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留学日记(上下)
2006-12
安徽教育出版社
胡适
749
无
《胡适留学日记》记录了十七卷留学期间的札记。十七卷札记是作者在美国留学时期(一九一零——一九一七)的日记和杂记。原来题作《藏晖室札记》,民国二十八年上海亚东图书馆曾排印发行。 《胡适留学日记》印出的札记写的是一个中国青年学生五、七年的私人生活、内心生活、思想演变的赤裸裸的历史。作者把自己的文学主张、思想演变,都写成札记,作为一种“自言自语的思想草稿”。他发现这种思想草稿很有益处,因为这种工作是求知识学问的一种帮助,也是思想的一种帮助。它的方式有多种,读书作提要、札记、写信、谈话、演说、作文,都有这种作用。札记是为自己的了解的;谈话、讨论、写信,是求一个朋友了解的;演说,并发表文章,是求一群人了解的。这都是“发挥”,都有帮助自己了解的功用。因为作者相信札记有这种功用,所以他常用札记做自己的思想的草稿。如作者对世界注意、非战注意、不抵抗主义,文学革命的见解。这十七卷的材料,除了极少数的删削之外,完全保存了原来的真面目。
胡适留学日记台北版自记重印自序自序卷一 一九一一年一月卅日至十月卅日卷二 民国元年[1912]九月廿五日至十二月廿八日卷三 民国二年[1913]四月至三年[1914]二月廿八日 一、国家与世界 二、道德观念之变迁 三、第一次主议事席 四、“博学铁匠”巴立特 五、杂志之有益 六、中国似中古欧洲 七、“希望所在,生命存焉” 八、读Synge短剧 九、读《嘉富尔传》 一○、胡彬夏女士 一一、苦学生 一二、读The Inside of the Cup说部 一三、西文诗歌甚少全篇一韵 一四、论纽约省长色尔叟被劾去位 一五、五十年来黑人之进步 一六、《论语》译本 一七、假期中之消遣 一八、耶稣诞日诗 一九、托尔斯泰临终时事 二○、吾国女子所处地位高于西方女子 二一、灯谜三则 二二、叔永岁末杂感诗 二三、《大雪放歌》和叔永 二四、孔教问题 二五、康乃耳大学费用 二六、非驴非马之大总统命令 二七、伦敦一块地三百六十年中增价四千倍 二八、湘省一年之留学费 二九、友人劝戒吸纸烟 三○、但怒刚死事情形 三一、鲍希参夭折 三二、今日吾国急需之三术 三三、我之自省 三四、我所关心之问题 三五、演说吾国婚制 三六、美国各大学之体育运动费 三七、“宗教之比较研究”讲演 三八、壁上格言 三九、借一千,还十万 四○、久雪后大风寒甚作歌 四一、乐观主义 四二、裴伦《哀希腊歌》 四三、记白里而之社会名剧《梅毒》 四四、绮色佳城公民议会旁听记 四五、郊天祀孔 四六、一种实地试验之国文教授法 四七、《说文》有许多字不满人意 四八、英国布商之言 四九、宋教仁被刺案中之秘密证据 五○、应桂馨死矣 五一、死矣赵秉钧 五二、杂俎三则 五三、美国有色人种之大官卷四 民国三年[1914]三月十二日至七月七日 一、养家 二、母之爱 三、言字 四、FredRobinson君之慷慨 五、雪消记所见并杨任二君和诗 六、学生会之哲学教育群学委员会 七、西人研究中国学问之心得 八、入春又雪因和前诗 九、请得毕业助学金 一○、美国禁酒 一一、得卜朗吟征文奖金 一二、初次作临时演说 一三、赵元任、胡达同时得两种学会荣誉 一四、欧美有一种“剪报”营业 一五、“但论国界,不论是非” 一六、赴白博士夫妇家宴 一七、卸去世界学生会会长职务 一八、在世界会演说《世界和平与种族界限》 一九、赵元任作曲 二○、叔永作即事一律索和 二一、山谷诗名句 二二、论律诗 二三、杏佛和前韵 二四、吾国人无论理观念 二五、张希古亡故 二六、《春朝》一律并任杨二君和诗 二七、山谷之三句转韵体诗 二八、叔永赠傅有周归国,余亦和一章赠行 二九、记历 三○、《春秋》为全世界纪年最古之书 三一、《大英百科全书》误解吾国纪元 三二、题“室中读书图”分寄禹臣、近仁、冬秀 三三、得家中照片题诗 ……卷四 民国三年[1914]三月十二日至七月七日卷五 民国三年[1914]七月七日至八月十日卷六 民国三年[1914]八月十一日至九月十五日卷七 民国三年[1914]九月二十三日至十二月十一日卷八 民国三年[1914]十二月十二日至四的[1915]二月十四日卷九 民国四年[1915]二月十八日至六月七日卷十 民国四年[1915]六月十二日至八月九日卷十一 民国四年[1915]八月九日至十一月三日卷十二 民国四年[1915]十一月廿五日至五年[1916]四月十七日卷十三 民国五年[1916]四月十八日至七月廿一日卷十四 民国五年[1916]七月二十二日至十一月四日卷十五 民国五年十一月六日至六年[1917]三月廿日卷十六 民国六年[1917]三月二十一日至六月一日卷十七 民国六年[1917]六月九日至七月十日
无
虽然纸质不是特别好,但价格是合理的
最近突然对胡适很感兴趣
不错的日记
很好的胡适留学日记
经典的文学史资料
喜欢胡适的诗的可以购买
七年的留学生活,从康奈尔大学转至哥伦比亚大学。青年求学时代基本围绕在每天读书,写文章,正值二战和日本侵略中国的时代,虽远在海外仍关心国内的政局。胡先生的中国文学底子打得很好(唐诗宋词,还有孔孟邓学说),个人觉得留学的最大收获是政局稳定,学术氛围良好的一流大学安静地求学,经常去公共藏书楼(常建议国内也建)读西方的文学、哲学、政治等英文书籍,看著名的话剧。
