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精神
2011-12-01
江苏美术出版社
陈玉成 著
246
教育之中,处处孕育着动人的精神力量。教育本身是超物质的,是精神世界的交流和升华。守望精神,便是遵循教育的本质,追求教育的感悟……
第一章 校长的人文尺度第一节 校长应具备的人文素养第二节 校长应具备的人文精神第三节 学校需要人文教育第四节 以人文精神主导学校文化第二章 校长的理性高度第一节 校长的理性道德观第二节 校长的现代教育观第三节 组建一流的教师队伍第三章 校长的艺术品度第一节 校长领导力的艺术第二节 校长的治校艺术第三节 创设书香校园的艺术第四节 教育学生的艺术第四章 校长的精神浓度第一节 校长的精神教育第二节 校长爱心教育之体现第三节 构筑学生梦想的家园第四节 为师生打造心灵的家园第五章 校长的人生温度第一节 校长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态度第二节 校长要帮助学生明确人生目标第三节 校长要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第六章 校长的大家风度第一节 校长的教育个性及探知第二节 校长的教育思想及反思第三节 校长的精神特质及追求
重视以文化价值观和态度解读并赋予课程(教材)知识以人文内涵,激发和张扬教学活动中蕴含的人文文化精神;同时,自觉地将人文核心价值观有机地融人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这是在教学领域建构和谐学校文化的根本,也是对教师教学素养的检视。指导教师系统整理学科教材,形成“大学科观”,发掘和整合人文素材,以日常教学渗透或专题课堂开设的两种方式实施课堂教学。如语文课中作者生平和主要成就的介绍,数学课中著名科学家事迹和成长故事的介绍,艺术课堂中的人类杰出的艺术家和成果的介绍,以“插叙”的方式,让课堂教学的内容具有人文色彩;如科学常识课中历史人物专题教学、人文地理专题教学,思品课中的党史和伟人专题教学等,以“板块”的方式,实施专题性课堂教学。 在教学中建构学校文化是教育教学活动本质的使然。“唤醒生命”,“催发灵魂”,“陶冶性灵”,是“教育之根”和“文化之根”,可谓内在于生命本质的精神文化。好的教学不仅让学生得到了文化知识,更得到了精神文化的养育,体现出“教学是师生高尚的精神生活”的本质及内涵。另外,关于课堂教学中的文化行为可分为以下几点: 一是科学行为的课堂。课堂教学努力践行科学性:教师的“教”应以学生的“学”为主,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导学,导练,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自主学习。 二是情趣行为的课堂。课堂教学力求真诚地面对学生,搭建师生间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使课堂充满动人之情和引人之趣,努力实现生机盎然、情趣无穷的教学境界。 三是创新行为的课堂。善于创新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设置好学生想象的时空、互动的时空和表现的时空。 ……
人生的精彩在于成就一个个精彩人生 ——陈玉成
精神无形,它高于物质:精神有形,它生于平凡。教育的精神,正是追求在平凡中成就卓越,让生命在成长中丰厚。《守望精神》,你看到的是一位教育行者对教育精神的深刻思考和执着追求。教育者们,永远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守望者。