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周易正义导读

刘玉建 齐鲁书社
出版时间:

2005-12  

出版社:

齐鲁书社  

作者:

刘玉建  

页数:

449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易学作为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的笺注之学,用当今西方用语说是诠释学(或解释学)。说它是诠释学是因为易学以传注、说解、笺疏、释疑、考证等为主要形式理解和解释《周易》文本,探寻《周易》作者意识到的和未意识到的思想或义理,这种注释不仅着眼于《周易》的字词句的意义,即通过训诂对《周易》进行语言和意义的转换,简单地复制、转述《周易》本义和再现作者的生活世界,而且在此基础上依据解释者的知识和体验。对《周易》文本进行再创造,使其意义得到拓展和升华,达到更好理解作者思想的目的。成书于殷周之际的《周易》本为卜筮之书,生活在春秋时的孔子及儒家在传授、整理《周易》时,首先把它视为诠释的对像,以儒家独特的语言和思维对《周易》成书(包括成书的过程和时间、作者)、主要概念、符号系统、思想内容、卦爻辞、筮法和治易的方法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解说,在保持对像性质不变的大前提下,极大限度地促进了《周易》与儒家的思想会通,使其诠释客观上远远超越了《周易》本义,开了易学诠释学的先河。

书籍目录

题词总序导读 一、论孔颖达与《周易正义》 二、论孔颖达对王弼易学及汉易学的基本态度 三、论孔颖达象数与义理辩证统一的易学观 四、论孔颖达创造性易学诠释学原则 五、论孔颖达释《易》的基本体例《周易正义》 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周易正义》十卷 《周易正义》序 《周易正义》卷首 《周易正义》校勘记序 引据各本目录周易兼义上经乾传卷第一 乾 坤 屯 蒙周易兼义上经需传卷第二 需 讼 师 比 小畜 履 泰 否 同人 大有 谦 豫周易兼义上经随传卷第三 随 蛊 临 观 噬嗑 贲 剥 复 无妄 大畜 颐 大过 ……周易兼义下经咸传卷第四周易兼义下经咸传卷第五周易兼义下经咸传卷第六周易兼义卷第七周易兼义卷第八周易兼义卷第九校点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三 论三代《易》名  案《周礼·大卜》“三易”云:“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杜子春云:“《连山》,伏牺。《归藏》,黄帝。”郑玄《易赞》及《易论》云:“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周曰《周易》。”郑玄又释云:“《连山》者,象山之出云,连连不绝;《归藏》者,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郑玄虽有此释,更无所据之文。先儒因此遂为文质之义,皆烦而无用,今所不取。案《世谱》等群书,神农一曰连山氏,亦曰列山氏,黄帝一曰归藏氏。既连山、归藏并是代号,则《周易》称周,取岐阳地名。《毛诗》云“周原朊朊”是也。又文王作《易》之时,正在羑里,周德未兴,犹是殷世也,故题周,别于殷。以此文王所演,故谓之《周易》,其犹《周书》、《周礼》,题“周”以别余代。故《易纬》云“因代以题周”是也。先儒又兼取郑说云:“既指周代之名,亦是普遍之义。”虽欲无所遐弃,亦恐未可尽通。其《易》题周,因代以称周,是先儒更不别解,唯皇甫谧云:“文王在羑里演六十四卦,著七八九六之爻,谓之《周易》。”以此文王安“周”字。其《系辞》之文,《连山》、《归藏》无以言也。  第四 论卦辞爻辞谁作  其《周易·系辞》凡有二说:一说所以卦辞爻辞并是文王所作。知者,案《系辞》云:“《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又曰:“《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又《乾凿度》云:“垂皇策者牺,卦道演德者文,成命者孔。”《通卦验》又云:“苍牙通灵昌之成,孔演命明道经。”准此诸文,伏牺制卦,文王系辞,孔子作《十翼》,《易》历三圣,只谓此也。故史迁云“文王囚而演《易》”,即是“作《易》者其有忧患乎”。郑学之徒并依此说也。二以为验爻辞多是文王后事。案升卦六四:“王用亨于岐山。”武王克殷之后,始追号文王为王。若爻辞是文王所制,不应云“王用亨于岐山”。又《明夷》六五:“箕子之明夷。”武王观兵之后,箕子始被囚奴,文王不宜豫言“箕子之明夷”。又《既济》九五:“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说者皆云“西邻”谓文王,“东邻”谓纣。文王之时,纣尚南面,岂容自言己德受福胜殷,又欲抗君之国,遂言东西相邻而已。又《左传》韩宣子适鲁,见《易象》云:“吾乃知周公之德。”周公被流言之谤,亦得为忧患也。验此诸说,以为卦辞文王,爻辞周公。马融、陆绩等并同此说,今依而用之。所以只言三圣,不数周公者,以父统子业故也。案《礼·稽命征》日:“文王见礼坏乐崩,道孤无主,故设礼经三百,威仪三千。”其三百、三千,即周公所制《周官》、《仪礼》。明文王本有此意,周公述而成之,故系之文王。然则《易》之爻辞,盖亦是文王本意,故《易纬》但言“文王”也。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周易正义导读 PDF格式下载



