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獾的礼物

华莱 明天
出版时间:

2008-8  

出版社:

明天  

作者:

华莱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在这个动人的故事里,獾的朋友们学会了接受它的死亡,苏珊·华莱的儿童图画书首次亮相,就一鸣惊人。她迷人的插图将伤心的文字衬托得十分完美。

作者简介

  苏珊·华莱1961出生于英国的黑池(Blackpool)。自幼喜欢画图,所以,很自然的,在完成义务教育后,便选择到曼彻斯特综合技术学院学习插画。四年的学院生涯,由于良师益友环绕,对她日后的发展,带来了决定性的影响。  1984年,当她还是一名学院学生时,就完成了第一本图画书《獾的礼物》。此书一出,即一鸣惊人。苏珊·华莱不仅获得了鹅妈妈新人奖的首奖,还在法国获得了数座奖项。仅在日本它的销售数字就超过了五十万册。她后来又陆续创作了《土拨鼠的礼物》(Badger’s Bring Something Party,1994)等一系列以獾为主角的故事,成为风靡日本的童书。她的主要作品还有《妖怪的床》(The Monster Bed,1986)等。  她现在是英国最著名的图画书画家之一,目前居住在曼彻斯特,为安徒生出版公司画图画书。

章节摘录

  一个关于死的忧伤而温暖人心的故事 / 作者:彭 懿(作家、图画书研究者)  在这个动人的故事里,獾的朋友们学会了接受它的死亡。  这是一本在日本非常有名的书,在柳田邦男与松居直等人合著的《绘本之力》以及他的《寻找一本绘本,在沙漠中》(砂漠でみつけた一冊の絵本,2004)里,都有大段大段的提及。  画这本书时,作者苏珊·华莱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二十岁出头的女学生。据她自己回忆说,那一年恰好临近毕业,毕业作品画点什么好呢?因为她一年级及三年级的班主任是大名鼎鼎的图画书画家汤尼·罗斯(Tony Ross),所以她毫不迟疑就选择了图画书。汤尼·罗斯可能是太喜欢这个有才华的红头发女孩了,有一天甚至找到她,“你看,这样一个故事如何?”接着,就给她讲了一个獾的故事。许多年过去了,她还以一种感激涕零的心情说:如果没有当年汤尼·罗斯的启发,我就不会有今天。  恐怕连她本人也没有想到,这样一本习作竟然出版了,更让她意外的是,翌年还获得了为提携图画书新人而设立的鹅妈妈奖(也有人索性就译成了“鹅妈妈新人奖”)!  不过,因为这本书的封面上写着“苏珊·华莱/文·图”,可能世界上没有几个人知道汤尼·罗斯当了一回无名英雄,无私奉献了这个故事的原型。其实,苏珊·巴蕾的这本一鸣惊人的处女作的背后,不但闪动着汤尼·罗斯的影子,还有一个人的影子也隐约可见,就是被称为维多利亚时代最伟大的黑白插图画家、我们所熟悉的《小熊温尼·菩》、《柳林风声》的插图作者E·H·谢泼德(E·H· Shepard)。有人说乍一看,苏珊·华莱笔下的那些人物与《柳林风声》中的獾、鼹鼠和癞蛤蟆实在是太像了,只不过是涂上了颜色而已。我不知道说这时的苏珊·巴蕾的画还带有强烈的模仿痕迹过不过分,但她并没有否定这一点,她说她学生时代最喜欢的画家就是E·H·谢泼德。当然,她说她从未想过模仿他,只是想自己如果能画出那样的画就好了,当时她只不过是把素描当作了实际作画之前的草图。可有一天,汤尼·罗斯看到了她的画,竟会赞不绝口:“就这样画下去!” 汤尼·罗斯的这一个建议确定了她的画风。  苏珊·华莱说她在画《獾的礼物》之前,脑子里最先闪过的画面,就是一只老迈的獾坐在树桩上面的那个画面。这个画面确实经典,意味隽永,不论你是头一次读这本书还是读了多少遍,最后挥之不去的就是这个画面。  这是这本书的第一个画面。  简洁的钢笔线条,加上那么几抹淡淡的水彩,就把那只佝偻着身子坐在晚秋、生命也同样走到了尽头的主人公推到了我们的面前。作者说后面所有的画面都是诞生于这一页。正像她所说的那样,这一页为整个故事定下了一个调子:悲伤而温暖。死亡本来是一个沉重而又让人压抑的灰色主题,但作者却用她那女性特有的柔情,故意在水彩里加上大量的水,冲淡了那种阴暗。或许,这就是她从不用调色盘而总是喜欢用盘子调色的缘故吧?  