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学生不可不知的中国历史常识

朴婕 江苏教育
出版时间:

2010-5  

出版社:

江苏教育  

作者:

朴婕  

页数:

252  

内容概要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读书一方面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另一方面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中学生常识书系正是顺应时代对中学生的新要求、满足中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而研发的阅读产品。 本丛书是国内第一套为中学生量身打造的常识书系,包括哲学、经济、科学、心理、文化、文学、艺术、地理、中国历史、世界历史等十种分册。丛书紧密结合中学生的课程特点和知识结构,牢牢把握中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兴趣焦点,做到了课内与课外、基础与提高、知识性与趣味性的完美融合,是广大中学生当下必需、未来必备的常识宝典。 本书是《中学生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讲述了从三皇五帝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华大地的沧桑巨变,为我们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作者简介

滕刚,资深图书策划人、中国青少年阅读推广人。策划、主编过 “读·品·悟”感动系列、感恩书系、大家讲谈系列、受益一生系列、最受中学生喜爱的美文作家丛书、盛世华章系列、华师纠错系列、晨读晚读系列、小学生励志故事朗读本等课外读物300余种。他主编的读物每每入选“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百种优秀图书”,是广大中小学生、家长和老师信赖的图书品牌

书籍目录

第1章 人神交错:远古时代 神话传说与历史的交错 开天辟地 补天造人 原始人类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钻木取火 三皇五帝 氏族部落 大战蚩尤与炎黄之战 娥皇女英 瞽叟与象 尧舜禅让 大禹治水 远古发明传说第2章 王朝蓝觞:夏商周三代 启的即位与禅让制破裂 少康中兴 暴君夏桀 伊尹拜相 盘庚迁殷 武丁中兴 酒池肉林 姜太公钓鱼 牧野之战 周公吐哺 还政成王 国人暴动 共和行政与共和元年 宣王中兴 烽火戏诸侯 青铜时代 礼器 井田制 分封制第3章 风云际会:春秋战国 “春秋无义战” 管鲍之交 尊王攘夷 葵丘会盟 老马识途 唇亡齿寒 重耳流亡 城濮之战 崤山之战 问鼎中原 孙武与《孙子兵法》 伍子胥 卧薪尝胆 散发弄扇舟 兔死狗烹 赵氏孤儿 晏子使楚 三家分晋 田氏代齐 战国七雄 李悝变法 吴起变法 商鞅变法 围魏救赵 合纵连横 六国相印 张仪 胡服骑射 楚国的覆灭与屈原 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 廉颇老矣 远交近攻 纸上谈兵与长平之战 窃符救赵 毛遂自荐 战国四君子 十二岁的上卿 奇货可居 李斯 荆轲刺秦王 初税亩 “至圣先师”孔子 百家争鸣 黑铁时代的袭来 都江堰 郑国渠的兴修第4章 