坊间流传「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拍」直到今天,吾深感这是真理。海外对技术移民的开放,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越发说明工科的人才缺失。而奇怪的事在民国,去国外学文科(哲学)的杰出人物好多。我猜是当时时局动乱,社会被千年封建社会思想束缚,社会普遍需要是如何解放思想,解救中国,发展高等教育,从根本上改变一个国家的思想格局。而科学技术已落后欧美太多,只有在解放思想接受新思想后,才能促进改变。鲁迅弃医从文的经历也能说明问题。
胡先生在求学期间读书的范围甚广,我觉得这才是真正地读文科。不把好好读过各个领域的经典书,是无法建立的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当年的留学生普遍的水平都很高,唐诗宋词的古文底子都很好,还有四书五经。很难想象21世纪的留学生在选择文科(哲学,政治,文学)是自己的中文底子如何。现在深刻体会,要想学好英文(主要是翻译)没有国文基础免谈。
***
摘录书中引用的儿童教育
Charles W.Eliot,论教育宜注重官能之训练
【中译】提倡儿童交易宜注重官能之训练,以使他们发展敏锐之知觉,正如技艺娴熟的医生之知觉。哈佛大学校长Eliot在一本小册子离,提醒吾人注意,现行教育方法之某些缺陷。
E博士说,"就儿童官能之训练而言,现金家境较好之家庭,比起家境贫寒之家庭,牵着往往做得更糟。因为,他们不要求小孩多干家务活或农场活,实际上,多干活可以培养儿童仔细观察之能力,可以增强手之灵性。在人类所受之教育中,官能之训练应该成为其中的首要内容。
"现代世界之教育皆承继古代,主要基于首页,即以传授学识为主。结果,今日美国中学之课程,只安排少量时间,以供学习音乐盒绘画,以培养官能之发展。直到最近,男女中学生还皆不重视课外之美术训练,或自发组织之美术活动。"
近二十五年来,医学和外科学皆取得显著之进步。E博士把此归功于从业医生在准确诊断方面所受之训练,以及随之而来的医生官能之高度发展。他相信,在其他部门之教育过程中,作类似的官能训练,这对培养下一代是至关重要的。
E博士继续说:"为弥补美国中学课程之明显缺陷,应立即对此作出如下之主要变更:要多动手,多用耳,多用眼,多做事,如绘画、木工、车工、音乐、缝纫和烹饪,要基础更多时间用于科学之观察。这些课程之教授,要尽可能才去具体之方法- 即采取实验之方法;要让每一个学生做大量的誓言,他们在专业教师之指导下,通过自己之观察,用自己之眼,用自己之手去做实验。"
关于胡适的留学日记,你也许看过这个帖子:
7月4日
新开这本日记,也为了督促自己下个学期多下些苦功。先要读完手边的莎士比亚的《亨利八世》……
7月13日
打牌。
7月14日
打牌。
7月15日
打牌。
7月16日
胡适啊胡适!你怎么能如此堕落!先前订下的学习计划你都忘了吗?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7月17日
打牌。
7月18日
打牌。
话说,当时我看完这个帖子,立马就对自己的一懒二拖三不读书释怀了,人家胡适留学每天打牌,计划一样实行不了,最后不也成为一代大师了吗?既然他可以,我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于是抛掉书本,继续上网。
晚上在日记里写:你不要在堕落了,明天好好努力呀。写的时候,想着胡适,心里还笑。
这种心理很要不得,但大概普遍存在于人群之中,要不然这帖子也传播不了这么广。和很多的励志传记或微博一样,这种帖子着重于描绘一个人如何不费吹灰之力就成为高手,其中的辛苦奋斗则一笔带过,因为这样才有戏剧性,也更能让我等看到希望:一个原来像你一样的小人物,也是可以成功的,而且他有着和我一样的毛病。
真买回来《胡适留学日记》,你就会发现,事实远不是那么简单(说的跟推理小说似的)。哪里有天才,都是功夫。
事实的真相是:
七月廿一日:化学第二小试……打牌。
七月廿二日:打牌。读美国短篇名著数种。
七月廿四日:上课。得德争一书。打牌。演化学算题。
七月廿五日:上课。作书复德争。打牌。
七月廿九日:读《马太福音》。读Samuel Daniel情诗数章。打牌。
八月五日:打牌。
八月十日:连日或以读书,或以打牌,恒子夜始寝,今日觉有不适,故以此矫之。
八月十一日:夜打牌。
八月十八日:读马可梨之“History”及“Johnson”。打牌。
八月廿三日:夜打牌。
八月廿四日:是日,打牌两次。
好吧,好像情况没有好很多。但如果你真看完这厚厚两册日记,就会好好反省一下了。
胡适20岁去美国,在美国留学7年(1910年—1917年),共写了17卷日记。卷一的日期跨度为:1911年1月30日~10月30日,整整9个月,收录日记270篇,天天有记录,这些打牌、戒烟、遗精的碎碎日记大部分记在这个时间。从第三卷开始,胡适改变日记风格,开始往读书笔记、札记路线走。真正的读书不止。