苏珊·华莱从秋天画到冬天,又从冬天画到春天,把一个永恒的关于死亡、爱和重新振作的故事寓意深长地契合到了四季的变化之中。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獾死后下雪的那片蓝天。可以说那是整本书里最耀眼、最让人心颤的一抹亮色了,蓝得如同魔沼。正是这片蓝色,成为故事的一个转折点,把我们引入到了动物们弥足珍贵的回忆之中。  她迷人的插图将伤心的文字衬托得十分完美。  这本图画书的主题就不用我多说了,让我感叹的是,作者能把死亡比喻为“走向长长的隧道的另一头”。对于一个对死亡充满了恐惧与未知的孩子来说,这真是一种再形象不过的解释了。  这本书原来的书名是Badger‘s Parting Gifts,如果直译,应该是《獾的离别礼物》。这个“离别”,让这本书从一开始就弥漫着一种悲伤的情绪。  日文版的《獾的礼物》,不但把书名改成了《难忘的礼物》(わすれられないおくりもの),还改译、添译了不少地方。比如有一句,我就觉得译得非常适合孩子理解。原文说:“獾并不害怕死亡。死,仅仅是意味着他离开了他的身体(Badger wasn’t afraid of death. Dying meant only that he would leave his body behind)”日文是:“獾并不害怕死亡。因为他知道即使是死了,身体没有了,但心还是会留下来的”。獾给动物们留下了那么多美好的回忆,教会了动物们那么多的技艺,可这就是獾的礼物吗?不,獾还教会了动物们生命的意义,这才是獾的希望。所以,这本书不但是一本关于“死亡”、学会接受“死亡”的书,还是一本关于“生命”的书呢!  友情就是一件珍贵的礼物! (不丹 ·2007年02月 )  有些大人总是忌讳给孩子说到“死”,仿佛对一个刚来到人间的宝贝,说“死”是一件很残忍的事情。其实“死”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东西,就像走向一条长长的隧道,或者仅仅是自己离开了自己的身体。  这是一个略带忧伤的故事,偏冷的色调和简洁的疏密有间的线条,勾画出一种伤感沧桑的氛围,又有些梦境的色彩。而关于动物朋友对獾留给他们“礼物”的描述,朋友开始伤感后来温馨的回忆,似乎又把故事上升到死亡与永恒对话的哲理高度,原来,一种对朋友的关怀和帮助,将会长久的留在他们的心里,即使你永远离开了他们。这使我们想起周围的很多人物,和这么一个温馨感人又富有哲理的故事相比,也使我们想到从小受到的思想教育方式是何其的僵化教条。  这个故事给孩子们一个对“死”平和坦然的态度,这种态度有那么一种超然的意味,又不乏情绪的自然流露。其实,生老病死就是人生一种自然的过程,如果我们象獾那样坦然,还给朋友留下那么多看似一般却非常珍贵的礼物,那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  值得注意的是,故事里提到的“礼物”,没有一件大而贵的东西,全是一件件帮助朋友的小事,把一件件相助的小事当作珍贵的礼物,把对一个人的离去回忆和与一个人曾经的友好相处结合起来,对孩子的成长又有一种积极的诱导。  最后,送大家一首自创的(儿歌)生老病死歌,希望喜欢。  娃娃问妈妈,妈妈轻声笑:生是日东升,老是夕阳红,病是阴云起,死是入海流。  娃娃问爸爸,爸爸高声笑:生是浪打浪,老是树常青,病是修理工,死是组装厂。  娃娃问姥姥,姥姥摇头笑:生是狗下崽,老是鸡没蛋,病是藤缠树,死是满天星。  娃娃问爷爷,爷爷点头笑:生是小溪流,老是大海深,病是夏夜短,死是冬眠长。  娃娃问姐姐,姐姐抿嘴笑:生是春发芽,老是秋结果,病是打妖怪,死是捉迷藏。  娃娃问哥哥,哥哥咧嘴笑:生是个子长,老是学问高,病是身子懒,死是话太多。  ……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丹麦艾克松撰文、瑞典艾克松绘图的《爷爷变成了幽灵 》把关于死亡和永别的故事,描述得温暖、细腻、深情。在对往事的琐碎而又温情的回忆中,让小读者与故事中的主人公艾斯本一道,体验了祖孙相处时的快乐和幸福,以及永别时的伤感和从容。此外,《爷爷有没有穿西装》、《獾的礼物 》、等图画书,也是很好的诠释死亡的话题的作品。  ——方卫平 新京报