大一统的王朝:秦汉帝国 始皇帝 蒙恬击匈奴 万里长城与孟姜女传说 焚书坑儒 沙丘之变 指鹿为马 陈胜吴广起义 火烧阿房宫 巨鹿之战 约法三章 鸿门宴 背水一战 暗度陈仓 楚河汉界 四面楚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白登之围 白马之盟 吕后与人彘 诸吕之乱 叔孙通制礼 萧规曹随 文景之治 贾谊及其政论 七国之乱 金屋藏娇 飞将军李广 河西之战 漠北之战 巫蛊之祸 凿空西域 苏武牧羊 李陵之祸 司马迁与《史记》 霍氏专政 宣帝中兴 匈奴的分裂 昭君出塞 汉宫飞燕 王莽与新朝 绿林与赤眉 昆阳大战 光武中兴 佛教东来 道教兴起 班固与《汉书》 投笔从戎 “海上丝绸之路” 党锢之祸 黄巾起义 董卓之乱 貂蝉拜月 枭雄曹操 挟天子以令诸侯 官渡之战 孙氏入主江东 桃园三结义 武圣关羽 三顾茅庐 刘备不弃百姓 长坂坡之战 火烧赤壁 羽扇纶巾的周瑜 文姬归汉 三公九卿 秦初统一规制 郡县制 推恩令 察举制 刺史制度 盐铁官营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纲五常第5章 天下大乱: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分天下 邺下文人 相煎何太急 司马氏的兴起 海通夷洲 大意失荆州 夷陵大战 七擒孟获 挥泪斩马谡 星落五丈原 乐不思蜀 统一而混乱的西晋 八王之乱 永嘉之乱 “五胡乱华” 十六国 周处除三害 淝水之战 魏文帝的改革 北朝兴替 太武、周武灭佛 偏安一隅 王与马共天下 闻鸡起舞 祖逖北伐 元嘉之治 梁武帝出家 侯景之乱 南朝四百八十寺 《佛国记》 门阀士族 九品中正制 清谈之风 书圣王羲之 楼头张丽华第6章 封建时期的鼎盛:隋唐时期 隋朝的建立 开皇之治 杨广篡位 三下江都 京杭大运河 瓦岗起义 晋阳起兵 玄武门之变 贞观之治 以人为镜 房谋杜断 “三箭定天山” “天可汗” 唯一的女皇帝 无字碑 太平公主叛乱 开元盛世 口蜜腹剑 惊破霓裳羽衣曲 安史之乱 马嵬驿兵变 藩镇割据 永贞革新 元和中兴 牛李党争 甘露之变 黄巢起义 突厥的崛起与衰落 安西与北庭都护府 安西四镇 回纥与回鹘 鞣鞫与南诏 文成公主入藏 长庆会盟 “胡姬酒肆” 玄奘取经 鉴真东渡 禅宗的分裂 韩愈与“道统” 诗的繁荣 科举制 三省六部制 均田制 租庸调制 从府兵制到募兵制 两税法 节度使 遣唐使第7章 民族大融合:五代辽宋夏金 “全忠”的叛徒 五代十国 耶律阿保机建辽 伶人为官 “儿皇帝” 陈桥兵变 杯酒释兵权 太宗征辽 澶渊之盟 元吴建西夏 庆历新政 王安石变法 乌台诗案 完颜阿骨打建金 花石纲 方腊起义 梁山泊 宋金灭辽 李纲抗金 靖康之难 宋廷南渡 黄天荡大捷 精忠报国 莫须有 绍兴和议 隆兴和议 嘉定和议 庆元党:禁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襄樊之战 文天祥抗元 元的大一统 四等人 红巾军起义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高度发达的市民文化 勾栏瓦舍 书院 纸币的出现 市舶司 行省制度 宣政院 马可·波罗 列班·扫马 词的兴起 曲的兴起第8章 封建时期的终结:明清时期 和尚皇帝 鄱阳湖大战 胡惟庸案 蓝玉案 酷刑肃吏 靖难之役 迁都北京 郑和下西洋 厂卫制度 土木之变 夺门之变 俺答汗 葡萄牙侵占澳门 戚继光抗倭 壬辰援朝 宦官专权 东林党人 张居正改革 满洲的兴起 萨尔浒之战 宁远之战 张献忠起义 闯王李自成 冲冠一怒为红颜 “扬州十日” 