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巴赫金诗学理论概观

吴承笃 齐鲁书社
出版时间:

2009-8  

出版社:

齐鲁书社  

作者:

吴承笃  

页数:

247  

前言

吴承笃博士的论著《巴赫金诗学理论概观——从社会学诗学到文化诗学》即将付梓,这对我们师生来说都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情。承笃是2003年由陕西师大文艺学硕士毕业考入我们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在我的名下攻读博士学位的。说起来还真有点缘分,那就是他的硕士导师刘恒健教授是我们山东大学文艺学研究生毕业,而且与我是非常密切的朋友,就在承笃即将毕业之时恒健由病重而辞世,这中间对于恒健的后事与其后恒健学术论文集的整理出版,包括承笃在内的他的诸多学生都是尽了力的,由此足见承笃为人的忠厚。承笃来山大后学习非常努力,并参加了我的有关课题,与李晓明博士一起写作了新时期生态美学发展的有关评述,收入《中国新时期文艺学史论》一书。而他的博士论文则经过我们共同商量确定为“巴赫金诗学思想研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承笃在硕士期间的论文就是写的巴赫金文艺学思想,博士论文继续写下去顺理成章,是一种在原有基础上的拓展。当然,更加重要的是,我们师生共同认为巴赫金是当代一位非常重要的美学家与文论家。其重要性就在于他站在时代的前列,以其美学与文论的特有方式做出了自己对于时代的特殊思考,进行了富有价

内容概要

承笃来山大后学习非常努力,并参加了我的有关课题,与李晓明博士一起写作了新时期生态美学发展的有关评述,收入《中国新时期文艺学史论》一书。而他的博士论文则经过我们共同商量确定为“巴赫金诗学思想研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承笃在硕士期间的论文就是写的巴赫金文艺学思想,博士论文继续写下去顺理成章,是一种在原有基础上的拓展。

作者简介

吴承笃,1979年2月生于孔子故里曲阜。1996年至2003年在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和哲学硕士学位,并干2003年考入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从事文艺学与西方美学的学习和研究。2006年获博士学位,同年进入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任教至今。在《文艺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

书籍目录

序引言第一章 对巴赫金思想研究的梳理 第一节 巴赫金的发现:从俄罗斯到西方 第二节 巴赫金研究在中国第二章 巴赫金诗学理论的诗学品格及其总体框架 第一节 巴赫金的思想定位与诗学品格 第二节 巴赫金诗学研究的理论土壤 第三节 巴赫金的诗学整体构架第三章 巴赫金的意识形态理论与社会学诗学 第一节 作为意识形态理论的社会学诗学理论 第二节 社会学诗学中的文学语言研究 第三节 文学作品中的艺术结构与审美客体 第四节 复调理论的社会学诗学分析第四章 巴赫金的历史诗学观 第一节 文史之辨与历史诗学 第二节 巴赫金历史诗学的方法论支柱:时空体概念 第三节 历史诗学中的体裁问题研究 第四节 历史诗学的话语分析:小说话语的多语性与杂语性第五章 巴赫金的文化观念与文化诗学理论 第一节 文化诗学的理论构建与巴赫金的文化诗学 第二节 巴赫金的民间文化研究以及狂欢化理论 第三节 民间文化影响下的狂欢艺术思维 第四节 民间文化与文学体裁研究:庄谐体与讽刺性模拟 第五节 怪诞形象与怪诞现实主义结语 巴赫金的诗学观念与当代中国文艺理论 第一节 一元的诗学理论品格与现实关怀 第二节 整体的诗学观念与文化观念 第三节 对话的诗学研究旨趣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对巴赫金思想研究的梳理第一节 巴赫金的发现:从俄罗斯到西方巴赫金从一个沉默的学者到世界知名的理论家经历了三次发现,而在此期间国外的巴赫金研究经历了西方和俄罗斯之间研究话语的几次转移。俄罗斯与西方属于不同的话语体系,因而在巴赫金的研究模式上具有明显的相异性。相比较而言,俄罗斯的巴赫金研究占据了明显的文献资料的优势,因而在巴赫金的阐释上主要是以挖掘文本的原义和探索文献资料内在的相关性为主。对于巴赫金思想的阐释也多是在巴赫金思想的基础上进行批评式的文本解读与文化阐释。而西方的巴赫金研究在原著阐释的维度上更为关注巴赫金思想的可利用性和可阐释性,因此巴赫金思想的资源意义在许多学术流派的理论构建中就凸现出来。在女权主义、解构主义、后殖民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学派的理论框架中,巴赫金的思想被拆分为独立的碎片而丧失了整体的意义。①这种状况产生了巴赫金研究中的分歧,如莫斯科国立教育大学的迈肯林(Vitalii Makhlin)就认为,巴赫金思想的广泛传播已经造成了对其思想根基的篡改和整体上的误读。他指出,任何企图将巴赫金和所谓的后现代主义相提并论的打算,都是对巴赫金理论的最严重的误读。迈肯林强调,“和一般流行的看法相反,巴赫金有自己的统一的‘节目单’或议程。这个计划的核心是在个体和社会之间建立联系,更具体地说,就是主体在进行各种自由活动的同时,仍然能够对他所在的那个整体负责”。①因此,迈肯林主张从巴赫金本身的理论基点出发重建巴赫金的理论体系。他的观点基本上代表了以原意解读为根本研究指向的俄罗斯学者的声音。当然,这种划分并非绝对的、静止的,特别是在巴赫金的第三次被发现之后,以资料占有为优势的俄罗斯学界得到了更多的支持,“还原”巴赫金的声音日益高涨。巴赫金的第一次发现是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当时的青年学者科日诺夫、鲍恰罗夫和加契夫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发现了默默无闻的巴赫金,并为其曲折的命运和卓尔不群的学术个性所折服。这一次发现使巴赫金封存多年的部分手稿得以面世。经过科日诺夫等人的斡旋,《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问题》修订后更名《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于1963年再版,而《拉伯雷的创作和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民间文化》一书在1965年面世。这使得巴赫金的思想昭示在世人的面前,从而拉开了巴赫金思想研究的序幕,其意义是十分重大的。但是这次资料抢救性的发现并不是在做好了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进行的。


编辑推荐

《巴赫金诗学理论概观:从社会学诗学到文化诗学》是由齐鲁书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巴赫金诗学理论概观 PDF格式下载



有关巴赫金的诗学研究,此书可谓是浅显易懂,适合大学生或研究生阅读。尤其是想写巴赫金的硕士论文的人,可以一看。


虽然是一本初级读本,但资料很详实,作者下了苦功夫,值得同道学习。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