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第四卷

吕慧鹃,等 编 山东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03-01  

出版社:

山东教育出版社  

作者:

吕慧鹃,等 编  

页数:

504  

内容概要

  《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第4卷)》共收入先秦至清末我国著名文学家的评传一百五十九篇。《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第4卷)》出版后得到学界、教育界、出版界、文化界的一致好评,并被国家教育部列为全国高等学校文科教学参考书,还获得全国第一届优秀教育读物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书籍目录

关汉卿白朴王实甫马致远萨都剌施耐庵高明宋濂高启罗贯中吴承恩归有光冯惟敏李攀龙王世贞李贽汤显祖袁宏道冯梦龙凌濛初徐霞客陈子龙夏完淳

章节摘录

  李贽在礼部任职期间结识了王守仁的信徒李逢阳、徐用检,从此接触了王守仁的学说。王守仁(1472-1528),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是被誉为“绍尧孔之心传”、“倡周程之道术”(《王文成公全书·诰命》)的著名理学家,他提出了“致良知”的学说。徐爱问他:“至善只求诸心,恐天下事理有不能尽”。他回答说:“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王文成公全书·传习录上》)或问“何者为天理?”他答:“去得人欲,便识天理。”(同上)  李贽受到王阳明唯心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但对王的学说进行了利用和改造,借以阐发民主性的内容,反对封建统治阶级的说教。例如王阳明在《答顾东桥书》中说:“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但惟圣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此圣愚之所由分也。”(《王文成公全书·传习录中》)这里前一个意思是希望人民养成合乎统治者所需要的德性,后一个意思则是论证“圣人”的德性高于普通群众。李贽舍弃后者而利用了前者,用以论证“尧舜与途人一,圣人与凡人一”(《李温陵集·道古录》)的平等思想,并且进而否定独尊孔学:“舜惟终身知善之在人,吾惟取之而已。耕稼陶渔之人既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焚书·答耿司寇》)  隆庆五年(1571),李贽转任南京刑部员外郎。就像他在北京时跟上司多所冲突一样,在南京时也跟上司多人闹矛盾。这期间他结识了焦竑、耿定理及其兄定向,焦竑、耿定理成了他终生至友,道学家耿定向后来则成了他论争的主要对象。  焦竑(1540-1620),字弱侯,江宁人。他是耿定向的弟子,李贽和他很相得,说:“夫侯,千古人也,世之愿交侯者众矣”,“然惟宏甫为深知侯,故弱侯亦自以宏甫为知己。”(《续焚书·寿焦太史尊翁后渠公八秩华诞序》)焦竑的“异端”思想不如李贽那样激烈,但二人观点颇多相同,且又十分相知,所以清代纪昀就把他们放在一起加以攻击:“二人相率而为狂禅。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第四卷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