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张道一论民艺

张道一 山东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5-1  

出版社:

山东美术出版社  

作者:

张道一  

页数:

321  

Tag标签:

无  

前言

人贵有自知之明。《易经》上说:“履以和行,谦以制礼,复以自知。”(《系辞》下)疏曰:“自知者,既能返复求身,则自知得失也。”《老子》说得更清楚:“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是久经验证了的至理。一个人的修身是如此,一个民族的振兴也是如此。记得小时候正处抗日战争时期,写文章的人常把我们的国家比作“睡狮”,一旦睡狮觉醒,它会怒吼,进发出巨大的力量,抗击侵略者。这种自知唤起了民众,最终取得了胜利。在文化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只有熟悉自己,了解别人,有所继承,有所借鉴,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这些年研究民间艺术,我翻阅了有关的历史文献,考察了许多偏僻的乡村和城镇的老街小巷,访问了一些老年人和手艺人,写了不少随感式的文章,也有一些心得笔记,在报刊上发表的长长短短的散篇已有一百五十多篇。在1988年发表了《中国民艺学发想》之后,有许多远道的朋友向我询问,或者写信,或者登门,同我探讨民艺问题,所涉范围很大,有的问题我也没有解决,因为我也是在学习和探索之中。为什么我会选中民艺作为研究的对象昵?套用说书人的话说:真是说来话长,一言难尽。这与我的故土、成长、专业、爱好都有关系。我出生在鲁北平原的一个小县城里,这个县在新中国成立后已经撤销,那个小县城也变成了自然村。虽说是“长无乡曲之誉”,却不失为民族文化滋润之地,华夏文明并没有合它而不顾。尽管是在战争的年代,日寇的铁蹄践踏了县城,但周围几十里的农村仍是游击队活跃的地区。1943年,在11岁的时候,我到乡下去读高小,每天晚上的“必修课”是在院子里列队唱救亡歌曲,于是便在少年时代开始懂得了家与国的关系。

内容概要

千百年来,中国的民间艺术自生自灭,犹如山花烂漫,成为广大劳动者生活的一部分。对于创作来讲,民间艺术既是艺术之源,又是艺术之流。文人从中吸取养料,却又嫌它粗俗,所谓“不登大雅之堂”。这种历史现象,只有少数伟人慧眼能看出,如鲁迅、高尔基等,并给予特别的尊重,更多的人是不屑一顾的。有意义的是,当我国社会转型,民间艺术无应变能力,由衰退几近消亡之时,却引起了国人的关心,甚至成为国际社会所关注的一个焦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我国国务院也颁发了文件,并规定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以“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为主题,有的提出了“寻找回家的路”! 家园依在,确实需要保护。拆门窗、揭砖瓦、倒柱础的现象已很严重,家园的路也堵塞得不畅通了。重要的在于认识,这是我们的“母亲文化”,是我们的根之所在。根之不存,五千年的文明将会中断。我们研究民艺的意义即在于此。  民间艺术是从劳动者心中长出的花,花开花落,自生自发,犹如群星灿烂,仿若百川汇流。   啊,民艺! 你是民族文化的一块重要基石,是心灵之表,艺术之根,艺术家从这里取法借鉴。   欣赏民艺,会使人想起生长的故土,——那乡音、乡情之美; 研究民艺,会使人深刻地理解艺术,——艺术与生活之缘。

作者简介

张道一,男,山东齐东县九户镇(现属邹平县)人。1949年入华东大学文艺系,1951年转入山东大学艺术系学习。1952年毕业后任教于华东艺专。自1953年至1957年先后跟著名美术家陈之佛教授、庞薰琹教授研修图案和工艺美术史论。1958年起任教于南京艺术学院。1994年1月调往东南大学,创建我国第一个艺术学系,并获艺术学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为东南大学艺术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曾荣获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研究生教授称号、全国图书奖等;2001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导师奖;2005年,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颁发“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第二、三、四届成员和召集人,中华美学学会第四、五届副会长,江苏美学会第三、四、五届会长,江苏政协第六、七届委员。现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间艺术家评委,全国博士后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艺术指导、民间工艺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美学会名誉会长,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名誉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书籍目录

