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鲁迅杂考

张杰 福建教育图书公司
出版时间:

2006-9  

出版社:

福建教育图书公司  

作者:

张杰  

页数:

276  

作者简介

  张杰,1951年生,天津人。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留校工作一年后,调入北京鲁迅博物馆研究室,参与编辑《鲁迅研究资料》丛刊和《鲁迅研究月刊》至今。出版著作两种,发表论文、随笔百余篇。

书籍目录

《哭范爱农》与《哀范君三章》杂考《苦闷的象征》鲁迅译本初版时间考《“题未定”草》题考鲁迅讲演杂考《穆天子传》鲁迅抄本考鲁迅与乡邦文献及乡贤故书鲁迅与中国古代哲学著作鲁迅拟校勘阮籍诗文集考鲁迅与关中颜氏世家著述鲁迅与《太平广记》鲁迅与《青琐高议》鲁迅与扬州学派中坚鲁迅与“罗王之学”鲁迅与刘师培的学术联系鲁迅同船赴日同学考鲁迅“对于孙系的同盟很是不满”考关于“夹着毒詈”的笔战蒋维乔·蔡元培·鲁迅鲁迅与刘文典鲁迅与宫竹心鲁迅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务维持会”鲁迅与约翰·密尔鲁迅与菲律宾作家黎萨尔的小说鲁迅与阿波利奈尔的《禽虫吟》也谈鲁迅批评过的二位日本作家的会谈记近年国外鲁迅研究扫描后记

章节摘录

书摘周作人在谈到鲁迅所受清代浙东学派的影响时说:“鲁迅的著作,不论小说或杂文,总有一种特色,便是思想文章都很深刻犀利。这个特色寻找它的来源,有人说这是由于地方的关系。因为在浙江省中间有一条钱塘江,把它分为东西两部分,这两边的风土民情稍有不同,这个分别也就在学风上表现了出来。大概说来,浙西学派偏于文,浙东则偏于史,就清朝后期来说,袁随园与章实斋,谭复堂与李越缦,都是很好的例子。再推上去,浙东还有元西河,他几乎专门和‘朱子,朱晦庵为难,攻击绝不客气,章实斋李越缦不肯犯‘非圣无法’的嫌疑,比起来还要差一点了,拿鲁迅去和他们相比,的确有过之无不及,可以说是这一派的代表。”这里,周作人实际指出的是鲁迅思想和文章受到章实斋和李越缦的影响,对于章实斋,周作人称他“作文批评,多极严刻”;对于李越缦,周作人称他“作文批评亦多严刻”。周作人还将他的祖父“说话的谿刻”,与上述二人相提并论,认为他们一并对鲁迅思想文章的深刻犀利产生过影响:“说部分影响当然是有的,不但他读过《文史通义》和《越缦堂日记》,就是只听祖父介孚公平日的训话,也是影响不小了。……说话的谿刻,那总是独一无二的了。”关于章实斋、李越缦对鲁迅思想和文章的影响,需要专门的研究,这里只涉及鲁迅所藏章、李二人著述的浅层次关系。 章实斋,名学诚,乾隆四十三年进士,任国子监典籍。他的史学成就在清代首屈一指,著有《文史通义》、《校雠通义》、《实斋信摭》、《实斋乙卯及丙辰札记》和地志多种。鲁迅读过或收藏的章实斋的著述有《文史通义》、《实斋信摭》、《实斋乙卯及丙辰札记》三种。其中与鲁迅关系较密切的是《文史通义》。 据《鲁迅日记》,鲁迅是在1914年11月26日得到《文史通义》的,但这并不能说明鲁迅的阅读是在此之后。据周芾棠对鲁迅故家家藏的调查研究,周伯宜的藏书中存有此书。周作人所说鲁迅读过《文史通义》的时间,当指鲁迅的青少年时期。在鲁迅的师承方面,由于章太炎对《文史通义》评价甚高,并将它与王充的《论衡》、刘知几的《史通》相提并论,因此鲁迅对《文史通义》的重视还可能受到章太炎的影响。鲁迅初到北京的几年,正是他全力搜求家乡文献的时期,在访书过程中与同好季自求有较密切的交往,鲁迅曾以《文史通义》相赠。凡此种种,都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文史诵义》与鲁迅的伴随。 由于《文史通义》是史论著作,它的贡献也主要体现在历史学方面。但章实斋在书中对“六经”的定位,其功绩却是远远超过史学范围的。明代的王守仁曾首倡“六经皆史”的观点,章实斋将这一观点进一步发展,在《文史通义》的《易教》中,他指出:“古人不著书,古人未尝离事而言理,六经皆先王之政典也。”这不仅从历史学的角度解释和研究“六经”,而且还“经典”以历史文献的本来面目。章太炎就曾本“六经皆史”之义指出:“经不悉官书亦不悉经。《易》、《诗》、《书》、《礼》、《乐》、《春秋》者,本官书,又得经名。”在同一出发点上,章太炎曾极力扩大“经”的外延,认为兵书、法律、教令、历史、地志、诸子以及六经之外的群书,均可以称“经”。这种一切书籍都可称经的观点,又是与王守仁的《传习录》、章实斋的《文史通义》一脉相承的。现在,我们尚不能得到鲁迅所受《文史通义》影响上的实证,但是,鲁迅对“六经”、“九经”、“十三经”的一贯看法俱在,上述线索对鲁迅的“经典”观点的形成,不会毫无意义。 对《文史通义》,鲁迅和周作人一样注意到浙东学派与浙西学派的重要区别和分歧。浙西学派的诗人袁枚,诗之性灵而放情声色,在表现两性关系上比较自由,章实斋在《文史通义》的《妇学》篇中加以不指名的严厉批评:“不才小慧之人,无所不至,以纤佻轻薄为风雅,以造饰标榜为声名。炫耀后生,猖披士女,人心风俗、流弊不可胜言。”对于这种笔墨之争,鲁迅留下深刻印象,这不仅证实鲁迅熟读有关的著作,另一重要原因是论辩双方大致均为“乡人”。因此,鲁迅在谈到文坛时,才举例说:“明末太远,不必提了;清朝的章实斋和袁子才,李莼客和赵搠叔,就如水火之不可调和。” 在章实斋之后,鲁迅关注较多的乡贤是李越缦。李越缦,又名李慈铭,号莼客,清末进士,曾任监察御史,是清末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著有《越缦堂日记》、《越缦堂骈体文》等,编有《越中先贤祠目》。李越缦与鲁迅的祖父周介孚有过交往,周介孚科场案后,李越缦曾为周家疏通过关系。 P76-78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鲁迅杂考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