编辑推荐

  关于《獾的礼物》的成就与赞誉:  ●1985年英国鹅妈妈奖;  ●法国基金会奖(The Prix de la Fondation de France);  ●法国Prix de Treize奖;  ●德国威廉·豪夫奖;(German Wilhelm-Hauff Award);  ●入选日本全国学校图书馆协议会第22次“好绘本”;  ●入选日本儿童书研究会/绘本研究部编《图画书·为了孩子的500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獾的礼物 PDF格式下载



在这个动人的故事里,獾的朋友们学会了接受它的死亡。
这是一本在日本非常有名的书,在柳田邦男与松居直等人合著的《绘本之力》以及他的《寻找一本绘本,在沙漠中……》(砂漠でみつけた一册の絵本,2004)里,都有大段大段的提及。
画这本书时,作者苏珊·华莱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二十岁出头的女学生。据她自己回忆说,那一年恰好临近毕业,毕业作品画点什么好呢?因为她一年级及三年级的班主任是大名鼎鼎的图画书画家汤尼·罗斯(Tony Ross),所以她毫不迟疑就选择了图画书。汤尼·罗斯可能是太喜欢这个有才华的红头发女孩了,有一天甚至找到她,“你看,这样一个故事如何?”接着,就给她讲了一个獾的故事。许多年过去了,她还以一种感激涕零的心情说:如果没有当年汤尼·罗斯的启发,我就不会有今天。   恐怕连她本人也没有想到,这样一本习作竟然出版了,更让她意外的是,翌年还获得了为提携图画书新人而设立的鹅妈妈奖(也有人索性就译成了“鹅妈妈新人奖”)!   不过,因为这本书的封面上写着“苏珊·华莱/文·图”,可能世界上没有几个人知道汤尼·罗斯当了一回无名英雄,无私奉献了这个故事的原型。其实,苏珊·巴蕾的这本一鸣惊人的处女作的背后,不但闪动着汤尼·罗斯的影子,还有一个人的影子也隐约可见,就是被称为维多利亚时代最伟大的黑白插图画家、我们所熟悉的《小熊温尼·菩》、《柳林风声》的插图作者E·H·谢泼德(E·H· Shepard)。有人说乍一看,苏珊·华莱笔下的那些人物与《柳林风声》中的獾、鼹鼠和癞蛤蟆实在是太像了,只不过是涂上了颜色而已。我不知道说这时的苏珊·巴蕾的画还带有强烈的模仿痕迹过不过分,但她并没有否定这一点,她说她学生时代最喜欢的画家就是E·H·谢泼德。当然,她说她从未想过模仿他,只是想自己如果能画出那样的画就好了,当时她只不过是把素描当作了实际作画之前的草图。可有一天,汤尼·罗斯看到了她的画,竟会赞不绝口:“就这样画下去!” 汤尼·罗斯的这一个建议确定了她的画风。   苏珊·华莱说她在画《獾的礼物》之前,脑子里最先闪过的画面,就是一只老迈的獾坐在树桩上面的那个画面。这个画面确实经典,意味隽永,不论你是头一次读这本书还是读了多少遍,最后挥之不去的就是这个画面。   这是这本书的第一个画面。   简洁的钢笔线条,加上那么几抹淡淡的水彩,就把那只佝偻着身子坐在晚秋、生命也同样走到了尽头的主人公推到了我们的面前。作者说后面所有的画面都是诞生于这一页。正像她所说的那样,这一页为整个故事定下了一个调子——悲伤而温暖。死亡本来是一个沉重而又让人压抑的灰色主题,但作者却用她那女性特有的柔情,故意在水彩里加上大量的水,冲淡了那种阴暗。或许,这就是她从不用调色盘而总是喜欢用盘子调色的缘故吧?   苏珊·华莱从秋天画到冬天,又从冬天画到春天,把一个永恒的关于死亡、爱和重新振作的故事寓意深长地契合到了四季的变化之中。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獾死后下雪的那片蓝天。可以说那是整本书里最耀眼、最让人心颤的一抹亮色了,蓝得如同魔沼。正是这片蓝色,成为故事的一个转折点,把我们引入到了动物们弥足珍贵的回忆之中……   她迷人的插图将伤心的文字衬托得十分完美。   这本图画书的主题就不用我多说了,让我感叹的是,作者能把死亡比喻为“走向长长的隧道的另一头”。对于一个对死亡充满了恐惧与未知的孩子来说,这真是一种再形象不过的解释了。   这本书原来的书名是Badger's Parting Gifts,如果直译,应该是《獾的离别礼物》。这个“离别”,让这本书从一开始就弥漫着一种悲伤的情绪。   日文版的《獾的礼物》,不但把书名改成了《难忘的礼物》(わすれられないおくりもの),还改译、添译了不少地方。比如有一句,我就觉得译得非常适合孩子理解。原文说:“獾并不害怕死亡。死,仅仅是意味着他离开了他的身体……(Badger wasn’t afraid of death. Dying meant only that he would leave his body behind……)”日文是:“獾并不害怕死亡。因为他知道即使是死了,身体没有了,但心还是会留下来的……”。獾给动物们留下了那么多美好的回忆,教会了动物们那么多的技艺,可这就是獾的礼物吗?不,獾还教会了动物们生命的意义,这才是獾的希望。所以,这本书不但是一本关于“死亡”、学会接受“死亡”的书,还是一本关于“生命”的书呢!