嘉定三屠 郑成功收复台湾 多尔衮辅政与顺治亲政 康熙亲政 九王夺嫡 平定三藩 三征噶尔丹 达赖、班禅与驻藏大臣 收复台湾 雅克萨之战 《尼布楚条约》 改土归流 平定大小和卓 土尔扈特归国 康乾盛世 贪官和坤 白莲教起义 八股取士的时代 废除丞相与三司分权 八旗制度 军机处 理藩院 《永乐大典》 《古今图书集成》 《四库全书》 文字狱 资本主义的萌芽 闭关锁国 西学东渐的开始第9章 屈辱与抗争:旧民主主义时期 鸦片贸易 虎门销烟 魏源与《海国图志》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望厦条约》 《黄埔条约》 三元里人民抗英 拜上帝教 金田起义 天朝田亩制度 太平天国的北伐、西征、东征 天京变乱与太平天国的没落 天京沦陷 洪仁玕与《资政新篇》 马神甫事件 “亚罗号”事件 第二次鸦片战争 火烧圆明园 《天津条约》 《瑷珲条约》 《北京条约》 总理衙门 辛酉政变 洋务运动 天津教案 抬棺入疆 《伊犁条约》 中法战争 《中法新约》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反割台斗争 租借与门户开放 公车上书 百日维新 戊戌六君子 义和团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 日俄战争 清政府“新政” 兴中会与广州起义 民主同盟的兴起 中国同盟会 三民主义 保皇派 “预备立宪”与立宪派 科举制的终结 黄花岗起义 剪辫运动 保路运动 武昌起义 湖北军政府 临时政府与《临时约法》 南北议和 西姆拉会议与“麦克马洪线” 二次革命 “五九国耻” 袁世凯复辟 护国运动 张勋复辟 护法运动 北洋军阀第10章 走向新时代:新民主主义时期 新文化运动 巴黎和会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中共二大 二七惨案 中共三大 国民党一大与国共合作 新三民主义 北京政变 五卅运动 省港大罢工 中山舰事件 整理党务案 北伐战争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宁汉合流 改订新约运动 皇姑屯事件 东北易帜 中原大战 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 湘赣边秋收起义 广州起义 井冈山会师 土地革命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九一八事变 伪满洲国 一·二八事变 察哈尔民众抗日 东北抗日联军 “攘外必先安内”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与长征 遵义会议 何梅协定 日本在沦陷区的统治 细菌战 同化政策 《八一宣言》 瓦窑堡会议 一二·九运动 西安事变 七七事变 庐山谈话 淞沪会战 太原会战 平型关大捷 洛川会议 南京大屠杀 徐州会战 台儿庄战役 《论持久战》 汪伪政权 枣宜会战 百团大战 皖南事变 三光政策 地道战 地雷战 破袭战和麻雀战 狼牙山五壮士 抗日根据地的土地政策与大生产运动 整风运动 豫湘桂战役 中共七大 日本投降 台湾光复 双十协定 政治协商会议 民主同盟的中间路线 下关惨案 李闻惨案 较场口血案 “制宪国大” 二二八起义 民主党派与国民党的决裂 保卫延安 孟良崮战役 《中国土地法大纲》 “挺进大别山”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七届二中全会 《国内和平协定》 渡江战役