看胡适这部日记,主要是一个感召的作用。
感受一下百年前的90后胡适同学的朝气、努力和勤奋,每天翻上两页,在看看镜子里的自己,好好读书去吧。
与君共勉。
前些日子网上一直流行着关于胡适的一个段子,大体上讲的是胡适爱打牌,连续写日记好几天发现自己所写的仅“打牌”二字,并语重心长地对自己说不能继续打了,然后几天后日记的内容依旧是“打牌”二字。段子本身切取了胡适日记中的一个片段,向我们展示了大师的凡人一面。看完之后,想必大家都对胡适产生了好感,虽然,事实不一定如此。于是,这便成了我找胡适先生留学日记看的一个原因。
不得不佩服,胡适留学日记所蕴含着丰富的信息。比之于胡适的文章,其日记提供了一个不同的视角让我们了解一个形象生动的胡适。通过他记录自己留学生活的点滴,来往书信,笔记手稿,游记照片,评论演说,吟诗作词,学习科研,思考辩论等多个方面,我们建立了对胡适的立体感觉,了解到了这位大师年轻时的思考与奋斗所在。直到留学日记的最后,胡适终于离开康奈尔大学而回国时,通过他在船上的经历,我竟然看到了当时整整一代知识分子学成归国,面对水深火热并义无反顾的壮丽画面。当然,这些赞许之词已不用我在此赘述。且让我就胡适留学日记中的一天来聊聊吧。
说来十分有趣,胡适在其日记中记录了平生第一次去女生宿舍的情况。具体如何描述我也记不太清了,反正胡适之对此是印象颇深的。我在想,我第一次进女生宿舍是什么时候,是了,是在高考结束不久后的一个晚上。高考的结束似乎解开了束缚在每一个应届考生身上的枷锁,所以大概难免也有所放肆。那天晚上,趁着夜色我们几个男生就溜进了女生宿舍,这个平时来说犹如圣地与禁地的地方,就这么解开面纱了。当然,我们进去不是为了某些邪恶的目的,只是单纯地好奇,而当我们最终发现女生宿舍楼顶的阳台居然如此凉爽宁静,也是不由地心旌荡漾,那大概是我平生第一次对女生第一次的主动和试探吧,虽然这其中并不牵扯到任何一个具体的女生。说回胡适,他当时的最后的结论,居然为当时和现在的我给出了一个解答和释疑。为何我们刻苦学习,却也不能适当地处理自己的情感?胡适的解释是,大凡我们之前所学的知识,是和智识有关,而于情感无益。智识越深,却可能越加冷僻。故而多与女性交流,大概可以减少性格中冷僻,而不至于生人勿近。就这个浅显明了的道理,许多理工科的男生依然不懂得!这就是为什么当年那个满口黄腔的老师说,你们这些男生,要多与美女为伴,多与她们为伴,你们情商才会高。
那么,所谓智识,指的便是智商,而情感,则是情商?个人认为,虽然两者有相似之处,却也不全相同,若是牵强附会,恐怕也不能寻找到答案。所谓智识,可学习而得,可锻炼而得,可背诵而得,亦可思考而得,而通常意义上的智商,却好像指的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情感之获得,关键是在于参与,在于付出,在于经营,在于体悟,而情商,似乎还有一种与他人发生作用时才能散发出来的因子。第一次进女生宿舍,这其中到底给一个情窦似未开又初开的男生带来多少的冲击和影响,恐怕都不是在彼时彼刻所能够体现的。现在看来,可以视为一种青春的冲动,一种对未知女生的好奇,甚至可以理解为了最早性意识的萌芽。而过了许多年后,这萌芽历经了多少的情感事件和知识学习,终究成为了现在的自己。而现在的自己,似乎也终于慢慢懂得,当时,为何那些女生会说那样的模棱两可的话,为什么她们会听自己并不理解的歌,而又是为什么,当我孜孜以求渴望追赶她们脚步时却发觉自己已经在不同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实际上,即使到了现在这个年龄,即使自己已然清晰地明白这其中的原委,却依然无法去弥合与挽回了。最终,也只能以“青春啊”来作为最后的结束语。
言及至此,似乎与胡适先生的日记内容已无太大瓜葛了,不过确实是因为读到了此篇日志故而想去自己的事儿,这也是读书的一大乐趣之所在吧。
30年代时,当一生都在认识真我的西方心理学大师荣格,向一位来自东方的学者请教《易经》时,后者却给这种热情泼了冷水。这位学者就是当时怀着救国救民的梦想,极力主张西学强国的胡适,在他看来,《易经》不过是中国古代先民的巫术总结而已。然而,这并没有打击到荣格的信念,因为在他看来,误解、敌视和纷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恰好是整合的开始。这就是人类的使命——意识与无意识,自我与自身,身体与心灵,东方与西方——当一切深及到“人类”这一层面时,一切二元的对立都将被灵魂这一主题所无限包容。借助现象学的方法和对原型理念的阐释,作为一位心理学大师,荣格将其几乎所有的热情都全然地倾注在了对神秘学、宗教、历史文化以及人类精神现象的研究与探索中,这也让他的理论和实践工作蒙上了一层精神层面所特有的质朴的魅力。最终,荣格还原了那个充满着传奇故事与私我神话的内在世界,引领高度工业化和社会化背景下,倍感孤独的现代人回归到了对自我与灵魂的思考和探寻中来。
