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诗学道器论

劳承万 安徽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2-12  

出版社:

安徽教育出版社  

作者:

劳承万  

页数:

401  

字数:

42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关于“诗”的理论,大体上说,也只“诗话——诗论/诗学”,中国则有其作三者。谙熟西方诗学的前辈学者说“中国只有诗话,而无诗学”,这是颇值深思的话。美学、诗学皆是西方人的学科构之转换之后,对应性的中国“诗学”形态才能呈现出来。故中国只有诗教(诗之为教),而无西方式的诗学(诗之为学)。中国悠久文化体系之完善形态,是“形上——形下”一体,或“道——器”一体;上下贯通,相互依托与生辉,倾斜于或局限于任何一边?研究,都不说完善形态之研究。本书既厘析区别玄虚的“诗之上之道”,也实证、考察“诗之形下之器”,在“形上——形下”、“道——器”一体之相互贯通中,展现了中国诗学研究这新面貌与新路向。

作者简介

劳承万,男,1936年生,广东化州人,广东湛江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著有《审美中介论》(1985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审美的文化选择》(1991年,上海文艺出版社)、《美学文艺学逻辑体系探索》(1996年,天津古籍出版社)、《诗性智慧》(1997年,河南人民出版社)、《朱光潜美学论纲》(1998年,安徽教育出版社)、《康德美学论》(合著)(2002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诗学道器论》(2010年,安徽教育出版社)。另主编美学文艺学教材和丛书各一套。发表论文数十篇。

书籍目录

导论
上卷 中国诗学之道论——诗之为教与诗之为经(诗性源头与诗性本体)
 第一章 中国礼乐文化诗性源头的三大层次
  第一节 神话的“诗性智慧”原型
  第二节 中国文明源头“六经”中的形上诗性之道
  第三节 学派体系中的诗性形上之道
 第二章 诗性本体与诗性方法
  第一节 诗性本体
  第二节 诗性方法
 第三章 儒道禅的诗学形上之道
  第一节 孔孟儒学的诗学形上之道
  ……
下篇 中国诗学之器论——中国诗教之实践方式(诗性流变与韵律节奏)
结语
附录一 节奏论——生理能转化为心理能的探索
附录二 中西学科形态之转换与学术文化之趋向
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诗学道器论 PDF格式下载



老师推荐,诗学的必看书之一~还没看,期待~毕竟是大家手笔


内容非常一般,论述不深入也了无新意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