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大思辨
2009-11
安徽教育出版社
陈振濂
280
《世纪末思潮与中国现代文学》是我的博士学位论文,从确定选题、通过提纲到最后写作成文,自始至终得到我的导师王富仁先生的悉心指导。我要感谢王先生三年来所给予我思想和智慧上的深刻启迪。 在短暂的学术生涯中,我尤其难忘我的硕士导师吴小美先生,在我人生最困难的时候,没有吴先生的无私帮助,也就没有今天的我。对此,我将终生铭记。 我要感谢郭志刚先生,是他最初将我收在门下。我至今还记得第一次接到郭先生鼓励我报考博士研究生的回信是在青海偏远的山沟,一个叫水峡的地方。当时正值盛夏,而那里尚存清冷的积雪,郭先生的热情鼓励使我内心充满暖流。后来,我虽改师王富仁先生,但郭先生还一直关心着我的学业和生活,这种知遇之恩我将终生不忘。 丛书从文化思潮和文学思潮视角总结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并给予公正客观评价,为新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繁荣提供启示。
陈振濂,号颐斋,原籍浙江鄞县,1956年2 月生于上海。1981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师承沙孟海、陆维钊、诸乐三大师。1993年任中 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调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兼艺术学系主任、浙江大学中国艺术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陈振 濂同时以创作、理论、教育三方面的开创性成果享誉当代。现为国家级专家并享受政府特殊 津贴。
现任浙江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浙江大学书 画文物鉴定中心主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浙江省中日关系史学会副会长。2007年被评为年度书画十大影响力人物。
第一编 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的思想体系与基础理论 第一章 学院派书法创作宣言——当代书法史上的学院派思潮与学院派运动 第二章 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总纲 第三章 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的思想溯源——从潘天寿、陆维钊、沙孟海到学院派书法的创作 第四章 “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定名记 第五章 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的研究立场与倡导方式 第六章 “学院派书法创作史”研究 第七章 从学院派书法崛起看“流派的时代” 第八章 关于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的理论原则第二编 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的理论检验 第九章 书法创作中“主题”探索的历史回忆与现实意义初探 第十章 形式史与形式分析:构建时代新书法的关键切人点 第十一章 古典技法教条与当代书法创作技巧的史的研究 第十二章 当代书法创作“展厅文化”现象与学院派书法创作 第十三章 走向表现的书法——关于汉字书写行为的形态学研究兼及学院派书法……第三编 学院派书法创作活动的记录与相关资料附录 学院派书法大论辩
有论者精辟地指出:“五四这个中国启蒙运动不同于欧洲18世纪启蒙,五四思潮有很浓厚的‘世纪末’色彩,虽然科学、民主、进步观念无疑占主导地位,但文明没落与种族退化论亦影响深巨。欲充分理解五四思想,必须以当时的世界思想史为背景。”①这种看法颇具启发性,其过人之处在于它不是站在西方启蒙主义和文艺复兴的思想史模式,而是以世纪末思潮的角度来观照五四启蒙主义思想。长期以来,学术界形成了一个比较固定的思路,这就是“西方现代思想家认为理性与科学的昌盛导致了人类经验的枯竭,因此他们反抗理性,张扬非理性。然而,恰恰正是他们所反抗的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理性主义传统,成为五四作家反抗中国封建文化理性主义束缚的有力工具”。事实并非如此简单,甚至可能相反。我以为五四作家反抗封建文化理性主义束缚的有力工具,不是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理性主义传统,而恰恰是从西方世纪末非理性主义思潮中汲取灵感,继而形成一套特有的反传统思路的。这一点从鲁迅对尼采和弗洛伊德思想的接受和创造性转化中可以得到有力的印证。 尽管尼采的主要著作成书于19世纪七八十年代,但直至1888年5月格奥尔格·勃兰兑斯在哥本哈根以他为题作了一系列讲演以后才扬名欧洲。斯特林堡对尼采热忱鼓吹,先是将他传给了德国的表现主义者,然后又扩及全欧。中国思想界对尼采的反应基本上与欧洲是同步的,当时的两位著名学者梁启超和王国维分别在1902年和1904年的著述中提到了这位诗人哲学家。 ……
学院派书法创作室当今书坛学术一大亮点!
对学院派书法的一个梳理,回顾。
是了解学院派书法的好文献,比较全面和翔实。
很好,学习书法的应该好好看看这本书,写得很全面!
当时打折的时候买的,以后慢慢看吧,陈老师的理论很强大
相信是有分量的书
茜
很多内容,还没细看,应该不错。我觉得陈振廉的书是静得下心才看得下去的,不像沃兴华的通俗易懂
好书,知识性很强,正在拜读,能从中学到不少东西,价钱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