在这个动人的故事里,獾的朋友们学会了接受它的死亡,让朋友们一直记住了它


挺好的一本书,书中涉及了死亡,死亡是个很沉重的话题,买之前还在犹豫要不要这么早让孩子接触这个话题,而当讲这个故事以后,才发现我的担心是多余的,獾死了,他也很伤心,不过他更多的是和獾的朋友一起回忆美好的过去,回忆獾留给朋友们的美好回忆。 现在孩子偶尔还会问起死亡的话题,都是很正式的给他解释,任何有生命的东西,都有生命的尽头,都会衰老死亡,正确去认知,没有什么不好的,有时候孩子会感伤,不想让妈妈死。。
 


 死亡是个很沉重的话题,买之前还在犹豫要不要这么早让孩子接触这个话题,而当讲这个故事以后,才发现我的担心是多余的,獾死了,他也很伤心,不过他更多的是和獾的朋友一起回忆美好的过去,回忆獾留给朋友们的美好回忆。


这是一本给孩子讲述死亡的故事.獾的生死观另大人佩服,让孩子成长.他只担心他离去后朋友们的感受.书中对死亡的描述很委婉,只说是獾去了地下的长隧道.但这不是结束,獾虽然离开,但是他给每个朋友都留下了特别的礼物,这些礼物会伴随他的朋友们一生.


