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东舒诗集
1997-1
浙江文艺出版社
张乐初 编
546
姜东舒同志的诗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二十世纪中叶以后数十年的时代风云,也反映了他坎坷大半生的苦难历程,并从而说明了一位造诣高深的诗人,必然是一位具有远大理想、坚贞不屈的人民战士。
序书家本色是诗人--祝贺《姜东舒诗集》出版现代诗部分高高的白果树(1944年3月)反抢粮(黑板报诗)(1944年夏)活捉王耀武(歌词)(1948年)人似潮涌,灯如游龙--记济南成大纱厂祝捷游行队伍(1948年秋)千里的雷声(歌词)(1948年初冬)火山之歌(1949年秋)梅花儿清峻、娇艳--写在一位女宣传队员的纪念册上(1950年春)东海短歌(1952年3月)海鸥答问织渔网渔灯浪花农村孩子的歌(儿童诗)(1952年10月)晨起夜哨画廊--为贺鸣声同志写生画配诗(1954年5月)少先队员访问作家--为贺鸣声同志写生画配诗(1954年5月)一个船老大(1954年6月)无题(19 54年盛夏)欢呼毛泽东同志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届主席 (1954年国庆节前夕)我是一个中国公民 --欢呼《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1954年10月)海歌(1955年2月)海边的鹰(1955年2月)鸡冠山的故事(1955年2月)一个少先队员--记把生命献给祖国的林森火(1955年2月)西湖短歌(1955年春)北高峰六和塔走娘家--为张怀江兄木刻组画《同心合力》配诗之一(1955年秋)天台山短歌(1956年春)天台山国清寺隋代古塔隋梅一行墓……旧体诗部分
这次会面,可说是相当成功的。我对她的印象十分完美;而她对我呢?从其言谈、眼神中不难看出,我留给她的印象也是相当美好的。 她说:“在这之前,我曾在报纸、刊物上读过你写的一些散文、新诗,还唱过你自己作词谱曲的抒情歌曲,而这些都是我所喜欢的。” 然而别后,由于彼此工作都忙,且相隔较远(当时的交通不像现在这样方便),所以平时不常见面,也更少通信,有时即便遇到一起,但由于年青人的靦靦,走路时总是间隔一定距离,更不用说谈情说爱了。 然而,事过两个多月之后的一个晴朗的傍午,我却突然接到她寄来的一封长信,还有诗中所题写的这张照片。信中委婉而恳挚地倾吐了她对我的倾慕之情,她说:“你的学识、气质、风度都给我留下了相当美好的印象,有些还是在我所接触到的一些青年人的身上所无法寻觅到的。”但也温蔼而坦率地批评了我说:“也许是职业性的决定吧!所谓文人不修边幅,你在这方面似乎太够得上一个‘典范’了!你应当记得,你第一次和我见面时的那身打扮吧!一双旧皮鞋沾满灰尘,头发至少半个月没有修剪,一件不知洗浆过多少次的灰卡其布制服的第三只钮扣是临时补缝上去的……我一看,心里不免打起问号:你这次前来到底有没有诚意?是不是一时碍于杜大姐的情面,出于万不得已才来应付一下呢?……好在你很善于谈吐,且语气恳挚;尤其是在以后的几次见面中,我对你的一言一动又经过反复观察、思考,才进一步真正对你有所了解:原来你就是这么一个人--一个不善于矫饰打扮的诚厚、坦率的真实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