30年代时,当一生都在认识真我的西方心理学大师荣格向一位来自东方的学者请教《易经》时,后者却给这种热情泼了冷水。这位学者就是当时怀着救国救民的梦想,极力主张西学强国的胡适,在他看来,《易经》不过是中国古代先民的巫术总结而已。然而,这并没有打击到荣格的信念,因为在他看来,误解、敌视和纷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恰好是整合的开始。这就是人类的使命——意识与无意识,自我与自身,身体与心灵,东方与西方——当一切深及到“人类”这一层面时,一切二元的对立都将被灵魂这一主题所无限包容。借助现象学的方法和对原型理念的阐释,作为一位心理学大师,荣格将其几乎所有的热情都全然地倾注在了对神秘学、宗教、历史文化以及人类精神现象的研究与探索中,这也让他的理论和实践工作蒙上了一层精神层面所特有的质朴的魅力。最终,荣格还原了那个充满着传奇故事与私我神话的内在世界,引领高度工业化和社会化背景下,倍感孤独的现代人回归到了对自我与灵魂的思考和探寻中来。
这本书,主要是记述了胡适留学生活中的琐事。看了才发现,别人的大学生活和我们的有多么不同。也许这就是牛人之所以为牛人。
作为一个百年前的大学生,胡适勤奋好学,几乎日日读书。所读书籍甚广,戏曲、小说、古文,都有读。光是这点就让我汗颜不已。除此之外,胡适还是一名社交能手,到处都有认识的人,也总是可以和人相谈甚欢。学生工作做的很好,常常作为康奈尔大学的代表出席各种学生大会。具有卓越的领导能力和演说才能。可谓是学习和工作两不误。
当然,他也不可能没有缺点,比如他自己一再提到的戒烟。要是十分完美,反而失却了真实。
胡适为人十分自信,读书之余,常常发出自己的感慨,对于大家也不吝于写出自己的评价见解。对于看书看报发现的谬误,总是十分热心的回信指出,当然还有其博学为垫,不至于什么人都可以做到如此。关心国事,虽然身处异邦,却不忘时时关注国内时势,并发表自己的救国策略。
从此书也可看出,胡适是个理想主义者。他的许多思想虽然先进正确,却常常偏于理想化。
1910年8月16日,一名年仅20岁的中国青年从上海坐船启程,踌躇满志地踏上了奔赴美国的旅程。同船的旅客谁也不会想到,7年之后,这个文质彬彬的年轻人声名远播,成为开一代风气之先的新文化运动倡导者。从此,“胡适”的名字享誉华夏。
胡适于当年7月考取了清华庚子赔款留学美国官费生,9月进入康乃尔大学,选读农科。时逢国家内忧外患之际,胡适等中国留学生肩负着救国自强的重任。留学于胡适而言,绝不仅仅是学问和知识的累积,更重要的是寻求改变中国命运的思想与出路。于是,读书,思考,钻研,著述,成为胡适留学生活的主要部分。
读《胡适留学日记》卷一
胡适留学专业竟是“农学”
胡适在美国留学7年(1910年—1917年),共写了17卷日记,其中有两年时间没有日记,或日记遗失。严格意义上讲,从第三卷起,胡适日记应称为札记,因为所记内容已侧重分析研究,阐述思想,不似前两卷内容多为日常记录,流水账般简易浅显。
《胡适留学日记》卷一的日期跨度为:1911年1月30日~10月30日,整整9个月,收录日记270篇,天天有记录,较为完整地勾勒出胡适赴美留学第一年的生活学习状况。
“考生物学,尚无大庛”,“作植物学报告”,“温植物学”,“此次大考,生物学得95分,植物学得83分,殊满意矣”,“写植物学与生物学报告”,“考植物学,温气象学”,作气象学报告,论空气之流动”,“下午地质学野外实习”,“种果学野外实习”……胡适以哲史、文学研究著名,留学伊始专业竟为农科,课上课后满脑充斥生物、植物,空气流动与气象变幻,今日读者观之,不禁莞尔。
一年以后,胡适的学业方向就发生“偏移”,入驻文学院。念及两年来的农科学业,胡适多年后仍略有抱憾。“于今20余年,我与同班之王预君皆在此学(气象学)上无丝毫贡献,甚愧吾师当年之期望……”1933年12月20日夜,胡适对当年留学日记补注时如此写道。虽然胡适毕生致力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但早期修习农科专业,对其培养科学的实践方法与严谨的治学态度大有裨益。
给莎士比亚“挑刺” 鄙视培根
在学习专业知识之余,胡适将主要精力用于海量阅读,在日记中可以看到,他的阅读范围非常广泛,其中西方小说戏剧和中国传统诗词最多,日记中的记载随处可见。狄更斯的《双城记》,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李尔王》、《麦克白》,大仲马的《侠隐记》(即《三个火枪手》),司各特的《尼格尔的家产》,乔治•艾略特的《织工马南》,果戈里的《警察总监》,弥尔顿的《Lallegro》、《Penseroso 2》,歌德的《赫曼和多罗西亚》,济慈的《圣艾妮丝节前夕》,华兹华斯的《Tintern Abbey》,亚历山大•杜马斯之《铁面王子》,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培根的《学习》、《科学和技术》、《建筑》、《花园》、《财富篇》、《友谊论》,《兰姆书信集》,爱默生的《友谊》、《爱默生文选》,麦考利的《爱迪生传》,《神话》,《阿波罗》,《Minna》、《Minna传》,Burke的《The Age of Chivalry is gonel 》,德文著作《虚馨传》、《Huhnchen》、《Kleider Machen Leute》、《Lyrics and Ballads》等,中文传统诗词涉及《古诗十九首》、《王临川集》、《陶渊明诗》、《谢康乐诗》、《杜诗》、《诗经》、《稼轩词》等;
