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古塔上的夜光玉棋

周锐 明天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5  

出版社:

明天出版社  

作者:

周锐  

页数:

247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大侠周锐写中国:古塔上的夜光玉棋》让孩子在故事中感知中国传统文化至恒至远的魅力,让侠义之气在现代社会中华丽转身、重放异彩。  社会上的各行各业中都有这所学校的校友,比如公司白领、警察、记者、医生、厨师……他们在故事中各擅其长,轮番演出。中国文化中常被提起的琴、棋、书、画,可以分别成为一本书的主线。  《大侠周锐写中国:古塔上的夜光玉棋》既有故事,又包含中国文化的诸多信息……

作者简介

  周锐,1953年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初中毕业后当过农民、船员、钢厂工人。著有《幽默聊斋》、《幽默三国》、《侠路相逢》系列、《大侠周锐写中国》系列、《书包里的老师》系列、《中国兔子德国草》系列、《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系列、《鸡毛鸭和鸭毛鸡》系列等八十余种。曾百余次获奖,包括第二、三、五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第四、五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新时期优秀少年文艺读物一等奖,台湾第二届杨唤儿童文学奖,第六届夏衍电影文学奖等。

书籍目录

詹公塔上的葫芦顶曲林和曲川亚热光鉴定可歌可泣的故事愧家门闩梅家三道茶收刀人鞘变出第六张脸黑色古董车和独眼龙法拉利两个石人书里书外后记照片背后的故事

章节摘录

  詹(zhan)公塔前,《喜闻报》记者鱼长跃与供职于大尹集团的校友祝卿堪见面了。  詹公是明朝嘉靖年间的本城县令,在抗倭守城时壮烈捐躯。老百姓为纪念詹公而建起此塔,塔壁上刻满了捐钱买砖瓦的民众的姓名。此塔原本叫做“镇倭塔”,塔旁碑亭里竖着一块巨碑,面朝曾经出现过倭寇的东方。驮石碑的工作一般是由龙的九个儿子中很像大龟的赑(bi)屃(xi)来担任的,因为它喜欢负重。可是,这里的情况有所不同,巨碑下压着的是一只大蜗牛,因为“蜗”与“倭”同音。  日月如梭,风雨侵蚀,四百多岁的古塔已摇摇欲坠,重建詹公塔刻不容缓。  重建之前,人们先要解决一个问题——清理葫芦顶中的宝物。  就像很多庙的藏宝处都在地宫一样,很多塔的藏宝处都在葫芦顶。葫芦顶就是安放在塔尖的那个银质葫芦。  于是,人们就得面对第二个问题——谁去把十三层高塔上的葫芦顶取下来。  人选已经确定,便是同为华光学校毕业生的鱼长跃和祝卿堪。准确地说,是以卿级武班的祝卿堪为主,以长级文班的鱼长跃为辅。除了为《喜闻报》采访,鱼长跃还兼任电视台的特约记者,因为要一边向塔顶攀爬,一边摄像,所以眼前的这项工作是电视台的其他记者难以胜任的。  现在,鱼长跃开始用小型摄像机在塔前采访祝卿堪。  “祝先生,听说大尹集团会以詹公塔葫芦顶内的宝物见光为契机,组织相关内容的影视创作?”  “是的。我们估计,珍藏在詹公塔葫芦顶内的物品应与四百多年前本城发生的抗倭斗争有关。作为当年幸存居民的后裔,我们感到有责任用影视手段重现那段不应该被忘却的历史。”  “祝先生,古塔年久失修,您不认为取下葫芦顶很危险吗?”  这个问题当然不是鱼长跃本人的问题,如果他顾及自身安危就不会跟随拍摄了。记者所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受众所关心的。  祝卿堪便如此回答:“可我要是舒舒服服地坐在办公室里就没法展现自己,没法让我喜欢的女孩为我尖叫了。”  “祝先生,您打算如何登上塔顶?”  “见机行事吧。也许,我可以拽着铃铛翻上去。”  祝前鱼后,二人开始登塔。  这是一座八角十三层的文峰塔。除了寺院里的佛塔,其他的古塔大都是文峰塔。各府各县都有它们的身影,它们就像哨兵一样默默地、久久地站立着。各地建造文峰塔一般都是为了改善当地的风水,总要镇压些什么,比如杭州建六和塔就是为了镇住钱塘江潮水,雷峰塔据说是法海和尚用来镇压白蛇的,而本城建这座镇倭塔,是为了制止倭寇入侵。  这座塔早就禁止攀登了,祝卿堪和鱼长跃都是第一次登塔。