《獾的礼物》这本书,对涉世未深的孩子来说,他可能并不能明白。他说如果你的亲人离开了,不要太伤心,因为你和他在一起的记忆是非常美好的。獾的礼物可能教会了生者勇敢面对生活的一种态度和精神。对于,我这样的成人年来说,我在讲述中想起了离开我已多年的外婆,这时候眼泪就像悲伤的鼹鼠一样哗啦啦地流了下来。


獾的礼物这本书很好,插图美观,孩子很喜欢看,而且根据书的内容还续编了故事。


充满智慧的獾离开了他的身体,也离开了所有的动物朋友,虽然他在生前已常常告诉朋友他只是到了隧道的另一头,大家不要为他难过。但是,在寒冷的冬天里没有了獾,这对大家来说,实在是太难过了。直到春天的来临,所有的动物聚在一起怀念獾,说着獾以前与大家相处的种种,大家的悲伤才慢慢抚平,因为獾虽然永远离开了,但他所留下来的“礼物”却像是矿藏一样,永远都在帮助有需要的人。


和孩子讨论“生命”主题的图画书有不少,这本《獾的礼物》是其中的经典。


獾的礼物,好书,让孩子了解死亡并不可怕,可以留给活着的亲友很多值得怀念的东西。。。。。


如题,推荐给有亲人过世的朋友,特别是这位亲人与自己的孩子关系比较密切的。
这本书也是幼儿园指定的绘本,我无意中读了,自己读第一遍的时候就一下子从书中去世的獾想到了两年前去世的爷爷,当时就泣不成声了,但是听书的女儿没有我这种感觉,她虽然也哭了,但是是因为我哭,而不是被书感动。可能是自己没看过这种类型的书吧,这本书送回幼儿园后,不知道为什么,我一想起爷爷就特别想看,于是这次自己买了一本,这是送给自己的礼物,为了我的爷爷。


怎样看待死亡,死亡会留下什么?很多时候死亡留下的是沉重、是孤单、是悲伤,但是本书留下的不只是这些,獾留下的不只是朋友们的悲伤和思念,还有曾经陪伴朋友的点点滴滴,是的,冬天再冷终将过去,春天来临的时候万物复苏,獾永远活在朋友们的心中,它不曾离去。


没想到宝宝这么喜欢这本书,本来以为关于死亡宝宝一定不感兴趣,关于獾去了那条长长的通道,还有朋友们的怀念,宝宝都不厌其烦的要我读给她听。画面是属于象钢笔画加彩效果的,也还不错


虽然是写死亡的书,但是讲述的非常平静和愉悦,虽然獾死去了,但是他受到了周围朋友们强烈的怀念,温馨的感觉。


女儿四岁时就买了这本书,后来送给了急需的一个朋友,又马上在当当补了一本。第一次给女儿讲这个故事时,女儿哭了,我的眼泪也在眼眶里打转,我拥抱着女儿无声地安慰着她......讲第二遍时女儿只是流眼泪,跟妈妈说:獾真的太好了......后来女儿再听这个故事就不哭了,说:妈妈,獾真的很棒,你看他留给朋友们那么多礼物,他真的很幸福。再后来,我和女儿便很坦然地谈论獾了。现在女儿已经8岁了,有时候还会拿出这本书来看,像是一种温馨地回忆,可能感受不同了吧,毕竟这本书让她在懵懵懂懂的年龄明白了生命的自然规律、明白了生命的美好和生命中最珍贵的憧憬。非常感谢作者如此伟大的创作!非常感谢作者如此细腻的感情对白!也感谢当当给了我们欣赏经典、感受经典魅力的机会!


一个身在福中不知福的獾,面对着已有的一堆食物,不是欢心,而是叹息!带着梦想积极尝试,经历了种种挫折,一无所有的回到原点,才发现拥有的已失去,百感交集!幽默的故事不正是我们人生的写照?不经风雨,怎知所拥有的价值?优秀的图画书,总能让我们在轻松、开心的阅读中感悟人生的哲理。


内容是关于爱的故事,獾留给了大家永恒的礼物,不错的书!就是价格有点贵了。


拿到书后就跟女儿两个人一起读了,女儿听完故事后,深深地吸了口气说,这个故事好感人啊,獾真是个好人,獾死了,但他的朋友却永远会记着他的帮助。獾永远活在朋友的心中。这个故事让女儿明白,再怎么好的朋友也总有一天会分开,我买这本书的目的是让女儿明白爸爸妈妈有天也会跟她分开,希望她能像书中的其他小动物一样能坚强,继续开心的生活。