其次是史哲类著作,计有《左传》,《荀子》,周星誉的《鸥堂日记》,《顔习斋年谱》,格洛特的《希腊史》,柏拉图的《柏拉图的道歉》、《Crito》、《Phaedo》、《理想国》,《马太福音》,班洋的《天路历程》,马可梨的《历史》、《强森》,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安德鲁•怀特的自传和《石台传》等。
从胡适阅读的书籍可以看出,他涉猎广泛,以文学、历史、哲学为主。胡适一生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研究,和他在留学期间选择的阅读方向有密切关系。扎实广博的阅读,为其逐步形成治学思想奠定了基础。
卷一日记中,胡适记录了许多阅读感受,尽管字数不多,但不乏锋芒锐利的观点。读《哈姆雷特》,他说,“Hamlet真是佳构,然亦有疵瑕”;读《麦克白》,他发出疑问,“此书为萧氏(胡适译莎士比亚为萧思璧)名著,然余读之,初不见其好处,何也”;读《罗密欧与朱丽叶》,他认为“此书情节殊不佳,且有甚支离之处。然佳句好词亦颇多,正如吾国之《西厢记》,徒以文传者也”。
培根在哲学、科学、文学方面的成就令世人叹服,但人品之低下又使他名节不保。胡适虽然留学西洋,但道德观念依然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对这种“言行的巨人,行为的小人”不屑一顾,受此先入为主的“成见”影响,胡适对培根文章的评价可想而知。比较培根与爱默生同论“友谊”的文章,他认为“读Emerson's Friendship,甚叹其见解之高,以视培根,真有霄壤之别”;针对培根谄媚英王的行为,他在日记中写道,“惟此君为英王进土木之策,其逢迎之态,殊可嗤鄙”。
胡适的阅读经历告诉我们,看书要有自己的观点,敢于质疑,敢于批判,不要人云亦云地拜倒在名家脚下。
戒打牌 戒吸烟 坦然记“遗精”
网上曾流传一篇戏谑文字,摘录了《胡适留学日记》中关于“打牌”的记载,根据摘录内容,胡适留学期间天天打牌,俨然是个不思进取、不学无术的混账学生。发文者由此慨叹,前辈学人不过如此,与时下混日子的学生哥没啥区别。此文一出,立即引起广泛关注。经读者查询原著,发现摘录内容为“移花接木”拼凑而成,不过是无聊者的恶作剧罢了。
观《胡适留学日记》卷一,胡适关于打牌的记录确实不少,近30次,其中确实有连续数日“打牌”的记录。从这些记录中可以看出,身在异国他乡,紧张的学习之余,打牌是胡适和同胞们欢聚娱乐,沟通交流的重要活动之一。
作为一种正常的娱乐活动,年轻人聚在一起打牌消遣,不过人之常情,本无可厚非,但打牌次数多了,难免会分散精力,浪费时间。胡适终究是胡适,他很快意识到了这点,在9月6日(星期三)的日记中,他明确写道,“昨日与金涛君相戒不复打牌。”从此以后,他的日记中再无出现“打牌”的记录。可见胡适十分自律自制,不好的生活习惯坚决改正,这一点非常值得年轻学子借鉴学习。
胡适不仅戒打牌,还戒了吸烟。卷一日记2月5日(星期日)记录,“日起戒吸纸烟”,可能后来没有完全戒除,或是改吸了烟草。在8月6日的日记中,胡适痛下决心,“自今日起不吸烟矣。余初吸最贱之烟卷,继复吸最贵之烟卷,后又吸烟草,今日始立誓绝之。”戒烟、戒打牌,看似小节,然而“不扫一屋何以扫天下”,一个生活上严谨自律的人,日后成就事业的几率远远大于率性而为的人,尤其在治学方面更是如此。
卷一日记中还有些有趣的记录,2月20日(星期一),“连日似太忙碌,昨夜遗精,颇以为患。今日访Dr.Wright,询之,医云无害也。余因请其遍查脏腑,云皆如恒,心始释然。”日记中坦然记载“遗精”情况,而且“颇以为患”,以为身体出了问题,“遍查脏腑”,“心始释然”。
现在的年轻人看到这则日记不知作何感想,普及生理卫生知识太有必要了。
暂只看了上册。感觉尚好。
上海图书馆看到的,370多页,这本和《文学风流》看完已经是下午6点了。
本书是胡适在大学里生活和学习所记下的日记,它直观的向我们展示了牛逼是怎样炼成的。日记简洁得如同流水账,少有情感流露。知己死了也只写了个“悲”,第二天参加歌舞晚会照样“大悦”。这里面我对关于韦莲司的文字抱有极大热忱,胡适做了不少关于她的记录,差不多都是谈画和一些别的艺术品,也有一同散步天气大好之类的句子。胡适和韦莲司终究没有在一起的事迹令多少人扼腕,看了日记才知道其实这种结果早就注定了,1914年11月3日那天,韦莲司问他:如果与父母意见相异,是容忍迁就呢还是自行其是?胡适先从东方和西方的差异来说,说容忍迁就是中国人的美德,自行其是西方自由进步精神的体现,最后谈到自己,说对于家庭情感生活方面会遵循父母的意见,在社会政治方面会自行其是。胡适说出这句话,韦莲司就应该明白了。
胡适回国以后果然听从母亲的命令和母亲推荐的“秦罗敷”成了婚,但还与韦莲司保持通信,韦莲司终身未嫁。
7月4日
新开这本日记,也为了督促自己下个学期多下些苦功。先要读完手边的莎士比亚的《亨利八世》……
7月13日
打牌。
