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

孙云晓 江苏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2  

出版社:

江苏教育出版社  

作者:

孙云晓  

页数:

271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教育的核心究竟是什么?作者给出了答案:培养健康人格。这是对以往“知识本位论”的彻底否定,而儿童是正在发展中的人,这个时期儿童的可塑性极大,究竟怎样才能把他们培养成才?作者认为,必须要尊重其人格,满足其需要,引导其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才能给他们辉煌的人生奠定牢固的基础。

作者简介

孙云晓,1955年生于山东青岛,现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总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兼职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1999年被国务院表彰为有突出贡献的教育科学研究专家。2000年被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授予“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标兵”称号。 孙云晓自1972年起从事青少年教育与研究至今。1993年7月,他采写的报告文学中日少年《夏令营中的较量》发表后震撼全国,引发一场社会各界参与的大讨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中央电视台12集专题片《改革开放20年》,称《夏令营中的较量》引发的大讨论成为“教育改革的前奏曲”。1995年以来,他先后主持了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与教育、杰出青年的童年与教育、向孩子学习、21世纪教育四大支柱的理论与实践、当代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系列调查等多项课题研究。尤其是他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关系的研究,5年来取得突破性的科研成果。他出版的个人专著30余部,较有代表性的教育著作有系统介绍五元家教法的《好父母 好方法》和《好孩子 好习惯》以及《习惯决定孩子命运——孙云晓儿童教育12讲》、《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我的教育自述》等。作品曾获中国图书奖、全国“五个一”优秀图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奖、全国优秀畅销书奖  孙云晓的一系列教育观点受到广泛关注。如:“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儿童教育的全部使命是发现儿童、解放儿童”、“一切成功的教育都是和谐的教育”、“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21世纪是两代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世纪”、“无批评教育是伪教育”、“良好习惯是健康人格之基”“尊重生命是一切教育的核心理念”等等,(长江文艺供稿)。

书籍目录

云晓的儿童世界一位跨世纪新教育的忠实守望者孙云晓:童年的捍卫者作者的话第一章 健康人格决定幸福人生一 教育荒废与新人才观二 没有孝心就没有爱心三 诚信与做人四 成长与责任第二章 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空间一 给孩子们自由支配的时间二 给孩子自己解决冲突三 让孩子在体验中成长四 改变“标准”的评价体系第三章 捍卫孩子的权利一 尊重儿童的权威二 保证儿童的参与权三 分数不是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四 过度保护是对儿童权利的剥夺五 给孩子选择的权利第四章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一 尊重孩子首先应尊重规律二 不要把孩子的特点当缺点三 注意孩子的真实动机四 教育的命命是发现儿童和解放儿童第五章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一 心理健康的7条标准二 心理不健康的10大症状三 健康心理12字秘诀四 好教师首先应该是人格之师第六章 无批评教育是伪教育一 无批评教育等于让孩子在危险面前信马由缰二 教育惩戒是培养心理健康的良方三 没有惩罚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第七章 如何教孩子学会交往一 孩子没有朋友比考试不及格更严重二 警惕孩子的攻击性三 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四 引导孩子与异性友好相处第八章 学会消费是孩子的必修课一 光有金钱买不来现代的教育二 商场里的较量……第九章 提高父母的教育素质刻不容缓相关文论附录


编辑推荐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第2版)》:许多父母对孩子说,只要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这是“教育荒废”的宣言,也是教育失败的悲剧之源。人类的发展得出一个沉甸甸的结论: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我之所以反复强调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是因为有健康人格的人,才是走遍天下都可以让人放心的人;一个人的人格不健康,他就是表面上再辉煌,都可能随时崩溃。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 PDF格式下载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 太精彩的述。就是只看名子。也得买一本看看。


浮躁的社会现实迫切地需要健康的人格


健康的人格要向专家学习啊


现代的教育,面临很多来自外来的诱惑和家长的困惑 ,把握人之本性,先立人后立事


理论结合实际挺重要,但从中找到了平衡点。


非常好,家长必读,有帮助。


初翻阅感觉很不错,抽时间细读。


有些教育思想较为老套。


我每次在卓越买10本左右,质量不错,就是封面显得有灰尘,看前总要擦拭一番。希望以后书是干净的


仔细看过此书的结构与内容大概, 个人觉得可阅读的价值少得可怜,内容仅仅只是作者自己的一些个案的重复堆积, 看得有点头痛,对于育儿方面也没有方向性的指导参考。反倒看起来像是在给作者自己打广告。唉,他出的书再也不买了。 很有上当的感觉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