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大瓢偶笔

杨宾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1  

出版社: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作者:

杨宾  

页数:

257  

译者:

柯愈春 注解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大瓢偶笔》,作者杨宾(1650——1720),字可师,号耕夫,别号大瓢,清康熙时浙江山阴人。是书凡八卷,卷一论夏周秦汉三国六朝碑帖,卷二论晋二王帖,卷三论唐人碑帖,卷四论唐名家碑帖,卷五论宋人书、论金元人书、论明人书,卷六论清人书、论各帖、论学书,卷七论笔法、论笔墨、论画,卷八偶笔。余绍宋《书画书录解题》以为是书“虽似为金石而作,实则偏重书法,不为琐琐考证。其论书法颇多独到语,要在不尚形模,参用篆隶,而于李北海、苏东坡、米南宫、董香光四家时致不满,谓为书家旁门,尤当屏绝。其论学书二诀亦具有特见,编中杨慰农按语颇多,亦足以资参证”此次整理以道光二十七年铁岭杨霈粤东粮道署刻本为校勘底本,这是按所论书家时代重编的本子,参校未编原钞本及其他诸本。附录杨宾传记资料及各本序跋。

书籍目录

前言自序大瓢偶笔卷一论夏周秦汉三国六朝碑帖大禹岣蝼碑会稽山禹陵窆石连江石鼓文会稽山碑秦东门三字汉荆州刺史度尚碑介休郭有道碑蔡中郎隶书圣主得贤臣颂汉淳于长夏承碑汉槐里令韩仁残碑汉汤阴令张迁碑汉郭苍周府君碑鲁灵光殿砖刻曹孟德书钟繇书梁鹄书皇象书痉鹤铭魏高祖吊比干碑曲阜孔庙张猛龙碑南北朝书智永书大瓢偶笔卷二论晋二王帖右军书目唐购二王书乐毅论真迹东方赞墨迹官奴真迹佛遗教经草书心经兰亭黄庭经十七帖十三行保母李意如墓砖大瓢偶笔卷三论唐人碑帖唐文皇书唐太宗书唐睿宗书唐明皇书武后书唐宫人书长武县昭仁寺碑薛纯陀砥柱铭……大瓢偶笔卷四大瓢偶笔卷五大瓢偶笔卷六大瓢偶笔卷七大瓢偶笔卷八附录

章节摘录

  福州高斯亿,愤世人皆习赵、董,乃悬臂实指,学晋唐以救之。而笔法未得,示人者皆璞也。闻余留心于此,俟余行,属蓝公漪为介,追送于洪山桥,余感其意,以笔法示之。斯亿之父云客,余老友也,亡已数年矣。  虞山钝吟老人论书,大概祖陈绎曾。而绎曾《翰林要诀》十二章,本以执笔为第一,是以钝吟训于家庭,有笔法、结法二说。何以补之置笔法不讲,单以结法为教,岂非务末而遗其本乎?吾不能为补之解也。  大小字皆悬肘焉之  余大小字皆悬肘撮管,学书者始则以为甚难。小试之觉其可,大试之即笔画犹未合法,而笔下业已沉着。觉不悬不撮所书,虽极秀润皆出其下,遂有欲罢不能之势矣。往与补之相聚论书,总以结法为主,而列其目有四病三十二笔。余以笔法驳之,则悻悻然见于面。今观钝吟老人论书,则结法之前,本有笔法一段也,何略而不言耶!余虽不尚分间布白,然笔昼不废。近取一中池写“永”、“国”、“成”、“风”,以授初学,往往不数日而知笔法,颇自负,以为学书快捷方式。不审高明者以为何如?  余所得笔法,人皆畏其难。不知世人皆为俗学所染,骤然改手,未免费力,苟非深信笃好,鲜有近功。若童而习之,不过三月便能纯熟,纯熟之后,如能用意,不须摹帖,笔笔与古人暗合。前闽中丞张仪山仲子兼公,七岁时授以笔法,一年后即佳。金坛蒋湘帆十五岁从余学书,今小楷冠绝一时,余不及也。张敬止歌童顺郎,年十八,见余书辄来观,未半岁,即能擘窠大书,甚有笔力。此其证也。  学书莫难于楷  往在闽中,每日侵晨作小楷百字,辰以后则心杂乱,止可作行草,不能小楷矣。今虽事筒,然午前作小楷亦不过二百,若行草,便可得四五百矣。学书莫难于楷,故楷不能多。文皇购大王书,得行草二千二百四十纸,而正止五十纸,非其明证欤!  作书定要指实,然实最难言。余究心于此十余年矣,自觉与年俱进,比前较实。然与《圣教》等帖比对,便有天渊之别,安得搦破管如冯侃之笔,有一爪迹耶!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大瓢偶笔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