7月14日
打牌。
7月15日
打牌。
7月16日
胡适啊胡适!你怎么能如此堕落!先前订下的学习计划你都忘了吗?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7月17日
打牌。
7月18日
打牌。
本文介绍的是1911年1月30日至10月30日和1912年9月25日至12月28日根据胡适日记所载他看过的书以及一些他的杂感。
1911至1912年间,胡适就读于康奈尔大学农学院,因此,胡适在这两年间还未大量涉猎哲学类书籍。在胡适的记述中我们可以了解彼时他的阅读范围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也是数目最多的是文学,其中包括西方小说戏剧和中国传统诗词,计有哈佛大学校长伊里鹗主编之“哈佛丛书”(又名“五尺丛书”)中狄更斯之《双城记》,莎翁之《亨利五世》《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无事生非》《李尔王》《麦克白》,大仲马之《侠隐记》(即《三个火枪手》),司各特之《尼格尔的家产》,乔治•艾略特之《织工马南》,果戈里之《警察总监》,弥尔顿之《Lallegro》《Penseroso 2》,歌德之《赫曼和多罗西亚》,约翰•邓之《众皆为爱》,济慈之《圣艾妮丝节前夕》,华兹华斯之《Tintern Abbey》,亚历山大•杜马斯之《铁面王子》,索福克勒斯之《俄狄浦斯王》,培根之《学习》《科学和技术》《建筑》《花园》《财富篇》《友谊论》,《兰姆书信集》,艾麦生之《友谊》、《艾麦生文选》,约翰森之《爱迪生传》,麦考利之《爱迪生传》,《神话》,《阿波罗》,《Minna》、《Minna传》,Burke之《The Age of Chivalry is gonel 》,De quincy之《The Knocking》,Thackeray之《Round about papers》,德文著作之《虚馨传》、《Huhnchen》、《Kleider Machen Leute》、《Lyrics and Ballads》,《水浒》、《古诗十九首》、《王临川集》、《陶渊明诗》、《谢康乐诗》、《杜诗》、《诗经》、《稼轩词》;第二类是美国观察家对神秘的东方古国之考察,计有史密斯牧师之《中国和美国》《中国之发展》《中国人的品格》,E•A柔丝之《变化中的中国》,芮能生之《远东之政治文化现状》,亨利•乔治之《进步与贫穷》,艾迭尔与斯提尔之《《旁观报》论文集》;第三类是史哲类著作,计有《左传》,《荀子》,周星誉之《鸥堂日记》,《顔习斋年谱》,格洛特之《希腊史》,柏拉图之《柏拉图的道歉》《Crito》《Phaedo》《理想国》,《马太福音》,班洋之《天路历程》,马可梨之《历史》《强森》,达尔文之《物种起源》,《安德鲁•怀特自传》,安德鲁•怀特之《石台传》;第四类是文字学著作,计有《说文》,马建忠《马氏文通》。
从这份整理的书单中,我们可窥见20~21岁期间青年胡适的阅读视野,大量西方文学经典的阅读使他对西方文明可有一个感性的了解,对小说、戏剧、诗歌等文学形式的全面接触也可提升他的审美趣味,值得一提的是,胡适读书颇有自己的见地,绝不轻从流行的大众观点。即使是莎翁这样公认的大文豪,他也不轻易拜倒在其作品下,在日记中坦承自己的感受。读《罗密欧与朱丽叶》,他认为“此书情节殊不佳,且有甚支离之处。然佳句好词亦颇多,正如吾国之《西厢记》,徒以文传者也”;读《哈姆雷特》,他指其“Hamlet真是佳构,然亦有疵瑕”;读《麦克白》,他更是自问“此书为萧氏(胡适译莎士比亚为萧思璧)名著,然余读之,初不见其好处,何也”。 胡适对培根的不以为然也极其引人注目,彰显了这个年轻人强烈的道德感。比较培根与艾麦生同论“友谊”的文章,他认为“读Emerson’s Friendship,甚叹其见解之高,以视培根,真有霄壤之别”;针对培根谄媚英王的行为,他不屑道“惟此君为英王进土木之策,其逢迎之态,殊可嗤鄙”;总体论之,他以为“以中人眼光东方思想评培根一生行迹,颇有苛词”。青年胡适不附庸风雅,不轻易以他见代替自己的臧否,这种独立阅读思考的风格为塑造日后良好的学风立下了功劳。当然,对他所欣赏的,胡适也不吝赞美之词,读完《侠隐记》,他喟叹大仲马“伟矣哉,小说之王也”,弥尔顿的诗歌、果戈里的小说也博得胡适由衷的溢美之词。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胡适对中国传统诗词和文字学显然抱有极大的兴趣,新文化运动肇始之初激烈抨击旧文化的胡适几年之后投入“整理国故”的枯燥浪潮,与这种他青年时期的读书倾向不无关系。每隔几日,我们都可以在他的日记中看到“读XX词或XX诗几卷”,他的性情在此种陶冶下愈显温和宽容。读《马氏文通》,胡适感慨“马眉叔用功之勤,真不可及,近世学子无复如此人才矣”,此外胡适在日记中还多次对注音、文法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这对他日后力主白话文改革、提倡“文学的国语,国语的文学”有着微小而坚实的持续影响。