一个人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这本绘本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在清明节之前,我给班上的学生讲述了这个故事,让孩子们若有所思。真好的獾啊,真让人想念的獾。他的离去,不让朋友们悲伤,只让朋友们思念。每一个得到獾帮助的朋友讲述了一个关于獾的故事,让人在悲伤地同时,心里也有些温暖。这就是一个人活着的价值、离开的价值吧。这是一本对孩子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生命观启蒙教育的好绘本,值得你一读。


幼儿园老师曾推荐过这本书,因为缺货一直没买到,这次如愿就当给孩子的新年礼物了。书的内容很赞,什么是给孩子真正的礼物?獾会告诉你!


这些书小朋友都很喜欢,特别是《獾的礼物》,小朋友爱不释手,还有感谢当当网快捷的送货方式,在家下单直接送货上门,真的很是方便。以后买图书就**当网就行了,方便快捷,服务态度也好!


獾走了 但是他给每个小动物都留下了礼物


獾虽然走了,但是留给大家各种礼物都是金钱买不到的本领,很有新意!


“一个温暖的春日,鼹鼠走到他最后一次看到獾的山坡上,他想要谢谢獾送给他的离别礼物。‘谢谢你,獾。’他轻轻地说,他相信獾能听到。是的......獾一定会听到的。”
虽然我还不是一个母亲,只是一个大学生,一个小学教育专业的本科生。我将带着这份感动,这份细腻,迎接我未来的学生。


让孩子从小就理解生命、珍惜生命,獾的礼物给了一个很好的诠释!


这是一本讲述死亡的书,但是整本书没有一点沉重,只是淡淡的忧伤,和无限的怀念,非常的抒情而优美,值得大人和小孩一起看。书中没有说教的成分,却能让人感知到獾給动物们留下的关怀,爱心和奉献.....


孩子很喜欢獾,因为孩子在长大,身边也会有老人离去,可是孩子对死亡没有概念,一味的骗只会让孩子更加好奇甚至为此纠结,所以獾的死亡,让孩子们知道死是另一种状态,活着的动物还是会因为獾曾经的帮助而受益!


作者通过一只动物獾安静的死去,让读者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体会到平静安祥的面对死亡


语言平实动人。人活一世,怎样来怎样去。但又有多少人想记住老獾一样记得住你呢。


很值得回味的好书,虽然儿子并不特别爱看,也许还是不太看得懂,但是以后会再给他讲,是一个好故事,最近看了很多关于獾的故事,都还不错,蓝色从书里的獾的两个家啊,之类的,都是好书


獾喻作老师们,手把手地教孩子们本领,孩子们依赖老师的帮助和教导,从而不能接受恩师的离世,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伤感逐渐淡忘,但感恩之心永存。


獾给身边的好朋友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


獾乐于助人 别人有困难的时候 他都愿意去帮助 他还交会了朋友很多事情 我相信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第一次读这本书给儿子听时,我俩眼睛都湿润了。虽然小孩没有经历过生离死别的痛苦,但是5岁的他似乎很能理解獾离开后带给朋友们的难过•••••非常好的一本书。当中带给人们更深层次的感悟与<彩虹色的花>很类似。都是非常细腻的绘本。很好!


硬壳精装,獾告诉朋友们他去很深的隧道


宝贝2岁8个月,最近开始不断说谁死了,读后理解了一些,故事很温馨,獾死后给大家留下的都是美好回忆!


四岁的儿子让我读完这个故事说有点想哭。即将死去的獾,为同伴们带来了无尽的思念。


獾对孩子来说,一点不熟悉,我准备先让孩子认识了解下獾这种动物,再来一起欣赏这个故事,还想买一本《獾的美餐》。


宝贝3周岁,对于獾的做法也许还不能很好的理解,不过这本书真的很棒,讲的不单单是一个小故事,值得购买。


多么可爱的獾呀,走后留给大家美好的回忆


讲生死与永恒的主题,很温暖感人的结局。獾先生是个好人哪!


