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图解法华经

(后秦)鳩摩羅什,史蘊編著 山东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  

出版社:

山东美术出版社  

作者:

(后秦)鳩摩羅什,史蘊編著  

页数:

320  

字数:

200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成佛的法华  六万余言七轴装,无边妙义广含藏。白玉齿边流舍利,红莲舌上放毫光。  喉中甘露涓涓润,灌顶醍醐点点凉。假使造罪如山岳,不须妙法两三行。  —宋仁宗  《妙法莲华经》是佛教中的一部重要经典,佛一生说法四十九年,在最后的八年里说的就是《法华经》,无论从时间上看,还是从内容上看,《法华经》对大小乘佛教都具有归纳总结性。  《法华经》的主旨有以下几点:  一是“会三归一”,将三乘归于一乘。佛在以前所说的菩萨、缘觉、声闻三乘只是方便说法,而实际上并无三乘,只有一佛乘,目的是令众生共入佛道。  二是“开权显实”,点破此前的种种方便言教,揭示佛出现于世间的“一大事因缘”,也就是佛来世间的根本原因。  三是“久远实成”,告诉人们释迦牟尼佛的无限寿量。释迦牟尼佛并不是两千多年前在印度悟道成佛,而是在无量劫以前就已经成佛,是乘愿再来的一位古佛。  四是“皆可成佛”,《法华经》破除了关于成佛的种种不正确言论,以提婆达多和龙女成佛的例子,说明一切众生皆可成佛的道理。提婆达多罪大恶极,龙女业障深重,他们尚且可以成佛,其他法界众生当然也可以成佛。“成佛的法华”在此达到了圆满无碍的境界。  除此之外,《法华经》还大力提倡人们行菩萨道,并且塑造了一位大菩萨——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的特点是大慈大悲,能随时随地救众生脱离苦难。在后世的千百年里,观世音菩萨已经成为佛教中最受人信奉的一位菩萨,她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成为佛教的象征。“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正是观世音菩萨巨大影响力的体现。《法华经》中的第二十五品《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则一度以《观音经》之名流行于世。  自从鸠摩罗什三藏法师翻译的《妙法莲华经》问世以来,这部重要的经典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传统学术方面,《法华经》的直接产物就是产生于陈隋之际的天台宗。作为汉地佛教的第一个宗派,天台宗在理论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有“释迦再来”之称的智者大师是中国文化史上最具创造力的人物之一,他提出的五时八教的判教观、性具实相的缘起论、止观双运的修行法,都是佛教史乃至学术史上的重要创造。开台宗之外的高僧大德也十分推崇《法华经》。历史文献表明,历代大师中以研究《法华经》、阐述《法华经》理论的为数最多。  当然,《法华经》不仅仅是深奥的理论,而且有很强的文学性,尤其是鸠摩罗什翻译的《妙法莲华经》,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学作品。如果说《法华经》是一朵洁白无瑕的莲花,那么“法华七喻”就是莲花中七颗璀璨的明珠,它们为《法华经》的文采增色不少。《法华经》对文学艺术的影响突出体现在唐诗和敦煌壁画中。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法华经》得到了无数教内外人士的推崇。“不读《法华》,不知如来救世之苦心。”佛教中还流传着“成佛的法华,开慧的楞严”的说法,《法华经》与《华严经》、《楞严经》并称为“经中之王”,是修行者不可不读的经典。  《法华经》的内涵极为深刻,所以要想读懂它绝不是一件易事。对多数初学《法华经》者来说,第一个困难就是对经文中的许多概念感到迷惑不解,而要从佛教基础理论学起,这个过程又太漫长。  针对这个现状,我们特意编写了《图解法华经》一书。本书在用通俗流畅的白话文讲解《法华经》理论的基础上,将经中晦涩难懂的部分用图画或表格表现出来,使读者可以轻松把握《法华经》的精华。在本书的末尾,附上经中的部分重要经文,以方便读者查阅。  “不入法华,不知佛恩之浩瀚”,使更多的人能读懂这部最圆满无碍的佛经,是我们编写《图解法华经》一书的初衷。但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内容概要

《法华经》通常是指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妙法莲华经》,它语言流畅,譬喻生动,文字优美,是一部重要的大乘经典。《法华经》的根本目的就是让众生共入佛道,揭示众生无论善恶都可以成佛的道理。《法华经》调和了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矛盾,将大乘和小乘纳入一佛乘。释迦牟尼佛的无边寿量在《法华经》中也得到了展示,使人们认识到释迦佛是无量劫前就已经成佛的一位古佛。  本书吸取了《法华经》的精华,兼顾与《法华经》密切相关的文化现象,将其提炼成一百多个小专题,用浅显易懂的文字讲解其中的深刻含义。还有一点是我们独创的,就是将抽象难懂的佛理用图画和表格来表现,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复杂的问题条理化,深奥的理论通俗化。人人都能读懂《法华经》,是我们编著此书的心愿。

