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教育学方法论

贾馥茗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2  

出版社: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  

作者:

贾馥茗  

页数:

378  

前言

  教育由事实而进入于研究,于是出现了教育理论。教育理论使教育从实际应用进入于学术探讨,趋向于一门“学问”,而有了“教育学”的形迹。说教育学有了“形迹”,是因为到目前为止,教育学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至少有两方面还不够成熟。  教育学未臻成熟的两方面,一是理论仍然欠完整,关键在于教育学所应涵盖的主题仍然缺少共同的认识,这是一个需要从多方面考虑的问题,还要继续努力;一是研究法的问题,这个问题更为困难,因为有些论者根据“独立学科”的定义,认为一门独立学问之所以能够成为“学”,应该有其“独特的”研究方法,但在这一方面,教育学却始终找不出一个定论,于是就成了方法论的问题。  专就研究方法而言,教育研究始终不曾超出“借箸代筹”的状况,从最早借用“哲学”的“思辨”,到近代借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在各自独占优势了一段时期之后,教育研究突然发觉“质”和“量”两个范式需要重新加以反省,重新加以检讨,而形成了两方面的论战。  对于两种方法的讨论,如果只站在一种方法的立场上,照常情说,难免要强调“自己”所维护的这一种的优点,而指斥另一种的缺点,最后恐怕很难得到一个“持平”的结论。

内容概要

  《教育学方法论》是由台湾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博士班研究生共同完成的。方法论问题是深度探讨不同哲学立场对于科学及教育本身不同的辩论。为了对研究教育学的所有工具有透彻的了解,《教育学方法论》整体写作较侧重哲学的立场。《教育学方法论》仍然是研究历程中的一项结果,而不是最后的结论,研究还要继续下去。读者不能由《教育学方法论》得到一个“定论”,但是可以得到一些“认识”和“线索”。希望有同好的读者也能加入到这个研究中来。

作者简介

  贾馥茗,台湾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教育学家。曾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台湾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获美国加州洛杉矶大学教育博士学位。为台湾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名誉教授,曾任台湾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主任、教授。潜心教育学术研究,著作宏富,其教育思想深刻影响了两岸教育学界。参与教学与研究六十余年,备受学界推崇。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当代教育学方法论之主要趋势/001第一章 分析哲学与教育研究林逢祺/003第二章 教育研究的现象学分析裘学贤/033第三章 诠释学与教育研究游家政/061第四章 批判理论与教育研究林瑞荣/079第五章 结构主义与教育研究黄嘉雄/097第二部分 当代教育研究基本问题之探讨/115第六章 教育研究中因果说明问题之探究杨银兴/117第七章 教育研究主观性与客观性之析论曾火城/133第八章 教育研究中研究道德之探究王受荣/147第九章 教育研究中意义理解问题之析论翁福元/169第十章 教育研究的两个范式:质与量之讨论林彩岫/195第三部分 当代各种教育研究法之哲学分析/21l第十一章 哲学研究法洪仁进/213第十二章 比较教育方法论吴丽君李锦旭/227第十三章 哲学研究法与其他教育研究法的关系杨荆生/261第四部分 当代教育研究领域之哲学反省/293第十四章 教育史研究之哲学讨论安京植/295第十五章 教育行政研究之哲学探讨丘爱铃/323第十六章 课程研究之哲学探究陈金盛/341第十七章 教学研究之哲学析论林坤灿/361

章节摘录

  虽然教育活动与人类的存在同样古老,但对教育活动作系统化的探讨,企图建立教育学,使之成为一门严谨的科学学术体系,则始于1776年康德在柯尼斯堡大学主讲教育学。康德的教育学理论建基在自然科学与精神科学之上,自兹而后引发了“经验一分析”与“诠释一理解”两个取向的争论。由于受到自然科学蓬勃发展的影响,实验心理学被广泛运用到教育研究上,最后导致教育学沦为一门应用科学,尤其到20世纪后半叶,实证的研究被窄化为一种量化的取向,(Popkewitz,1984,p.31)将教育现象的复杂性过度简化,忽略现象背后的意义与价值,教育研究的本质遭受到扭曲与变形。  田培林教授在《教育与文化》一文中指出,教育与文化这两个概念有一种内在的交叉、连环、不能分解的关系。如果把教育当作“功用”来看,教育就是文化的保存与延续;如果把教育当作“实体”来看,教育本身就是文化;如果更进一步把教育所创造出来的成就、价值,再和其他一切“文化材”加以比较,教育本身就是高度的文化。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教育学方法论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