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陶拍
2012-9
齐鲁书社
孙永行
258
无
《齐国陶拍》是国内出版的第一本专门研究、收藏齐国陶拍的图书。本书内容丰富深刻,观点新颖独到,填补了国内陶拍研究的空白,能够为陶拍的专项收藏和研究提供第一手的宝贵资料,同时也为陶器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新的借鉴,是一部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兼备的陶拍研究著作。
孙永行,自名“齐国农夫”,斋号“农夫山房”,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上河头村人,现为齐鲁石化公司橡胶厂职工、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收藏家协会会员、淄博市钱币学会会员。自1985年至今,对与齐国历史有关的器物进行了系列收藏,如齐国陶拍、陶文、瓦当、量器、刀币、高古陶器及各种范模等。曾荣获“山东省杰出钱币收藏鉴赏家”、“山东省十大杰出收藏家”等称号;在省、市级报刊上发表过多篇专业文章;在北京市、山东省等地多次举办过系列收藏精品专项展;向临淄齐国历史博物馆无偿捐献珍贵文物,填补了馆内多项空白。
序一
序二
序三
凡例
前言
绪论 陶拍考据
第一章 绳纹陶拍
第二章 格纹陶拍
第三章 锥刺纹陶拍
第四章 弦纹陶拍
第五章 叶脉纹陶拍
第六章 菱形纹陶拍
第七章 布纹陶拍
第八章 乳丁纹陶拍
第九章 素面陶拍
第十章 特殊纹陶拍
附录 陶拍使用方法示意图
后记
版权页: 插图: 一、细绳纹陶拍 (一)椭圆形拍面细绳纹陶拍 编号001年代为西周。通高5.2厘米。拍面呈椭圆形,微鼓,略残,长9厘米,宽6.2厘米,饰细绳纹。器钮体态是一只斑纹猛虎,雕塑工艺水平较高,虎体肥壮,四肢有力,长尾扫地,姿态凶猛。 编号002年代为战国时期。通高0.5厘米。拍面呈椭圆形,长10厘米,宽8.5厘米,一端局部有残。拍面饰细密的绳纹,呈竖向排列。背面中部原有兽形钮,已残。仅存细长的兽足呈“U”字形分布,两兽足之间装饰一条头前尾后的小鱼,鱼头残,鱼尾被坐压于兽腹之下,鱼身上鳞片清晰可见。因兽身残缺,从此处残存的这组浅浮雕纹饰看,也不排除此二足为鸟足的可能,因为鸟食鱼更为合理。该陶拍陶质细腻,背面似被磨光而泛出光泽。在其一侧阴刻一“日”字。 编号003年代为战国时期。通高7.1厘米。拍面呈长椭圆形,长10.8厘米,宽4厘米。该陶拍钮柄为不规整的椭圆状拱形钮,呈深灰色,粗大结实。细绳纹拍面为弧形的长条状。从该陶拍的奇异形状来看,其应该有特殊的功用,可能为了便于压印陶鬲三足之间的细小花纹而设计创制的。 编号004年代为战国时期。通高6.1厘米。拍面较为厚重,呈椭圆形,长8.2厘米,宽6.2厘米,拍面纹饰是抑压形成纵横相叉、深而清楚的细绳纹。背部钮柄为鼻形钮,钮残,似后修而成,与拍面不协调,拿在手中使用很不方便。 编号005、编号006这两件陶拍,无论大小、形状、陶质、钮式都十分相似。年代都是战国时期。拍面呈椭圆形,较平整,纹饰都为细绳纹,苍劲有力,布局一样。整体陶质为灰陶磨光。背面钮柄都为拱形。 编号007年代为战国时期。通高2.6厘米。拍面呈椭圆形,长13厘米,宽7.3厘米。无钮,整体形状似肥皂状,较薄。整体为灰墨陶磨光,制作设计十分合理,该陶拍似有特殊用途,具体不详。 编号008年代为战国时期。通高5.3厘米。拍面呈椭圆形,长9.2厘米,宽6厘米。该陶拍做工设计十分合理到位,用手握穿,大拇指与食指中指所组成的握力恰恰是用力在钮把两侧,前后受力也十分均匀。拍面中心处使用磨损严重,其他部分的细绳纹清晰可见。 编号009年代为战国时期。通高4.6厘米。拍面呈椭圆形,长8.4厘米,宽6厘米。拍面纹样为细绳纹,纵横相叉。钮为鼻形,整个陶拍是用整块泥团捏制而成。钮的孔洞挖制而成。洞孔低于拍面,这样制作出来的陶拍不但重量轻而且中指扣入钮孔中,十分舒适。 编号010年代为战国时期。通高4.8厘米。拍面呈椭圆形,长7.5厘米,宽5.6厘米。拍面饰细绳纹,而背部的钮为圆孔鼻形,与拍面连接到一起,从侧面看形似汉代的权(秤砣)。 编号011年代为春秋时期。通高2.3厘米。拍面呈椭圆形,长9.8厘米,宽8.5厘米。拍面纹饰细绳纹,排列凌乱无规律可讲。背面无钮,且内凹进去,刻划“M”形符号。
《齐国陶拍》由济南齐鲁书社出版。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