我很喜欢这个獾,对我这个大人也有教育意义。


书不是很厚,但读了很温馨也很感动,獾热心的无私的爱在延续


温馨的书,很想念獾


这本首先封面就很吸引人啊,小獾的眼神表情好萌~
通篇的小动物表情和眼神都很到位.


人存在的价值,也如老獾一样吧:给别人带来快乐,就会获得永生!


儿子很喜欢,不知道他真正理解了吗,希望他成为獾一样的人。儿子现在经常说:外公就是獾一样的人。


是一本讲述生老病死很好的书。不过儿子对这方面非常敏感,即使说道獾到长长的隧道去了,他一样很难过。


本人觉得这故事写得好,让人学会接受死亡,学会怎么从内心去面对死亡,可五岁多的女儿好像还不能理解其深层的意思,慢慢大点会好些吧。


用感伤的略带明快的语言来讲了一个关于死亡的故事,读完之后却一点不伤心,反而觉得美好,这是什么缘故?你也来看看吧


有点儿感伤,但是孩子能慢慢的学会理解和接受死亡,学者去怀念,真的很好。


把“死亡”这个令人伤心的话题,写得不再那么令人悲伤...


通过故事,孩子比较平静的接受了亲人的死亡


死亡是一个许多文化里比较忌讳的话题,却是生命教育里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有许多的绘本和儿童小说直面这个问题,我觉得很受启发!
比如聪明豆系列绘本里的《长大做个好爷爷》就是关于这方面很好的一本书!另外还有《爷爷的红脸颊》、《马提与祖父》、《天蓝色的彼岸》、《夏洛的网》等都涉及到死亡的主题!
我常常想:怎么看待死亡跟我们怎么看待活着是相通的!而这一本,娓娓道来,温婉柔和的风格,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美好,死亡的可敬!
在孩子的各个年纪,让他们有梯度地接触这个“死亡”话题,需要家长在选择书籍时,有遴选的眼光!


孩子的爷爷故去了,我想到了用这本书为孩子的心灵疗伤。和孩子说起死亡总是沉重的,就让书中的小动物们带着孩子去理解地下的长隧道意味着什么吧。给孩子讲完,我们也一起重温了和爷爷在一起的美好时光,细数了爷爷留给我们的每一件礼物。画面很温馨,如果没有看错,图作者Varley, Susan也是绘本《春天的兔子》和小口袋文学《不一样的小弟弟》的图作者,画风很像,只是名字翻译的不一样。这两本书我家里都有,是我和孩子一起发现的。


略带点忧伤,却是一本十分积极豁达的谈论生死的图画书。特别是彭懿先生的翻译很流畅很优美。


剛開始有些擔心孩子對這本書的接受度,畢竟死亡對小小年紀的他似乎太過深沉,每想到兒子津津有味的聽著,我想,認識生命即便是死亡都能夠讓孩子的人格更為完整!


我是留着了泪和女儿一起读完这本书的。文字间流露着一点淡淡的忧伤,再配上那有着淡淡的忧伤的插图,实在是令人感动。女儿听完故事之后望着流着泪的我许久之后说,妈妈我们会永远在一起的,一定不会分开的。我无语......接着她又说,貛,真好!大家都很喜欢他,我也喜欢他!大家不会忘记他的,就像我不会忘记爷爷一样!我释然......


图画和文字的完美结合故事有些忧伤但令人深思连着讲了好几遍


早教中心老师推荐的一本书,打折时候买的,感觉非常划算100元6本,O(∩_∩)O~朋友的孩子来家里玩,做圣诞礼物送给他了,打算再购入一本,不知道什么时候有优惠啊


礼物有多神奇,神奇的教会自己的朋友爱,爱的生活方式


翻阅前知道这是一个关于“死亡”话题的书,原以为会很悲伤,但陪孩子读过以后有的是感动和温暖。以前孩子很害怕谈到“死”这个话题,他曾害怕到说过“我要一直、一直活下去”,通过这本书缓解了孩子对“死亡”这个话题的恐惧,对生命有了一种新的认识,这就是肉体虽已不在,精神却永存的道理吧!同时也告诉读者,做一个热爱生活、关心朋友的人,只有真心付出,才能收获快乐、收获友谊!


