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提问孟子

郭志坤 等 著 郭志坤、陈雪良、 黄坤明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0-08出版)
出版时间:

2010-8  

出版社:

郭志坤、陈雪良、 黄坤明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0-08出版)  

作者:

郭志坤 等 著  

页数:

152  

前言

读诸子百家书,发觉古贤的思维模式有一个显著特点:善于提问。“孔子入太庙,每事问。”(《论语·八佾(yi)》)这个典故是人们熟知的。说孔子来到祭祀周公的太庙,提问频率之高,问题触及面之广,使亲历其境的人们感到惊异:都说孔子知礼,怎么还提问不断呢?面对发问,孔子的回答既简洁又精彩:“是礼也!”其意是讲,我是个善于提问的人,善于提问才使我真正知礼啊!这是发生在孔子早年的事。“三十而立”后的数十年间,无论是教学弟子,还是答问友朋,或者与列国君臣周旋,孔子都喜欢用提问的方式来探求真知。在诸子中,孔子的影响是最大的,用司马迁的话说,是“学者宗之”的。正因为如此,孔子倡导的提问式思维模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成为中华文化的好传统。提问对人来说真是个奇妙的东西,它会使人兴奋,使人坐卧不安,使人有索解的欲望,使人有不倦的探求精神。一个问题解决了,又会有新的问题产生。任何一个人都永远生存于提问和被提问之中。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提问是驱动思想发展的真正的“永动机”。我们常说,理论始于问题,科学始于问题,我们又何尝不可以说,学习始于问题呢?我们常说,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还要难,其价值也往往更大。善于提问,敢于提问,正是孔子等先哲留给我们的一份极为珍贵的遗产。我们着手策划这套有关前贤先哲的丛书的时候,孔子等先哲倡导的“提问”思维模式一下激活了我们这些后学的思维。先哲们的思想是不朽的。

内容概要

  提问对人来说真是个奇妙的东西,它会使人兴奋,使人坐卧不安,使人有索解的欲望,使人有不倦的探求精神。一个问题解决了,又会有新的问题产生。任何一个人都永远生存于提问和被提问之中。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提问是驱动思想发展的真正的“永动机”。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孔门私淑第二章 人性本善第三章 乐育英才第四章 民贵君轻第五章 利义之争第六章 浩然正气第七章 岳岳亚圣

章节摘录

插图:孟答:这是一种泛指,一种借喻。宋代朱熹对此的注释是:“言得天下者,凡以得民心而已。”清代焦循的注释是:“民和为贵,贵于天地,故日得乎丘民为天子也。”可见这里不是单纯地论战争,而是讲民心向背的,是借战争论述实行“王道”(即“仁政”)的重要性。分别就天时与地利、地利与人和作比较,指出天时、地利、人和三因素在成就王业中所起的作用大小不同,最后由人和推演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结论。


编辑推荐

《提问孟子》:孟子自称是孔子的“私淑弟子”,“乃所愿,则学孔子也”。孟子说的是真话,他的毕生之功,就是学习和弘扬孔道。 孔子首创私学,力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孟子则全力以赴于时雨化人的“君子之教”,高举起了“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人文大旗。 孔子倡言仁学,强调“仁以为己任”。孟子将“仁”由德行推向政事,以仁“一天下”,行仁政,施王道,推出传颂千古的十字箴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孔孟二人是血脉相通的。孔子世称“至圣”,而孟子则世称“亚圣” ,他们两人精心打遗的儒道则被世人称为“孔孟之道”。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提问孟子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