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散文通史
2013-1
安徽教育出版社
无
《中国散文通史:先秦卷》撰写者大都是中国古今散文研究的中坚者,长期从事高校教学研究工作,经验丰富,学有专长。我们出于全面展示中国古今散文的整体面貌、深入揭示中国古今散文的深厚内蕴的共同学术目的,精诚合作,问学切思,贡献出各自的智慧和心血。《中国散文通史:先秦卷》主要内容共有五个章节的内容:第一章商周巫卜散文和铭文;第二章史官文化与史传散文;第三章春秋君子文化与“语”类散文;第四章百家争鸣与诸子散文(上);第五章百家争鸣与诸子散文(下)最后部分为参考文献部分。
绪论 第一章 商周巫卜散文和铭文 第一节 甲骨卜辞 第二节 《周易》 第三节 《山海经》 第四节 铭文与盟诅辞 第二章 史官文化与史传散文 第一节 史职及其文献 第二节 《尚书》 第三节 《春秋》 第四节 《左传》 第五节 《战国策》 第三章 春秋君子文化与“语”类散文 第一节 春秋君子文化 第二节 《国语》 第三节 《老子》 第四节 《论语》 第四章 百家争鸣与诸子散文(上) 第一节 士阶层崛起与百家争鸣时代的到来 第二节 《礼记》 第三节 《墨子》 第五章 百家争鸣与诸子散文(下) 第一节 《孟子》 第二节 《庄子》 第三节 《荀子》 第四节 《韩非子》 参考文献
版权页: 第四节铭文与盟诅辞 青铜器铭文自商朝开始出现,兴盛于西周。商初的青铜器上只是镂刻一些纹饰和饕餮图形,商代中期以后,青铜器上才开始出现文字符号。这些文字是和类似族徽符号的图像一起出现的,一般只是人名,如“羊,父庚”、“鱼,父癸”等,表示该器的祭祀对象,极其简略,多者也不过四五十字。商人作器的目的是祭祀祖先,并且一器往往只用来祭祀某一个祖先。 及至西周,铭文乃繁,最长的毛公鼎铭文有近五百字之多。周代铭文也多与祭祀有关,但是其记事性特征较此前殷商铭文有了很大的发展。如天亡毁上就有这样的记述: 乙亥,王又(有)大豊(礼),王凡三方,王祀于天室,降,天亡又 (宥)王,衣祀于王不(丕)显考文王,事喜(饎)上帝,文王监在上,不 (丕)显王乍(则)省,不(丕)稀(肆)王乍(则)麂(庸),不(丕)克乞(讫) 衣(殷)王祀,丁丑,王鄉(饗),大宜,王降亡勋(贺、嘉)爵、退(褪)囊, 唯朕又(有)蔑,每(敏)启王休于尊皂(殴)。武王胜商以后,大会三方诸侯,以成功告于祖灵,进行盛大的祭祀活动。此器就是为祭祀文王而制作的。一般说来,对大臣的赏赐、封土或授职必有要约券书。《周礼•秋官•司约》云:“凡大约剂,书于宗彝。小约剂,书于丹图。”郑玄注“约剂”为“要盟之载辞及券书”。对于朝廷重要的赏赐和任命,当事者都会铸器述其事,并且保存在宗庙之中。青铜器制作的目 的是为了祭祀、告成功于先人。 商代青铜器铭文中一般只记载受赏的时间、地点,以及为谁作器等,文体与甲骨卜辞相似,很少有更详细的记述。但在周代诸器中,铭文就较为详细,从中可以得知作器的原因和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即祭祀、赏赐和任命。 祭祀是天子作器的主要原因,如上所举的天亡毁。诸侯、大臣亦有铸器祭祖者,如春秋时晋国《栾书缶铭文》就有“择其吉金,以做(作)铸锸(缶),以祭我皇祖,虐(吾)以旃(祈)眉寿”的记载。此外,楚王酓盘似为四季常祀所用,其中还记载了铜料的来历,其铭日:“楚王含(熊)悍(悍)战获兵铜。正月吉曰,室(室)铸少(小)盘,以共(供)岁棠(尝),冶师绍(绍)垒、差(佐)陈共为之。”除此而外,大量的彝器都因天子的赏赐和册命而作。来自天子的赏赐是家族的光荣,也是祖神的灵光所及,所以应该铸器以报;而册封在宗法制度下,往往具有开宗立氏的意义,所以更应该铸器祭祖。赏赐和册命,都应举行正式的仪式,如虢季子白盘铭文记载“王格周庙宣麝”,就是说这次赏赐仪式是在宗庙的大室里举行的,当然也一定会有一套严整的仪式。册命往往有授职和册封土地、人民等内容,所以仪式较为复杂、隆重。命书由史官拟定,并由史官以王的名义宣示给受命人,其副册交由受命人保存,并被铸刻在彝器上。命书的颁发都是在宗庙或王宫、大室中,并最终交由祖先神灵见证,它虽然具有一定的宗教意味,但已经是一个政治行为了。无论是授命于宗庙,还是纳鼎于家庙,都是为了使一个政治性契约获得长久的保证。
《中国散文通史:先秦卷》是由过常宝、侯文华、郭预衡、郭英德主编的。《中国散文通史:先秦卷》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