这本书让孩子学会感恩,学会帮助别人,最主要是帮助孩子理解死亡!


把孩子艰深难懂的生命教育放在如诗如画的文字和图画中,相当棒;缺点:图画书精装,价格比较贵


在这个童话里,死亡不再是冰冷和伤感的,而是温暖和从容,作者用细腻和深情的文笔,很好地诠释死亡的话题。


通过此书让孩子明白礼物的意义,故事通过丰富的绘画图片同时也丰富了孩子的视野.


女儿常常会问我:外公哪里去了?我告诉她外公很久以前就病逝了,她半懂半不懂的,于是我买了这本书,通过故事告诉她什么是死亡。
这个话题虽然有点沉重,但孩子是需要知道的。


这个故事大的孩子读也非常有意义,五折收入。我家儿子太小,还不太知道死亡的意义。


作为幼儿园工作的一名教师,要让孩子们理解死亡还是很难很抽象的事情,通过这个画本故事的讲述,班里的孩子或多或少都对“死亡”“感恩”“珍惜”等概念有了自己的理解。真不愧是世界级优秀的画本,让我也从中受益匪浅!
强力推荐!~~


好感人的故事,让孩子能够面对死亡,很好


故事很好,从一个角度讲死亡。但是3岁8个月的女儿读了一遍就不想再看了,估计是话题太沉重了。等她大些了,相信会愿意再看的


孩子从这本书里面第一次接触到死亡的故事,深入了解了一个乐观的人在知道自己即将离开人世的心理,孩子深受感触并深深的感动了。


很感人的一本书,读到最后孩子都有点伤心了,也许领悟了什么


包装很好,文字清晰,插图画得生动


钢笔线描插图异常精美!每页寥寥数语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本来是给女儿买的,但是这本书也成了我最喜欢的书之一!


故事很温馨,很好。插图有点抽象,适合大一些的小孩。


这本书是关于生老病死的。送给朋友孩子的,孩子读大班了,听朋友说,她给孩子讲故事时都哭了,应该很感人,这本书!


以前觉得绘本就是图画书,不过是幼儿看的,现在给十岁的女儿看,她仍然被深深吸引——看来,这是我认知的错误。


书很好,以前是在淘宝上买,现在全部到当当网买滴。要是送礼物最好


特别的礼物


送小朋友的礼物,非常喜欢!


什么是友谊,什么是生命的意义?当我们不得不离开这个世界时,我们又能留下什么?——孩子说,世界上所有人给世界上所有人的最好的礼物,就是保护环境,让每个人都活在一个干净的环境中


送给小侄女的礼物,孩子很喜欢读。


生命的礼物,让人沉吟。


这是关于死亡的一本绘本,但是通篇不见一个死字,视角很好!


孩子4岁多,最近特别关注死亡,经常问起已经故去的亲人为什么死了,孩子的问题千奇百怪,很难做到答案不令她惧怕,而这本书成功的使孩子客观平淡的认识了死亡,很好


特别的角度描写死亡,引发思考。


一个比较好的面对死亡的书


对于死亡这种解释很适合小孩子


刚读的时候心情有些阴郁,对于死亡是一个不太容易让孩子理解的话题,而这本书着重于活着的时候应该怎样体现人生的价值,从侧面提到了死亡的话题,可以让孩子渐进的了解生与死,这本书应该是一本很好的启发


孩子读懂了死亡的含义


解读死亡的书,却是这样温暖!


可能和内容有关,画风很承重,感觉和死亡一样,怕孩子受影响


值得一看的好绘本!关于死亡,关于爱。


很好的书,让孩子学着理解死亡


和孩子分享生命和死亡,这是值得推荐的好书。


对死亡不再畏惧


告诉你如何对待死亡的书


这本和《外公》都是告诉孩子死亡是什么,不必过度害怕,正确面对亲人的离去。必买。


儿子一直很害怕死亡,所以买了这本书,让他正确的懂得并理解了死亡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