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周易大传今注

高亨 齐鲁书社
出版时间:

1998-04-01  

出版社:

齐鲁书社  

作者:

高亨  

页数:

504  

字数:

415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周易》本经简称《易经》,凡六十四卦,每卦六爻(《乾》、《坤》两卦各多“用”辞一条),卦有卦名与卦辞(卦名多不代表全卦之意义),爻有爻题与爻辞,是西周初年作品。原为筮(算卦)书,要在用卦爻辞指告人事的吉凶。但客观上反映出上古社会的多种情况,抒写出作者片段的思想认识,含有极简单的哲学因素;且常用形象化的语句,带有朴素的文学色彩。因而这部书是有一定价值的上古史料。   《周易大传》简称《易传》,乃《易经》最古的注解。凡七种:(一)《彖》,解释六十四卦的卦名、卦义及卦辞;(二)《象》,解释六十四卦的卦名、卦义及爻辞;(三)《文言》,解释《乾坤》两卦的卦辞及爻辞;(四)《系辞》,是《易经》之通论;(五)《说卦》,记述八卦所象的事物;(六)《序卦》,解说六十四卦的顺序;(七)《杂卦》,杂论六十四卦的卦义。均作于战国时代,不是出于一人之手。作者对《易经》一书多加以引申枝蔓甚至歪曲附会的说释,以阐述他们的世界观,可以说《易传》是借旧瓶装新酒。《易传》虽是筮书的注解,然而超出筮书的范畴,进入哲学书的领域。作者虽然不是一人,而其世界观并无矛盾。各种互相补充,构成独具特色的思想体系。其主要特色是含有古朴的辩证法因素较为突出,先秦诸子均不能与之相比。因而《易传》是先秦时代相当重要的思想史料,特别是此时代首屈一指之辩证思想史料。但作者乃是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的立场,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权利,其借《易经》旧瓶所装新酒大都是用封建主义为曲糵而酿造的,毒素亦不少。  《易传》解经与《易经》原意往往相去很远,所以研究这两部书,应当以经观经,以传观传。解经则从筮书的角度,考定经文的原意,不拘牵于传的说释,不迷惑于传为经所涂的粉墨脸谱,这样才能窥见经的真相。解传则从哲学书的角度,寻求传文的本旨,探索传对经的理解,并看它那一点与经意相合,那一点与经意不合,那一点是经意所有,那一点是经意所无,这样才能明确传的义蕴。而自汉以后,两千余年,注释《周易》的人约有千家,都是熔经传于一炉,依传说经,牵经就传,传解经而正确,注家也就正确了,传解经而错误,注家也就错误了,不能尽得经的原意,而且失去传的本旨。  《易经》六十四卦,各有卦象,每卦六爻,各有爻象(爻的阴阳)与爻数(爻的位次)。这叫做“象数”。《易经》既是筮书,筮人自然要根据卦爻的象数来判断人事的吉凶。《易经》的卦爻辞自然有些语句和象数有联系。然而决不是句句的都有联系。象数乃筮人用以欺世的巫术。我们研究《易经》,目的在考察上古史实,能读通卦爻辞,洞晓它的原意就够了,追求古代巫术没有什么用处,我认为注释《易经》应当排除一切象数说。

书籍目录

自序叙例周易大传今注卷首 《周易大传》通说 第一篇 《周易大传》概述 第二篇 《易传》象数说释例  第一章 卦象与卦位  第二章 爻象与爻数周易大传今注卷一 《乾》第一 《坤》第二 《屯》第三 《蒙》第四 《需》第五 《讼》第六 《师》第七 《比》第八 《小畜》第九 《履》第十 《泰》第十一 《否》第十二周易大传今注卷二 《同人》第十三 《大有》第十四 《谦》第十五 《豫》第十六 《随》第十七 《蛊》第十八 《临》第十九 《观》第二十 《噬嗑》第二十一 《贲》第二十二 《剥》第二十三 《复》第二十四 《无妄》第二十五 《大畜》第二十六 《颐》第二十七 《大过》第二十八 《坎》第二十九 《离》第三十周易大传今注卷三周易大传今注卷四附录一 先秦诸子之《周易》说附录二 本书引用《周易》注释书目目

章节摘录

  周易大传今注卷首  《周易大传》通说  第一篇 《周易大传》概述  (一)《周易大传》之名称、篇数与编次  《周易》之卦辞(包括卦形、卦名)、爻辞(包括爻题)为经,《彖》、《象》、《文言》、《系辞》、《说卦》、《序卦》、《杂卦》为传。传乃经之最古注解。西汉人已称之为《易大传》。《史记·太史公自序》载司马谈《论六家要指》日:“《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汉书·司马迁传》亦载此文)所引二句见《系辞》。按司马谈所谓《易大传》当为《易传》总称,非《系辞》之专称也。  《周易大传》如上所举共有七种。一目彖,分上、下两篇;二日《象》,分上、下两篇;三日《文言》,一篇;四日《系辞》,分上、下两篇;五日《说卦》,一篇;六日《序卦》,一篇;七日《杂卦》,一篇。共为十篇。汉人称为《十翼》(见《易乾凿度》),言其为《易经》之羽翼也。  《周易大传》十篇原皆单行,列于经后,不与经文相杂。今本《周易》,《彖传》、《象传》皆分列.于六十四卦,《文言》分列于《乾>《坤>两卦,《系辞>、:随经分上、下两篇,共六十四条,释六十四卦之卦名(包括卦义,全书同此)及卦辞,未释爻辞。李鼎祚《周易集解》引刘日:“《彖》者,断也。”孔颖达《周易正义》引褚氏、庄氏云:“《彖》,断也,断定一卦之义,所以名《彖》也。”①三家皆训《彖>为断,盖即读《彖>为断也。《彖传》乃论断六十四卦卦名卦辞之意义,故名为《彖》。唯有一问题,不可不辨。《周易系辞》称卦辞为彖凡四见。②而《彖传》又称《彖》。夫卦辞称彖,属于经也。《彖传》称《彖》,属于传也。卦辞称彖,因其论断一卦之吉凶也。《彖传》称《彖》,因其论断一卦卦名卦辞之意义也。两者内容不同,而名称相同,何也?盖《彖传》与《系辞》非一人所作。《彖传》作者题其所作之传日《彖》,并不称卦辞为彖也。《系辞》作者称卦辞为彖,并不知别有易传名《彖》也。两者各为一书,本不相谋。及编为一帙,彖字之义始易相混。后代注家误认为《十翼》出于一人之手,从而对于《系辞》中之彖字,或释为卦辞,或释为《彖传》,形成分歧,往往不能自圆其说,固不足怪。


编辑推荐

  《周易大传今注》是《周易古经今注》的姊妹篇,专以《易传》七种十篇为研究、注释对象。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周易大传今注 PDF格式下载



名家就是名家,写得好看得过瘾!可惜买不到<周易古今今注>,这本页不错,非常喜欢!


很有收藏价值的书


方法独到,独成一家


高亨先生乃国学名家,由精于易,与孔颖达注疏正义参看,获益匪浅。。。


对周易原文解释还是比较合理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