摄像机将盘旋的阶梯和二人的议论一路拍摄、记录下来。  祝卿堪说:“你看,第一层的窗户开在南边,第二层的窗户开在西边,第三层的开在北边,第四层的开在东边,第五层的又开到南边去了。古人就这样把窗户转着开,有些奥妙啊!”  鱼长跃说:“我查过资料。这样开窗户,跟铃铛有关系。”  “什么意思?”  “你听没听见,塔上每一层的铃铛始终响个不停?”  “嗯,是这样的。”  “为什么会这样?”  “有风啊!”  “为什么一直有风,也不停一停?”  “……”  鱼长跃解释:“诸葛亮的八阵图内为什么会飞沙走石?其奥秘就在于石阵的排列。窗户的不同朝向会造成塔里的空气自下而上不停地回旋,从而不停地摇动挂在檐下的一百零四个铃铛。”  祝卿堪恍然大悟:“铃声不息,也许象征着人们应该始终对侵略者保持警觉。”  “还有,”鱼长跃说,“你读过蜗牛背上的碑文没有?在那次抗倭血战中,我方阵亡人数是一百零四人。”  “哦……”  他们终于登上了第十三层。  八个檐角下各悬一铃。  祝卿堪抓住一个铜铃稍一用力,因年久朽坏,铜铃竟被拽了下来。他又去试第二个铜铃,也不结实了。  鱼长跃要试,祝卿堪摆手道:“不用了。”  祝卿堪解下自己以备急用的超长领带(它比一般领带在脖子上多绕了几圈),将一端缚住那个被拽下来的铜铃。  鱼长跃摄下了这个情景,有点莫名其妙。  祝卿堪对鱼长跃说:“我的领带还不够长,把你的也借给我吧!”  鱼长跃只好照办。  祝卿堪便将鱼长跃的领带接到自己的领带上。  接着,祝卿堪提着领带上的铜铃走到栏杆旁。  然后,他朝塔下看。  鱼长跃忍不住问他:“你看什么?”  祝卿堪说:“看塔的影子。”  阳光下,古塔投下长长的影子。  可是,要取下葫芦顶,看塔的影子有什么用?  祝卿堪说:“刚才在塔下往上看时,我看见塔顶上长了一棵小树。这棵树可以被利用,但现在我看不见这棵树了,就像看不见自己的头发一样。我就来看一看塔的影子,这样,就可以确定小树的位置了。”  真的,鱼长跃用这种办法看见了塔的“头发”——那棵小树,他不能不佩服他的这位学弟。  祝卿堪调整好自己的站位,将用领带拴着的铜铃嗖地抛上塔顶。  他再一拽领带,拽不动了。显然,铃铛已经牢牢地挂在了树枝上。  他腾空而起,接着来了一个“珍珠倒卷帘”,便轻松利索地上了塔顶,他又把领带放下来。  鱼长跃虽然在华光读的是文班,但华光学校强调文武相济,文班学生也被训练得身手敏捷。带着摄像机的鱼长跃同样成功登顶。  由于是尖顶,所以塔顶是有坡度的。  他们身边便是那个银质的葫芦顶。在塔下看上去小小的一个葫芦顶,靠近了才知其硕大。  塔顶面积有限,祝卿堪蹲在葫芦顶的这一面,鱼长跃蹲在另一面。  鱼长跃一边拍摄着葫芦顶,一边说:“学弟啊,这葫芦上还雕着字呢。”  祝卿堪说:“是啊!”  “我这边只看到‘正气’二字。”  “我这边看到‘长存’。”  “应该让电视观众有个完整的印象……”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在文化环境越来越粗率化,儿童文学写作也越来越扁平化和简单化的当下,一个童话家和小说家,用自己的方式,用一种清醒的文化自觉,去重新点燃和擦亮一些古代文化的光芒,去建构起一种雅致、知性的写作趣味和文学标准,无疑也体现了作家试图对当下儿童文学做出一些反拨与纠正的良好愿望。  ——徐鲁(著名作家、书评人)    对现代的孩子来说,史料和典故是有可能会显得比较隔膜和沉重的,而孩子们所喜闻乐见的时尚的俚语甚至网络语汇用得不好又会使小说显得相对轻飘。如何将之结合,这里面有个度的问题。在周锐以往的类似作品中,我觉得《幽默聊斋》是他把握得最好的,而这套《大侠周锐写中国》也是相当有想象力的,其中不乏神来之笔。  ——萧萍(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儿童文学作家)    能不能写一套书,使孩子们不仅对中国历史感兴趣,而且对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都能兴味盎然?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没有传授的资格,但我可以做“展现”的工作——在我笔下的故事中,可读地展现中国文化的无限魅力。  ——周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古塔上的夜光玉棋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