龙半岛之地理优势,意欲建立一个与香港对峙的经贸特区,将其“辟为商埠,建筑市场,招引中外商人,到彼贸易,修一铁路直达广州”。马相伯对这一建议自视甚高,以为极有功于洋务事业,特托人送给两广总督张之洞。张之洞看后,口称“蛮好蛮好”,便把它“束之高阁”,再无下文。害得马相伯苦等3个月,最终带着对洋务官僚的不满和对洋务事业的遗憾,“讪讪地离开广东了”。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国家之光 人类之瑞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