作者简介

  鸠摩罗什(梵语Kumārajīva),(公元344-413年),音译为鸠摩罗耆婆,又作鸠摩罗什婆,简称罗什。其父名鸠摩罗炎,母名耆婆,属父母名字的合称,汉语的意思为“童寿”。东晋时后秦高僧,著名的佛经翻译家。与真谛(499—569)、玄奘(602~664)、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另说还有义净(635—713)(又说为不空(705—774))并称为四大译经师。

书籍目录

《法华经》中的观世音菩萨 《法华经》变相图 编者序:成佛的法华 本书内容导航 第一章 莲华妙法:认识《妙法莲华经》 1 经中之王:统摄大小乘佛法的《法华经》 2 经题释义:大乘妙法莲华经 3 经义简述:大乘佛教的菩萨精神 4 五时八教:《法华经》在佛教中的地位 5 法华思想:以一佛乘思想为中心 6 再造心灵:人人可读《法华经》 7 《法华经》与敦煌:《法华经》对艺术的影响 8 法华史考:原典与各种译本 9 鸠摩罗什:佛经翻译第一人 10 三周说法:《法华经》的结构 11 二处三会:《法华经》说法的场所 第二章 教在天台:《法华经》与天台宗 1 天台宗:中国第一个佛教宗派 2 智者大师:天台宗的实际创立者 3 止观双运:天台宗的修行法 4 六凡四圣:迷悟不同的众生 5 性具善恶: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6 六即佛:成佛的六个层次 7 三谛圆融:天台宗的辩证法 8 一念三千:天台宗的实相论 9 智者之后:天台宗的传承 10 日莲宗:日本佛教与《法华经》 11 海东天台:朝鲜佛教与《法华经》 第三章 说法缘起:灵鹫山上的法华大会 1 序品:说法的缘起 2 对告众:法华大会上的佛弟子 3 六瑞相:令人生信的方便示现 4 文殊解疑:日月灯明佛的因缘 5 方便品:说法之前的准备 6 说法前的三止三请:唤起大众的闻法之心 7 五千弟子的离席:佛法不度无缘之人 8 十如是:诸法实相的大乘妙理 9 开启涅之门:佛现世间的本怀 第四章 会三归一:佛法中的一乘妙理 1 譬喻品:对中根弟子的方便说法 2 权实二智:方便般若与实相般若 3 娑婆之苦:火宅中的苦难众生 4 信解品:四大声闻对佛法的领悟 5 三乘教法:出离轮回的修行法 6 涅妙境:涅的不同形式 7 会三归一:实无三乘,唯一佛乘 8 回小向大:劝人共修菩萨道 第五章 汝当作佛:《法华经》中的授记观 1 授记品:《法华经》中的授记思想 2 授记思想:前定的因缘与果报 3 化城喻品:大通智胜如来的因缘 4 五百弟子受记品:佛的大弟子们 5 授学无学人记品:人人都是未来佛 第六章 久远实成:《法华经》中的佛身论 1 见宝塔品:宝塔中的虚空法会 2 宝塔信仰:佛教中的宝塔 3 宝塔涌现:展示佛土的真实面貌 4 庄严佛土:佛和众生眼里的世界 5 从地涌出品:从地涌出的无量菩萨 6 止召六义:他方的菩萨与本土的菩萨 7 如来寿量品:不可思议的如来寿量 8 法身常住:不生不灭的佛身 9 常不轻菩萨品:对一切未来佛的赞叹 10 如来神力品:无量无边的佛法 11 五个五百年:佛入灭后的世界 12 三世诸佛:十方三世的无量佛陀 第七章 皆可成佛:《法华经》中的成佛观 1 证悟佛道:佛教中的终极目标 2 如何成佛:法华之外的成佛观 3 提婆达多品:成佛的新依据 4 提婆达多:一阐提人也可成佛 5 龙女成佛:一念之间即可成佛 第八章 由信成佛:《法华经》中的修行法 1 佛法智慧:拯救众生的良药 2 六波罗蜜:大乘佛教中的修行法 3 由信成佛:信是佛道上的第一步 4 六句知见:由慈悲进入智慧 5 三类强敌:修行中的重重困难 6 菩萨的阶位:从发心到成佛的过程 7 分别功德品:听闻如来寿量的无量功德 8 四信与五品:如来寿量与受持方法 第九章 法华七喻:莲花中的七颗明珠 1 譬喻法:善巧方便的说法方式 2 火宅喻:火宅之中的三界众生 3 穷子喻:大乘门外的二乘之人 4 药草喻:不同根机的一乘说法 5 化城喻:修行路上的暂栖之所 6 衣珠喻:众生具足的智慧德相 7 髻珠喻:一切佛陀的第一妙法 8 医子喻:救苦救难的大乘法药 第十章 户户观世音:《法华经》与观世音信仰 1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经中之经 2 念彼观音力:民间的观世音信仰 3 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的法身大士 4 六观音:六道中的观世音菩萨 5 三十三观音:观世音菩萨的普门示现 6 离苦得乐:念诵观音名号的功德 第十一章 法华殊胜:诸经法中最为第一 1 十种称扬:《法华经》的经王地位 2 “拔苦”和“与乐”:《法华经》的殊胜之处 3 髻中明珠:听闻《法华经》的幸运者 4 随喜功德品:听闻《法华经》的功德 5 三种供养:供养佛法的功德 6 法师功德品:五种法师的功德 7 六根清净:受持《法华经》的利益 8 回向的法门:把功德之水洒向众生 9 谤法之文:谤法的十四种体现 第十二章 付嘱与弘法:《法华经》的弘传 1 法师品:在佛入灭后奉持佛法 2 五种法师:弘法的身体力行者 3 劝持品:此土和他土的弘法者 4 安乐行品:初发心菩萨的弘法 5 嘱累品:佛对他方菩萨的付嘱 6 付嘱:四种形式的付嘱 7 六难九易:说《法华经》的难度 8 药王菩萨本事品:舍身供佛的大菩萨 9 妙音菩萨品:具有三十四身的大菩萨 10 陀罗尼品:守护《法华经》的陀罗尼 11 妙庄严王本事品:与家人共行菩萨道 12 普贤菩萨劝发品:受持《法华经》者的守护神 附录