自知者明——以此为序中国民艺学发想建立“民艺学”的必要性《民艺学论纲》序国风有形——《中国民间美术全集》总序中国民间美术概说——前苏联版《中国民间美术》代序中国民间文化论民艺研究的若干关系民间美术的价值观民间艺术对话录有形国风的采集民间美术的二分法路在脚下——《民间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论》序追求美好——《民间美术通论》序张果老倒骑驴女红之路小鸠的歌民艺与旅游文化深沉雄大的砖石精神——汉画像石和画像砖的艺术成就年画论列喜看潍坊民间孤本年画《太平欢乐图》题记《应用民俗学》序巧手出“苏式”——《苏州民间手工艺》序《苏州民间手工艺》分类表中国的蓝印花布蓝花的变奏——民间蓝印花布之美及其他鬓发如云——《发髻上的中国》序魂归何处——谈丧葬和祭祀的纸扎艺术金桥·银桥·奈何桥——徐州地区的“送老花”和“送老歌”“剪花娘子”库淑兰洒脱艺人程建礼可敬的花姆泥土情深——《喻湘涟王南仙泥塑集》序灵性的发挥管祥麟情系天涯民间文化的觉醒——《中国民间美术辞典》代序民艺的保护与振兴鲁迅论民间艺术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中国民艺学发想五我主张民艺学的研究着重解决以下问题:1.民艺学的研究对象,即研究些什么。譬如研究说关于生活日用的民艺,装饰陈设的民艺,传统节日的民艺,人生礼仪的民艺,体育娱乐的民艺,生产劳动的民艺等。还要研究当代的和以前的,乃至古代的,它的来龙去脉和相互关系,从而划出一个范畴,搭起它的框架。2.民艺学的研究宗旨,即为什么要研究。建立民艺学的目的,民艺学的性质和特点,它的社会作用和意义,它在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它与专业艺术的关系等。3.民间艺术的分类。从内容到形式,从材料到制作,从构想到应用,从形态到审美,分别归类,探索其合理的结构。4.民间艺术的成就是生产者的智慧结晶。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是同构的,在民艺学研究中也要注重艺术的形式与喜闻乐见、艺术的程式手法与创新、承传性与集约性、业余性与自娱性、地区性与乡土性的同构。5.民艺学的比较研究。要比较现代的与古代的,此地的与彼地的,此类与彼类,民艺与其他文化现象,汉族与兄弟民族,中国与外国,流传的来龙去脉和相互交流的关系,影响与融合,在比较中求鉴别,以期认识的深化。6.民艺学的研究方法。如何做调查工作——发掘、了解、收集、记录、整理;如何做研究工作——综合研究、分类研究、比较研究、专题研究等。以上几个方面,只是随想所生,未成体系。总之,是希望较深入地解决一些基本问题。就像盖房子一样,我主张不妨一面筹砖瓦,一面画图纸。依据材料设计图样,根据图样筹措材料,两者互补,可能使民艺学的大厦建造得更快更稳固。

后记

近些年来,我写了不少有关民艺的文章,或是有感而发,或是有所思进,也有为人所作的序文,陆续发表在各种刊物和书籍上,没有结集。许多朋友和学生都希望能够将其汇总起来,便于翻阅,也有的建议我写一本《民艺学》的书,系统地讲述民间艺术。著书的想法是有的,也曾列过提纲,为研究生讲过课,但一直没有动笔。主要原因是对于民艺的探讨没有见底,颇有越挖越深之感。据说钻探石油要在很大范围内打井,都喷出油来才能称作“油田”,一两口井是不能称作油田的。我国民艺的油田太大了,也太丰富了,如要写得周全,写出精神来,有助于我们民族文化的复兴,是要下大功夫的。慰情聊胜无,便作了这本选集。所选的篇目,大部分都是散见于报刊上的和未曾发表的,只有几篇已收在我的其他集子中。新文加旧文,为的是表明我的思路。我读别人的书,多是先看前言后语,留心于作者的思路,从中得到启迪。因而以己度人,也想把我的认识过程排列出来,与读者共切磋。曾有人问,为什么我写的文章有前后不尽一致的地方?我只能回答:不一致是正常的,真实的。试想,前后数年乃至数十年,人都变老了,文章怎会不变呢?散篇的文章不同于专著。专著必须观点一致,前后统一;散篇可能会表现出作者的前后思路,甚至有重复的内容,如果一成不变,几乎是不可能的。记得20世纪的80年代,在贵阳研讨民间艺术,我初次提出中国美术发展的不同渠道,先是归纳为三个,即宫廷艺术、文人艺术和民间艺术,后来王朝闻先生又补充了宗教艺术,才使我的思路得以完整,成了以民艺为基础的四个渠道。学问的积累和丰富,也包括了质的提高,不是一下子上升的。又如当年我同廉晓春讨论民艺,谈到艺术的起因和目的,我说是“生活的直接需要”,她说是“精神的最大满足”。实际上两者是不矛盾的,相互结合起来就更完整了。


编辑推荐

《张道一论民艺》由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张道一论民艺 PDF格式下载



对于想对中国民艺进行了解,或者民艺研究初入门者,是很有指导意义的。作者是位文化底蕴很深厚的作者。听有经验的长者讲话,会受益匪浅。书中提到一些有意思的民艺类书籍,还有很多颇有建树的民间艺人。对于民艺论文写作也会有些启示作用。


是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不错的资料!


好书,有很大的启发,对传统文化有新的认识


封底是剪花娘子的剪纸作品,很赞哦~


这本书与想像的一样好,发货与送货都很快,给5分。


阅读中!张道一老先生的民艺理论,研究民间美术要看!


此书为张先生的论文集,书中有些观点直中中国民间艺术发展的要害,给人启迪,令人深省。不过有些观点重复出现。总体还是很不错的。值得专业人士或关心中国民家门艺术者一读。


作者对民艺和民艺学做了深入详细的陈述。


张道一的思想还有一些可鉴之处。


感觉 不错 张道一的书一定得看


我是因为要写论文 所以买的 算不错吧 贵了点!


还不错……纸质不错


读完这本书,感觉内容还是挺多的,对于民艺谈的特别广泛,就是书中有些观点不断的重复,内容相似,有些好像写心情一样,一两页就是一篇,看完了没什么太多感觉(书中某些部分)。从整本书中,能够感受到作者对民艺未来道路的忧虑。总的来说还是一本不错的书,我还会继续关注张先生别的书籍,希望能够了解的更多更深的民间民俗艺术。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