章节摘录

第3章 风云际会:春秋战国问鼎中原楚国在城濮战败后不久,楚成王的儿子商臣就将其父害死,自己做了国君。商臣便是楚穆王。楚穆王不甘于城濮之战的失败,抓紧操练兵马,发誓要与晋国决一雌雄。他首先兼并了附近的几个小国,又拉拢中原的陈、郑等国,形成很大的势力。公元前613年,楚穆王正要雄心勃勃发愤大干一番的时候,突然暴病而死。他的儿子旋即位,就是赫赫有名的楚庄王。楚庄王即位之初纵情享乐、不问政事,国家日益荒乱。一个大夫以多年不鸣叫的鸟作为比喻,来讽刺庄王多年不理朝政,庄王终于醒悟,并许诺必将“一鸣惊人”。自此之后楚庄王重用人才,锐意改革,并扩充军事力量,不但平息了内乱,也收服了周围许多诸侯国,楚国日益强大起来。前606年,楚庄王借伐陆浑戎之机,把楚国大军开至东周的首府洛阳南郊陈兵示威。即位不久的周定王忐忑不安,派善于应对的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借机询问周鼎的大小轻重,意欲移鼎于楚,亦即称霸中原。王孙满说:“政德清明,鼎小也重,国君无道,鼎大也轻。周王朝定鼎中原,权力天赐。鼎的轻重不当询问。”楚庄王傲然地对王孙满说:“你不要自恃有九鼎,楚国折下戟钩的锋刃,足以铸成九鼎。”面对雄视北方的庄王,善辩的王孙满先绕开庄王的话锋,大谈九鼎制作的年代和传承的经过,最后才说:“周室虽然衰微,但是天命未改,宝鼎的轻重,还不能过问啊。”庄王不再强求,退出了周的边境。鼎是古代国家权力象征,庄王问鼎,大有取代周王室之意,“问鼎中原”一词便是源于此。孙武与《孙子兵法》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后来在吴国为将,以3万军队打败楚国20万大军,是先秦兵家始祖,其著作《孙子兵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上都有极大影响。孙武来到吴国后,便在吴都(今苏州市)郊外结识了从楚国而来的伍子胥,两人十分投契。当时吴王阖阊在位,吴国国内稳定,仓廪充足,军队精悍,正准备西征楚国。伍子胥向阖闾提出,这样的长途远征,一定要有一位深通韬略的军事家筹划指挥,才能够取胜。他向吴王阖阊推荐了正在隐居的孙武,称赞孙武是个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的盖世奇才。吴王终于答应接见孙武。孙武带着他刚写就的兵法进见吴王。吴王将兵法一篇一篇看罢,啧啧称好,但还想给孙武出个难题,便要求其用宫女来演练队伍。孙武把180名宫女分为左右两队,指定吴王最为宠爱的两位宠妃为左右队长,让她们带领宫女进行操练。但宫女们不听号令,捧腹大笑,队形大乱。孙武便召集军吏,根据兵法,下令斩杀两位队长。吴王见孙武要杀掉自己的爱妃,马上派人求情。孙武则义正严辞地表示军法为重,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执意杀掉了两位队长。然后他任命两队的排头宫女充当队长,继续练兵。当孙武再次击鼓发令时,众宫女前后左右,进退回旋,跪爬滚起,全都合乎规矩,阵形十分齐整。孙武传人请吴王检阅,吴王因为失去爱妃,心中不快,托辞不肯过来,孙武便亲见阖阊,指出令行禁止,赏罚分明,这是兵家的常法,为将治军的通则。对士卒一定要威严,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听从号令,打仗才能克敌制胜。听了孙武的一番解释,吴王怒气消散,便封孙武为将军。这是著名的孙武练兵的故事。《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兵书,也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共13篇。《孙子兵法》包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书中探讨了与战争有关的一系列矛盾的对立和转化,如敌我、主客、众寡、强弱、攻守、胜败、利害等。《孙子兵法》正是在研究这种种矛盾及其转化条件的基础上,提出战争的战略和战术,揭示普遍性的军事规律,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等等。伍子胥伍子胥是春秋末期吴国大夫,本为楚国人。因为在楚国的时候家里遭到楚太子少傅费无忌的陷害,家人都被楚王所杀,只有他侥幸逃出,并发誓要颠覆楚国,为亲人报仇。伍子胥来到吴国后,得知公子光有大志,便帮助他刺杀吴王僚,夺取王位,之后得到吴王重用。