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问传媒
2005-3
山东教育
孙月沐
481
无
《叩问传媒:当代中国媒介传播悟道录》中收有作者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新闻工作的随笔和评论两百余篇,记录了作者对新闻工作的各种感悟和思考。所谓“悟道”,“悟”的是什么“道”呢?其实就是对新闻规律的不断总结和积极探索。全书不论是谈稿件,论栏目,析文风,说评奖,还是对新闻事业的宏观评析,对记者素质的冷静观察,对歪风邪气的尖锐批评,对新闻改革的热情支持,都贯穿了探索新闻规律这样一条主线。把握了新闻规律,新闻工作就有了主动权。对于我们这样一些终日忙碌于采编工作第一线的编辑记者和“老总”们来说,在有一段时空的间隔之后,作者帮助我们重新回顾新闻工作的许多变化,咀嚼以往报道、编辑的不少范例,确实有一种温故知新、悟道升华的感觉,对未来工作也就有了一些新的思路和打算。这是这《叩问传媒:当代中国媒介传播悟道录》带给我的最大收获。
孙月沐,1956年生,江苏盐城阜宁人。笔名朽木、木木、嘉木、江北等。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多年来从事新闻编采和研究工作,历任《光明日报》记者,《新闻出版报》总编室主任,现为《中国新闻出版报》副总编辑、高级编辑(高级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杂文家。享受国家院政府特殊津贴。其10余篇新闻作品获中国新闻奖、全国优秀学术论文奖、全国现场短新闻奖、全国人大好新闻奖、全国政协好新闻奖、全国环境好新闻奖、全国报纸副刊作品奖等国家级大奖,60余篇获《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文汇报》等各种征文比赛奖励。先后在《北京青年报》《中华周末报》《生活时报》《河南画报》《山西发展导报》《中华时报》《大连日报》《烟台日报》《深圳特区报》《宁波日报》《中国图书评论》等多家报刊,以及人民网、光明网、千龙网、东北新闻网开辟新闻时评、杂文、随笔专栏。其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读者》《散文选刊》《杂文选刊》等著名刊物转载,被《中国文学精品大系》《90年代文学潮流大系·学者随笔》《中国散文精品分类鉴赏辞典》《中学生阅读文丛·当代杂文佳作选》等书籍选录。出版有《名编辑随笔丛书·孙月沐卷·情思诱惑》《中国社会兴奋点探访录》《人生风铃》《思路花雨》《世风档案》《浮世拷贝》《北京杂文选粹·孙月沐卷·好大的粉脸》及《中国记者十人谈·21世纪大眺望》(与人合著)等多部著作。
序第一辑 莫乱方寸千年祝福光荣·责任·向往公器如衡把握导向 服务大局恪守道德树立形象优化结构是重中之重提高质量是立足之本把握平凡创不凡高扬道德建设的旗帜与时俱进绘蓝图合力聚焦喜迎回归共铸新世纪辉煌向着太阳高歌猛进薪火不息正义永生战时平时皆风流宜将平时作战时论原创论风格论品牌论“精品群”论局(社)长工程论全流程管理论示范论良性循环论动态运作论全程监控论信息效益征订:论辩与呼唤书报费平议年节的精神卫生“新闻过节”与“过节新闻”双休日与报刊消费磨合与整合新闻的格调新风之源“舆情冷暖”之叹莫乱方寸从“外行难以报道内行”说到学习新闻扶贫的双重视角“深入”的方向在文言商科技新闻宣传二论“国内版热”喜与忧“规模效应”之审视告而广之升起无名英雄的星座第二辑 “反调”三唱第三辑 又见辟谣第四辑 笔锋“作浪”第五辑 “眼”里有诗第六辑 思维“在线”后记
韬奋新闻奖的首届得主,近日在首都北京评出。这是继设立韬奋出版奖之后,又一次对甘愿为人作嫁,甘愿做“无名英雄”的编辑所给予的最高褒奖。幕后英雄到前台,无名英雄出了名,这是一种文明的标志,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可以预料,这一举动,将受到新闻界本身及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人们的记忆里,在实际生活中,编辑历来同默默无闻、孜孜石乞石乞画上等号。应当说,这是行业特点所致,犹如各行各业都有台前幕后一样。在新闻出版业中,编辑,的确不像记者乃至作者那样容易被发现,被承认,被扬名;相反,职业要求他们终日伏案,皓首纂文,呕心沥血。同时,在新闻这台运转着的机器中,编辑又处于一种独特的、前沿的、举足轻重的位置。如果说,新闻的直接表现是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载体,把大量的、有用的信息、知识告知受众;那么,编辑,从一般编辑到总编辑,则是新闻传媒的“设计”和“枢纽”,他们在信息和知识的海洋中担负着判断、调度、指挥乃至导航的重任。这就赋予编辑比别人多得多的辛劳,也赋予他们比别人多得多的责任,以及荣耀。这届获得韬奋新闻奖得主的荣耀背后,记载着一个个令人动容的故事:或44年如一日,献身编辑岗位,“为伊消得人憔悴”;或长年日没而作,日出而息,“三更灯火五更鸡”,全副身心献夜班;或精通编辑业务,认真修改稿件,如庖丁解牛,大匠运斤;或密切联系群众,在党的喉舌与人民海洋中扯起一根“青春热线”。他们那种燃烧自己,烛照别人,献身事业的精神,永远是推动人类文明前进的力量。正是他们,构成了新闻界引为自豪的灿烂群星。他们是实实在在的精神文明之星,是那些“追星族”最应该追赶的星座。 ……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