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周振甫讲古代诗词

周振甫 江苏教育
出版时间:

2005-11  

出版社:

江苏教育  

作者:

周振甫  

页数:

672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周振甫讲谭:周振甫讲古代诗词》分上下编。上编谈有关诗词的理论,着重谈历代的诗词鉴赏理论和怎样提高诗词的鉴赏力,怎样掌握鉴赏诗词的方法。下编选取历代为人们传诵的诗词百余首,作为鉴赏的例子。阅读这些诗词和评析,不但能获得美的享受,培养高尚的艺术趣味,也能进一步提高鉴赏的水平。

作者简介

  周振甫,浙江平湖人。著名学者,古典诗词、文论专家,资深编辑家。1931年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跟随当时著名的国学家钱基博先生学习治学。1932年秋,入上海开明书店任《辞通》校对,后任编辑。1951年开明书店与青年出版社合并,成立中国青年出版社,任该社编辑。1971年借调到中华书局,参加《明史》的点校工作。1975年正式调入中华书局,任文学编辑室编辑、编审。  主要著作有《严复思想评述》、《毛主席诗词浅释》、《鲁迅诗歌注》、《文心雕龙注释》、《文心雕龙今译》、《李商隐选集》、《诗词例话》、《文章例话》、《小说例话》、《文论散记》、《文哲散记》、《中国修辞学史》、《中国文章学史》、《周振甫学术文化随笔》、《周易译注》、《诗经译注》、《周振甫文集》。

书籍目录

上 编古代诗歌欣赏怎样提高对诗歌的欣赏力历代诗歌鉴赏论浅谈古代诗歌的创作从诗话词话中学习写作技巧谈《诗经》释“建安风骨”建安风骨试论谈意境诗的意境诗歌的气象谈“离形得似”谈咏物诗的描绘和寄托解诗一例谈“池塘生春草”谈“当时体”——读杜甫论诗绝句札记谈“宫体诗”谈谈以禅喻诗唐代乐府的继承和发展《七言绝句作法举隅》小引谈近体诗的格律谈词的格律绝诗作法举例唐宋绝诗艺术浅谈谈谈《唐诗三百首》谈陶渊明的《饮酒二十首》李商隐绝句初探词人李煜苏轼诗歌艺术初探谈陈师道的诗歌《人间词话》初探俞平伯先生的词论下 编诗经伐檀白驹辛延年羽林郎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回车驾言迈生年不满百庭中有奇树凛凛岁云暮青青陵上柏客从远方来乐府诗集长歌行蔡琰悲愤诗二首曹操观沧海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崔颢黄鹤楼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王维使至塞上送元二使安西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孟浩然临洞庭春晓李白宣州谢胱楼饯别校书叔云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天门山越女词五首(其一)客中作夜下征虏亭劳劳亭独坐敬亭山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送陆判官往琵琶峡重忆自遣秋下荆门山中问答结袜子刘奋虚缺题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同诸公登慈恩寺塔石壕吏诸将五首咏怀古迹三首短歌行赠王郎司直卢纶塞下曲王建雨过山村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白居易卖炭翁钱塘湖春行李贺浩歌梦天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江雪杜牧泊秦淮将赴吴兴登乐游原早雁温庭筠经五丈原李商隐安定城楼锦瑟乐游原宫妓杜工部蜀中离席正月崇让宅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柳碧城三首蝉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无题四首无题二首哭刘司户蒉楚吟谒山罗隐七夕董仲舒筹笔驿章碣焚书坑韦庄金陵图李璟山花子晏殊浣溪沙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苏轼海棠惠崇《春江晚景》新城道中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书林逋诗后登州海市并叙念奴娇·赤壁怀古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黄庭坚次韵王荆公题西太一宫壁二首题子瞻枯木寺斋睡起二首蚁蝶图赣上食莲有感秦观满庭芳(晓色云开)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李清照蝶恋花·上巳召亲族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西江月·月夜行黄沙道中吴伟业楚两生行并序登缥缈峰王士祯真州绝句五首(其四)再过露筋祠

章节摘录

  诗的意境先说“意境”,意境这一词的提出在唐朝。日僧遍照金刚在《文境秘府论》里介绍唐朝的诗论,在《南卷·论文意》里说:“夫作文章,但多立意。”“思若不来,即须放情却宽之,令境生。然后以境照之,思则便来,来即作文。”这里所说的“意”,同“情”结合,即情意。所说的“境”,即境界,即把感情色彩著在景物上。“以境照之”,即在境界上产生诗意,就可创作了。托名王昌龄的《诗格》说:“诗有三境:一日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日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日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这里的三境就是意境,只是把偏重于写山水的称为物境,偏重于抒情的称为情境,偏重于言志的称为意境。这里讲的物境,主要讲山水诗,要写出泉石云峰之美,这种美的观点在诗人的心里,诗人一定要处身于泉石云峰中,掌握了泉石云峰之美,看得透彻,了然于心,所以能够描绘出泉石云峰的形象。所谓物境,主要有两点:一要看到山水的“极丽绝秀”,即山水之美;二要“形似”,描绘出山水的形象来。因为写出了诗人心目中山水之美,是形象和美的结合,所以构成物境。情境、意境同物境的分别,只是情境写出了“娱乐愁怨”,意境写出了“意志”,物境是写出了景物之美。其实这三者都是情景的结合:物景里也有情,情境、意境里也有景物;情和意也往往结合着,抒情里有意,达意里有情;写山水里也往往有情意,所以这三境都是意境。  再来看什么样的诗才算有“意境”。刘勰《文心雕龙·物色》里说:“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诗人受到外界景物感触,这种景物互相联接着是无穷的,所以称为万象,只要在视听的范围里所接触到的,著上感情色彩,产生诗意,都可构成创作。流连指在欣赏景物时,不忍离去,这里就产生感情,给景物著上感情色彩;沉吟就在进入创作了。又说:“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图貌”是描绘形象,是写景;“与心”是表达情意,是抒情。这两者结合,就做到情景交融,构成意境了。“写气”是描写气候,“属采”是运用辞采。下面举出具体例子:“故‘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出日之容,‘濂濂’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嘤嘤’学草虫之韵。”“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情貌”即指情景说的。下面就来看看刘勰所举的例子。  ……


编辑推荐

  《周振甫讲谭:周振甫讲古代诗词》是诗词名家周振甫先生关于诗词鉴赏及其写作方法的一部著作。全书分上下编,上编结合历代诗论词论,多角度谈了古体诗、近体诗和词的鉴赏及写作;下编则按时间顺序,对《诗经》至清朝著名作家的重要作品进行了详尽的分析。这是一本既适合一般诗词爱好者也适合专业研究的重要著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周振甫讲古代诗词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