自学周易之初用的南怀瑾的书,但没有什么进益,看了这本书才真正开始理解周易,推荐初学的朋友用这本书。特别是开篇的导读一定要看。


《正义》纠正了汉易和魏晋易注的偏颇,又吸取了两者的长处,熔象术义理与一炉,开创了“不可一例求之,不可一类取之”新的诠释学方法,并为后代易家接受,是研易者必读之书。这本导读,在编排上把王注孔梳很好的结合起来,是很好的版本。


1、这本书排版为简体横排(个人觉得古书读的少的人,一开始还是使用简体横排为好,阅读起来方便快捷,其后再选择更好的竖版也不迟),纸张很好,摸起来很有质感,字体清晰。
2、这本书实际上为导论+正文,导论篇幅不多,80来页;正文为王弼注,孔颖达疏,刘玉建校点,一句一注一疏,注疏有明显标记,字体小于正文,排版自然,适合阅读。
3、刘玉建先生,用心良苦,很是认真,齐鲁书社不愧为孔子故里精神的最好代表,希望大家在一开始学易经时,从基础入手,别心急,做好文字工作后,再去更深入的研究易学。这本导论个人认为是不错的选择,喜欢大家和鄙人有同感。


导读还算不错


前面是82页的导读,后面是原文,无翻译,简体横排。


先买来放着吧,有空再看。


我是从图书馆看到的这本书,觉得好,很好,所以网上订购了一本,此书优点在于性价比极高!~


真好!比中华书局的版本更好,导言写得流畅,清晰,很显功力。


真的是好东西


经典,印装俱佳


看到大伙的评论才买的,充满期待!


看着评论不错,还没读下去


开篇的导论太罗嗦,后面的注解经典


《周易正义》是唐代修撰的《五经正义》之一。《五经正义》者,《毛诗正义》、《尚书正义》、《周易正义》、《礼记正义》、《春秋左传正义》也。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长期分裂,经学研究出现一派混乱局面。隋唐建立以后,为了统一的封建政权的政治、思想、文化建设的需要,急需整顿混乱的经学,由朝廷出面撰修、颁布统一经义的经书。唐太宗下令召集以国子祭酒孔颖达为首的当时一些著名儒士共同撰修《五经正义》。这便是《周易正义》之由来。《周易正义》的底本是采用三国时魏国的著名玄学家王弼乘其极敝而攻之所作的《周易注》。他用《老》解《易》,以玄理统易理,利用注《周易》而阐发玄学思想,使《周易》面貌为之一新,远远高于汉儒解《易》的水平。因为唐代群儒认为王弼的注“独冠古今”,所以选用其作《周易》的官定注本。《五经正义》颁布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出现其他《周易》的注本。因为当时规定士子诵习儒经及应试,必须严格以《正义》的义理为依据,不得另立新论,否则便被视为异端邪说。在思想、文化、学术领域实行如此专制的一统,其结果严重阻碍了经学的发展。齐鲁的这版《周易正义导读》不仅有导读,还带有完整的原文。在《周易》热兴起的时候,许多随便七拼八凑就胡乱出版的易学著作经常是错字连篇、不知所云,而像这本这样有严谨求实态度的书出现实在是不简单啊!


作为哲学系的老师推荐的一本书,适合专业学生学习,前面是作者对朱熹思想的解读,后面是朱熹对周易的注解。


名为《正义导读》,实为《正义》+《导读》,要不是见不纸书,还不敢轻易买呢,呵呵,以后请齐鲁出版社注意书名。字体排版均不错,堪比北大版《十三经》,值得买一本!


这是老师推荐的书目,作者是权威大家,内容和纸张也很出色


对于基础薄弱的爱好者,这本书非常适合,同时老师在这反面的研究功底很深,山大的这个专业也很权威


本书是一本周易导读的好书,上课使用。只是书的编排设计和纸张可以考虑更好一些。这样看起来读者会舒适很多。


内容不错,书没储存好,放的时间久了,拿到手里感觉硬棒棒的,有些变形。


作为普通读物看看还行


导读和周易古文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