胡适接触较多的还有一些美国牧师、观察家撰写的关于中国风土人情、政制文明的个人考察报告,其中尤以A•H•史密斯的著作为多,费正清曾语“史密斯的著作使西方对中国人的美好想象第一次破灭”,大陆书业前几年出了史密斯著作的中译本,以一个当代中国人的眼光看这些书,不免觉得牧师的观察多有偏颇,许多轻易下的结论不符事实,众多苛刻的评价于今日看来使人怀疑著者带着有色眼镜审视古老的东方民族,当然,这也许是百年来国人各方面进步所致的改变。而胡适所处的那个时代中同胞给他的印象显然使他十分服膺史密斯的观察,读《中国之发展》,他写道“此君居中国三十余年,故其言皆切中情弊焉”。读芮能生《远东之政治文化现状》,他更是激赞“中有一长篇论吾国廿年以来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于实在情形,了如指掌。美国人著书论吾国者,未有及此书之真知灼见者也”。胡适借助外国观察家的视角从另一个层面透视古中国及其儿女,这些难得的审视经验有助于他更好地判断中国的现实及英军叩关以来专制帝国积贫积弱的原因。二十出头的青年胡适一方面有着远渡重洋求学时寻找家园的焦虑,一方面也体会着面对祖国传来的接连不断的噩耗一筹莫展的无力感,武昌的一声枪响只是宣告了二十世纪中国“枪杆子里出政权”比赛的开始,这一年不多的鲜血只是万里血河的源头,这条河的支流遍布华夏,每每在它快要枯竭的时候,天安门总会为它注入新鲜血液。对历史有着同样浓厚兴趣的胡适从不忘把他国之经验教训与中国的历史作参照对比,他读格洛特之《希腊史》,想到了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进而认为“忽念及罗马所以衰亡,亦以统一过久,人有天下思想而无国家观念,与吾国十年前同一病也”。
彼时的胡适一介书生,虽然天赋超人、勤勉读书,却对糟糕的国家束手无策,但他秉持“位卑不敢忘忧国”的信念,在大洋彼岸细心而紧张地聆听着东方萎靡巨人的心跳,理智中不乏感性,激愤时犹有温和,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二十世纪东方最伟大自由主义者的儒雅风范。再过几年,他的翩翩身影将拂遍中国,和另一个愤怒的绍兴人一起扼住中国的咽喉。
翻看《胡适留学日记》,有如下一条:
1911年2月20日:
连日似太忙碌,昨夜遗精,颇以为患。今日访当Dr.Wright,询之,医云无害也。余因请其遍查脏腑,云皆如恒,心始释然。
作植物学报告。
这条日记有趣。胡老先生1891年生人,辛亥年刚20出头,血气方刚难免夜来春心萌动,偶尔遗精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可他居然归因于“连日忙碌”,并“颇以为患”,匆忙忙跑去校医院,医生告知正常依然让人家“遍查脏腑”确定没啥大毛病方才释然,而今看来实在好笑的紧。
Dr.Wright没准也挺郁闷的,早起跑来个毛头小子,
“俺昨天晚上遗精了!不会出啥问题了吧?”
“没事没事,哥们还是处男吧?正常的很,所谓精满自溢的嘛……”
“大夫,俺还是很担心,就帮俺瞧瞧呗……”
“……&%$#@脱裤子”
……Dr.Wright很可能只是敷衍的左摸摸右看看,最后告诉未来的胡博士
“放心回去温书吧,一切正常,丫的身体壮的和牛似的……”
“谢谢噢……”
小胡同学放心的回寝室作植物学报告去了。
21世纪放眼寰球,因遗精而看医生的年轻人应该不多了吧?通过这条日记俺也能侧面了解到,百年前的康奈尔大学似乎并无生理卫生课。
胡适留学的杂记杂忆
柳已青
这书在解放前有两个版本。《藏晖室札记》,民国二十八年上海亚东图书馆版本;胡适觉得这个书名不好,是牵就旧习惯的举动,三十六年由商务重新出版,题为《胡适留学日记》。
早期的留学日记,多是流水账,很短,只有两三句,但由于其无与伦比的连续性,读者读之,并不觉得枯燥。海外留学,读书、忧国、思乡成为胡适先生日记的三大主题,现在读之,依然能够感受到作者情之真,意之切。其中关于读书,日记中提到的最多,日记中经常提到当日看了什么书,以及零星的一些感想。
胡适非常善于积累资料,在他的这本日记中,我可以看出《白话文学史》《四十自叙》的片段。
胡适还有剪报的习惯,国内外的风云都可以在留学日记中找到影子,宏观的历史下,渺小的个体的命运和遭际,都在这本留学日记中得到生动的展现。
我最喜欢看的一部分是,胡适在美国留学时,和任鸿隽、朱经农、梅光迪就文学革命和改良这个话题的讨论,胡适提倡白话文,作了很多打油诗,也作了不少新诗,这里面既有和朋友的争论,也有唱和。值得一提的是,胡适和两位红颜知己都在日记出出现了,韦莲司和陈衡哲,前者成为胡适的情人,后者陈女士成为任鸿隽的佳偶,也是胡适提倡白话文的同道,有陈衡哲的支持,胡适没有成为孤家寡人。
一个印象,胡适的新诗写的一般,有上佳的,多为平淡。这也可能是“但开风气不为师”,毕竟胡适开辟了一个新文化时代。
早年胡适的日记都是用毛笔,写在宣纸或者在新月书店定制的稿纸上,后来,到了台湾,写日记用原子笔。
原来真相在这里
睡觉去
真想知道从碎碎念到笔记札记是怎么转变过来的。
感觉自己碎碎念的日记总觉得很抓狂。
前辈风范,吾等仰望
不怎么好不是我想要的答案
有还是没有,真的那么重要么?
你在笑来那里看到的?