章节摘录

  宝塔信仰  佛教中的宝塔  宝塔是佛教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建筑,它是随着佛教的传入而从印度传入中国的。宝塔原来是埋藏舍利子的地方,但是现在它已经走出了佛教的范围,成了一种传统的东方式建筑。  塔的由来  塔是中国随处可见的建筑物,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塔并不是中国的“原产”。实际上塔是随着佛教的传入而从印度“引进”中国的。  “塔”是根据梵文音译来的一个词,本义是坟墓,是古代印度高僧圆寂后用来埋放骨灰或舍利子的地方,也有的塔中收藏着珍贵的佛像、佛经等物。  塔已经成为一种极富东方特色的建筑类型,尤其在中国,它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已经基本脱离了印度的原貌,成了中国的典型建筑。  塔的种类  从外形上看,最早的塔主要是方形的,后来逐渐演变为六角形、八角形和圆形等多种形状的;从建塔的材料上来看,最多的是木塔和砖塔,此外还有铁塔、铜塔、石塔、琉璃塔等,如果有供养珍贵的舍利子等要求,还会建造小型的金塔、银塔、水晶塔、珍珠塔。按照结构来分,塔又可分为楼阁式、亭阁式、密檐式、覆钵式、金刚宝座式等。  在现代汉语中,“塔”还有另外的含义,如比萨斜塔、艾菲尔铁塔、金字塔、电视塔等,它们虽然也叫“塔”,但是与上面提到的佛教中的塔意义不同。  应该指出的是,即使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塔,也已经超出了佛教的范围,因为有很多塔已经与佛教没有关系,而只是一种传统的建筑样式。  佛教中的宝塔信仰  关于佛教中建塔的传统,还有一个小故事。  那还是世尊在摩揭陀国的时候,有一位居士请世尊到家里来接受供养,于是世尊带上诸菩萨、声闻、天龙八部等去居士家。  在路上,他们经过一个花园,世尊看到了一座被杂草所包围的破旧不堪的塔,发现那座塔居然发出了五彩的光芒。世尊走到那座塔的前面,塔立刻发出了赞叹声:“善哉!善哉!”  让众人更没想到的是,世尊竟然流下了泪水,顶礼这座塔,然后绕塔三圈,又把自己的上衣脱下来覆盖在塔上。大家一直认为世尊是世界上最尊贵的人,为什么他还要如此对待一座普普通通的塔呢?  世尊知道了大家的疑惑,就说出了敬塔的因缘。原来这座塔叫“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塔”,塔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全身舍利的总和,塔就是诸佛的化身,在塔中有八万四千个法门。经过世尊的开示,在场的弟子们都明白了其中的因缘,也都纷纷顶礼并绕塔三周。他们中很多人都发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证得了很高的果位。  当年释迦牟尼佛涅檗后,留下了无数舍利子,有八个国的国王分了这些舍利子,带回本国建塔供养。后来阿育王打开这些舍利塔,重新分为八万四千份,又建造了八万四千座宝塔,把它们分散到各地,促进了佛教的传播。  供养佛塔的功德  宝塔本身就是诸佛舍利,所以供养宝塔会有很大的利益,为此释迦牟尼佛还专门说了一部经《佛说造塔延命功德经》。该经上说:若能建造或供养宝塔,就能“不为一切毒药所中,寿命长远无有横死,究竟当得不坏之身,一切鬼神不敢逼近”,“若犯四重及五无间极重罪业悉得消灭”。类似这样的利益还有很多。  