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史记与民族精神

池万兴 齐鲁
出版时间:

2009-1  

出版社:

齐鲁  

作者:

池万兴  

页数:

459  

前言

两千多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对于司马迁与《史记》的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不胜枚举,然而从哲学与民族学的角度研究司马迁的民族思想与《史记》所体现的民族精神的成果并不多见。目前尚未看到这方面的专著,论文也极其有限。这一方面与人们将《史记》看作史学与文学著作的传统认识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研究不够深入有关。但这种研究现状与《史记》在中国思想史与文化史上的地位很不相称。因此,必须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多角度、多学科地研究《史记》,使《史记》所体现的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以发扬光大,为现代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一、民族精神及其基本特征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历史积淀,使得中华民族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和民族心理、民族性格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时至今日,这种民族特色仍然具有广泛的社会物质基础和民族心理基础。

内容概要

本书从哲学与民族学的角度研究司马迁的民族思想与《史记》所体现的民族精神。作者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多角度、多学科地研究《史记》,使《史记》所体现的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以发扬光大,为现代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作者简介

池万兴,男,1962年3月生,陕西彬县人,汉族。西藏民族学院研究生处处长、教授、博士、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生导师、西北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1983年7月毕业于陕西师大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90年7月获山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师从闫宪康、冯俊杰两位先生研究先秦文学与戏曲。2003年7月获西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师从赵逵夫先生研究先秦两汉文献。2004年进入复旦大学中文系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师从蒋凡先生,2006年6月出站。1994年11月任语文系副主任,1998年12月任语文系主任。2004年起任西藏民族学院研究生处处长至今,同时兼任西北大学古代文学博士导师。

书籍目录

绪论上编 民族精神的历史积淀 第一章 三皇五帝的开拓进取精神  第一节 三皇的发明与创造精神  第二节 炎黄两族的开拓进取精神  第三节 颛顼“绝地天通”的改革精神  第四节 尧舜不懈追求的奋斗精神 第二章 夏王朝的建立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  第一节 大禹的开拓进取精神  第二节 王权观念的崛起  第三节 贡赋制与中央集权的建立  第四节 民族统一与凝聚力的形成 第三章 殷商文明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  第一节 契降生的神话学意义  第二节 夏商之际的变革精神  第三节 神权观念的加强  第四节 商代王权观念的加强 第四章 周代多元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一节 内圣外王的理想追求与民族精神  第二节 志士仁人的理想人格与民族精神  第三节 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与民族精神  第四节 厚德载物与民族精神 第五章 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民族精神的形成  第一节 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第二节 秦汉的民族政策促进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  第三节 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第四节 秦汉文化思想与民族精神的形成  第五节 秦汉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形成 第六章 《史记》的创作宗旨与民族精神的自觉弘扬  第一节 《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创作宗旨  第二节 《史记》弘扬民族精神的客观历史条件  第三节 司马迁弘扬民族精神的主观努力下编 《史记》弘扬的民族精神 第七章 《史记》大一统思想与民族凝聚力  第一节 《史记》对大一统政治的颂扬  第二节 《史记》对民族大一统的热情颂扬  第三节 《史记》的体制结构所表现的民族大一统思想  第四节 《史记》民族大一统思想的深远影响 第八章 《史记》以人为本的精神  第一节“以人为本”的编排体例  第二节 以人为本的取人原则与价值取向  第三节 以人为本的天人理念  第四节 《史记》人本思想的渊源及影响 第九章 《史记》的变革创新精神  第一节 《史记》对历史变革过程的认识  第二节 《史记》所体现的变革类型  第三节 变革创新必须具备开拓进取精神  第四节 《史记》变革创新精神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影响 第十章 《史记》所弘扬的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  第一节 《史记》所记述的中华民族思想家们的自强不息精神  第二节 司马迁自强不息的精神  第三节 《史记》所弘扬的志士仁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第四节 《史记》所弘扬的自强不息精神对后世的影响 第十一章 《史记》所弘扬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  第一节 忠君爱国,关注民生  第二节 反抗强暴,为国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三节 抗击侵略,保卫祖国  第四节 赞美富国富民的贤人,反对穷兵黩武、滥兴功业  第五节 弘扬爱国主义的现实意义 第十二章 坚持气节、舍生取义的人格自尊精神  第一节 中华民族成仁取义的气节风范与人格理想  第二节 舍生取义的自我牺牲精神  第三节 贫贱不移的人格自尊精神  第四节 《史记》舍生取义精神品格的生成及其影响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四章 周代多元文化与民族精神周代实际上包含了西周和东周,而东周又可以分为春秋与战国两个时代。周代文化不同于夏商文化,夏商是我国历史文化的发生时期,而西周和东周则是我国历史文化的成熟期。西周的礼乐文明已发展到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而春秋战国则是我国历史文化大放异彩的一个光辉灿烂的时代。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虽然萌芽于远古和夏、商时代,但真正形成比较成熟的民族精神并积淀成为为中华民族所普遍接受的民族精神各方面深刻内涵的则是在周代。尤其是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华民族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期。中华民族的大一统思想观念、中华民族的大一统政治格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等诸多方面都形成于这一历史阶段。因此,周代文化对于中国历史文化、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我们重点探讨周代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关系。而周代文化是极为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经史子都产生于这一时期。因此,要全面论述这一时期的历史文化与民族精神形成的关系是相当困难的。所以,这里我们打算分四节对周代文明与民族精神形成密切相关的主要内容予以重点论述。

后记

我喜欢与研究《史记》已有十几年了。1995年我出版了第一本司马迁与《史记》研究的专著——《司马迁民族思想阐释》(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该书1998年荣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这对我来说,无疑是最大的鼓舞与鞭策,从此更增加了我对司马迁与《史记》学习与研究的兴趣。2000年,我报考了西北师范大学赵逵夫先生的博士研究生,人学之后,打算继续学习与研究《史记》。但根据恩师赵先生的安排,我选取了《管子》作为博士论文的选题。赵先生曾循循善诱地说:“你在《史记》研究方面已经有一定的基础,现在应该利用这次求学的机会,在先秦诸子方面多下一点工夫,这对你今后的司马迁与《史记》研究也有很大的益处。因为司马迁就曾经做过整齐百家杂语的工作,对先秦诸子都有深入的研究。因此,即使研究《史记》,也不能不对先秦诸子进行深入的研究。而在先秦诸子中,《管子》是最为复杂的一部,不但难读,而且问题较多,研究的人也少。你若能在这一方面多下一些功夫,肯定会有收获的。”在先生的鼓励下,我暂时放弃将《史记》作为博士论文选题的想法,专心攻读先秦诸子,尤其对于《管子》用力最多。三年博士生涯转瞬即逝,我的博士论文《研究》获得了评审专家和答辩委员会的一致好评。


编辑推荐

《史记与民族精神》是由齐鲁书社出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史记与民族精神 PDF格式下载



这个题目很好,确实为大家做关注。有时间要仔细看看作者的思路和论证,才能看出功力。


较新,封皮有磨损,不过算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