是的。以前翻这本书的时候,印象中没有这段儿,笑来既然写了,我就想可能是自己看不仔细的缘故,这才发贴求助。记得胡适倒是有过戒烟不成功的经历:
今日何日邪,汝负约邪?....,
后面 记不得了,只记得他勤奋,射猎也广。年纪轻轻,基础已经很厚实了。
查了下书
P55页:
十月二十四(星四)上课,自警曰:胡适,汝在北田对胡君宣明作何语,汝忘之耶?汝许胡君此后决不吸纸烟,今几何时,而遽负约耶?故人虽不在汝侧,然汝将何以对故人?故人信汝为男子,守信誓,汝乃自欺耶?汝自信为志为学者且能高谈性理道德之学,而言不顾行如是,汝尚有何面目见天下士耶?自今以往,誓不再吸烟,又恐久力懈,志之以自警。
.....
P215
一九 戒纸烟 (七月十八日)
吾年来志力之薄弱极矣,即戒纸烟一事,屡戒屡复为之,真是懦夫无志之为!吾去国以来,虽滴酒不入,然纸烟之恶影响仍不少。赫氏之书曰:"I am absolutely determined to transmit undiminished to my posterity this heritage which is mine”
记此为座右之铭。自今日始,决不再吸纸烟或烟斗之类。今日之言,墨在纸上,不可漫灭,吾不得自欺。
打牌在日记中也很常见如
八月四日 化学第四小考,极不称意;平生考试,此为最下。打牌。
八月十日
上课,夜早睡;连日或以读书,或以打牌,恒子夜始寝,今日觉有不适,故以此矫之。
八月二十三日 ...夜打牌。
八月二十四日 是日,打牌两次
八月二十五日 ....打牌。
八月二十六日..... 打牌。
误传
虽是误传,好像离事实也不太远
断章取义就是说的这种情况
断章取义似乎也不确。
呵呵,聊为一笑可也
打牌很正常啊
我觉得最正常的反应就是大笑,大笑,干嘛追究事实来。
断章取义,晚上刚看,没有这段
和谁打牌?
梁启超也是最爱打牌。
大师,既要做得一手好学问,也要打得一手好牌!
胡适确实很能打牌……日记中记载他有一次捡了一本盲文书,用手摸就能看的那种,醒悟到和打牌久了能用手摸出花色是一个道理,这绝非普通牌友所能知晓的境界。。。
7月13日
打牌。
7月14日
打牌。
7月15日
打牌。
7月16日
胡适啊胡适!你怎么能如此堕落!先前订下的学习计划你都忘了吗?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7月17日
打牌。
7月18日
打牌。
笑死了,在北京旅社遇到个女生跟我说起。
六月十二日(星一)
慰慈为我寄《马氏文通》一部来,今日始到。
读《马氏文通》,大叹马眉叔用功之勤,真不可及,近世学子无复如此人才矣。若贱子则有志焉而未之逮也。
打牌。
嘿嘿,笑死了
不过胡适大二时便与金涛一同戒牌,迁居世界学生会所。
希望哪天 我不要求自己读这么多的书 我只要能够翻过这么多的书 我的生活便会大不一样
文豪的书目可谓浩瀚~
比较杂的书单啊。不过能在21-22岁读这些书确实是伟人之举啊。
我的朋友胡适之……
胡适先生大师啊
2009-05-11 08:19:44 破碎虚空
我的朋友胡适之……
哈哈
另一个愤怒的绍兴人。。。。。。。
。。。。。。。。。
两年70多本书,一个月要看三本。看来是full time看书了。没有考试?可以糊口吗?
2009-05-11 10:41:32 大路
两年70多本书,一个月要看三本。看来是full time看书了。没有考试?可以糊口吗?
严重同意!
上面两位同学,胡适先生是庚款留学生,生活费勉强可以应付
另一个愤怒的绍兴人。。。。。。。
。。。。。。。。。
我的意思可不是胡适先生是绍兴人哦
。。。。。。。。
我也没说,另一个愤怒的绍兴人有个弟弟叫周作人哦。。
我也没说,另一个愤怒的绍兴人有个弟
......
"读《罗密欧与朱丽叶》,他认为“此书情节殊不佳,且有甚支离之处。然佳句好词亦颇多,正如吾国之《西厢记》,徒以文传者也”;读《哈姆雷特》,他指其“Hamlet真是佳构,然亦有疵瑕”;读《麦克白》,他更是自问“此书为萧氏(胡适译莎士比亚为萧思璧)名著,然余读之,初不见其好处,何也”。 " couldn't agree more!
爲什麽我覺得很正常呢。
我也想要看这么多的书~~~~
恩。。。不错的书单。。。。
在21-22岁,涉猎如此多而杂的书籍,可以说为日后的成就奠定了基础,
如果看书(文学类书籍)只是认同,那和没有读书有什么区别。
只看书不思考等于不读么
是个有魅力,敢做为的性情中人
胡适乃公款出国哈 读书就是学习的最重要内容 读书未必要买 美国大学的图书馆吓死人
现在国内的大学学习可以不读很多书 只读很少的专业书 可不读书叫什么大学呢
楼主有心,收藏了。
差距。
我这辈子读的书都不如胡先生留学2年读的多。
惭愧
看来2010我要开始看书了,为的是改变自己,加点书香气息
读胡适的日记,感觉他活得特别充实,他得学习基本上是演讲+读书+打牌+学生会活动,确实是很有魅力的人。
八卦无处不在啊~
很专业
对于八卦
能写在日记上,很前卫哦。
真可爱!
我要笑死了!
难道他不手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