《僧祗律》中说,如果有人用百千黄金布施给别人,就会获得很大的功德,但是还不如用善心礼佛塔的功德大。《譬喻经》举出了造塔的十种果报:不生于偏远之地,不会贫困,消除邪见,可得十六大国之王位,延年益寿,可得金刚的保护,可得广大福德,可得佛菩萨的慈悲,具足智慧,可往生十方净土。在《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中说,如果有人能在塔前以一香、一花供养宝塔,就能消灭八十亿劫中积累的生死重罪,而且生前能避免各种灾难,死后可投生到佛家。这种功德不可谓不大了。  正是因为供养宝塔有这么大的功德,所以在很多寺院里都建有塔,它们多数建在寺院的后面,往往是一个寺院的象征。    宝塔涌现  展示佛土的真实面貌  释迦牟尼佛为了召回在十方世界说法的分身诸佛,运用神通力,把自己的娑婆世界变得庄严清净,并增加了无量无边的新佛土。  多宝佛的发愿  灵鹫山上涌现出一座宝塔,世尊为弟子们解疑,述说了多宝佛的因缘。这位多宝佛在成佛前曾经发愿,说当未来有佛说《法华经》时,他的宝塔要显现,为说法的佛陀作证。但是多宝佛不能轻易现身让弟子看到,除非说法之佛答应他的一个“条件”,就是说法的佛陀要把自己在十方世界的分身诸佛集合于一处,“然后我身乃出现耳”。  佛土的真实面貌  释迦牟尼佛运用神通,把自己在十方世界中的分身诸佛都召回灵鹫山。只见世尊眉间放出白毫光,此间的娑婆秽土忽然变成清净佛土,琉璃为地,宝树庄严,道路上有黄金做的护栏,曼陀罗花遍布各地,没有杂乱的村落城市,到处点燃着大宝香,到处悬挂着宝铃,真是一个清净美妙的佛土。娑婆世界的其他众生也都被转移到了其他地方,只留下了灵山法会上的听法者。这是一个何等庄严清净的佛土!没有四恶道,没有种种不净之事,人们也没有种种不净的念想。  分身佛的聚集  这时弟子们通过世尊眉间的白毫光看到了十方诸佛的世界。每个世界的分身佛正在为弟子说法,他们听到了释迦牟尼佛的召唤,就暂停说法,来到娑婆世界供养多宝如来的宝塔。  分身诸佛各带一大菩萨来到灵鹫山,在高五百由旬的宝树下结跏趺坐。由于分身佛太多了,所以整个三千大千世界都坐满了还容不下所有的分身佛。释迦牟尼佛为了容纳无量分身诸佛,以神通力扩大佛土,一下就增加二百万亿那由他的佛土,这无量的佛土都清净无比,没有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四恶道。尽管如此,还是接纳不了来集的分身诸佛,于是释迦牟尼佛又扩大了二百万亿那由他的佛土,使这些佛土变成同一佛土。这次刚好容下了分身诸佛。分身佛都来到灵鹫山上之后,释迦牟尼佛才打开了多宝佛的多宝塔,升入虚空中说法。


编辑推荐

  《图解法华经》采用现代手法,以图解的形式充分展示了《法华经》的全部内容,将深奥的佛是用图画表现出来,是不可多得的《法华经》入门读物。  《法华经》全称《妙法莲华经》,最大乘佛教中的一部重要经典,它是佛在入灭前所说,所以是最圆满的佛法。无数僧俗都十分推崇《法华经》,认为它展示了广大无边的佛恩。《法华经》不放弃每一个人,主张人人都可以成佛。民间的观世音信仰使得这部经更加深入人心。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图解法华经 PDF格式下载



就是随意降价太让人伤心。俺刚买完,《法华》和《阿含》两本,就分别降了20%左右,冤死俺了。


  佛学入门者或有兴趣了解法华经的,此书能提供这部经文的一个清晰的脉络,进而对天台宗,中国佛教的发展也有个基本的了解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