后来他又辅佐吴王阖阊修订法制,选贤任能,奖励农业,充实库存,并加强了军备建设。后来他又推荐深通兵学的孙武为将,选练兵士,整军经武,使吴成为东南地区强国。吴国因此得以大败楚国,伍子胥也报了家人的仇。但也因为伍子胥的报仇欲望太强,没能安抚好楚国的民心,使楚国不愿意归顺吴国,吴国也难以彻底地控制楚国。阖闾死后,夫差继任吴王。之后吴越两国爆发夫椒之战,越国惨败几乎亡国,但当时夫差急于称霸中原地区,便打算同意越国的求和。伍子胥认为两国水火不容,不能共存于世,又看出越王勾践有图谋东山再起的意思,便力谏夫差灭掉越国。夫差没有听从他的意见,坐视越国逐渐强大。之后伍子胥又多次向夫差提议灭亡越国,都遭到夫差拒绝。伍子胥看出夫差听不进自己的意见,早晚会被越国所灭,便将子孙托付给齐国的友人。后来他又遭到太宰伯豁的诬陷,被逼自杀。死前伍子胥要求把自己的眼睛挖出来,看着吴国灭亡。果然,伍子胥死后没几年,越国就灭亡了吴国。卧薪尝胆前494年,吴王夫差挑选出精兵良将攻打越国。他们从太湖水路进攻,两军在椒山下的太湖交战。夫差在船头亲自击鼓为将士助威,吴军士气大振。越国战败,勾践带着五千残兵逃到会稽山,被吴军包围。正当勾践毫无对策时,大夫文种提议向吴国的太宰伯豁送上美女珍宝,希望他向夫差求情。勾践采纳了他的建议。贪财好色的伯豁果然接受了他们的贿赂,向夫差说情,还说越国现在就在夫差的手里,如果讲和不但越国听从他们的控制,还能增加夫差的名声。另一边的伍子胥极力反对,认为勾践早晚会东山再起,劝夫差不要养虎为患。但当时夫差也急于称霸中原,最终还是采纳了伯豁的意见,没有灭了越国。伍子胥叹道吴国终将灭亡。之后勾践委托文种暂代自己管理越国,带着大夫范蠡到吴国为奴。其间勾践还亲自为夫差牵马,夫差终于放松了警惕,将勾践放回越国。回到越国的勾践立志报仇雪恨。他励精图治,让百姓休养生息,还亲自到田间耕种,奖励生育,增加人口。他撤去睡觉的席子,睡在柴草上,还在床边悬挂一块苦胆,吃饭睡觉都要尝尝,以不忘当初亡国之恨。就这样越国渐渐强大起来,终于灭了吴国。散发弄扁舟在勾践灭吴的历史中,流传着一段美女西施的故事。传闻西施浣纱之时被范蠡看见,惊为天人,而西施也听闻范蠡才识,二人便订下终身。然而正当此时越国战败,越军被围困于会稽山,大夫提议向吴国太宰伯豁献上珠宝美女,便有人提及美女西施。国仇当前,范蠡也只好忍痛将西施献了出来。西施也是个以家国为己任的女子,她苦练舞艺,终于在吴国的后宫中脱颖而出,为夫差专宠。夫差耽于美色,不理政事,吴国日益衰败,终于被越国打败。关于故事的结局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一说是吴国灭亡之后,吴国人视她为亡国祸端,用锦缎将她包住,沉入海中。一说是勾践灭吴后,勾践的夫人怕勾践娶西施入宫自己失宠,便将西施骗出来,在她身上绑上石头沉入海中。不过喜欢大团圆的中国人不希望一代佳人落得如此下场,所以最普遍的说法是勾践灭吴之后,范蠡看出勾践心胸狭窄,胜利之后不能留在他身边,便辞官隐退,带走了西施。两人在太湖畔隐居,过着安定的生活。李白诗中就有“何如鸱夷子,散发弄扁舟”,指的就是范蠡归隐一事。


编辑推荐

  五千年历史长河滔滔不息,浪花淘尽古今英雄。但清风明月不老,丹青笔墨常在,中国历史在厚重的历史简册中愈发闪耀着熠熠辉光。  《中学生不可不知的中国历史常识》以时间为经,以人物事件为纬,讲述了从三皇五帝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华大地的沧桑巨变,为我们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本书以知识点采撷的方式编排,既有激动人心的历史事件介绍,又有入木三分的历史规律解读,与中学生历史教材相辅相成,囊括基础,注重拓展,是中学生书架的必备书。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学生不可不知的中国历史常识 PDF格式下载



孩子正好学历史,刚好配套看,就是有点脏,感觉有点像别人用过的二手书


女儿今年升初中,提前学点历史对今后学习有帮助。


趣味性一般


非常好,长知识


没看到东西,直接寄给别人了


快递很给力。。活动时候买的,很合适。。


给儿子买的,放假准备让他看的,昨随便翻了下,很好,喜欢


买书到当当网


故事性强,孩子容易接受,赞一个


不错,性价比高,很好吃,吃完再买


东西很简单,都是初中生看的东西,不过,还算不错。


没有国学那本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