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文科研究生治学导论

冯光廉 编 安徽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9  

出版社:

安徽教育出版社  

作者:

冯光廉 编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文科研究生治学导论》依旧采用群体合著的方式,在我拟出课题论证、写作大纲和撰稿体例之后,便约请学界的朋友参加撰稿。出于对研究生事业的责任感,出于对研究生治学问题的浓厚兴趣,出于对学术友谊的高度珍视,9所大学的15位教授导师欣然接受邀请,承诺为本书撰稿。这使我十分感动和欣慰。这本近30万字的专著所以能在一年时间完稿,正是靠这些朋友的积极努力和真诚合作才得以顺利实现的。在此,谨对参与撰稿的朋友表示深切的谢意。  参加本书撰稿的系长期从事某一专业研究的学者。他们习惯于各自专业论著的写作,而较少写作此类跨专业跨学科的综合性著作,这使他们在本书写作过程中感到一些不适应。有几位撰稿的朋友曾在来信中谈及这一点,我在拟纲和写作过程中也有此感。我以为这种不适应性,主要是由知识结构、学科特点及学术习惯造成的,恐怕一时是不大容易摆脱和克服的。希望各专业的研究生能够体察和体谅这种不适应性,而着力理解书稿的基本观点、基本原则、基本思路、基本方法的实质(这些大文科各专业之间都是相近和相通的),自己去主动联系自己的专业特点。努力付诸治学实践的运用,以求取得更大的收获。  《文科研究生治学导论》的编撰受到青大校领导和文学院领导的关注。研究生处提供学术活动资助,姜振家处长提供有关文件资料,有力地保证了编撰活动的正常开展。这里谨表谢忱。

作者简介

  冯光廉,1934年10月生,河南平舆人。1957年河南大学(原开封师院)毕业后被分配至山东师大从教。先后担任现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中文系副主任。1986年底调任青岛大学中文系主任。现为青岛大学教授、督学。出版编著《中国现代文学史教程》、《鲁迅小说研究》、《中国新文学发展史》、《鲁迅作品教学新探》、《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概论》、《中国近百年文学体式流变史》、《多维视野中的鲁迅》等。获省部级教学、社科、图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15项和香港柏宁顿(中国)教育基金会孺子牛金球奖一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

书籍目录

绪论 研究生的培养与本书的编撰一、认识重要意义,承担历史责任二、珍惜学习机会,开始新的人生三、明确培养目标,把握努力方向四、自觉树立衔接意识,认真实行四个转变五、消除狭隘实用观念,接受严格学术训练六、本书的编撰构想及追求第一章 治学的精神品格一、感受现实人生与提升学术品格二、力戒急功近利与潜心扎实治学三、思想的解放与治学的胆略第二章 治学的知识结构一、知识结构与学术研究二、合理知识结构的基本构成三、知识结构的积累与更新四、知识结构的激活与智能结构的完善第三章 治学的资料功底一、资料与学术研究二、资料的搜集与挖掘三、资料的整理与利用四、资料的考订与求真五、现代文献工具书的使用与选择六、网络技术的运用与资料手段的更新第四章 治学的创新思维一、思维方式与学术研究二、发散思维与学术创新三、聚合思维与学术创新四、直觉灵感与学术创新五、想象力与学术创新六、辩证思维与学术创新第五章 治学的理论方法一、理论方法与学术研究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方法的运用与主导三、传统研究理论方法的继承与革新四、西方新理论新方法的移植与改造五、理论方法的自我选择与融合六、从观摩到模仿到逐渐走向成熟第六章 治学的科学素养一、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二、科学精神三、科学研究方法四、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第七章 治学的学术规范一、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第八章 学术个性的培养第九章 治学的战略安排第十章 学位论文的撰写第十一章 课外社会实践的投入第十二章 学术环境的优化主要参考文献后记附录 本书作者简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文科研究生治学导论 PDF格式下载



  如果你热爱读书,喜欢思考,
  如果你读研不是为了一纸文凭,
  就读读这本书吧,很有益处。
  
  很多理论,尤其是人文学科的理论,大都属于无用之用。
  它不像理工科,立竿见影地推动社会生产力,
  更接近形而上的哲学,高高的漂浮在上空,
  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生活。
  
  多一点人文素养,视野因此而开阔,境界因此而提升。
  
  或许在这个高速前进的时代,文科生很难找到对口的工作,
  可八小时之外,读书、思考、学术,只要真心喜欢,便会带来生命的欢愉。
  
  与这个浮华的世界保持审慎的距离,
  半颗心留给尘世,
  半颗心留给自己。


半颗心留给尘世, 半颗心留给自己。
活在云端之上,静静观望,不冷笑,也不自以为是。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